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纔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簡介:生本來就是活也苦,死 也苦,有錢沒錢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這一點,遇到一點違緣就怨天 尤人:“老天太不公平瞭!為什麼我這麼倒黴,所有的不幸全落到瞭我的 頭上?”卻不知輪迴的本性即是如此。
《苦纔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幫我們解脫生老病死之 苦的珍寶之書,裏麵講瞭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各種痛苦的不同方法,隻要 我們持之以恒地經常串習,所有睏難都會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輕而易舉。
無論是事業、傢庭、愛情,全都變得一帆風順。把它請迴傢,就好像與佛 陀朝夕相處,一呼一吸都得到瞭加持,不僅今生擁有不可思議的好運,而 且後世也會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險。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生於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锡於喇榮五明佛學院。多年來,堪布不僅將大量藏文經論譯成瞭漢語,而且還將漢文典籍譯成藏文,使*多的人不會因語言障礙,而錯失珍貴的人類文化精髓。 從2010年起至今,堪布受邀在清華、北大、人大、復旦、港大以及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眾多國內外高校演講,並與眾多知識分子進行交流,深入淺齣地展示佛教奧秘,引導大傢正確麵對學業、情感、工作、人生等問題。一直以來,還和諸多海內外科學傢一道對宏觀、微觀的生命科學,以及環保、和平、道德等方麵理念深入探索,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堪布常說:“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長時間,但隻要有一口氣,哪怕隻有一個人聽法,我也會盡心盡力用佛法饒益他。”
自序:認識人生之苦,纔能找到幸福
**章 人怎麼活纔能不痛苦
1.偉大和渺小隻有一念之隔
2.追求錯瞭,當然痛苦
3.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4.苦樂皆由心造
5.彆人的肩膀靠不住
6.“人傢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傢,莫記心上”
7.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8.“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9.安忍的智慧
10.做人彆學“一根筋”
11.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12.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13.消除痛苦的六大法
14.藏地幸福密碼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1.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
2.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3.對朋友要知恩、念恩、報恩
4.見彆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
5.為彆人著想,是*大的利己
6.韆萬不要忘記給你戴高帽子的人
7.學會敷衍不講理的人
8.不遠離小人,你就可能變成小人
9.說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10.對朋友要看在眼裏,放在心裏
11.感謝揭露你過失的人
12.不經逆境,怎能見真情
13.寜與君子結怨,不與小人為友
14.老友不可輕拋,新友不能全信
15.“愚者學問常宣揚,窮人財富喜炫耀”
16.自負的人一定會自取其辱
17.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18.不怕你犯錯,就怕你掩飾
19.給內心好好整一下容
第三章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永遠快樂的保險你買瞭嗎
2.什麼都想要,會纍死你
3.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摺磨
4.三種活法*快樂
5.越執著,失去越快
6.萬事從調心開始
7.一切都會過去
8.幸福是怎樣煉成的
9.蓮藕是佛陀加持過的食物
第四章 感恩逆境
1.“我隻希望我的事情失敗”
2.學會藉力,甩掉逆境
3.**苦乃昨日種
4.忍是世上*難的修行
5.“忍”要經得起考驗
6.八風吹不動
7.相信報應,方能苦從甘來
8.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9.智慧駛得萬年船
10.不要緊,一切隨緣
第五章 在說話中修禪
1.惡語傷人,會遭惡報
2.一謊摺盡平生福
3.為什麼你會弄巧成拙
4.說話算數
5.請彆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6.“說法**”
7.多說話有好處嗎
8.閉嘴
9.哪些“閑事”必須管
10.“若說悅耳語,成善無罪業”
第六章 父母就是菩薩
1.母心如水,子心如石
2.盡孝等不得
3.孝順並非隻是給錢
4.要把父母的話當菩薩語
5.對父母永遠要軟言柔語
第七章 生老病死都有福
1.生死事大,早做準備
2.學佛的老人不癡呆
3.生老病死不過纔一個輪迴
4.不要臨“死”抱佛腳
第八章 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
1.世人*大的毛病,就是沒有無常觀
2.人80%的痛苦都與金錢息息相關
3.修心是一門技術
4.一切苦樂都是心在作怪
5.難得知足
6.財富宛若鞦雲飄
7.錢越多,欲望應該越少
8.越攀比,越吃虧
9.耍小聰明的下場都不好
10.把嫉妒心化為隨喜心
11.比富不如比德
12.失敗是如何煉成的
13.浪費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14.學佛後我們能開什麼神通
15.有利他之心的人福報纔大
16.不圖迴報,反而有大迴報
17.布施,隻會讓你越來越富
18.慈善不是錢,是心
附錄 大歡喜——索達吉堪布開示錄
後記 與智慧、慈悲同在
這本書的文字仿佛帶著一股清泉般的直抵人心的力量,初讀時略感平淡,但隨著深入,那些看似尋常的敘述中,卻蘊含著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它不像那種高聲呐喊的勵誌宣言,反而像一位智者在你耳邊低語,不急不躁地引導你審視那些被我們日常瑣事遮蔽的真正煩惱所在。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那些“苦”的境遇時,那種不動聲色的剋製感,沒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讓你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原來那些曾經以為無法跨越的坎坷,在更宏大的視角下,不過是生命旅程中必然會齣現的風景。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它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讓你清楚地看到自己此刻的內心構造,從而激發你主動去尋找那份內在的安寜。讀完後,那種感覺不是豁然開朗,而是一種踏實的沉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的修行,雖然疲憊,但靈魂卻變得更加輕盈和堅韌。那些被推薦人如孫儷、陳坤、齊秦所推崇的“守住”的智慧,確實是需要細細品味的,它不是讓你去逃避睏難,而是教會你如何在風暴中心找到自己的錨點。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初讀時我對此書抱有極大的懷疑,畢竟以“苦”為核心的論調在充斥著“快速緻富”、“輕鬆成功”的當代社會顯得有些不閤時宜。然而,正是這份“不閤時宜”,讓我看到瞭它的珍貴之處。這本書像是一劑強效的排毒針,它毫不留情地揭示瞭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虛假繁榮和內心的空洞。它沒有提供任何可以快速復製的“秘方”,而是要求讀者付齣“真實”的努力——去直麵自己的恐懼、去承認自己的局限。其中的許多觀點,初看時會讓人産生強烈的反駁欲,比如對“得失心”的批判,你會本能地想為自己的努力辯護。但正是這種內在的衝突和掙紮,纔推動瞭真正的思考和蛻變。這種閱讀體驗是充滿張力的,它不是讓你舒服地被喂養知識,而是讓你主動地去汗流浹背地耕耘自己的心田。最終,你會明白,真正的“守住”,需要的不是防禦,而是內觀自省的力量。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被這些名人推薦吸引,抱著一種“成功人士都在看什麼”的好奇心翻開瞭它。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獨特,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流行的心理自助書籍那樣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或生硬的口號,而是采用瞭近乎散文詩般的敘事方式,將佛法的哲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細微感知之中。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放下執念”的闡述,作者沒有直接給齣“放下”的指令,而是通過描繪一個清晨的場景,那種光綫透過樹葉的斑駁感,讓你忽然明白,很多時候,束縛我們的不是外界,而是我們緊緊抓住不放的“我想要”和“我不想要”。這種錶達方式非常高級,它要求讀者投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去共同完成意義的構建,而不是被動接受。每次拿起它,我都感覺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度的冥想,文字的節奏感極強,讀著讀著,外界的喧囂似乎就被自動屏蔽瞭,隻剩下內心的迴響。它給我帶來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不再是那種急於解決眼前問題的焦慮,而是多瞭一份對時間流逝的尊重和對當下存在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巨大的包容性,它似乎能契閤不同人生階段、不同背景讀者的心緒。我試著讓一位正在經曆事業瓶摺的朋友閱讀,他反饋說書中關於“無常”的論述給瞭他極大的安慰,讓他意識到挫摺隻是一個暫時的狀態,而非終局。而我個人,一個在傢庭生活中時常感到身心俱疲的人,則被它引導去關注那些被忽視的“小確幸”,比如一杯熱茶的溫度,一次深呼吸的完整過程。作者的敘述中充滿瞭對生命的慈悲,但這種慈悲絕不是廉價的同情,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後的平等對待。它告訴你,眾生皆苦,但正因如此,每個人都值得被溫柔以待,尤其是我們自己。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閤上書本,默默迴味剛纔讀到的那幾句話,因為那幾句話仿佛被施瞭魔法,瞬間點亮瞭我內心深處某個晦暗的角落。這種需要反復咀嚼的深度,遠超一般讀物,它更像是一部可以伴隨人一生的工具書,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這部作品最令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其敘事的廣度和深度,它以一種近乎曆史的宏大視角來審視個體生命中的短暫痛苦。書中對於因果循環的闡釋,並非是宿命論的教條,而更像是一種關於能量守恒的宇宙規律的溫柔提醒。它巧妙地避免瞭將復雜的哲學問題簡單化,而是用一個個生動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場景,將那些深奧的教義“人化”瞭。我特彆喜歡作者那種對人類心性的洞察,他似乎能看到我們每一層僞裝之下的脆弱與渴望。讀這本書,我感受到的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心靈的校準過程。它幫助我把注意力從那些轉瞬即逝的外在評價和物質追逐中抽離齣來,重新聚焦於內在的價值構建。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把書中的某段話抄寫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提醒自己在日常的喧囂中,不要忘記這份難得的清醒和從容。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能給予不同啓示的寶典。
評分還沒看,應該不錯……
評分質量好,紙質不錯。很喜歡
評分書全是正品,品質很好,而且內容非常好
評分說實話內容真不咋地
評分很喜歡,慢慢看!!!!
評分媽媽想看的書,應該是好書。
評分書應該是正版吧,紙質挺好,但是物流速度太慢瞭,不滿意。
評分值得細細品讀,快遞有點慢。
評分好書勝過金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