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树鉴赏

中国名树鉴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裕,罗小飞 著
图书标签:
  • 树木
  • 植物
  • 园艺
  • 鉴赏
  • 中国植物
  • 名树
  • 科普
  • 自然
  • 园林
  • 植物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075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54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6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为了满足民众认知和保育中国名木古树之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裕先生,在长期致力于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基础上,主持编撰了《中国名树》一书。该书系作者此前出版的《中国名花》一书的姐妹著作。
《中国名树》一书,选编了我国珍贵的观赏名木古树50种,分别阐述各树种的来源、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习性与培育要点,并就欣赏价值、文化内涵作了评析。全书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图文并茂、通俗实用,系读者认识和保育名木古树的一本好书。

内容简介

中国名木古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早闻名于世。本书选编其中世界瞩目的50种观赏树木,包括“国宝”一级保护植物、珍贵特有佳木、名城名园丽树名花、名人手植秀木、古刹村寨“千岁爷”、旅游胜地华木及珍稀古木。分别就其来源、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习性与培育要点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且精当品评和欣赏了作为名木古树的优美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它们所寄托的人类情感。每种树木均配以彩色照片多帧。全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通俗实用。本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亦可供园林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前言

综述
1.古老孑遗宝树——秃杉
2.中国热带雨林之魂——望天树
3.亿年幸存活化石——水杉
4.蜚声国际的“中国鸽子树”——珙桐
5.亿年前恐龙的主食——桫椤
6.古植物的活化石————水松
7.植物王国里的大熊猫——银杉
8.“茶族皇后”——金花茶
9.东方圣者,历史见证——银杏
11.植物王国里的“黄金树”——南方红豆杉
12.天下奇松迎风招客——黄山松
13.凌寒不凋显其德——圆柏
14.多寿之木辟邪恶——柏木
15.悠悠古树,渊源文化——侧柏
16.东方文明的使者——桑
17.花团锦簇百日红——紫薇
18.霜叶红于二月花——枫香
19.庭园风景树皇后——雪松
20.白鸽云集,晶莹剔透——白玉兰
21.春江一曲柳千条——垂柳
22.东方文化,爱的象征——竹
23.东方之珠,艳丽奇葩——红花紫荆
24.桂开飘香福临来——桂树
25.合欢花开全家欢——合欢树
26.红把燃烧照日红——刺桐
27.红灯高挂英雄树——木棉
28.花气袭人知骤暖——枣树
29.花香叶芳宛白玉——白兰
30.华盖底下好乘凉——榕树
31.烂红如火雪中开——山茶树
32.冷艳清香受雪知——蜡梅
33.浓浓花香脉脉深情——丁香
34.榕的兄弟,佛教圣树——菩提树
35.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
36.挺拔雄姿玲珑独特——椰子
37.五月槐花满地香——国槐(槐树)
38.五月榴花红似火——石榴
39.舶来宾客——凤凰木
40.占春颜色最风流——海棠
41.醉入芳香飘天涯——广玉兰
42.红云飞焰欲满天——荔枝
43.果中神品,老弱宜之——龙眼
44.风姿楚楚,赫赫有名——樟树
45.红杏枝头春意闹——杏树
46.铁秆庄稼——板栗
47.“材貌”双全——楸树
48.朴实健美——榆树
49.健康之友——核桃
50.万木之王——杉木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中国名树鉴赏:一段穿越古今的自然史诗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古老的树木以其巍峨的身姿、深邃的根系,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情感与故事。它们不仅仅是植物学上的一个个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与审美的象征。《中国名树鉴赏》,一本邀您踏上探寻中国古树名木奇迹的旅程的书籍,它将引领您穿越时光的迷雾,领略那些屹立千年、身姿非凡的生命杰作。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植物图鉴,亦非一本浅显的旅行指南。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观察视角,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想象力巧妙融合,为您呈现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中国名树画卷。我们精心挑选了那些在中国大地上传承有序、具有极高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树木,从北国冰原到南海之滨,从东海之隅到雪域高原,跨越了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生态环境,捕捉了它们最迷人的瞬间。 一、 跨越时空的生命传奇:名树背后的历史回响 每一棵名树,都仿佛是一本活着的史书,诉说着与它一同成长的时代故事。本书将为您深度挖掘这些古树名木的“前世今生”。 帝王将相的见证者: 那些曾被帝王封为“神树”的古柏,它们挺拔的身姿下,或许曾映照过王朝的兴衰;那些曾为征战将士提供庇护的古松,它们盘根错节的枝干,是否也曾聆听过金戈铁马的号角?我们追溯这些树木与历史事件的联系,从它们的年轮中解读出王朝更迭的脉络,从它们的枝叶间感受历史的厚重。例如,那些生长在皇家园林中的千年古树,它们不仅是园林的点缀,更是皇权与国力的一种象征,承载着历代帝王的寄望与审视。 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多少文人雅士,曾在古树下抚琴弄墨,吟诗作赋。本书将带您走进那些与名士名篇息息相关的树木。一棵古槐,或许是某位诗人年少时期的玩伴,也或许是离别时友人折柳寄情的不舍;一株老梅,可能在严寒中为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送去慰藉,也可能见证了多少文人的风雅聚会。我们将为您讲述这些树木与李白、杜甫、苏轼等历史文化巨匠之间的故事,品味那些因树而生的绝美诗篇,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深情寄托。 民间信仰的守护者: 在中国广阔的乡村,许多古树已成为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中心。一棵参天古榕,可能是村庄的守护神,村民们在树下祈福,寄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株饱经风霜的古柳,或许承载着当地关于爱情、忠贞的传说。本书将深入探访这些被赋予神性的树木,了解它们在民间传说、习俗和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二、 凝固的艺术形态:鉴赏名树的视觉盛宴 中国名树,不仅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引导您学会欣赏这些“活着的雕塑”。 形态之美: 每一棵名树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姿态。有的如行云流水,枝干舒展飘逸;有的似龙腾虎跃,盘根错节遒劲有力;有的则如沉静老人,身躯佝偻却气韵生动。我们将通过精美的摄影作品,展现不同树种、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独特形态之美。从那古老的银杏,叶片如扇,秋日金黄,宛如泼洒在天地间的颜料;到那苍劲的松柏,在悬崖峭壁上扎根,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不屈的精神;再到那婆娑的柳树,在水边摇曳生姿,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柔意境。本书将为您解析这些形态背后所蕴含的生长规律、环境适应以及亿万年演化的痕迹。 纹理之韵: 树皮的纹理,是岁月刻下的印记。粗糙的裂纹、细腻的沟壑、斑驳的苔藓,无不诉说着生命的沧桑。我们将聚焦于树皮的细节,让您领略古树沧桑外表下所蕴含的生命力量与艺术魅力。比如,那些古老的红豆杉,其树皮的质感和颜色,会随着季节和光线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又比如,某些名贵的木材,其树皮的独特纹理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色彩之变: 从春日嫩绿的新芽,到夏日浓郁的绿荫,再到秋日斑斓的彩叶,以及冬日光秃却依旧挺拔的枝干,名树在四季轮回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色彩。本书将捕捉这些色彩变化的瞬间,让您感受到生命在不同季节里的律动与韵律。那些绚烂的枫叶,火红如烈焰;金黄的银杏,灿烂如阳光;粉嫩的桃花,如云似霞。我们会为您介绍不同树种的色彩表现特征,以及这些色彩如何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诗歌审美相融合。 三、 生态的脉搏与生命的智慧:名树的科学内涵 《中国名树鉴赏》并非仅仅停留在视觉和历史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名树所承载的科学价值和生命智慧。 生态价值的守护者: 每一棵古树,都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为无数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本书将为您揭示这些名树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认识到保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例如,那些生长在山林深处的千年古木,它们为鸟类提供了巢穴,为昆虫提供了食物,也为土壤的改良和水土保持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命的韧性与适应力: 能够穿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名树的生命力本身就是一部关于生存与适应的史诗。它们经历了风雨雷电、干旱酷暑,却依然傲然挺立。本书将分析这些名树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奥秘,它们如何汲取养分,如何抵御病虫害,如何繁衍后代,从中汲取生命的启示。那些生长在戈壁荒漠中的古胡杨,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下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那些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古树,它们如何克服重力,顽强生长。 科学研究的宝库: 古树的年轮、树木的化石、植物的基因,都是宝贵的科学研究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物种演化以及古代的生态环境。本书将介绍一些关于名树的科学研究案例,让您了解它们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价值。例如,通过研究古树年轮,科学家可以重建古代的气候变化历史;通过对古树DNA的分析,我们可以追溯植物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四、 踏上寻访之旅:与名树的对话 《中国名树鉴赏》不仅提供知识,更提供一种体验,一种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对话的契机。 探寻路线的启示: 对于热爱旅行的读者,本书将提供一些极具价值的寻访线索。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著名的古树名木聚集地,以及前往这些地方的最佳季节和路线。您可以跟随书中的指引,踏上一次与古树的亲密接触之旅,亲身感受它们的雄伟与神秘。 鉴赏的指南: 在本书的引导下,您将学会如何去观察一棵树,如何去欣赏它的形态、纹理、色彩,如何去感受它所蕴含的故事和生命力。每一次的驻足,都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之美的深刻体悟。您将不再只是匆匆一瞥,而是能够真正地“看见”一棵树,理解它的存在,感受它的呼吸。 《中国名树鉴赏》,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自然、珍视历史、追求美的读者的书。它将带您走进中国最壮丽的自然画廊,让您与那些沉默而伟大的生命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翻开这本书,您将不再仅仅是阅读,更是在聆听,在感受,在与这片土地上最古老、最动人的生命一同呼吸。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去发现,去鉴赏,去铭记,那些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的生命之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我喜欢那种厚重的质感,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编辑团队的用心。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设计得非常流畅,仿佛带着你在林间小径中漫步,时而开阔,时而幽深。尤其是那些高清的彩印插图,色彩的还原度极高,那些古树的纹理、叶片的脉络,都纤毫毕现,让我有种想要伸手触摸的冲动。作者在描述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人感觉不是在阅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讲述他的“孩子们”的故事。书中对光影的捕捉尤其到位,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光线如何影响一棵树的形态和气质,都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对某一种松树在晨曦中那种凛冽又坚韧的描绘,简直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清冷的湿气。这种对美学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常常在灯下翻阅,被那些精美的画面吸引,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休憩。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其中蕴含的那种深刻的哲学思辨。它不只是在介绍“是什么”和“怎么做”,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作者似乎总能在对特定树木的描摹中,折射出人生的某些哲理。比如,对一种常青乔木的描述,可以引申到对“恒久与变化”的思考;对另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灌木,则会让人联想到“韧性与重生”。这种将自然观察提升到人生体悟的高度,使得阅读体验变得非常富有灵性。我时常在读完某个章节后,会陷入长久的沉思,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力的本质。这种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和哲学感悟融为一体的叙事手法,让这本书拥有了一种超越一般专业书籍的厚重感和温暖感,读后让人心胸开阔,对周遭的一切生命都多了一份谦卑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预期,本来以为它会偏重于理论和鉴赏,没想到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欣赏”层面,而是延伸到了“如何与之相处”的层面。关于树木的日常养护、病虫害的早期识别与防治,书中都给出了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步骤指南。尤其是针对不同成熟阶段的树木,如何进行合理的修剪,以保持其最佳的姿态和健康,讲解得极其细致。书中配有一些示范图,清晰地标注了应该从哪个角度下剪、保留哪些枝条,避免了许多新手在实践中容易犯的错误。对于那些有志于在自己的庭院中培育一棵“名树”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手册”,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纯理论参考书,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和满意。

评分

我必须称赞作者在科学严谨性和通俗易懂之间的拿捏,简直是炉火纯青。很多植物学书籍动辄就是拉丁文和复杂的分子结构,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用一种非常生活化、近乎口语化的语言,讲解了深奥的生物学知识,比如树木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根系如何在地下构建复杂的网络,但措辞却非常生动有趣。比如,它将树液的输送比喻成城市里的交通系统,将树皮的自我修复描述成皮肤的愈合过程。此外,书中对于不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也十分到位,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树只能生长在特定的气候带或土壤条件下,这些知识对于想要了解自然界精妙平衡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启发。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边散步边聊着关于树木的“小秘密”,毫不费力地吸收了大量的专业信息。

评分

这本书在历史脉络的梳理上做得非常扎实,完全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介绍。它深入挖掘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角色,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震撼。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古代文人墨客与特定树种的情感联系那部分印象深刻。书中详尽地引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碑刻记载,甚至连一些地方志中的零星记载都被挖掘出来,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树木社会史”。比如,它不是简单地说某棵树很古老,而是追溯了它在哪朝哪代成为某个重要地标,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甚至是如何被纳入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的审美体系中的。读完这部分,你会发现,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木质的躯干和绿色的叶片,而是承载着数百年记忆的“活化石”。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和趣味性,让我对“树”这个概念有了更宏大、更具敬畏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