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孩子們經常說些違心的話,做些違心的事,
媽媽知道這背後的真實原因嗎?
孩子上小學啦!
可是,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愛學習。
(他是真的不喜歡學習麼?)
孩子整天隻知道看電視玩遊戲。
(我怎麼說他都不聽,該怎麼辦?)
對父母的提問不理不睬。
(我的說話方式錯瞭嗎?)
孩子經常性地惹禍鬧事。
(他什麼時候纔能長大聽話呢?)
媽媽說東,孩子總是往西。
(他的心裏到底藏著一個怎樣的小孩?)
懂點淘氣孩子心理學,
讓父母更輕鬆,讓孩子更快樂
內容簡介
《媽媽要懂的淘氣孩子心理學》深入分析孩子們隱藏內心,故意采取違心行為的心理,是探討淘氣孩子心理的實用教養書。作者針對孩子認知成長、社會性成長、心理情緒成長、身體發育及不適應學校等問題,以真實案例為基礎,給齣解釋和解決方案,以幫助父母更好地掌握以往在教育孩子時忽視的問題。
作者簡介
梁素英 兒童及青少年專業心理谘詢師 在讀心理谘詢學博士。她在有6萬人的韓國大型教會——大地教會谘詢中心擔任兒童及青少年專業谘詢師。現緻力於兒童谘詢及改善親子關係等多種谘詢活動,並采用畫畫、遊戲、心理測試等方法進行治療。作者希望通過這本書能更廣泛地解決孩子和父母的煩惱,幫助父母更好地瞭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並建立健康良好的親子關係。 梁希旭 大安英語學校教師及心理谘詢師 他是韓國大安英語學校的教師,同時還負責幫助傢長製定子女的教育方案。他還著有《6個句子就能交英語朋友》《用英語狩獵》《贏瞭世界的孩子們》等作品。
精彩書評
作者以一般的傢庭生活中經常齣現的“鏡頭”為案例,從孩子的社交成長、情緒成長、身體發育成長等各方麵來展示形形色色的“淘氣”孩子,帶領傢長充分理解和分析孩子的心理與行為,並給齣瞭相應的解釋和解決方法。育兒網主編 徐纔曌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令父母焦慮的事情,這本書列舉瞭23個孩子入小學後所齣現的常見問題,比如交友、叛逆、厭學等,很適閤傢有小學生的父母閱讀,它能讓我們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在這一特殊成長階段的所思所想,從而幫助他們
目錄
緻中國讀者 用平常心培養孩子 1
權威推薦序 初識兒童心理學 3
讀 者 推 薦 5
譯 者 序 讓父母更輕鬆,讓孩子更快樂 7
序 言 小學,孩子跨入社會的第一步 13
第一章 越來越明顯的暴力傾嚮 17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隻是遵守一個小規定,父母也不應該用命令或指揮的方式,而是盡量調整自己和孩子的要求,找到共同點,以得齣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事例1 經常和弟弟妹妹爭吵 18
事例2 對於有暴力傾嚮的孩子, 該怎麼辦? 25
事例3 孩子的理想我不喜歡 30
事例4 爸爸太過嚴格 36
第二章 討厭上學 45
要想孩子保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度過校園生活,就要長久維持以下四個環境:愉快而和睦的學習環境、多彩而自主的生活環境、友好的人際環境、舒服的校園環境。
事例5 麵對散漫的孩子,媽媽該怎麼辦? 46
事例6 討厭去學校 56
事例7 孩子不願意記錄老師的要求 64
事例8 對父母的提問不理不睬 71
事例9 孩子在學校裏打同學 76
第三章 突然成瞭叛逆兒 85
要讓孩子在遵守規章製度的同時感到愉快。既不能單方麵地強求,也不能經常懲罰。要鼓勵孩子,增強其自信,並幫助他們在遵守規章製度後,感覺到自己有瞭提高。
事例10 孩子對大事小事都心懷不滿 86
事例11 突然就成瞭叛逆兒 94
事例12 經常性地惹禍鬧事 102
事例13 孩子好像得瞭抑鬱癥 109
第四章 無法融入朋友圈 117
想讓孩子剋服害羞,和朋友友好相處,父母首先要瞭解如何正確地與他人對話。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進行對話練習,嚮孩子展示對話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狀況,讓孩子體會交流的樂趣。
事例14 孩子很難和朋友友好相處 118
事例15 超級固執又愛發脾氣 125
事例16 想和孩子做朋友,卻工作過於繁忙 134
事例17 如果沒有我,孩子就什麼都做不好 139
事例18 孩子的行為太沒教養 146
第五章 不瞭解孩子擅長什麼 155
沒有在各個方麵都有天賦的孩子,也沒有毫無纔能的孩子。即使孩子天生聰明伶俐,也同樣需要通過教育的手段進行開發和塑造。所以,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環境比天賦更加重要。
事例19 不瞭解孩子擅長什麼 156
事例20 孩子隻喜歡看電視和打遊戲 166
事例21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學習 178
事例22 孩子的行為幼稚且注意力不集中 184
事例23 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 191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越來越明顯的暴力傾嚮
身體發育
上瞭小學的孩子相對於上學前的階段,身體發育的速度會有所減慢。從整體上來看,女孩兒比男孩兒的個子要高、體重更重,也更早進入青春期;另一方麵,運動能力相對幼年也有所提高,而且此時的孩子還可以完成一些需要運動技巧的復雜動作。身體方麵,男孩的力量型肌肉更發達,而女孩則更擅長畫畫、寫字等小肌肉型運動。
孩子們身體上的反應可以通過掌握其心理來瞭解。因為抑鬱癥、易憤怒、不安等心理問題很可能僞裝成身體上的病痛。美國兒童心理學傢、幼兒及青少年醫生阿諾德?格塞爾(Arnold Gesell)稱發育為實現瞭天生遺傳因子的結果。我們不妨從下麵的比喻來深入理解一下。“假如某人種下瞭一顆種子。但這顆種子以後會長成一朵玫瑰還是一從雜草並不是由播種人的努力而決定的,因為結果隻能由播下的是什麼種子來決定。”所以孩子如果說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那麼就算讓他走路也是徒勞無功的。
事例1 經常和弟弟妹妹爭吵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賢秀今年小學三年級,小兒子閔秀小學一年級。最近賢秀經常因為弟弟動瞭自己的東西而動手打弟弟,還對弟弟推推搡搡。要是我跟賢秀說“你是哥哥,讓著點弟弟”的話,他反倒委屈地說:“媽媽就隻喜歡弟弟。”但是如果我讓兩個孩子坐在一起訓話,他們又彼此覺得是因為對方挨瞭罵,結果兩個人的心結好像越係越緊。雖說孩子吵架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就算是小事也經不起時常發生。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瞭。
幫孩子樹立兄弟姐妹間的友愛觀念
相比較來看,有弟弟妹妹的孩子能更早地理解要站在彆人的角度思考。理由很簡單,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被經常要求從弟弟妹妹的立場思考。有弟弟妹妹的孩子應該會經常聽爸爸媽媽這樣說:“行瞭!弟弟又不是故意那樣的,他不就是想和你一起玩麼?”
其實,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互相友愛呢?但是孩子們又到底為什麼吵架呢?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小孩吵架肯定是因為自己的要求沒能被滿足。但實際上並不這麼簡單。大孩子經常會因為父母的偏心,而不得不和既是競爭者又是朋友的弟弟或妹妹爭奪“媽媽的關心和愛”。
小孩吵架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他們會在爭吵中不知不覺地瞭解到世界上有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而自己的想法也不可能百分之百被理解,有的時候還需要妥協,也學習到該維護自己的權利,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在每個成長階段,兄弟姐妹通過競爭和協同逐漸實現自己的社會化。由於在人際關係上互相幫助,更快地熟悉與人交往的技巧,所以孩子們之間的爭吵是不可避免的。
傢長不要介入孩子的小吵小鬧中
傢長與其介入孩子們的小爭吵,不如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也就是說,幫助孩子在不依靠大人的情況下,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傢長要學會肯定孩子的成長,這也是作為傢長的重要責任。
就算孩子的爭吵已經達到瞭不可開交的程度,父母也不要以“裁決者”的身份介入,而應該以幫助尋找原因並盡快解決問題的中間人齣現。這時傢長有必要瞭解孩子想要什麼、又是因為什麼開始爭吵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孩子們的心理狀態,以推斷他們的心情。
父母應該先讓孩子們各自陳述自己的觀點:“你是怎麼想的?”“那你說說你想怎麼樣?”“你覺得以後你會怎麼做?”給孩子們提齣諸如此類的問題,並認真聽他們各自說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聽完後,傢長有必要先理清造成矛盾的原因,然後為孩子們作齣解釋。在孩子們充分理解瞭問題的所在並進行反思以後,傢長還要注意觀察是否還有嫉妒心,最後找齣解決方案。
給孩子反省自己錯誤的時間
如果說通過比較孩子的錯誤來批評他們,不如直接指齣他們具體的錯誤行為是什麼。而相對於馬上就告訴孩子錯在哪兒,不如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也不要拿孩子相互比較著進行批評,因為被拿來做比較比起挨罵來說更讓孩子受傷,甚至還可能導緻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訓斥。
當需要體罰孩子的時候,最好使用一貫的方法,因為用其他方法體罰會讓孩子把暴力當成正當的手段。比如,告訴孩子絕對不許打架,就不如和孩子這樣說:“絕對不能做傷害他人的事。”“解決問題除瞭打架,還有很多更好的方法。”
如果過分要求大孩子做好老大的樣子,就可能導緻孩子形成什麼事都要比弟弟妹妹做得好的壓力感。這樣當孩子在辜負瞭父母期望的時候,很容易産生挫敗感和自卑感,所以父母應該多給孩子時間,讓他們學會自己反省錯誤。
給孩子自己思考並主動和好的機會
孩子吵架後,父母沒必要非讓他們和好,應該給孩子們自己判斷的機會。通過安排他們一起做事情,引導他們自己和好。我們經常看到在孩子吵架後,一邊訓斥孩子,一邊讓他們和好的父母。但是如果孩子並不想和好,父母卻強迫他們。“快認錯”或“你先道歉”這樣的命令會造成孩子嘴上道歉,心裏不服。長此以往,還會讓孩子形成得過且過的錯誤想法。
不管在誰傢,孩子吵架都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要盼望著說瞭類似“兩個人好好玩”“因為你們是兄弟,所以必須這樣”的話,孩子們就真不爭吵瞭。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成長情況,站在每個孩子的角度上體諒他們,並通過行動來影響孩子之間的感情。
父母的偏心會造成兄弟姐妹間矛盾的深化。即使大孩子具備瞭責任感,也可能在不被父母認可的情況下,做齣小孩的舉動,甚至欺負弟弟妹妹。由於父母沒能做好榜樣,還可能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不滿、對弟弟妹妹的憎惡,以緻引發“戰爭”。所以父母可以通過樹立好自己的形象來幫助孩子更友好地相處。
給孩子發展自己個性的空間
為瞭讓孩子們更好地相處,父母應該瞭解他們即使是兄弟姐妹,也是彼此不同的個體。所以最好不要拿孩子作比較。
“你看看哥哥學習這麼好,你到底是像誰啊,怎麼會這樣呢?”像這樣在兄弟間作比較、指齣優劣的舉動,對弟弟來說是很過分的。更何況這樣的比較並不能使弟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相反,還會讓孩子陷入絕望的深淵。在兄弟間就同一問題(例如學習成績)進行比較,對兩個孩子都有害而無益。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弟弟沃爾特·基辛格曾這樣迴憶道:“小的時候,我們兄弟倆曾是對手,但並不是說我們是競爭關係。我們兩個人性格不同,長大後從事的職業也完全不同。”
能有這樣的想法,必定和父母肯定他們是完全不同的獨立個體有關。沃爾特·基辛格作為艾倫電器公司的總裁,在與哥哥完全不同的領域裏同樣獲得瞭人們的尊重。他不隻沒有因為哥哥的成就感到自卑,反而笑著說:“記者們為瞭捉住亨利哥哥的新聞,整日跟在他的屁股後麵,但是我的成功故事寫成新聞難道不同樣有價值麼?”沃爾特通過自己的言行強調瞭什麼是健全的競爭意識,並告訴我們一定要牢記:即使是兄弟姐妹,每個人也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
鼓勵孩子培養自己的個性
猶太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孩子之間的能力差異,而是“每個孩子的不同個性”。所以他們絕不會拿孩子相互對比,而是盡力培養各自的個性。
猶太人的孩子去朋友傢玩的時候,父母不會讓哥哥姐姐跟著一起去。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彼此興趣不同,所以還不如讓他們去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世界更好。
這並不是說猶太人傢兄弟姐妹的關係會因此而變得不好。父母為瞭讓孩子們能保持輕鬆而舒服的關係,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製定能和傢庭成員一起進行的日程錶
所謂和傢庭成員一起進行的日程就是指在某個時間裏必須要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吃晚飯、睡覺、做傢務、串親戚、打電話,等等。而所謂的傢庭活動是指傢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的可以強化傢人之間紐帶關係,並幫助連接各代人的各種活動。雖然是一定時間內做的一定的事情,但是活動卻是隨時可以實現的新迴憶。生日、聖誕、新年等都可以成為一次活動的主題,當然如果周末可以讓全傢人聚在一起,這也是很好的傢庭活動之一。
特彆是那些生活有規律的傢庭,他們孩子的行為舉止也更有規矩。按時睡覺的孩子比起不按時睡覺的孩子,能更快入睡,且睡眠中不易醒。和傢人一起吃飯,更是為父母和孩子提供瞭瞭解對方的機會。
如果你的傢現在還沒有傢庭聚會的話,那麼,從現在開始快和孩子們一起籌劃屬於自己傢的小聚會吧。
事例2 對於有暴力傾嚮的孩子, 該怎麼辦?
幾天前,小俊因為嫌媽媽嘮叨,居然一邊罵罵咧咧,一邊亂扔東西。小俊的這種瞬間變化,彆說媽媽,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
今天早上,小俊突然又說不想去上學。媽媽就揪著他,問為什麼不想去學校,誰知道小俊居然生氣地推到瞭椅子,還大聲嚷著:“都說不去瞭!”
孩子變得越來越暴力,傢長該怎麼辦呢?
父母的嘮叨
其實哪兒有喜歡嘮叨的父母?但是又是為什麼那麼多事讓父母不得不整天嘮叨不停?是不是有什麼方法讓父母彆再嘮叨呢?不再嘮叨唯一的方法就是不開口說,用行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整天像講演一樣不停地嘮叨,那還不如自己對著牆說呢。
很多時候,父母並不覺得自己是在嘮叨,反而認為自己是在給孩子寶貴的忠告。父母總是認為“要是不時刻提醒孩子,他們根本就不會去整理玩具,也不可能自覺地去做作業,更不在意是不是會傷彆人的心,而且什麼煤氣、電門之類的也一點兒不小心……”其實父母是擔心一旦沒關注孩子,就沒盡到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雖然父母這樣的想法並沒錯,但他們不知道經常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心。
孩子們在父母發火或讓自己難堪的時候,可能錶現齣叛逆或怪異的行動。這隻是因為他們也從心裏感到難為情而已,所以父母可以試著在嘮叨前,先假設一下如果這個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
全傢人在傢吃晚飯時,孩子把飯菜掉在桌子上的話,傢長試著不說什麼,隻是擦乾淨。如果到瞭該睡覺的時間,可不可以輕拂一下孩子的頭,然後給他們一個擁抱?像這樣,不用言語而是用溫暖的行動來對待孩子,應該會有更好的結果。
對調皮的孩子要細聲說話
與父母談心的時候,我們經常被詢問,“要想讓孩子聽話,是不是先得調高嗓門?”“要想聽孩子答應一聲,難道得求他們?”“是不是得像壞瞭的錄音機一樣反反復復地說纔行?”
如果說孩子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話,那麼該怎麼辦呢?父母真想讓孩子聽話,就應該直接找到孩子進行對話。不要在房間的另一邊或過道裏大聲嚷嚷,而是到孩子所在的地方,看著孩子的眼睛講話。如果孩子太小,父母就應該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平視,甚至可以摸著孩子的頭和他們對話。
父母希望孩子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時,最好能給孩子具體而準確的指示。父母大多時候隻是對孩子說:“你多用點心。”“你多努力一下。”“加油。”“小心點。”“你到底什麼時候纔能長大啊?”“你就不能做得像個大孩子一樣嗎?”這些話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父母需要更具體清楚地錶達自己的要求,纔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並按要求去做。
說話的時候加些幽默也是不錯的方法。8歲的小俊根本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如果隻說一次,小俊肯定沒有迴應,就算媽媽說三四次,小俊也基本不理。因為太生氣,媽媽終於有一天拿著手電筒來到瞭兒子身邊,照他的耳朵。
“媽媽你乾嘛?”小俊問。
“我在看你的耳朵啊,”媽媽輕輕地說,“不管是讓你收拾書桌,還是讓你整理房間,你總是聽不見,所以肯定是什麼東西進瞭你的耳朵,所以你的耳朵堵住聽不見瞭。”
小俊一聽,“撲哧”一聲笑瞭齣來,“行瞭,知道瞭,我知道您要說什麼瞭。”
像這樣適當地使用幽默,父母的話在孩子心裏就收到瞭百倍的效果。和大聲嚷嚷著重復二三十次相同內容的方法相比,這是多麼新鮮有效啊。父母肯定想象不到讓孩子聽話還可以使用幽默的手段。其實,父母們因為忙,又不想讓孩子為所欲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逐漸變成瞭事事命令的形式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孩子的天性好動、愛玩,這也是孩子的可愛之處。看到小孩子晃晃悠悠學走路的樣子,或者8歲的孩子做個小鬼臉,哪有不哈哈大笑的大人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時地運用些幽默,會給孩子更輕鬆的氛圍——當然也不能整日嘻嘻哈哈,失去瞭教育中應有的嚴肅。所以父母可以在日常中適當使用幽默,並盡力降低聲調,這樣孩子一定會與你更親近一步。
製定讓孩子聽話的策略
孩子一旦上瞭小學,說起話來一套套的,甚至讓人懷疑他們都有實力去參加辯論會瞭。為瞭讓這樣的孩子乖乖聽話,父母有必要製定一套協商策略。協商是為瞭商定齣一個一緻的目標。
比如,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首先要決定玩什麼,這時最重要的就是“怎麼玩纔能更有意思”。孩子如果隻強調自己想玩機器人遊戲,而忽視朋友想玩過傢傢的想法,那實際上就沒有商量的餘地。能同他人商量的孩子會找到“大傢都想玩得更開心”這個重點,想齣多種好玩的遊戲。“我們從哪個開始玩呢?”或者“我們用機器人玩過傢傢吧。”類似這樣的方法,其實可以讓所有人都滿意。
為瞭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日常生活中即使隻是遵守一個小規定,父母也不應該用命令或指揮的方式,而是盡量調整自己和孩子的要求,找到共同點,以得齣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事例3孩子的理想我不喜歡
我現在隻要想到兒子就頭疼。
我們傢聖燦不喜歡學習,就喜歡電腦遊戲。我想要是讓他玩一天遊戲,那簡直能讓他幸福死。聖燦說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職業遊戲玩傢。但是孩子的爸爸可看不慣孩子天天打遊戲,他說:“打這些遊戲有什麼用處?”所以孩子的爸爸天天訓斥孩子,希望他能努力學習將來當個律師或醫生。
我們怎麼教育孩子纔更好呢?
沒有毫無天賦的孩子
總有些父母會抱怨:“我們傢孩子什麼天賦都沒有,可怎麼辦啊?”但是托這樣“毫無天賦”的孩子的福,傢裏總會更加祥和。誰也不知道“沒有天賦”也是開啓幸福的鑰匙。有的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就想讓孩子的成績提高更多。其實這就變相給孩子施加瞭壓力,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扼殺瞭孩子的聰明纔智。當媽媽們真正瞭解自己的過失時,孩子已經成瞭成績普通的人瞭。
接受孩子現有的一切,就是說父母不要過分地要求和期待。比如,不要說:“要是考上瞭更好的學校就好瞭。”或者要求喜歡畫畫的孩子在英語或遊泳方麵也優秀。父母太容易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裏評價孩子,所以父母雖然可以對孩子講自己的想法,但是無權評論孩子的想法。
就好像在傢學習總不安靜的孩子,媽媽會說:“我們傢孩子就是安靜不瞭,要是能穩穩當當的就好瞭。”但是讓我們換個場景。如果這個孩子去參加運動會賽跑得瞭奬,媽媽自然很高興。所以雖然在教室裏不能安靜的孩子讓人不滿,可換到運動場,他的活潑又會讓人感到高興。
不光是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特點。根據時間和場閤的不同,曾是優點的也可能在其他時候變成缺點。鹿就可能因為自己美麗的觸角而失去生命,也可能因為自己平日裏並不看重的腿而死裏逃生。人類也是一樣,都生活在戲劇性的世界裏。
幫孩子找到潛在的強項
能理解“孩子也有喜好厭惡”的父母,纔能接受孩子是和自己不同的個體。孩子有時是好孩子,有時是壞孩子。那些希望孩子不管何時都是好孩子的父母,絕對不能理解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個體。
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潛力是父母的願望。但是到底應該怎樣挖掘孩子的潛力呢?
這就需要父母找到孩子的強項,讓孩子在良好的狀態下開始做事,這樣成功率相對會高齣很多。父母若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
媽媽要懂的淘氣孩子心理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媽媽要懂的淘氣孩子心理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