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核心天性与性别差异,决定孩子的教养!抓住7个成长关键期,释放天性,孩子更乐观、更优秀!
l 有影响力的性别科学领域、懂男孩女孩内在差异的教育家迈克尔·古里安教养五部曲之《核心天性教养法》
l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儿童心理发展学专家苏彦捷深情推荐!
l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l 《核心天性教养法》从天性、教养和社会文化三方面剖析孩子的养育问题。引导家长、学校和社区欣赏孩子的独特性,营造良好的教养环境,培养孩子的思想与心灵。并根据男孩与女孩的个性特点及性别差异,区别教养。
l 将孩子的成长分为7个关键阶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以天性为目标的教养方法。
l 作者迈克尔?古里安是性别科学教育家,有着横跨理论与实践两界的丰富经验。从实际教育咨询案例出发,深入剖析了男孩与女孩的天性差异,提出针对不同天性的孩子应制定不同教养计划的参考建议。
作者简介迈克尔·古里安(Michael Gurian),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家庭咨询师,企业顾问,《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具影响力的性别科学领域专业,懂男孩女孩内在优势的教育家。从事大脑生物学和性别差异领域研究三十多年,学术活动遍布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深受美国主流媒体青睐。
享誉全美的“人民的哲学家”。他积极倡导将神经生物学、脑科学的研究引入人们的教育、生活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中。
古里安研究所创始人,用性别科学解读领导力的一人。曾为谷歌、波音、百事、NASA等大型企业和行政机构提供咨询及培训服务。
精彩书评苏彦捷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
迈克尔·古里安采用大量科学研究数据和咨询实例说明因材施教的基础是心理学看重的个体差异。核心人格即天性的发现是为了看看我们要施教的材料是什么性质的,有什么特点,以进行核心天性的教养。他的亲和生动以及贯穿始终的对天性的尊重让我受益匪浅!
哈罗德·库珀维兹
儿童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创始人
本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
丹尼尔·亚蒙
医学博士,大脑影像学专家,《幸福人生,从善待大脑开始》作者
这本书文风缜密、内容精准而巧妙,科学研究合理充分,可见是深思熟虑之作。
特雷西·绍斯
罗格斯大学神经科学及行为学教授
古里安又一次创作了一部极好的关于孩子教养的书,它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欣赏并真正充分发挥每个孩子内心的独特天性。强烈推荐给每一位想让孩子快乐、健康的家长!
朱迪思·克莱因菲尔德
阿拉斯加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是全新的、充满智慧的,且有强烈教育意义的一本著作,它告诉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生命中的目标感,让孩子更加自立和自律。作为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家,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米歇尔·博芭
美国著名育儿专家,畅销书作家
这是一本实用的知识宝典,帮助家长应对社会流行教养文化的压力,反过来学会滋养孩子的核心天性。
罗莎琳德·怀斯曼
畅销书《女王蜂与跟屁虫》作者
身为家长,我相信,科学教养所面临的很大挑战在于:看到你那独特孩子的真实自我。这本书恰恰赋予家长这种能力,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复杂的问题。
目录中文版序 天性,教养的基石
推荐序 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引 言 和孩子的天性捉迷藏
有时,你以为终于看清了这个孩子的发展方向,
他们却偏偏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而去;等到他们
长大一些,我们才能从“不断改变的孩子”身上
看出稳定的发展轨迹:孩子的核心天性始终闪耀
在那里,一如他们小时候那样。
安静敏感又“难伺候”的加布丽埃勒
热情外向的“跳跳虎”达维塔
不断变化的孩子和不变的天性
新生儿天性教养的10 个技巧
01 别让社会流行教养文化伤害孩子
很多父母迫不及待地想要培养出一个最高水准的
竞争者,为孩子将来能考取“最好的”大学、谋
求高收入工作做着准备,你也和他们一样,焦灼
地期待着那个“完美小孩”吗?
生活中的压力与慢性应激让孩子筋疲力尽
把孩子从社会流行教养文化中“收回来”
放下焦虑,设计自己的本质教养计划
02 孩子的教养,一半靠科学一半靠直觉
孩子的个性和脾气、气质和性格,甚至身体和心理的
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孩子核心天
性的表现。作为父母,了解科学教养知识很重要,但
你对孩子的教养直觉似乎更重要。
以天性为本,孩子天生并非一块白板
7 种科学帮你理解孩子的核心天性
6 项工具还原孩子的核心天性
私人订制你的天性教养计划
任何教养须绕行天性的“灯塔”
03 建立依恋和亲密联结:0~1岁的天性教养
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正如荣格确信的那样,“如
魔法般不可思议”,每个孩子都以他特有的方式依赖着母亲。
研究证实,当孩子不能从母亲身上获得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时,核心天性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你有足够的时间陪在孩
子身边吗?
0~1岁孩子天性教养的基本目标
0~1岁孩子天性教养的7个要点
0~1岁男孩女孩的天性差异
妈妈很重要,爸爸也很重要
母婴亲密联结,天性教养的基石
热门话题: 接种疫苗会不会伤害孩子?
04 在玩耍中建立秩序:2~3岁的天性教养
学步期的孩子是一个移动的“麻烦”。他们需要玩耍,也需
要秩序;需要混乱,也需要纪律;需要喧闹、生机和活力,
也需要安静的独处。当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
界的时候,你正好有机会关注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秩序和
管教。
2~3岁孩子天性教养的基本目标
2~3岁孩子天性教养的7个要点
2~3岁男孩女孩的天性差异
玩耍、秩序、纪律,一个都不能少
父母的自我觉察:你的阴暗面在哪里
热门话题: 怎么对付发脾气的熊孩子?
05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谁?:4~6岁的天性教养
在这个年纪,“我是谁”这个问题真正开始在孩子心中清晰
地呈现。他对这个问题的考虑通常是无意识的,但他的天
性迫切渴望有所归属,判断他自己的价值,对什么人有意义。
你该如何引领他探索答案?
4~6岁孩子天性教养的基本目标
4~6岁孩子天性教养的7个要点
4~6岁男孩女孩的天性差异
手足竞争,你该向着谁
“我是谁”中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曾经的必需品,如今的过度消费品
热门话题: 如何为我的孩子找到最好的学校?
06 需要游戏,也需要人际关系:7~10岁的天性教养
这个年纪的孩子生活在人际关系中。他的大脑发育高度活
跃,特别是负责与感情和人际交往相联系的区域。他需要
新鲜事物、新环境、新游戏的刺激,也同样需要人际交往。
7~10岁孩子天性教养的基本目标
7~10岁孩子天性教养的7个要点
7~10岁男孩女孩的天性差异
人际关系,孩子生活健康程度的体现
特殊家庭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
热门话题: 每天预留多少屏幕时间合适?
07 学会适应内心和社会:11~14岁的天性教养
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大脑就像突然着了火。他们正在以自己
的方式去适应内心和外界社会的刺激,因此你的教养计划
既需要保持严格稳定,也应适当调整,帮助孩子学会适应,
帮助他从每一次人际关系的成功和失败中学到经验。
11~14岁孩子天性教养的基本目标
11~14岁孩子天性教养的7个要点
11~14岁男孩女孩的天性差异
帮助孩子适应青春期早期的天性变化
养育孩子,爸爸不可“缺席”
热门话题: 如何保护青春期早期孩子的自尊心?
08 等不及想要独立:15~18岁的天性教养
这些青春期的孩子正是精力充沛地要去尝试、去爱、去寻
求真理的时候,也不时会经历磨难和挣扎,他们最紧迫的
目标恰恰是要成为不需要父母的独立个体,如何才能最好
地培养他们的天性呢?
15~18岁孩子天性教养的基本目标
15~18岁孩子天性教养的6个要点
15~18岁男孩女孩的天性差异
打造适合孩子天性发展的家庭
帮助孩子应对压力、治愈创伤
热门话题: 怎么处理同伴群体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09 寻找自我,探索使命:19岁以上的天性教养
青春期后期正是寻找自我、探索使命的年纪。他们的大脑
对任务、价值和使命的专注有特别的关联。他们已经对自
己的核心天性有所了解,正如饥似渴地想要弄明白自己将
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目标是什么。
19岁以上青少年天性教养的基本目标
19岁以上青少年天性教养的7个要点
19岁以上男孩女孩的天性差异
认清孩子的需要,帮他寻找完满的自我
热门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一代晚熟得多?
后 记 有一种幸福,叫孩子的天性因你而绽放
译者后记 跳出育儿思潮的漩涡,重获教养自信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其对“差异化”的定义。它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与众不同,并非意味着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天才”,而是指个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到满足。这是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成功观。我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论述如何保护和滋养孩子那些尚未被社会主流标准化的特质。在这个高度竞争的时代,父母很容易将自己的未竟之梦投射到孩子身上,从而扼杀掉孩子真正的兴趣点。这本书如果能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证明“做自己”远比“做最好的别人”更重要,并给出在现实压力下如何坚定这一信念的策略,那它将是无数焦虑父母的救赎。它教我们的不是如何让孩子在既定的赛道上跑得更快,而是如何帮助他们设计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更适合他们天性的赛道。这种远见卓识,正是本书价值的所在。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种沉稳而又充满力量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它不像有些育儿指南那样充满焦虑和说教,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语重心长的导师在与你对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没有试图去“雕刻”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鼓励我们去“发现”孩子本就具备的潜力。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在当今这个追求标准化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我尤其关注它在处理冲突和挫折教育方面的论述。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习惯性地代劳或者过度保护,反而削弱了孩子的韧性。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适度的挣扎”如何成为成长的催化剂这一观点的深入探讨。一个真正自信的孩子,必然是经历过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框架,帮助我们在不伤害亲密关系的前提下,设定清晰的界限并引导孩子承担后果,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管教”孩子,更是教你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哲学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就透露着一种强调本质和基础的倾向,这让我联想到建筑学的地基理论。再宏伟的建筑,如果地基不稳,终究会倾斜甚至倒塌。我想,这套“核心天性教养法”一定是在探讨孩子生命最初几年里,哪些是真正奠定未来人格和能力的基础要素。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剖析这些“核心”要素是如何在不同环境中被激活或抑制的。例如,好奇心、内驱力、安全依恋感,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在实际的亲子互动中是如何体现和培养的?我特别好奇,它是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检查清单”或“评估工具”,让家长可以定期审视自己的教养模式是否偏离了“核心”轨道。很多时候,我们被各种外部信息淹没,一会儿是蒙特梭利,一会儿是正面管教,反而迷失了方向。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聚焦于最本质的几点,那么它就能成为我们育儿旅程中的“指南针”,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理论中保持定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它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我一直很关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前沿理论,尤其对那些能提供具体实践指导的著作情有独钟。这本书的结构似乎很清晰,七个关键时期,这本身就提供了一个时间轴和路线图,方便家长对照自查。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可以操作的步骤。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让人抓不住重点,要么就是空泛的口号,读完后感觉像是听了一场演讲,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智发展特点的定制化策略,那它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工具书。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孩子在特定阶段最核心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用成人的期望去套用在他们身上。这种“核心”的提法,暗示着对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深刻洞察,这才是真正能让孩子“与众不同”的基石。我猜测作者一定基于大量的案例和研究,才能提炼出如此精炼的“七个关键期”。
评分读完部分章节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加内省的育儿视角。它不只是关注孩子的行为表象,而是将焦点投向了父母自身的“反应模式”。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其实是我们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处理好的情绪的投射。我非常欣赏作者对“父母自我觉察”的强调。教养并非单向输出,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系统。如果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不够,那么再好的方法论也只是空中楼阁。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更多深刻的见解,比如如何识别我们童年经验对现在养育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意识地打破那些代代相传的、可能有害的教养循环。这种对父母内在成长的关注,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育儿技巧手册,升华为一种深层次的个人成长读物。它挑战我们以更诚实、更脆弱的姿态面对自己的育儿角色,这才是培养“与众不同”孩子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