小引
卷上文
第一章 朴素之文
《尚书》
〔附〕金石文字
第二章 郁郁乎“文”
《左传》
〔附〕《公羊传》《毂梁传》《国语》
第三章 最初的平民趣味
《战国策》
〔附〕《晏子春秋》
第四章 “春风扇微和”与“猛志固常在”
《论语》
《孟子》
〔附〕《檀弓》
第五章 幻丽之文
《庄子》
第六章 “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老子》
《荀子》
《韩非子》
第七章 志怪意趣
《山海经》
〔附〕《穆天子传》
卷下诗
第一章 “思无邪”
《诗经》
第二章 《风》《雅》寝声,奇文郁起
《楚辞》
后记
引用文献
重印后记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超越了传统的“文学经典”的框架,将先秦的诗文放在更广阔的文化生态中进行审视。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民间歌谣和地方文学的关注,那些在主流史书中常常被忽略的声音,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发掘。书中引用了一些出土文献和地方志中的零星记载,试图还原一个更加多元、更具烟火气的先秦文学生态,而非仅仅聚焦于宫廷和庙堂之上的高雅之作。这种“自下而上”的解读路径,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先秦的文学成就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广袤的社会生活之中,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土壤。这种打破传统叙事重点的做法,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活力的文化考古,非常适合那些不满足于既有定论的读者。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文献考据的严谨性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它更像是一部小型的先秦文献断代史。作者在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本特征时,展现了惊人的细致和耐心。例如,对于早期铭文的时代区分、对战国散文体独特的句法结构分析,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源流追溯尤为出色,比如“义”、“仁”、“道”等核心范畴在先秦不同学派间的语义漂移,作者用大量的文本对比和上下文分析,勾勒出了清晰的演变轨迹,这种细致入微的文本工作,对于严肃的研究者来说是极具价值的参考。它不仅仅是文学史,更像是附着在文学之上的,一层层剥开的史学和思想史的皮肉。虽然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照原典和注释,偶尔会感到信息量过于密集,但正是这种不容置疑的学术深度,让这本书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为后来的研究者设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评分这部《先秦诗文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梳理先秦文学脉络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漫游。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阐释《诗经》和楚辞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入微的洞察力。比如,书中对“风”、“雅”、“颂”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分类罗列,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地域文化乃至祭祀礼仪,深入剖析了每一类诗歌背后的情感张力和历史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早期乐舞的讨论,作者引经据典,试图复原那些失传已久的旋律和舞蹈姿态,文字中充满了对逝去文明的深情缅怀,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周室初建时的恢弘,也能体会到春秋战国间士人漂泊的悲凉。书中的史料引用非常扎实,从甲骨文卜辞的零星记载到青铜器铭文的庄重记录,都得到了恰当的梳理和阐释,展现了先秦文学与早期文字的紧密联系,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古代文化图景。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源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它让我们看到了汉赋、唐诗宋词的根基是如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萌芽生长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奔放,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学术著作那种刻板印象。作者似乎没有满足于仅仅罗列和考证,而是将自己化身为一位激情澎湃的讲述者,带着读者在先秦的思辨长廊中自由穿梭。对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例如《论语》的对白、《孟子》的辩驳,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场景重构手法,让人仿佛置身于稷下学宫的辩论现场,真切感受到先秦知识分子那种激昂的生命力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尤其是在分析《庄子》时,作者的想象力达到了顶峰,文字变得如梦似幻,仿佛也染上了庄周梦蝶的奇谲色彩,将文本的哲学意蕴与艺术魅力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这种写作手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文献解读变得生动有趣,即便我对某些哲学流派的理解尚浅,也能被作者流畅的文笔和独到的见解所吸引,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史料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由衷地敬佩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叙事技巧。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它要求的不仅仅是耐心,更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和历史背景知识,但一旦跨过初期的门槛,回报是巨大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内敛,遣词造句之间,仿佛也浸染了先秦士人的那种古朴与沉稳,读起来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个用词的考量。书中对一些关键文本的阐释往往极其凝练,一句话可能包含了多层含义,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意。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碎片化阅读的现代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慢读”的训练。然而,正是这种对文字的尊重和对深度的追求,使得这本书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它不是提供快速答案的读物,而是引导你进行长期思考的伙伴。阅读它,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智者的深度对话,需要投入极大的心力,但最终获得的认知升华是其他任何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真正走在天坛里,原先就并不迫切的寻求答案的心情更淡然许多。就当在游玩的同时碰碰运气吧。可惜刚走到祈年殿门口就有些失望。一块小木牌后面是紧闭的大门,这里要整修到2006年才会重新对游客开放。
评分《先秦诗文史》直接面对先秦诗文“本来的存在方式”,如此而有可能做到的,或许与作者自认的“先秦诗文读本”或“我读先秦诗文”不无差异。譬如文体研究。不过所谓文体,总意味着某种东西相对固定下来,然而先秦诗文尚属草创,此一说法恐怕只适用于它们之后。况且那些著述,大到一书,小到一篇,往往经由后人编就,未必出自一人之手。一定要以文体论之,难免牵强附会之讥。“史”的另一可能把握之处,在于揭示其间某种演变过程,不过作者于此所能点拨的,也不过是大致门路。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令人信服地说出某些“文”问世的确切年代和先后顺序。尤其是某些彼此风格约略呼应的作品,譬如《左传》与《孟子》,《战国策》与《韩非子》,到底谁先谁后,一时搞不明白。
评分扬之水的书水准一直可以,现在像这样自律的学者几乎绝迹了。
评分“我们并没有彻底搞清楚其结构。”
评分印刷清晰,排版设计好,阅读舒服,古籍类还是中华书局的好
评分1.说过,杨之水的书,不用考虑,直接买下先。
评分扬之水前期的好书,比现在她炒作的书真诚
评分沖著揚之水女士買的這本書
评分“水晶球由外而内密度逐步加大的结构使我们的观测大受影响,没办法对其中心进行原子层面的观察。所以我才会那样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