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色彩與配色印象圖典2:配色印象圖典》收錄的配色例,完全是按照配色操作形式歸納而成的。我們分析瞭實際的本色過程,使本書的構成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以前的大多數圖典,以研究色彩的居多。反映實際使用者呼聲的作品並不多。並且本羽以從事數字化設計工作的設計者為主要對象。
目錄
封麵
前言
如何使用本書
目錄
後記
著者簡曆/版權頁
B區域的印象
1.浪漫 1.浪漫6
2.清純7 3.柔韌8 4.柔和9
5.溫和10 6.和睦11
7.童話般12 8.未來13
9.希望14 10.進步15
2.高雅 11.高雅16
12.優雅17 13.嬌柔18
14.滋潤19 15.雅緻20
16.女性化21 17.仿造22
3.自然 18.自然23
19.和平24 20.安逸25
21.樸素26 22.傢庭化27
23.親密28 24.悠閑29
25.地球30 26.生態31
4.漂亮 27漂亮32
28.可愛33 29.孩子氣34
30.愛憐35 31.甜蜜36 32.伶俐37
5.清澈 33.清澈38
34.純潔39 35.清潔40
36.清秀41 37.清爽42
38.乾爽43 39.冷靜44
40.簡單45 41.淡泊46
42.清淡47 43.爽快48
G區域的印象
6.休閑 44.休閑49
45.熱鬧50 46.歡樂51
47.愉快52 48.瘋狂53
49.詼諧54 50.輕鬆
51.懶散56 52.意外57
……
前言/序言
前言
本書為《色彩印象圖典》的應用篇。那是應那些日常工作繁忙的使用者要求而策劃編寫的。
本書的特點是按照顔色數收錄瞭多種具有代錶性的配色例。《配色印象圖典》是從顔色調色闆上選擇顔色,按照自己的意網來進行配色。不少使用者因為時間有限,提齣能否直接獲得配色例。
為此,我們對日常經常使用的配色進行瞭調查,選擇瞭使用頻率高的1~5色的配色例。顔色數更多的場閤,請仍然使用《色彩印象圖典》。
使用什麼樣的形狀來錶示配色例,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配色的形狀,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該配色的印象。適用於某種圖形的配色,很可能不適用於另一種的圖形。因此,我們決定采用反映配色印象的極為簡單的形狀。
這樣,從配色印象就能直接反映齣您的錶現意圖。
本書所收錄的配色例,完全是按照配色操作形式歸納而成的。我們分析瞭實際的配色過程,他本書的構成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以前的人多數圖典,以研究色彩的居多。反映實際使用者呼聲的作品並不多。
本書將“顔色是世界通用語言”作為編寫方針,力求發揮顔色所具有的交流作用。顔色在心理方而昕起的作用具有普遍性,在仃何時代都能使用。對顔色這種便利性的評價結果,使我們確定瞭這一編寫方針。
當然,色彩與心理是直接相連的。隻有扣人心弦的色彩,纔能使切實的交流成為可能。
本書以從事數字化設計工作的設計者為主要對象。因此,使用CMYK來錶示。本書的印刷也使用CMYK,因此可以直接參考配色例進行印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屏幕上的顔色更為可靠。
英特網在21世紀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電腦畫麵進行設計成為大勢所趨。畫麵是通過色光(RGB)來發光的,與通過顔料配製的顔色不同。考慮到這種需要,本書在《色彩印象圖典》的基礎上,繼續使用RGB來錶示。
今後,web與網頁的設計需求將會不斷擴大。把握畫麵構成的關鍵仍然在於配色。
此外,《配色印象圖典》采用的Munsell記號因為使用者極少,在此予以刪除。這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瞭時代的巨大變化。如需使用Munsell記號,請參考《色彩印象圖典》。
如果與標記無關,隻需要用來作為印象參考的話,則可以用在室內裝飾、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等各個方麵。在創造性地進行配色方麵能發揮巨大作用。
我本人在春之彩公司從事設計工作。公司雖然不大,但涉及到的領域極為廣泛。包括美術設計、商品設計、圖像製作、數碼設計、展覽設計,以及服裝設計等各個方麵。
我在工作中所積纍的配色z知識與經驗,與各位應該有共同之處。由此也站在瞭使用者的這一立場上。邊配色邊揣摸該使用哪種顔色,本書在這樣的現場製作中問世瞭。
南雲治嘉
2000年9月
注:《色彩印象圖典》是為瞭錶現設想中的形象,選擇所需顔色製成調色闆。是本書的基礎。
色彩與配色印象圖典2:配色印象圖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色彩與配色印象圖典2:配色印象圖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早在30年代就為書評事業作齣很大努力的蕭乾先生,當年就訂下一個原則:堅持自己花錢買書來評,不評贈書。這樣就自覺拉開瞭人情距離,使書評多瞭可靠不欺騙的學術分量。至於時間距離,我想報刊編輯們也當有意識關注一些已經過往但仍有意義、價值的書,或約請一些作者,寫一些在他們閱曆中發揮大作用的書的評論,將那些真正飽含人類精神精粹的作品張揚齣來,這樣不僅傳遞瞭文化的文明火種,也可挽救眼下書評聲譽下滑的頹勢。從這個角度去考察,“距離”又幾乎是對書評者學術能力和文化良知的丈量瞭。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一年前一本尚未全部麵世的小說,被數個有條件先睹為快者稱為“可以走嚮世界的經典”,措詞極為“前衛”;但從實際刊齣的幾章看,似乎手法運用、文字精純方麵還未見十分到位。一位評論傢讀過後大約還不很自信,希望自己能抽齣時間再讀一次纔可發言,態度雖不明朗但卻較為可靠。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筆者以為,書評與書之間,是需有一段距離的。這距離可分兩方麵。一、時間距離。就我們的閱讀經驗看,許多著述,是需經過一段時間(有的甚至需要相當長時間)洗汰纔可發現其價值或無價值的。書評來得太快,一些經時間洗滌逐步顯露光澤,當時並未被充分注意的書就可能長久掩埋,難為人們汲取營養。譬如前麵所舉《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中國哲學簡史》等。而一些初粗看來還過得去的東西,保不準幾個月後便會銷聲匿跡(這種情況在媒體發達的今天事例尤其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