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實用漢語修辭(修訂版)》於2002年在北京大學齣版社首次齣版,至2010年已經印刷12次,總印數7萬多冊。此次修訂在原書的基礎上有瞭較大的提高,使教材內容更加科學,例句更加新穎。
本教材編寫的目的是為瞭使學生通過學習,瞭解和掌握漢語修辭的基本知識,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和漢語修辭的鑒賞能力。
教材編寫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講求實用,不重於修辭理論的學術性探討,主要從人們言語交際的實陸需要和修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齣發,有針對性地講述有關內容。第二,突齣當前社會生活的修辭實踐。第三,注意內容少而精。
作者簡介
李慶榮,男,漢族,1931年8月齣生,江蘇省興化市人。教授。 李慶榮於1949年進入南京大學師範學院教育係學習,1951年因工作需要調入中共南京市委工作。1956年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直至1992年退休。“文革”後,曾受中南海業餘大學、華僑大學、日本名古屋商科大學之邀,前往任教。 李慶榮緻力於寫作、語法、修辭、中國古典小說修辭藝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並從事古代文藝作品的校注。有論文《韆錘百煉,溢彩流光——談<水滸>詞語的選擇和運用》、《文藝作品的藝術魅力——說“生動”》等;參加編寫《現代漢語基礎》、《現代漢語虛詞例釋》、《中國曆代小說詞典》等;校注《水滸》、《三國演義》(閤作)等。
目錄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節 一門源遠流長的學科
第二節 修辭的性質
第三節 社會生活需要修辭知識
第四節 修辭與語境
第五節 修辭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第六節 修辭主體的修養
第七節 在社會的大課堂裏學習修辭
思考與練習一
第二章 詞語的錘煉
第一節 詞語錘煉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詞語錘煉與運用的幾種方法
思考與練習二
第三節 成語和成語的活用
思考與練習三
第三章 句式的選擇
第一節 整句和散句
第二節 短句和長句
第三節 肯定句和否定句
思考與練習四
第四節 設問句和反問句
第五節 口語句和書麵語句
第六節 順裝句和倒裝句
思考與練習五
第四章 語言的聲音美
第一節 要講究語音修辭
第二節 雙音節化
第三節 音節的協調
第四節 幾個多音節語音段落
第五節 押韻
第六節 平仄的安排
第七節 雙聲疊韻和疊音
思考與練習六
第五章 修辭格的運用
第一節 比喻
第二節 藉代
第三節 比擬
第四節 誇張
第五節 雙關
思考與練習七
第六節 仿詞
第七節 頂真
第八節 拈連
第九節 迴文
第十節 引用
思考與練習八
精彩書摘
1.排比的各項要求勻稱,疊用的各項不作強求;
2.排比要求盡量避免字麵上的重復,疊用則有意重復某一個或某幾個詞語。在整句中,和對偶、排比相比,疊用整齊的程度最低,但在書麵語和口語,尤其是在演講或節目主持中運用的範圍最廣。有的修辭著作把它歸人排比,也有的把它與排比閤作一類,稱“排疊”,我們認為這兩者有所不同,以分開為宜。疊用的形式非常靈活,可以隻有兩項,也可以多於兩項;可以是詞組,也可以是句子;可以是單句,也可以是復句。重復運用的詞語可以隻有一個,也可以有幾個;可以是實詞,也可以是虛詞。例如:①於是他就會代替托兒組裏的阿姨,在春天的陽光下、在夏天的蔭涼裏,或是在鼕天的爐火邊,讓孩子們團團地圍著他坐下,傾聽他的美麗的新故事。(碧野《靜靜的河灣》)②時代、社會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觀眾的審美欣賞也在隨之變化。戲劇作為社會生活的反映,時代生活的錶達,也將隨之變化,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人藝(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風格不發展,就會變成古玩店,就會脫離瞭時代和人民的需要,就會失去它的光彩。(收人民日報》海外版)③隻有綠化,纔能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隻有實事求是讓人們每每栽種的樹和草確實成活的綠化,纔能使日益擴大的沙漠變小。(周宏《比沙塵暴更可怕的》)
……
前言/序言
修辭是現代漢語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教材編寫的目的是為瞭使學生通過學習,瞭解和掌握漢語修辭的基本知識,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和漢語修辭的鑒賞能力,並為以後的學習和研究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教材編寫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講求實用。本教材不重於修辭理論的學術性探討,主要從人們言語交際的實際需要和修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齣發,有針對性地講述有關內容。在介紹修辭的手段、方法時,力求突齣其修辭作用,加強範例的分析,並指齣一些常見的易犯的錯誤,以引起注意。
第二,突齣當前社會生活的修辭實踐。“五四運動”以來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其他各類範文都是我們研究、學習的內容,而當前社會生活中的修辭實踐更為豐富多彩,更應該予以重視。報刊、電視、廣播以及其他方方麵麵的語言運用都納入瞭我們的視野,加以分析介紹,力求使教材具有時代感、新鮮感。
《現代實用漢語修辭(修訂版)》是一部深度探討現代漢語修辭現象的學術專著。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鮮明的時代視角,對漢語中豐富多樣的修辭手法進行瞭全麵而深入的梳理、分析和闡釋。全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科學的修辭知識體係,並引導讀者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能夠更加自覺、有效地運用修辭手法,從而提升語言錶達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本書的編寫,不僅關注瞭修辭手法的基本理論和分類,更著重於其在現代社會語境下的具體運用,以及在不同文體、不同語境中的適應性與變化。作者通過大量鮮活的、貼近現實生活的語料,生動地展現瞭修辭手法是如何在新聞報道、文學創作、廣告宣傳、日常交流等各個領域發揮其獨特作用的。 一、 修辭學理論基礎的堅實構建 本書的開篇,對修辭學的基本概念、起源與發展進行瞭梳理。這部分內容為讀者建立起一個宏觀的認識框架,理解修辭在語言發展中的曆史地位與重要作用。作者並沒有止步於陳舊的理論,而是緊密結閤現代語言學的發展,引入瞭認知修辭學、語用修辭學等新的研究視角,將傳統的修辭理論置於更廣闊的學術視野中進行審視。 特彆是在修辭功能的研究上,本書超越瞭單純的“美化語言”的傳統觀念,深入剖析瞭修辭在錶情達意、說服引導、創造新義、增強記憶等方麵的多重功能。作者認為,修辭絕非華而不實的辭藻堆砌,而是語言思維的深刻體現,是實現有效溝通的強大工具。 二、 現代漢語修辭手法的係統梳理與辨析 本書的核心內容,在於對現代漢語中各種修辭手法的係統梳理與深入辨析。作者采取瞭一種既有層次又注重實際運用的編排方式,將紛繁復雜的修辭手法進行科學分類,並逐一進行詳盡的闡釋。 1. 詞語層麵的修辭: 比喻類: 明喻、暗喻、藉喻、擬人、擬物等。本書不僅解釋瞭這些手法的定義和構成要素,更深入探討瞭它們在語境中的微妙差彆。例如,在分析藉喻時,會舉例說明如何通過省略喻體,使喻體與本體之間産生更直接、更緊密的聯係,從而達到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的效果。 比擬類: 擬人、擬物、擬聲。作者特彆強調瞭擬人、擬物手法在賦予無生命事物以人的情感或行為特徵時的藝術錶現力,以及擬聲詞在模擬自然界和人工界聲音時所能營造的生動感。 雙關類: 諧音雙關、語義雙關。這部分內容重點在於分析雙關如何巧妙地利用語音或意義上的巧閤,一語雙關,含蓄而又富有幽默感或諷刺意味。 詞語活用與特殊用法: 如詞性活用、詞類活用、偏義詞組、成語的創新使用等。本書關注到詞語在實際運用中發生的動態變化,以及那些看似“不規範”卻極具錶現力的詞語使用方式。 2. 句子層麵的修辭: 強調與突齣: 反問、設問、祈使、感嘆、反復、層遞、頂真等。本書詳細闡述瞭這些手法如何通過改變句式、重復詞語或調整語序,來增強語氣的力度,突齣錶達的重點,引發讀者的思考。例如,對反問的分析,不僅包括其疑問句形式,更強調其隱含的肯定或否定意義,以及其在增強說服力方麵的作用。 映襯與對比: 對偶、排比、誇張、弱化、烘托(反襯)等。這部分內容著重於分析修辭手法如何通過組閤、對比來突齣事物的特徵,製造張力,增強藝術感染力。對誇張手法的分析,會區分其適度誇張和過度誇張,並探討其在不同語境下的閤理性。 委婉與含蓄: 委婉語、襯托、藏詞(用典)等。本書關注到語言的社交功能,解析瞭修辭如何幫助人們避免直接衝突,委婉地錶達敏感話題,或通過含蓄的錶達引發讀者的聯想。 其他句式修辭: 如嵌入、省略(省略號的運用)、倒裝、移位等。作者會分析這些句式變化如何服務於錶達的需要,使語言更加靈活多變。 3. 篇章與語篇層麵的修辭: 結構與組織: 呼應、起伏、轉摺、頓挫等。這部分內容將修辭的視野從單句擴展到篇章,探討瞭如何在段落、章節之間形成有機的聯係,使文章的邏輯更加清晰,情感更加飽滿。 語體與風格: 幽默、諷刺、戲謔、莊重等。本書會分析不同語體風格的形成,以及修辭手法在塑造特定語體風格中的作用。 三、 現代社會語境下的修辭運用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它並非孤立地研究修辭手法,而是將其置於現代社會多樣化的語境中進行考察。 新聞傳播中的修辭: 如何運用精煉的語言、巧妙的構思來吸引讀者,傳遞信息,同時又要保持客觀與真實。例如,標題的擬定、導語的撰寫、新聞事件的描述等。 文學創作中的修辭: 深入分析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體裁中修辭手法的藝術功能,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描繪景物,烘托情感,營造意境。 廣告宣傳中的修辭: 探討廣告語中修辭的策略性運用,如何通過新穎的比喻、巧妙的排比、具有衝擊力的誇張等,來吸引消費者,提升品牌形象。 網絡語言與流行語的修辭: 關注網絡文化中湧現齣的新型修辭現象,如“梗”、“段子”、“反諷”等,分析其産生的原因、傳播機製及其對現代漢語修辭的影響。 日常交流中的修辭: 即使是最普通的日常對話,也離不開修辭的潤色。本書會通過生動的例子,展示人們在日常交流中如何不自覺地運用修辭來使溝通更加順暢、有趣,或更有說服力。 四、 修辭的辨誤與鑒賞 在對修辭手法進行詳盡闡釋的同時,本書也包含對修辭的辨誤和鑒賞部分。 修辭誤用與濫用: 指齣在實際運用中常見的修辭錯誤,如比喻不當、誇張失度、對偶不工整等,並分析其産生的後果,幫助讀者避免這些問題。 修辭鑒賞: 引導讀者如何欣賞語言中的修辭之美,如何通過對修辭手法的洞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圖,體味語言的無窮魅力。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讀者提升語言欣賞能力。 五、 修辭與思維、文化的關係 本書還進一步探討瞭修辭與思維方式、文化傳統的深層聯係。作者認為,修辭手法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深深植根於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土壤之中。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蓄、內斂,在修辭上便體現為對委婉、藉代等手法的偏愛。反之,修辭的運用也反過來影響和塑造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總結: 《現代實用漢語修辭(修訂版)》是一部集學術性、實用性、時代性於一體的修辭學力作。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生動,案例翔實。它不僅是漢語研究者、語言學專業學生的案頭必備,更是廣大中文愛好者、教師、學生乃至所有希望提升語言錶達能力者的重要參考。本書的修訂,更是緊跟語言發展的最新動態,對內容進行瞭更新和完善,使其更具指導意義和現實價值。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能掌握豐富的修辭知識,更能學會如何“用語言”,如何讓語言在錶達思想、交流情感時,煥發齣最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