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实用教程

琵琶实用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索承禄 著
图书标签:
  • 琵琶
  • 乐器
  • 教程
  • 民族乐器
  • 音乐
  • 演奏
  • 技巧
  • 入门
  • 学习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54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2452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地普及琵琶演奏,编者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编著这本《琵琶实用教程》,为更多的琵琶爱好者提供学习成功的途径。此书不仅让学生对琵琶各方面的知识有概括了解,并使处于启蒙阶段和有一定演奏水平的学生,掌握正确和熟练的演奏技法。此书中的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有少年儿童喜爱的乐曲,又有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和练习曲。此外,还精选了三十首名家名曲,并加注乐曲内容介绍。愿此书能对广大学习琵琶演奏的青少年有所帮助。同时,也殷切希望专家及同行予以指正。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琵琶概述
第一节 源流史略
第二节 流派、曲谱及发展
第三节 琵琶基本常识
一、部件与名称
二、选购与养护
三、指甲与系弦
四、定弦与音位

第二章 琵琶技法
第一节 弹挑类
一、弹与挑
二、双、分、摭
三、扫、拂、挂、临
四、滚指
五、摇指
第二节 轮指类
一、整轮与半轮
二、长轮
三、双轮
四、满轮
第三节 组合类
一、夹弹与夹扫
二、摭分、摭弹、分弹
三、扫轮与划轮
四、挑轮与勾轮
五、轮拂与拂扫轮
第四节 左手技法类
一、按音
二、换把
三、过弦
四、双音与和弦
五、推、复、挽
六、吟与揉
七、绰与注
八、打、带、擞
九、绞弦与并弦
十、泛音与人工泛音

第三章 基础教学
第一节 持琴姿势
第二节 弹与挑的练习
练习曲1
练习曲2
练习曲3
第三节 左手按音和换把
一、第一把位练习
练习曲4
练习曲5
练习曲6
选用乐曲
1.摇啊摇(一)
摇啊摇(二)
2.我爱我的幼儿园(一)
我爱我的幼儿园(二)
3.小花,小树
4.赛船
二、低音练习
练习曲7
选用乐曲
5.四季歌
三、换把练习
练习曲8
练习曲9
选用乐曲
6.小星星
第四节 节奏练习
练习曲10
练习曲11
选用乐曲
7.娃哈哈
8.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五节 双、分、摭、扫练习
练习曲12
练习曲13
练习曲14
选用乐曲
9.罐舞
10.卖报歌
11.铃儿响叮当
12.茉莉花
第六节 轮指练习
练习曲15
练习曲16
练习曲17
选用乐曲
13.花鼓(三)
14.满工对唱
15.紫竹调
16.世上只有妈妈好
17.送别
第七节 组合指法练习
选用乐曲
18.花鼓(全曲)
19.我爱北京天安门
20.小猫钓鱼
21.旱天雷
22.金蛇狂舞
第八节 各种调的练习
一、C调练习
练习曲18
练习曲19
选用乐曲
23.北京的金山上
24.北京有个金太阳
二、F调练习
练习曲20
练习曲21
选用乐曲
25.草原赞歌
三、G调练习
练习曲22
练习曲23
选用乐曲
26.马兰花
四、A调练习
练习曲24
练习曲25
选用乐曲
27.采蘑菇的小姑娘
五、E调练习
练习曲26
练习曲27
选用乐曲
28.阿拉木罕
第九节 教与学的提示

第四章 基本功训练
第一节 右手训练
一、弹挑练习
二、轮指练习
练习曲28
三、滚指练习
练习曲29
四、过弦练习
练习曲30
练习曲31
第二节 左手训练
一、音阶练习
练习曲32
练习曲33
练习曲34
练习曲35
练习曲36
练习曲37
二、活指练习
练习曲38
练习曲39
练习曲40
练习曲41
练习曲42
练习曲43
三、各种调的音阶练习
练习曲44(C调)
练习曲45(F调)
练习曲46(G调)
练习曲47(A调)
练习曲48(bB调)
练习曲49(E调)
音乐会练习曲
四、换把、挑把练习
第三节 基础训练要点
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用力与放松
三、快慢结合、左右交替
四、基本练习和乐曲结合

第五章 乐曲
1.阳春古曲
2.欢乐的日子
3.飞花点翠
4.送我一枝玫瑰花
5.赶花会
6.大浪淘沙
7.倒垂帘
8.浏阳河
9.唱支山歌给党听
10.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1.月光变奏曲
12.天山之春
13.彝族舞曲
14.高山流水
15.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16.牧场之家
17.歌舞引
18.新翻羽调绿腰
19.虚籁
20.渭水情
21.春江花月夜
22.龙船(一)
龙船(二)
23.十面埋伏(一)
十面埋伏(二)
24.霸王卸甲
25.草原小姐妹
26.春雨
27.狼牙山五壮士
28.塞上曲
29.月儿高
30.天鹅——献给正直者
乐曲简介
演奏符号表
各调音位表

精彩书摘

  汪派堪称文武双全,具有气势磅礴、功力深厚、洗练生动的艺术风格。《阳春白雪》、《月儿高》、《塞上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都是汪派久传不衰的代表作。
  4.崇明派:以沈肇州(1858-1930)为代表。他汇编整理了流传在上海崇明的古曲,于1916年出版了《瀛洲古调》,共收有数十首手法简单、形象逼真、风格清新、富有童趣的乐曲。具有“曲短趣长,音疏韵足”的独特艺术风格。
  除以上各流派之外,北方曲艺、苏州评弹及地方戏曲、器乐合奏都用琵琶伴奏或合奏,也都各有自己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作曲家、民族器乐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先生(1895-1932年)曾向江南民族音乐家周少梅和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他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了《病中吟》、《月夜》、《良宵》等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虚籁》、《改进操》和十五首琵琶练习曲。
  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1950年),江苏无锡人,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二胡,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窄的师承模仿,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并演奏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等三首乐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杨荫浏先生、曹安和先生将其录制,并记谱整理,于1956年编成《阿炳曲集》出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全国各地专业音乐院校设立了琵琶专业。原各流派的传人如李廷松、卫仲乐、孙裕德、杨大钧、程午嘉和林石城等演奏家,都先后任教于音乐院校,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琵琶演奏家,如刘德海、叶绪然、邝宇忠、王范地、王惠然、夏仁根、俞良模、李光祖、汤良兴、李光华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到五十年代末,乐器也进行了改革,由原流传四相十三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增至六相二十四至二十五品,增加了音位,扩展了音域,更便于独奏与合奏的转调,同时琴弦也由使用千年的丝弦改为钢弦和钢绳尼龙缠弦,加大了音量,使音色更加明亮优美,大大提高了琵琶的表现力。
  在教学和演奏的曲目方面,在挖掘和继承各流派的传统曲目的基础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创作和改编了一批反映新时代的优秀琵琶曲。如《彝族舞曲》(王惠然编曲)、《赶花会》(叶绪然编曲)、《欢乐的日子》(马圣龙曲)、《浏阳河》(刘德海改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刘德海改编)、《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刘德海改编)、《送我一枝玫瑰花》(王范地改编)、《天山之春》(王范地改编)、《唱支山歌给党听》(吴俊生改编)、《狼牙山五壮士》(吕绍恩曲)等。同时又改编了数首外国乐曲,如《霍拉舞曲》、《土耳其进行曲》、《月光变奏曲》、《牧场之家》等。这些新创作改编的乐曲,丰富了教学和演奏的曲目,使古老的乐器焕发了时代的新声。在演奏技巧和表现题材方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琵琶曲从原来改编民歌、歌曲、民间乐曲起,升华到运用专业作曲技巧,创作了一批新的优秀独奏曲和协奏曲。如《诉》(吴厚元曲)、《春雨》(朱毅、文博曲)、《新翻羽调绿腰》(杨洁明曲)、《天鹅》、《秦俑》、《老童》、《春蚕》(人生篇)、《一指禅》、《故乡行》、《天池》、《金色的梦》(田园篇)(均为刘德海曲)。协奏曲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刘德海、吴祖强编曲)、《花木兰》(顾冠仁曲)、《春秋》(唐建平曲)等。这些作品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术,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有所创新和发展,使乐曲表现题材内容和演奏技法方面更为丰富,内涵深刻,标志着琵琶艺术又向前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

前言/序言


《丝竹妙韵: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技法探微》 书籍简介 一、 缘起与定位: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重塑认知 本书《丝竹妙韵: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技法探微》,并非聚焦于单一乐器的深度钻研,而是以一种宏观、系统性的视角,对中国民族管弦乐器族群的核心演奏哲学、技法演变及其在当代音乐语境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阐释。我们的目标受众是那些对中国传统音乐怀有深厚兴趣,无论是初学者、进阶演奏者,还是音乐理论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在当代全球化音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乐器面临着如何保持其文化根脉与适应现代听觉审美的双重挑战。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超越传统教学中“重技巧、轻理解”的窠臼,强调“技法背后的文化逻辑”与“声音塑造的情感表达”。我们力求提供一种平衡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范式。 二、 结构解析:多维度构建演奏知识体系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且互相印证的演奏理论框架: 第一部分:民族乐器声学基础与发声原理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乐器(包括弓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器)的发声物理基础。我们摒弃了过于晦涩的数学公式,转而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案例分析,解释了诸如竹材的共振特性、丝弦的泛音结构、皮膜的张力控制等对音色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要素。 重点内容: 不同材质(竹、木、丝、匏)对音色色彩的贡献度分析。 指法与力度在泛音列控制中的作用。 不同地域乐器在音域拓展上的声学考量。 第二部分:核心演奏技法辨析与比较 这是本书的核心理论支撑部分。我们选取了不同声部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作为参照系,进行跨乐器的技法对比研究,揭示隐藏在差异背后的共通原理。 弓弦乐器(以二胡、高胡为例): 侧重于“运弓的几何学”——如何通过弓的接触点、速度、压力、弓杆的弹性,实现从“泣诉”到“呐喊”的情感跨度。深入剖析了“揉弦”技术在不同风格(如京剧板胡的刚劲与江南丝竹的柔和)中的细微差异。 弹拨乐器(以古筝、琵琶为例): 重点不在于具体的指法名称,而在于“拨片与指甲的耦合效率”。探讨了如何通过不同的“抓弦角度”和“释放瞬间的爆发力”,控制音头的清晰度与余音的衰减速度,以区分“扫”与“挑”在音乐结构中的功能。 吹管乐器(以笛、箫为例): 探究了气流的“内部调节艺术”。分析了通过口腔、舌位对气流进行微调,实现“滑音”、“花舌”等装饰音的音高准确性与色彩变化,而非仅仅是音量的控制。 第三部分:传统演奏的节奏与时值概念 中国音乐的节奏感并非完全等同于西方记谱法中的固定节拍。本部分阐述了“板眼”体系的深层含义。 “慢三眼”与“快板”的内在律动: 分析了如何通过对“板、眼、过门”的弹性处理,营造出既有严谨结构又富于呼吸感的音乐“呼吸”。 自由节奏(散板)的处理: 探讨了在没有明确节拍束缚下,演奏者如何依靠乐曲的情感走向与内在逻辑来把握时值,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第四部分:风格流派的技法印记 音乐的风格是地域文化、历史沉淀与演奏者个性交织的产物。本书系统考察了影响主要乐器演奏技法的几大主要流派: 北派(如陕西、山西一带): 强调力度对比鲜明、音色刚健、节奏紧凑的特点,其技法倾向于刚性发力与快速的指位移动。 南派(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侧重于音色的细腻润泽、装饰音的丰富性,技法上更注重内在的连贯性和“气韵”。 戏曲影响: 分析了如何从昆曲、京剧等声腔中提炼出适合器乐演奏的“腔体模拟技术”,如用器乐模仿人声的起承转合。 第五部分:演奏中的“意境”与情感符号 真正的传统演奏超越了机械的指法堆砌。本部分转向探讨演奏者如何将抽象的文学意境转化为可听的音乐符号。 音色即意象: 如何通过调整音色,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并赋予其人类情感。 “留白”的艺术: 探讨了在演奏中“不演奏”的部分(如休止符的延长、乐句间的呼吸)如何服务于整体的情感张力。 第六部分:现代语境下的技法传承与发展 面对新的创作需求和国际舞台,传统技法如何“活化”? 跨界融合中的技术适应: 分析了在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或演奏现代音乐时,传统乐器在音准、动态范围和演奏姿态上需要做出的适应性调整。 数字化工具辅助下的技法研究: 探讨了使用高精度录音分析和慢速回放技术,如何帮助演奏者更精确地解构大师的演奏细节,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修正。 三、 价值与特色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方法论的共通性”。它不教授如何拉出完美的“哭腔”,也不教如何弹奏特定的“轮指”练习曲,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效果得以实现的“物理机制、审美取向和文化背景”。通过比较和解构,它为任何一位钻研中国传统乐器的学习者,提供了一把理解所有器乐技法底层逻辑的钥匙。我们希望,读者在读完此书后,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将技巧的精湛与心灵的体悟融为一体,使丝竹之声真正具备穿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完全零基础的门外汉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友好”和“鼓励”。它没有用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吓唬我,而是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来引导我。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在讲解一些比较难的指法时,会拆解得非常细致,并且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记忆。比如说,讲解某个复杂的左手技巧的时候,它会把它比喻成“小猫咪抓痒”,这种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让我觉得那个技巧没那么吓人了。而且,它还鼓励我不要害怕犯错,要享受练习的过程。这种积极的引导让我觉得学习琵琶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次充满乐趣的探索。我觉得,一本好的教材,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就相当出色。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入手了,一直因为各种原因搁置。这次终于下定决心,趁着活动价给买了。拿到手的时候,触感比我想象中要好,纸张的质感很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封面设计也挺简洁大气的,一看就是正经的教材,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关于琵琶的书籍,但很多都觉得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太过于浅显,无法满足我深入学习的需求。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我觉得也很适合长时间阅读,不会觉得眼睛累。虽然我才刚刚开始翻阅,但整体的初步印象相当不错,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真正的启发和帮助。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指法、识谱开始,循序渐进地带领我走进琵琶的世界,而不是上来就讲一些我完全听不懂的概念。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真正地去“弹奏”琵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认识”的阶段。

评分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提供的“实操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拨弦,还告诉你不同拨弦方式所产生的不同音色效果,以及如何在乐曲中运用这些技巧来达到更好的表现力。我喜欢它在讲解一些旋律的时候,会详细地分析每一个音符的情感走向,以及如何通过指法的细微变化来强化这种情感。有时候,我还会尝试着去模仿书上所描述的“细腻之处”,然后自己体会那种细微的差别。这种“听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离真正的琵琶演奏又近了一步。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练习效率的建议,这对于我这种忙碌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现在市面上的音乐教材太多了,良莠不齐。但当我真正开始翻阅之后,我被它严谨的教学体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指法和乐谱,而是真正地去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说,在讲解某个乐曲的时候,它会分析乐曲的结构、情感表达,甚至还会涉及到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这让我觉得我学习的不仅仅是琵琶这一个乐器,更是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教材只是告诉你怎么弹,却很少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弹。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琵琶保养和调音的实用建议,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因为操作不当损坏乐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心里就踏实多了。

评分

这本《琵琶实用教程》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老师,她不会急于让你掌握高深的技巧,而是会一步一步地引导你。我特别喜欢它讲解一些基本功的部分,比如右手拨弦的力度控制、左手按弦的准确性等等,都写得非常到位,而且配图清晰,让我很容易就能理解动作要领。我一直觉得,很多学习乐器的瓶颈都出在基本功不扎实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它并没有回避这些基础的训练,反而将其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练习曲目,这些曲目难度跨度很大,从易到难,让我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不会觉得一下子就失去了方向。有时候,我还会对照着书上的讲解,录下自己的弹奏,然后仔细听,再对比书上的要求,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种自我纠正的过程,我觉得特别有效。

评分

能不能再慢一点。。。极限值的挑战!!!!

评分

还可以吧稍微书角有点破

评分

配送员服务好!

评分

支持国货,抵制日货支持国货,抵制日货支持国货,抵制日货支持国货,抵制日货

评分

幸亏能赶上上课前到,否则就要给老师说了

评分

还没有看,所以没有发言权

评分

可以 啊

评分

支持国货,抵制日货支持国货,抵制日货支持国货,抵制日货支持国货,抵制日货

评分

好书,赞赞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