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人著述表(全2册)

湘人著述表(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笃清 著
图书标签:
  • 湘人
  • 湘西
  • 民俗
  • 文化
  • 历史
  • 地方志
  • 文学
  • 笔记
  • 清代
  • 少数民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3268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204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湖湘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54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湖湘文库》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并组织实施的重大出版工程,是一套以整理出版湖湘文献为主,对湖湘人物、湖湘历史、湖湘风物等进行广泛发掘、深入研究,以供人们全面了解湖湘文化、深入认识湖南的大型丛书。《湖湘文库》的编纂以文献典籍为主,兼顾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以古籍整理为主,兼顾今人研究,并围绕湖湘文化这个主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湖湘文库》由甲乙两编构成,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编撰作品。甲编以时间为序,分为上古至唐代、宋元明、清代和民国时期四个时段,以图书典籍为主,包含图书典籍和古旧报刊两个部分;乙编按内容划分,包括湖湘人物、湖湘历史、湖湘风物、湖湘文化综合研究、湖湘文化工具书与研究资料等5个部类。
本书是一本湘人著作目录,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湘人著述及作者的书。

目录


丁一焘
丁一焯
丁一槐
丁大松
丁义方
丁士绅
丁元正
丁友爱
丁中
丁介
丁公路
丁世錡
丁世瑮
丁可钧
丁节
丁东
丁壮猷
丁传璐
丁华先
丁宏会
丁应
丁应台
丁应奎
丁启贤
丁芬
丁宗懋
丁其瑞
丁取忠
丁松
丁易东
丁周
丁珏
丁玲
丁南
丁奎联
丁思诚
丁叙忠
丁牲
丁鸿臣
丁淑
丁维皋
丁善庆
丁斐之
丁景运
丁蓉绶
丁畹春
丁锦义
丁鹏翥
丁鹗
丁澍良(宁乡)
丁澍良(醴陵)
丁鹤(宁乡)
丁鹤(湘潭)
丁蕃绶
丁德皋
丁翰钦
丁鲸
丁鳌
丁馨
丁襻


卜世藩
卜祖鼎


于子仁
于云赞
于公允
于学质
于鸿文
于鸿炜
于翼如

万永祺
万民裕
万机
万年醇
万继昌
万烻
万锦芳
万镇


义太初
义熙鹏


习经
习藩


马大生
马与龙
马天然
马生龙
马兴
马步青
马邻翼
马宗良
马宗霍
马非百
马眉
马益吾
马倚元
马象观
马续常
马维藩
马渭龄
马敬之
马慕范
马熙
马璧


文卜熊
文人合
文九华
文之理
文士员
文士鹏
文大鹄
文上杰
文子方
文元辅
文太和
文正悚
文功臣
文世俊
文可陛
文东启
文汝贤
文光熊
文先谧
文自炳
文自奎
文应扬
文应鲁
文怀亮
文良策
文启矗
文进之
文志鲸
文运陞
文均范
文泽棠
文林
文明
文岳英
文承轼
文承寅
文笃周
文起
文俊铎
文浚
文鸿
文彩焰
文敏
文斐
文舒理
文舒耀
文锋
文瑞成
文献
文蔚起
文澍
文燠
文曙


方之珼
方大本
方大淳
方大湜
方孔梅
方功惠
方田
方安澜
方壮猷
方有光
方同煦
方华第
方舟
方应纶
方应和
方应轸
方良俊
方启参
方克刚
方宗钧
方宗輈
方宗敏
方宗朝
方表
方美枞
方荣杲
方荣秉
方荣颖
方显
方剑冶
方矩
方家达
方桂
方垄
方捷昌
方授楚
方联甲
方联翱
方輗
方鼎英
方暹
方鳞
方檑


王二南
王人任
王人作
王人定
王人路
王人傍
王几
王之平
王之臣
王之觉
王之春
王之铁
王之浃
王之玺
王之斡
王之錡
王士达
王大业
王大吕
王大亨
王大桢
王大捷
王大猷
王大韶
王大綦
王万卷
王万莹
王万冕
王万象
王万阖
王万澍
王万鳌
王上许
王子雅
王文汉
王文羽
王文豹
王文清
王文潞
王为垣
王为城
王为壤
王心
王丰
王开玚
王开珏
王开科
王开砾
王开莹
王开夏
王开璋
王开瑁
王开瓒
王夫之
王元世
王元复
王云飞
王友恭
王长昌
王长昱
王日照
王中枢
王介之
王介枚
王凤煦
王凤喈
王以敏
王以凝
王宁度
王立槐
王立楷
王礼培
王永泗
王正枢
王世英
王世松
王世勋
王世特
王世隆
王世琪
王世雄
王世喆
王世缔
王世瑞
王世藻
王本
王本远
王丕承
王龙文
王四姑
王生荃
王代丰
王代功
王白珩
王用仅
王守朴
王守经
王邦光
王邦隽
……

精彩书摘

张翊六
字贡父,号寄樗,湘潭人。曾任湖北通山县知事等。
《樗庵诗钞》二卷,1925年武昌正信印务馆铅印本。
《赤壁苏文忠公祠联》一卷(辑),1917年黄州崇文石印本。
《建德县志》二十卷,首一卷,张翊六修,周学铭纂,清宣统二年(1910)湖北官刷印局铅印本。
张焘(1894-?)字季鸿,号冥飞,湘乡人。一说长沙籍。人南社。曾任南方大学教授。善戏曲,精医术。
《历代儒医像志》
《剑客传》
《江湖奇侠传》
《荒山奇侠》
《小剑侠正续集》
《孝女报恩记》
《元宵迷》
《云亸娘》
《黛玉葬花》
张梧笙
宁远人。
《梧笙诗稿》
张绵周
辰溪人。私立上海大学毕业。
《陆王哲学》,1926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辰溪县志存稿》,1948年油印本。
张登寿,名晃,字正旸,湘潭人。人王湘绮门,游学日本,充明德、麓山诸校教授,后任攸县及山西沁县知县。
《诗经比兴表》
《礼经丧服表》
《诗经例表》
《乌石山房诗》
《毛诗外笺》
张缉光(1873-?)字邵希,长沙人。清末举人,参政院议员,民国后任长沙关监督,1914年任广西南宁道尹。
《历代统系歌》二卷,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前言/序言

  这是一本湘人著作171录。
  目录又叫书目,“目”指书名或篇目,“录”指叙录,即将一书的内容,作者的行迹,书的评价,校勘的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叫目录。
  目录是开启治学门径的一把金钥匙。世上的书籍汗牛充栋,做学问的人想知道都有些什么书,自己需要的是哪些,宜用何种版本,怎样才能找到,离开目录,那就两眼一抹黑,一点办法都没有。近代著名学者叶德辉教授学生全靠两本书,一是《说文解字》,二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前者打学问之基础,后者指治学之门径。目录至迟在汉代就已出现。据古文献记载,汉代张良、韩信序次的三十五家兵书,就是一个选录古代兵法书籍的汇编本。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编写的《别录》、《七略》两部目录,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工作已走向成熟。以后历朝历代,只要干戈稍息,政治一趋稳定,便会搜求图书,校雠整理,编纂目录。一来显示当代统治者的文治之功,二来给读书人提供研究的门径。
  目录还是历代著述的留名簿,留存了历朝历代亡佚著作及作者的种种信息,蕴含着中国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和对著作的崇敬情愫。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怕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对文字充满了,敬畏,对著述充满崇敬之情。
  千百年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的神话在中国代代相传。
  民间则盛行敬惜字纸的风俗。
《湘人著述表(全2册)》是一部极其详实、包罗万象的文献集成,旨在为研究湘人(湖南籍人士)的创作成果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检索工具。本书并非直接收录湘人作品的原文,而是以一种精炼而专业的目录形式,梳理、呈现了自古至今,在文学、史学、哲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由湖南籍人士独立或参与创作的各类著述。 核心价值与编纂理念: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著述表”的定位。它如同一个浩瀚书海中的精确导航图,让研究者能够迅速定位到关于特定湘籍作者、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研究线索,极大地节省了搜寻和考证的时间。编纂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遵循客观、准确、全面的原则,力求网罗湘人著述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湘人”的界定,本书秉持广义原则,凡籍贯为湖南,或长期在湖南生活、工作并对湖南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作者,均被纳入统计范畴。这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文明发展中湖南贡献的系统梳理。 “著述”的范畴,同样十分宽泛。它不仅包括传统的书籍、论文、剧本、词曲等,也涵盖了重要的奏疏、碑记、书信、日记、手稿,甚至是具有学术价值的译著和整理成果。对于一些散佚的作品,编纂者通过考证,尽力在著述表中留下其存在过的痕迹。 内容结构与体例: 《湘人著述表》的编纂体例设计得极为精巧,以最大化信息的承载与检索效率。全书分为两卷,各有侧重,相互呼应。 第一卷:作者与年代钩沉 这一卷主要以作者为中心,辅以年代作为检索的辅助维度。其结构可以设想为: 作者条目: 每一个作者都拥有一个独立的条目。条目信息会非常详尽,通常包括: 作者姓名: 采用清晰的标准称谓,并附带常用别名、字、号等,方便不同文献中的引用。 生卒年月: 精确到年月日,以确定其创作生涯所处的历史时期。 籍贯/主要活动地: 明确其与湖南的渊源。 简要生平与学术/创作概述: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生平经历、主要学术流派或艺术风格,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地位和影响。这部分内容不求冗长,但求点睛,为理解其著述提供背景。 著述列表: 这是核心内容。按照作品的性质(如书籍、论文、诗歌集、散文集、史学专著、科学论文、艺术作品集等)进行分类,并逐一列出。 作品名称: 清晰列出作品的完整标题。 创作年代/出版年代: 标明作品完成或出版的大致时间。 作品性质/体裁: 如“史学专著”、“小说”、“散文”、“诗词”、“翻译”、“奏疏”等。 版本信息(重要): 对于一些珍贵或具有代表性的版本,会进行标注,如“初版”、“某某刻本”、“某某出版社”、“某某辑本”等。这对于版本考证至关重要。 内容概要(简练): 对每部作品的核心内容进行极其概括的介绍,旨在让读者快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性质,而非对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例如,对于一部史学著作,可能只提及“记述某朝某代历史”、“考证某件历史事件”;对于文学作品,则可能提及“描绘某类社会现象”、“抒发某种情感”。 现有藏本信息(如有): 针对一些稀见或重要的版本,可能会标注其主要收藏单位(如图书馆、档案馆、私人收藏等),为研究者提供借阅或查阅的线索。 相关研究文献索引(可选): 对于一些极为重要的著述,可能会附带简要提及对其进行过重要研究的学者姓名或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标题,这部分内容会非常精炼,旨在引导读者进一步研究。 年代索引: 在卷末,会根据作者的生卒年代或作品的创作年代,设置一个详细的年代索引。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快速找到某一历史时期内活跃的湘籍作者及其著述。 第二卷:学科与主题汇编 这一卷则以学科和主题为主要检索维度,将不同作者的著述按照其所属的学术领域或研究主题进行汇集。这有助于研究者从某一学科或主题出发,全面了解湘人在此领域内的贡献。其结构可能包括: 学科分类: 按照传统学科分类法,如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评论等)、史学(包括断代史、专题史、人物传记、地方史志等)、哲学、经济学、法学、医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工程技术、艺术(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社会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宗教学、方志学、目录学、金石学、考古学等等。 主题汇编: 在某些学科下,会进一步细分具体的研究主题。例如,在史学下,可能细分“湘潭近代史”、“晚清湘籍官员研究”、“明清湖南经济变迁”等。在文学下,可能细分“湘西民俗小说”、“民国时期湖南诗歌”、“红色文学研究”等。 条目内容: 在每个学科或主题条目下,列出所有与该学科/主题相关的湘人著述。每个著述条目的信息会比第一卷更为精炼,重点突出其与该学科/主题的相关性。 作品名称 作者姓名 创作年代 简要说明作品如何契合该学科/主题: 这里是对作品内容与学科/主题关系的直接阐释,例如“本书深入分析了湘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该论文提出了XX革命时期的经济转型新论点”、“这部作品是研究XX地区古代建筑的重要一手资料”。 版本或藏本线索(如有) 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 在卷末,会设置详细的主题索引和关键词索引,方便研究者通过具体的研究兴趣点进行检索,快速找到相关的著述条目。 与其他文献工具的比较优势: 《湘人著述表》并非简单的作者年表或书目,其优势在于: 1. 地域性与专业性结合: 专注于“湘人”这一特定地域文化群体,并对其“著述”进行专业化的梳理,这在以往的文献检索工具中是罕见的。 2. 全面性与系统性: 致力于网罗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湘人著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湘人文化创作谱系。 3. 考证与信息整合: 不仅记录作品名称,更注重其版本、年代、内容性质等关键信息,并力求整合现有的研究线索,为研究提供便利。 4. 检索的便捷性: 通过作者、年代、学科、主题等多维度索引,极大地提高了研究者获取信息的效率。 适用人群: 本书是: 历史学研究者: 尤其关注湖南历史、中国近代史、地方史等领域。 文学研究者: 致力于中国文学史、区域文学、特定作家研究等。 文化学者: 对湖湘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者。 图书馆学家与文献信息专家: 在进行文献整理、目录编纂、信息服务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工具。 对湖湘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希望系统了解湖南籍人士在各个领域作出的贡献,并从中发现感兴趣的阅读或研究方向。 《湘人著述表(全2册)》无疑是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学术工程。它以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体例、详实的内容,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湖湘文化、探寻湘人智慧、梳理中国学术文化脉络,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与指南。它如同一部沉甸甸的智慧宝库的钥匙,静待有心人去开启,去探索其中蕴含的丰富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令人叹服的是其收录的广度和深度。我一直关注清末民初一批活跃于政坛和文坛的湖南籍人物的活动轨迹,过去总苦于资料分散在各种回忆录、档案和地方史料中难以整合。这份著述表,却以一种近乎“考古”的精神,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了起来。它不仅涵盖了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家,更细致地触及了许多地方贤达、幕僚清客甚至是一些民间匠师的著作或记录。这种“不遗漏”的追求,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湘人著述”这一概念的理解,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主流叙事。通过这份清单,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社会思潮如何通过各种媒介,以不同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肌理之中,从高堂之上的政治论说到乡野间的民间歌谣、实用手册,无不有所体现。这种全景式的扫描,为构建一个更立体的湖湘文化生态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

评分

对于一个并非专业历史文献学的读者而言,这份工具书带来的启发性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书中大多是书名、作者和简短的著录信息,但这些冰冷的条目背后,却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反复翻阅中,我留意到某些特定年份或特定事件前后,某一类题材的著作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无声地印证了当时的社会热点和舆论关注点。它不是一本讲述故事的书,却能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写这些?”、“这些书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这种由“物”及“人”,由“著述”探“时代精神”的阅读过程,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探究欲。我甚至开始根据这份列表,去图书馆或网络数据库寻找那些提及频率高的书的数字化版本,试图重构当年的知识传播路径。这份表,与其说是一个终点,不如说是一个通往更深层历史对话的起点。

评分

这部《湘人著述表(全2册)》的出版,对于研究近现代湖南地区文人墨客的创作版图,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工具书。它并非仅仅罗列书目,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文化地图,清晰地勾勒出湖湘文化脉络的延展与分支。我尤其欣赏它详尽的考证功夫,无论是对那些已经散佚或仅存残稿的珍稀文献的收录,还是对作者生平的简要而精准的概述,都体现出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历史细节的执着。读来便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浸润了岁月和心血的结晶。尤其是一些地方志、家族文献中记载的作者信息,能被系统地整理出来,极大地便利了后续研究者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在梳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思想流派的形成时,仅凭这份著述表就能迅速定位到核心的文献源头,节省了大量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摸索的时间。这种详实性与系统性,让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索引”范畴,升华为一种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是每一位关注湘学或区域文化史的学者案头不可或缺的配置。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质量,给我的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小的愉悦感。在如今充斥着快速消费型出版物的市场中,能看到这样一部对待细节如此考究的作品,实在令人欣慰。纸张的质地温润,墨色清晰锐利,即便是阅读篇幅较长的作者小传或书目注释时,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内部逻辑的梳理。它似乎采用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分类方法,使得查找特定作者或特定体裁的著作变得直观而高效。我尝试用几个著名的湘籍作家的名字进行检索,发现查找路径设计得极为巧妙,既符合传统的目录学习惯,又融入了现代信息组织的理念。这种平衡感处理得恰到好处,让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迅速上手,而资深研究者则能从中体会到编纂者在结构设计上的匠心。可以说,从触感到阅读,这套书都散发着一种沉静而严肃的学术气质,是值得收藏和细品的佳作。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期待的话,那或许是增加一些关于这些著作的流传情况的简要说明,尽管我知道这会极大地增加编纂难度,甚至可能突破现有资料的限制。现有的版本,在提供了“是什么”和“谁写的”之后,对于“它后来怎么样了?”这一环节的处理相对克制。例如,某本重要的手稿,现在是否仅存孤本?是否有过重要的序言或批注版本被后人发现?哪怕是简短的一句提示,例如“清末有大量刊刻”,或者“乾隆时期已入禁书之列”,都会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历史纵深感。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过分强调这些信息,可能会削弱本书作为“著述表”的精准性和简洁性。因此,我深知这是在用一个普通读者的“好奇心”去挑战编纂者在学术规范上的“克制力”。总的来说,即便如此,这本书的价值依然无可替代,它为我们理解湘文化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一个清晰、权威且易于使用的参照系,其学术贡献值得所有文史爱好者致以最高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