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在探究大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建构,即赢得胜利的主导国如何运用其实力建立国际秩序。以此为核心,《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确定将领导国的国际秩序建构战略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伊肯伯里认为,寻求这一问题之答案的最佳途径是研究战后情势,因为各领导国均力图克服关于秩序建构的基本难题。其中关涉三个核心问题:面对历史关头,新兴大国进行选择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解释1815年、1919年和1945年的秩序建设中领导国越来越多地采用制度战略?如何解释工业化民主国家1945年建立的秩序在冷战后所体现出来的稳固性?以此为线索,《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勾勒出1815年至今近两百年的国际秩序变迁画卷,全面评述欧洲秩序观的优劣,并对美欧秩序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国际制度优化和大国战略变迁尤其引人注目。
评分买回来看看,囤了好多书,还没看呢
评分对于庄子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这是真正的逍遥,也有人认为是愤世嫉俗的表现,清代胡文英在《庄子独见》持此观点,他说:“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
评分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1]。
评分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必须要读的。这本书的特点是内容很清晰,没有废话,也不靠玄而又玄的理论唬人。有点国际政治基础的人就都能够看得懂。不过,也是需要看几遍才能完全明白的。
评分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除了《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著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评分大战略是对历史的总结、当前的把握、未来的选择。对大国或潜在大国的未来而言,战略谋划至为关键,而大战略研究可为国家战略谋划奠定理论基础、历史纵深、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对其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路径的选择、战略步骤的安排至关重要。作为国家实力与世界地位之间的桥梁,大战略研究与大国的前景休戚相关。极言之,它事关一个大国的贫富、兴衰、存亡。
评分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1]。
评分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外,没有做过其他的官。据《杂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活乌龟,也不愿意为庙堂用以卜卦之死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