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卓越学校:领导层·管理层·教师的职业发展(第2版)

建设卓越学校:领导层·管理层·教师的职业发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延明 著
图书标签:
  • 学校领导力
  • 教育管理
  • 教师发展
  • 职业发展
  • 卓越学校
  • 教育改革
  • 学校文化
  • 团队建设
  • 教育创新
  • 第2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42967
版次:2
商品编码:101538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5
字数: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本书可以引导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了解并学习现代的学校管理理论;指导教育领域的各级领导,尤其是校长们深入地理解优秀学校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帮助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的管理,并对以后自身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

作者简介

  张延明,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1992),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1988),美国康涅狄克州立大学理学硕士,心理学与督导学专业(1987)。哈佛大学国际教育研究员,哈佛商学院研究员,西点军校领导行为学研究员。设计并主讲的课程包括南洋大学商学院MBA、智慧型企业管理课程;MA核心课程(校长领导学);南澳国立大学暨亚太商学院新加坡分校MBA核心课程;中国国学应用于现代领导、变革和服务型领导;高等教育管理课程等。参与新加坡公务员管理学院管理咨询和国际(欧洲、东南亚)校长培训。有丰富的领导学、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教学、企业管理咨询和培训经验,包括负责校长培训与督导。在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任教,是南洋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教学、学术研究、研究生导师和行政工作,负责教育管理硕士课程(MEA)。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校长职位
第一章 纵览校长职位和校长的工作
第二章 校长的主要工作
第三章 新管理理论的建立

第二部分 校长领导行为
第四章 领导者特质、领导方式
第五章 校长的领导技能
第六章 决策与决策程序
第七章 学校领导的交流方式
第八章 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纠纷

第三部分 建立学校文化
第九章 学校组织
第十章 校长领导五大动力资源
第十一章 学校文化:校长怎样影响、建立学校文化
第十二章 领导变革

第四部分 选拔、培养校长
第十三章 培养未来校长
第十四章 新校长的素质培养:专业知识、价值观念、技能
第十五章 培养下属成为跟随者

第五部分 建立学习型学校
第十六章 学习型学校设计:学校设计描述
第十七章 五项修炼的应用
第十八章 学习型学校:校长领导课程规划和发展

第六部分 建设卓越学校
第十九章 学校的重新规划
第二十章 高效率组织系统和人力资本管理
第二十一章 成功学校的特点
第二十二章 学校与社区

第七部分 课程规划与发展
第二十三章 课程管理
第二十四章 课程发展与创新
第二十五章 合作式课程文化,复合型学生素质

第八部分 督导教学、教师的职业发展
第二十六章 教师的职业发展
第二十七章 督导行为系列
第二十八章 人力资源发展模式、诊断型教师评介
第二十九章 激励学习表现欠佳的学生

第九部分 评估模式
第三十章 评估的框架
第三十一章 校长表现、教师个人表现评估:模式与方法
第三十二章 讲解的清晰程度

第十部分 学校商务、服务系统管理
第三十三章 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十四章 会计、审计与报告
第三十五章 服务系统的管理
第三十六章 酬劳制度

附录
附录一 申请校长职位
附录二 中学校长职责描述
附录三 校长面试
附录四 评估格式
附录五 校长领导与管理行为的效率
附录六 健康学校的七个侧面
附录七 练习:学校工作环境质量测评
附录八 督学的职责
后记

精彩书摘

  ·“说服其他人将个人利益放到一边,并追求对于集体利益来说重要的共
  同目标。”
  在回顾了1,000多次研究过程后,专家发现,这些研究产生了350多个关于有效领导的定义,而这些定义对于如何区别领导者和非领导者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是,他们却划分了经理和领导者的不同,即“经理正确地做事;领导者做正确的事。”前者执行政策;而后者制定政策。前者想到的是树;而后者对生活有更广阔的视野,想到的是整个森林。
  有力的领导者不会做很多决定。他们更注重那些会给组织带来更大影响的事情。他们试图思考那些普遍的、有战略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解决日常问题。他们试图少做代表组织最高意志的重要决定。一个组织中,有力的领导者致力于分权和分担决定。分权,就是把责任和权力赋予中级管理层;分担决定,就是由一个委员会或团体做出决定。这样,一个有力的领导者将组织内外的人都变成了团队的一部分。
  管理者负责形成组织结构,推动达到预期目标,而领导者有自己的观念,并使人们围绕着他们的观念活动。像约翰·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就很成功地以他们的意念和热情影响了周围的人们。他们激励了其他人,并将这些人团结过来,共同支持他们的梦想。由于学校负责人的工作本质,他们为了按政策完成工作,而被迫成为管理者。负责人应该是像约翰·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这样的组织者,而不是高能力的独立管理者。这些大人物特殊的动机、风险和回报的观点,对人民的完全信任,如何组织这些人,以及实施一个想法的勇气与学校领导都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前面提到的定义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它们都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第一,领导是存在与势力和权力分配不均衡的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这个定义有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之分。所谓正式领导者,是指在团体中有权威并能对该团体产生影响的人;所谓非正式领导者,是指作为团体的成员,行使领导职能的人。比如说,人事主管是由教育董事会指派去跟教师商谈教学的人;但是教师团体的代表(雇员),作为谈判委员会的一个成员,可能会对达成一个董事会和教师共同接受的结果产生更大的影响。本章重点讨论的是正式领导者。
  第二个概念是,领导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会成为领导者吗?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就是看看这个人的后面有谁在跟随着。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个人并不能强迫别人按照特定的方式做事。也就是说,领导能力意味着追随者必须愿意被影响。正如伯纳德所说,下属必须愿意服从管理者的命令:
  “只有在四种条件同时出现的情况下,一个人才会并且愿意将一种信息当成是命令。这四种条件是:1、他能够并且确实理解这个信息;2、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他相信这个决定不与组织的目标相悖;3、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他相信这个决定。

前言/序言







《卓越之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领导力、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 引领教育变革,点燃教师潜能,锻造面向未来的学习型组织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教育的使命从未如此重要,也从未如此充满挑战。如何才能构建一所真正卓越的学校,培养出既能适应未来社会,又能引领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卓越之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领导力、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将带领教育领域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一线教师,踏上一条深刻的变革与成长的探索之旅。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植根于丰富实践,提炼出建设卓越学校的系统性框架与可操作路径,旨在赋能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 reimagining 教育的未来。 第一部分:卓越学校的基石——愿景引领与文化塑造 本书开篇即深入探讨了卓越学校的灵魂所在:清晰而富有感召力的愿景。它强调,学校的愿景并非仅仅是墙壁上的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转化为驱动学校一切行动的内在动力。我们将一同审视如何通过深入的对话、广泛的参与,凝聚全校师生的共识,形成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愿景。这不仅包括学术成就的提升,更涵盖了学生品德的塑造、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的启迪。 在此基础上,本书着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文化。学习型学校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更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持续反思、管理层不断优化的生态系统。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容忍失败、珍视分享、崇尚创新的氛围,让学习成为学校的 DNA,让每一位成员都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贡献者。这包括建立开放沟通的渠道,鼓励建设性的反馈,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反思来固化学习成果。 第二部分:领导者的角色与效能——从决策者到赋能者 本书深刻剖析了领导者在学校卓越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将领导力从传统的“命令与控制”模式,引向“服务与赋能”的现代教育领导力。 战略规划与决策能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分析教育趋势,识别学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本书将提供一套分析工具与决策模型,帮助领导者做出基于数据和证据的明智决策,并能有效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风险。 变革的驱动者与推动者: 卓越学校的建设必然伴随着变革。本书将深入探讨领导者如何成为变革的有力推动者,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变革策略,如何应对变革中的阻力,以及如何激发团队的变革热情。这包括对组织变革理论的解读,以及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构建变革的心理契约。 赋能型领导力: 现代领导力强调赋能。本书将阐述领导者如何通过信任、授权、支持和指导,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能。它将提供具体的领导力实践技巧,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授权,如何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如何建立支持性的团队关系,以及如何识别和培养未来的领导人才。 伦理领导与价值导向: 卓越学校不仅追求成果,更注重过程的公正与公平。本书将强调伦理领导的重要性,即领导者如何以身作则,践行教育的价值理念,建立公平、透明、有责任感的学校治理体系。 第三部分:管理层的智慧与艺术——优化资源,激发效能 高效的管理是卓越学校运转的润滑剂。本书深入探讨了管理层在学校运营、资源配置、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系统性的管理优化策略。 科学的运营管理: 从招生、课程设置到财务管理、设施维护,本书都将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思路。它将强调流程优化、效率提升,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发展: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进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激励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构建激励人心、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资源配置与财务管理: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是管理层面临的永恒课题。本书将分享科学的资源配置原则,包括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的有效性评估,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渠道筹集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制度建设与文化保障: 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本书将指导管理者如何设计和完善一套既能规范行为、又能鼓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并强调制度的执行力与文化的契合性,确保制度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而非束缚。 第四部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从优秀到卓越 本书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于卓越学校建设的核心地位,将其视为学校持续进步的根本动力。 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教师需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本书将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发展模式,包括但不限于: 高质量的校本培训: 如何设计与实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满足教师不同阶段的需求。 同伴互助与协作学习: 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机制,鼓励教师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形成互学互鉴的学习共同体。 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将日常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思、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跨校交流与外部学习: 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学术会议、名校访问,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专业发展规划与自我驱动: 教师需要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CEO”。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设定发展目标,如何主动寻求发展机会,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创新教学与课程改革: 卓越的教师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本书将分享如何在课堂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设计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如何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课程的创新与优化。 反思性实践与专业领导力: 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者。本书将强调反思性实践的重要性,即教师如何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改进策略,从而实现专业上的持续突破。同时,也将探讨教师如何在学科组、教研组乃至全校范围内发挥专业影响力,成为积极的教育变革者。 第五部分:家校社协同——构建共育的生态系统 卓越学校的建设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协同。本书强调了家校社协同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 如何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家校沟通平台,增进理解,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长的赋能与参与: 引导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忠实伙伴。 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 如何与社区、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拓展学校教育的边界。 结语: 《卓越之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领导力、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部面向所有教育实践者的行动指南。它不回避挑战,直面现实,提供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无论您是踌躇满志的学校领导者,还是默默耕耘的教育管理者,亦或是怀揣教育梦想的一线教师,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启示与实用的工具。让我们一起,以专业、智慧和热情,踏上建设卓越学校的伟大征程,共同点燃每一个生命的璀璨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真的很有心思,封面配色沉稳又不失活力,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感觉内容会非常扎实。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考究,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即使是长时间研读,舒适度也保持得很好。特别是字体排版,清晰大方,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注意到,在章节的开头和结尾,作者似乎特意加入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小引语或者总结性的陈述,这对于快速把握核心思想非常有帮助。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已经传递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质,仿佛在预示着里面将要探讨的话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打磨的成果,那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内容本身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装帧的牢固程度也让人放心,翻阅多次也不会有松散的感觉,是一本可以经受住反复研读考验的“老朋友”。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远的感受是它对“持续发展”理念的坚持和系统性诠释。它不像很多管理书籍那样,只关注短期绩效的提升,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能够自我修正、自我强化的组织生态。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深切关怀,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整本书的立意拔高了不止一个层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管理技术”的手册,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培育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宣言。每一次重读,都会在新的工作情境下发现新的共鸣点,仿佛这本书的内容是活的,能够随着读者的成长而展现出不同的深度,这正是优秀专业书籍的标志所在。

评分

我尝试着先浏览了一下目录结构,发现它采用了一种非常逻辑化的推进方式,从宏观的愿景构建,到中观的系统优化,再到微观的个体赋能,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得让人赞叹。这种组织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管理理论的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主题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更妙的是,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引入,似乎都配有精心设计的过渡句,确保了章节之间的衔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没有生硬的跳跃感。读完每一部分的概览,我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无疑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概念,而是真正做到了将知识点编织成一张有机的网,引导读者主动去探索其间的联系。

评分

在内容细节的呈现上,我注意到这本书非常注重提供具体的工具和框架,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例如,在描述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建设时,它似乎提供了一套可以立即在日常工作中测试和调整的步骤清单,这点对于一线管理者来说价值连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变革管理”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务实态度,没有回避变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阻力和矛盾,反而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并提供了成熟的冲突解决模型。这种对“如何做”的关注,远远超出了许多同类书籍仅仅停留在“应该做什么”的层面。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需要时递上一份详细的行动指南,而不是仅仅提供一碗心灵鸡汤。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保持了极强的可操作性,简直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完美桥梁。作者似乎深谙教育管理者的日常困境,所以笔触显得既富有同理心,又不失批判性的锐度。我发现它很少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必须使用,也会立刻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或类比进行阐释,使得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理论瞬间变得“接地气”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其中某一句精辟的论述所触动,需要时间消化它蕴含的深层含义。这种文字的张力和亲和力的完美结合,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愉悦的对话,而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