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日辅食科学喂养

1000日辅食科学喂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巍 著
图书标签:
  • 辅食
  • 婴儿辅食
  • 儿童营养
  • 科学喂养
  • 母婴
  • 育儿
  • 0-3岁
  • 食谱
  • 健康饮食
  • 喂养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6445
商品编码:10378804044
包装:平塑勒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妇产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张巍专门为当下的新手妈妈打造的宝贝辅食添加一本通。本书中的辅食从宝宝4-6个月开始,直到宝宝满36个月为止,时间跨越宝宝成长关键的前三年。内容涵盖添加辅食的基本常识、断奶初期到结束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200种左右的花样、营养食谱。此外,书中配有精美图片,为每一位妈咪带来直观、有趣的阅读感受。本书是丰富宝宝餐桌的营养宝典。

图书目录

章 写给每一位新手父母
1. 中国婴幼儿膳食健康状况参考一览 2
2. 当今父母爱给宝宝补的东西 5
3. 当今宝宝普遍缺少的营养素 7
4. 那些父母自认为正确的做法 9
5. 关注婴幼儿营养健康,注重科学喂养 12
6. 关注0 ~ 3 岁膳食方案会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14
第二章(0 ~ 3 个月)新手爸妈要为添加辅食做准备
1. 什么是辅食 18
2. 辅食添加必须遵循的原则 20
3. 提前了解辅食的类型和添加时机 22
4. 次吃辅食的注意事项 24
5. 辅食的来源,自己制作还是购买 26
6. 关注宝宝可能出现的过敏现象 28
7. 选择适合宝宝的喂养方式 29
8. 调节好辅食和母乳的关系 31
9. 吃母乳的宝宝需要喂水吗 32
10. 为宝宝做一个营养食物备忘录 33
11. 注意辅食的新鲜度和卫生情况 35
12. 选择合适的辅食制作工具 37
张巍教授门诊答疑
母乳喂养时,什么姿势安全? 39
吃完奶后,宝宝总是吐奶怎么办? 41
我家宝宝对配方奶粉过敏怎么办? 43
为什么宝宝总是在凌晨0 点~ 3 点啼哭 44
冲调奶粉用什么水好? 46
奶嘴要经常换吗? 47
怎样给宝宝补充鱼肝油 48
怎样喂宝宝吃辅食 49
什么时候不要喂宝宝吃辅食 50
宝宝不愿意吃辅食怎么办? 52
宝宝只吃辅食不愿意喝奶怎么办? 53

第三章(4 ~ 6 个月)宝宝进入辅食初期,尝鲜和适应辅食是关键
1. 初期添加辅食按顺序:先吃辅食后吃奶 58
2. 初期辅食量:少量尝鲜,循序渐进 59
3. 这一阶段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60
4. 添加辅食的优选:婴儿营养米粉 61
5. 从单一到多样、从稀到稠 62
6. 无过敏反应,少糖无盐 64
7. 这个阶段的辅食添加误区 65
8. 添加辅食后有可能出现的症状 67
9. 注重补充蛋白质和铁元素 69
10. 宝宝营养食谱推荐 70
张巍教授门诊答疑
宝宝喝完奶后要喝水吗? 80
可以给宝宝喝蜂蜜水吗? 80
给宝宝喝水果汁,要考虑水果的属性吗? 81
宝宝刚开始吃辅食,一天要给宝宝几次辅食吃? 83
奶粉里可以加糖或者油吗? 84
宝宝便秘怎么办? 85
宝宝添加辅食后肚子疼怎么办? 86

第四章 (7 ~ 9 个月)宝宝咀嚼、吞咽本领提高,进入添加辅食中期阶段
1. 中期添加辅食按照这个顺序来 90
2. 中期辅食量这样来把握 92
3. 这一阶段要注意这些问题 94
4. 长牙的宝宝可以吃的辅食 96
5. 让宝宝合理科学地吃粗粮 97
6. 宝宝开始喜欢尝试各种食物 98
7. 磨牙阶段,宝宝可以添加的固体辅食 99
8. 宝宝不想吃饭的原因 102
9. 宝宝营养食谱推荐 105
张巍教授门诊答疑
宝宝周期性厌食正常吗? 113
DHA 要吃到多久?时间长了会不会有副作用? 115
孩子喜欢吃咸的、油多的食品怎么办? 115
多大的婴儿才可以吃酸奶? 116
宝宝可以只吃米粉不吃其他食物吗? 117
孩子不喜欢吃果蔬怎么办? 118

第五章(10 ~ 12 个月)宝宝进入断奶后期,逐步建立三餐三点模式
1. 添加后期辅食的信号 122
2. 添加后期辅食注意事项 123
3. 这一阶段要注意这些问题 125
4.1 岁之内不建议添加的食物 126
5. 宝宝长得越来越快,需要更多的营养能量 127
6. 把辅食做出花样,吸引住宝宝的胃口 128
7. 宝宝运动量增大,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131
8. 预防宝宝流汗后感冒的小技巧 133
9. 针对宝宝体质选择不同饮食 134
10. 注重补充碳水化合物 136
11. 宝宝吃点心注意事项 137
12. 宝宝营养食谱推荐 140
张巍教授门诊答疑
宝宝吃饭越来越多,是否还需要喝奶? 146
我家宝宝不爱喝水怎么办? 147
怎样才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148
宝宝爱吃零食怎么办? 150
宝宝爱喝饮料怎么办? 151
宝宝发烧时吃什么?喝什么? 153

第六章(13 ~ 24 个月)宝宝进入断奶过渡期,丰富的辅食为健康打好基础
1. 添加结束期辅食按照这个顺序来 156
2. 结束期辅食的量这样来把握 157
3. 这一阶段要注意这些问题 158
4. 以谷类食物为主,适量补充鱼虾肉蛋奶 160
5. 让宝宝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161
5. 三餐中要给宝宝补上1 ~ 2 餐 162
6. 食物多样性预防厌食和挑食 164
8. 掌握煮饭的技巧 165
9. 注意食物污染和卫生情况 168
10. 宝宝营养食谱推荐 170
张巍教授门诊答疑
宝宝这时候要开始学习刷牙吗? 180
宝宝睡前喝奶后,要不要漱口或者刷牙? 181
鸡蛋可以天天吃吗? 182
鸡蛋怎么吃健康? 183
有没有可以推荐的优质辅食? 184
吃饭的时候,宝宝坐不住怎么办? 184

第七章(25 ~ 36 个月)宝宝进入断奶结束期,断奶餐逐步迈向家庭餐
1. 进入正餐期阶段 188
2. 这一阶段要注意这些问题 189
3. 教会宝宝正确使用刀叉碗筷等 190
4. 养成良好就餐习惯 191
5. 遵守饮食原则 193
6. 成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下一代 194
7. 就餐氛围轻松愉快 195
8. 每个宝宝饭量不一,不必和别人家的比 196
9. 要吃肉,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199
10. 预防儿童肥胖症 200
11. 制作辅食时要注意火候问题 202
12. 宝宝营养食谱推荐 204
张巍教授门诊答疑
宝宝对“饿”没有概念怎么办? 214
我家宝宝比别人家的矮,正常吗? 214
我家宝宝比较瘦,健康吗? 216
有必要买很多营养补充剂吗? 217
面包店的蛋糕点心,孩子可以经常吃吗? 218
有助于补锌、钙、铁的食物有哪些? 219
宝宝可以吃零食吗?哪些零食适合宝宝吃? 221
宝宝吃零食时需要注意什么 222
宝宝能喝的饮料有哪些? 223
市场上有很多儿童奶制品饮料,可以给宝宝喝吗? 224
宝宝生病了怎么吃 225

附录 宝宝必需营养素以及对应食物分析表 227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于《1000日辅食科学喂养》的图书简介,内容侧重于其他育儿或健康主题,旨在提供详尽且内容丰富的信息。 --- 《婴幼儿营养与早期发展:从母乳到固体食物的全面指南》 作者: 张晓梅, 营养学博士;李明,儿童发展专家 出版社: 华夏育儿健康出版社 字数: 约 550 页 定价: 128.00 元 --- 内容概述 《婴幼儿营养与早期发展:从母乳到固体食物的全面指南》是一本深度聚焦于生命最初1000天(从怀孕到两岁)营养需求与认知行为发展的综合性专业书籍。本书旨在为新手父母、育儿专业人士及关注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提供一套基于最新循证医学研究和全球权威儿科指南的科学、实用且富有操作性的指导方案。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其跨学科的视角,它不仅深入探讨了婴儿从纯母乳喂养过渡到引入固体食物(辅食)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的营养配比和操作细节,更将营养科学与儿童早期认知、运动和情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吃什么”与“怎么吃”对孩子未来健康基石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生命的起点与营养基础 (孕期至新生儿) 本部分奠定了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宏观基础。我们详细阐述了孕期母亲的营养储备如何直接影响胎儿的器官发育和出生后的免疫系统建立。 孕期营养的“窗口期”: 重点分析了叶酸、铁、碘、DHA等关键微量元素的摄入标准,以及如何通过膳食而非单纯依赖补充剂来优化摄入。 母乳的“液体黄金”: 详尽解析了人初乳、成熟乳的成分变化,母乳喂养的生理机制与优势。特别辟出章节讨论了常见母乳喂养难题(如乳房护理、泌乳量不足或过多)的专业解决方案,而非简单地推荐配方奶替代方案。 配方奶的科学选择与冲调: 针对无法母乳喂养的家庭,本书提供了详尽的配方奶选择标准(从0段到3段),科学解读了不同类型牛奶蛋白、益生元/益生菌添加的实际意义,并强调了冲调水温、比例和储存的卫生规范,以杜绝不必要的肠胃不适。 第二部分:关键过渡期:辅食引入的认知与技能训练 本书避免了单一的“食谱罗列”,而是将辅食引入视为一次重要的技能学习过程,重点强调“如何喂养”的理念。 “六月定律”的科学解读与个性化: 深入探讨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大儿科协会推荐的六月引入辅食的生理学基础(如消化酶的成熟、铁储备的下降),并针对早产儿、高过敏体质婴儿的特殊引入时间点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 从泥糊到颗粒:质地与吞咽反射的协调: 本部分详细区分了不同月龄婴儿的口腔运动发展阶段。例如,如何从单纯的吞咽(3-6月)过渡到舌头的混合和研磨(9-12月)。我们提供了针对不同食物质地(纯泥、碎末、手指食物)的质地分级图谱,帮助父母准确把握喂养工具(勺子、吸管杯)和食物形态的演进。 过敏原的阶梯式引入策略: 区别于传统的“延迟引入”理论,本书严格遵循最新的“早期、少量、多样化”原则。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章节,用表格形式清晰列出高风险过敏原(如花生、鸡蛋、大豆)的推荐引入顺序、剂量控制和观察窗口,旨在建立耐受而非逃避。 第三部分:成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与餐桌伦理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焦点从“喂养技巧”转向“餐桌文化”的建立,涵盖了1岁到3岁的关键营养需求和行为发展。 1岁后的能量与宏量营养素平衡: 随着活动量增加,本书精确计算了12-36个月儿童对蛋白质、脂肪(特别是必需脂肪酸)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日需求量,并提供了如何平衡三餐两点结构的方法,避免“零食主导”的饮食模式。 “餐桌上的战争”:应对挑食与进食固执: 育儿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孩子的食物偏好。本书引入了“压力与控制区”理论,教授父母如何区分真正的生理性抗拒和行为性的权力斗争。我们提供了如何运用正面强化、食物暴露法(Exposure Therapy)以及如何构建无压力家庭用餐环境的具体策略。 微量元素的持续关注: 重点关注2岁前儿童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D、铁和锌。我们不仅给出食物来源推荐,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血清指标监测的初步知识,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咨询儿科医生进行补充剂干预。 从餐桌到习惯:健康饮食模式的塑造: 本章引导父母思考更长远的教育目标——培养终身健康的饮食习惯。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并避免“儿童版垃圾食品”,如何让孩子参与食物准备过程,以及如何利用榜样力量来促进对蔬菜和全谷物的接受度。 核心价值与特色 1. 循证为本的实用性: 所有建议均引用近五年发表于《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顶级期刊的研究,并结合国内三甲医院儿保科的临床实践经验。 2. 强调家庭环境构建: 本书认为,喂养不只是营养学的任务,更是亲子关系和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大量的亲子沟通技巧,教导父母如何在喂养冲突中保持冷静和一致性。 3. 图表与工具箱: 书中包含大量实用的自制工具,如“辅食添加风险等级速查表”、“每日食物组替换清单”、“宝宝口腔运动发展里程碑自测表”等,极大地提升了父母在日常操作中的准确性和信心。 《婴幼儿营养与早期发展:从母乳到固体食物的全面指南》是一本指导父母理解孩子发展节奏,并以科学、平和的心态应对喂养挑战的工具书,旨在确保孩子在最初的1000天内获得最佳的身体和心智发展的驱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这个人比较偏向实用主义,买书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它不是按食材字母顺序排列,而是完全按照宝宝的成长里程碑来设计的。从“从零开始”的泥糊状过渡,到后期的手指食物(Finger Food)尝试,每一步的“任务”都清晰明确。更棒的是,它会预设一些常见的问题场景,比如“宝宝抗拒某种新味道怎么办?”、“外出就餐时如何准备辅食?”等等,并给出成熟的应对策略。这使得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快速翻阅到相应的章节,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而不是一本“理论教科书”,极大地减轻了我的育儿焦虑。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是我的育儿救星!我一直都觉得给宝宝添加辅食是个让人头疼的过程,生怕做不好,怕宝宝不爱吃,更怕营养跟不上。市面上那些书要么写得太理论化,要么就是一堆食谱堆在一起,根本找不到那种循序渐进的指导。直到我翻开这本,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枯燥的“今天吃什么”的清单,而是真正从科学喂养的角度出发,把添加辅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种食材的引入时机,都分析得清清楚楚。比如,它对于不同月龄宝宝的消化能力、过敏风险的评估,以及如何通过食物的性状变化来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尊重宝宝的节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吃得多”或“吃得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辅食这件事的信心倍增,不再是战战兢兢地尝试,而是胸有成竹地去探索宝宝的味蕾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新手父母量身定制的!我之前买过好几本育儿书,但很多都是黑白印刷,文字密密麻麻,看着就犯困。这本不一样,色彩搭配非常柔和舒服,图文并茂,而且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用醒目的图标或者加粗字体标出来了,即使是晚上哄睡后偷偷看上几眼,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里面有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宝宝早期饥饿信号和饱腹信号的图示,非常直观。我以前总是凭感觉喂,现在学会了观察那些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感觉和宝宝的沟通更顺畅了。说实话,很多育儿书光谈理论,但这本书的实操性非常强,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身边手把手教你,让你觉得“原来辅食可以这么轻松愉快地进行”。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科学喂养”这四个字有点抗拒,总觉得是不是要准备各种精密仪器,或者严格控制到克?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教会我的“科学”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更智慧、更灵活的育儿态度。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食物需要推迟引入,而不是简单地说“不能吃”。比如,关于铁剂补充的最佳时机和方式,它结合了现代营养学研究,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要求“补铁”。我尤其欣赏它对“食物多样性”的定义,不仅仅是种类多,更重要的是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执行者”变成了一个有判断力的“喂养决策者”,不再被网络上那些真假难辨的“育儿秘籍”牵着鼻子走。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一点,是它对“安全与卫生”的重视程度。在辅食制作过程中,卫生问题是我最担心的。这本书里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从食材采购、清洗消毒到餐具使用的每一个细节。它甚至提到了不同材质辅食工具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正确地对辅食进行储存和加热,以避免细菌滋生。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回去把家里的辅食工具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和升级。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宝宝的肠胃健康有了更坚实的安全感。很多其他书籍可能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是把“安全底线”看得比什么都重,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它的推荐度直线上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