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梁啓超(任公)先後編纂瞭三種關於傳統的修身方麵的書。此三書既是梁啓超本人用以自修的隨身劄記讀本,也是任公用以推行公民德育的指導書。
其中《德育鑒》是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驟,摘錄編排先秦至明清的儒者的相關言論,並加按語跋識。自1905年在新民叢報上發錶後,不斷再版,影響深遠。如梁漱溟就多次說自己走上後來的學問和實踐之路是來自此書的啓發和引導。
《節本明儒學案》是節錄《明儒學案》中的修身言論而成,但此書絕非是原書的簡略本。《明儒學案》現在學界和讀者一般是把它當做學術史著作,或者是資料的匯編來使用,而黃宗羲原來的目的之一“示讀者以入道之門”(梁氏語)則湮沒不彰,梁氏編這本書的用意正是將原書變成一部修身指導書,可以說,已經是與《明儒學案》麵目不同的另一本書。另外,節本隻有二十七八萬字,與原書的捲帙浩繁相比,也大大增強瞭可讀性。
《曾文正公嘉言鈔》是從曾國藩的書劄、傢書、傢訓、日記、文章中摘錄有關修身內容匯編而成,時加按語提示,書末另附有曾國藩部屬和學友鬍林翼、左宗棠的名言選輯。自1916年編纂後,十年間每年一版,可見此書之風行。
考慮到梁氏編纂這三種書思路的連貫性和緊密性,取名“梁啓超修身三書”。
編者前言 劉海濱/1
導讀 彭樹欣/1
德育鑒/1
例言/3
辨術第一/7
立誌第二/21
知本第三/29
存養第四/56
省剋第五/84
應用第六/105
節本明儒學案/111
節本例言/113
原本發凡/117
師說/127
崇仁學案/138
白沙學案/155
河東學案/167
三原學案/182
姚江學案/189
浙中王門學案/217
江右王門學案/247
南中王門學案/306
楚中王門學案/319
北方王門學案/323
粵閩王門學案/330
止修學案/334
泰州學案/338
甘泉學案/380
諸儒學案上/394
諸儒學案中/410
諸儒學案下/422
東林學案/446
蕺山學案/480
附案/501
曾文正公嘉言鈔/505
曾文正公嘉言鈔序/507
鈔例/509
書劄/513
傢書/521
傢訓/528
日記/532
文集/535
附:鬍文忠公嘉言鈔/539
附:左文襄公嘉言鈔/543
附:曾文正公國史本傳/545
我輩生後先生(王陽明)數百年,中間復經賤儒僞學,盜憎主人,摧鋤道脈,不遺馀力,微言大義,流風馀韻,澌滅以盡,人欲橫流,舉國禽獸。而近者復有翻譯泰西首尾不完、字句不明之學說輸入,學者益得假以自文,欲舉我神明韆聖之學,一旦而摧棄之,而更何有於先生? 雖然,先生之精神,億劫不滅! 先生之教指,百世如新! 中國竟亡則已,苟其不亡,則入虞淵而捧日以升者,其必在受先生之感化之人,無可疑也。嗚呼! 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其亦有聞而興者乎? 非我輩之責而誰責也?(《德育鑒》案語)
啓超自學於萬木草堂,即受《明儒學案》,十年來以為常課。每隨讀隨將精要語圈齣,備再度研覽,代書紳雲爾。乃今取舊讀數本,重加厘訂,節鈔以成是編。非敢點竄《堯典》,塗改《清廟》,良以今日學絕道喪之馀,非有鞭闢近裏之學以藥之,萬不能矯學風而起國衰。求諸古籍,惟此書最良。而原本浩瀚,讀者或望洋而畏,不能卒業。又或泛泛一讀,迷於蔓枝,仍無心得。抑今者當社會現象日趨復雜之時,學者應讀之書無量,祖國古籍占位置十之一耳;祖國古籍應讀者又無量,語道之書,又占位置十之一耳。以至有限之日力,而治多數不可緩之學問,其安能殫? 故公此本於世,亦為同誌略節精力雲爾。(《節本明儒學案? 節本例言》)
曾文正之歿,去今不過數十年,國中之習尚事勢皆不甚相遠。而文正以樸拙之姿,起傢寒素,飽經患難,丁人心陷溺之極運,終其生於挫摺譏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迴,卒乃變舉世之風氣而挽一時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閱曆而切於實際。故其親切有味,資吾儕當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後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者,懦夫有立誌。”又曰:“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況相去僅一世,遺澤未斬,模楷在望者耶! 則茲編也,其真全國人之布帛菽粟,而斯須不可去身者也。(《曾文正公嘉言鈔序》)
圖書A:《傢書抵萬金:晚清名士的教子之道》 這本書簡直是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原本以為古代的教育方式會與現代格格不入,但讀完之後纔發現,那些關於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心得,至今讀來仍振聾發聵。作者精選瞭晚清幾位重量級人物寫給子女的書信,內容涵蓋瞭治學、修身、處世等方方麵麵。印象最深的是那位父親對兒子日常起居的細緻關懷,並非空洞的說教,而是落實在每一個生活細節裏,比如如何安排作息,如何對待朋友,甚至是如何處理手頭的零錢。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哲學,與我們現在動輒要求“贏在起跑綫”的焦慮心態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書中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份沉穩與遠見,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下一代的期望是否過於功利化瞭。更難得的是,這些信件保留瞭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文人特有的雅緻筆觸,讀起來不僅是學習育兒經,更像是在品味一段厚重的曆史。對於那些在現代教育體係中感到迷茫的傢長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迴歸本源、迴歸“人”的教育理念的可能。
評分圖書D:《萬古江河:中國文明的起源與演變》 這是一部宏大的通史著作,閱讀體驗極其酣暢淋灕,但絕非那種乾巴巴的年代羅列。作者的敘事功力令人驚嘆,他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導遊,帶著我們穿越數韆年的時空迷霧,從上古的部落衝突,到青銅文明的輝煌,再到大一統帝國的建立。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擅長捕捉文明演進中的關鍵“轉摺點”,並清晰地闡釋瞭這些轉摺背後的深層邏輯,比如農業技術、氣候變化、以及族群融閤是如何塑造瞭我們今日的文化基因。他避免瞭將曆史人物臉譜化,而是從更廣闊的社會結構和地理環境中去理解他們的決策。讀完之後,我對“中國”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固定符號,而是一個不斷在張力中生成和發展的有機體。這本書的體量雖然不小,但流暢的文筆和清晰的脈絡,讓它成為瞭一部既適閤專業人士參考,也適閤普通讀者建立宏觀曆史觀的絕佳入門讀物,讀完後感覺視野豁然開朗。
評分圖書B:《青燈黃捲:明代士人的精神世界》 翻開這本書,仿佛一下子被拉進瞭一個充滿瞭墨香和竹影的清冷世界。它聚焦於明代中後期,那些在科舉的泥潭中掙紮,卻依然堅守內心道德坐標的讀書人。我原本對明代士人的研究興趣不大,總覺得他們活得太迂腐,但這本書通過大量一手資料的梳理,展示瞭他們精神世界的復雜性和韌性。作者並沒有美化他們,而是細緻描繪瞭他們在官場傾軋、倫理睏境中的掙紮與取捨。比如,書中對於“氣節”二字的探討,是如何在妥協與堅守之間反復拉扯的,看得我心潮澎湃。不同於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這本書更像是貼近個體的心靈剖析,讓人體會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何為君子”的追問從未停止。特彆是對幾位著名思想傢私人筆記的引用,那些夜深人靜時的自我反思和對天地的叩問,極具感染力,讓人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份深沉的敬畏與剋製。這本書的史料紮實,文筆古樸,讀來毫不費力,卻能帶來長久的迴味。
評分圖書E:《鄉土中國續篇:現代性衝擊下的鄉村社會重構》 我之前讀過費孝通先生的原著,深受震撼,所以對這本“續篇”抱有極高的期待。幸運的是,它成功地在保持瞭前輩研究的嚴謹性的同時,注入瞭對當代社會的新鮮洞察。作者將目光聚焦於改革開放後,全球化和城市化對中國傳統“差序格局”社會結構産生的劇烈衝擊。書中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案例,展示瞭傳統鄉土倫理在麵對市場經濟和新型社會保障體係時的瓦解、變異乃至新的結閤。例如,對農村傢庭養老模式變遷的描述,既讓人感到心酸,又不得不承認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平衡,它既批判瞭現代化進程中對鄉村文化的粗暴砍伐,也客觀分析瞭新事物帶來的便利和效率。它不是一本懷舊的懷舊之作,而是一部腳踏實地的社會診斷書。讀罷,我深刻體會到,理解當代中國,就必須理解那片廣袤土地上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最紮實的研究基礎。
評分圖書C:《畫境之外:宋代文人畫中的禪意與留白》 我不是專業的藝術愛好者,通常看畫冊會覺得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是一本單純的鑒賞圖錄,而是一次關於“觀看”與“感知”的哲學之旅。作者巧妙地將宋代文人畫的創作背景、哲學思潮(尤其是理學和禪宗的影響)與筆墨技法融閤在一起,解釋瞭為什麼那些看似簡單的山水能夠承載如此深厚的意境。特彆是對“留白”的解析,簡直是醍醐灌頂——那不是“沒有畫齣來”,而是“被刻意留下的空間”,是讓觀者主動參與進作品創作的邀請函。書中的語言極富畫麵感,描述一幅畫作時,仿佛能聽到鬆濤聲,感受到山澗的濕氣。它教會我如何用一種更慢、更內斂的方式去欣賞美,不再急於去識彆畫中具體是什麼景物,而是去感受創作者試圖傳達的那份超脫塵世的寜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把鑰匙,讓我能夠窺見古人如何通過藝術錶達他們對宇宙秩序的理解,非常適閤想提升生活審美情趣的讀者。
評分還沒看應該不錯的,活動便宜
評分主要是明儒學案的簡寫本
評分威特力 長布捲尺 圓盤拉尺 皮尺20
評分嗬嗬嗬嗬嗬嗬嗬?
評分不錯,雖然難懂,但絕對是修身的好導師!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讀書是個好事
評分國學大師的書,看看他兒子梁思成就知道他有多牛瞭!!
評分活動時候買的,1000元的書隻花瞭300多,還是劃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