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七田真胎教法/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 | 出版时间:2016-03-01 |
| 作者:(日)七田真|译者:思可教育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 2016-03-01 |
| 定价: 36 | 页数:189 | 印次:1 |
| ISBN号:978712225905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1 |
胎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拥有*强能力的时期,胎儿在母体内时就已经具有了学习能力。胎教并不是教给胎儿知识,而是要在孕期时,常常与胎儿说话,构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使父母与胎儿心灵相通,这样也会让以后得育儿变得非常轻松。 在这本《七田真胎教法》中,七田真介绍从胎教开始的育儿方法,内容包括:为什么说胎儿会学习、七田真分娩法、给胎儿*好的孕育环境、营养对胎教的帮助、胎儿的神秘大脑活动等。
七田真,日本岛根县人,1929年出生于中国辽宁大石桥。于2009年4月22日,在东京一家医院过世,享年81岁。 教育学博士,国际**右脑开发专家,曾任美国纽波特大学日本分校教育系教授,七田真博士于1958年创立七田教育研究所。50多年来致力于倡导和实践右脑教育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以脑力开发为核心、通过对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大量实践、建立起是对心灵、智力、语言、动作、社会性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全人格综合教育体系:七田真国际教育。 目前日本有500多所学校采用七田式教学法。七田式教室能将幼儿不可思议的能力巧妙引导出来。但七田式幼儿教育并不是以英才教育或天才教育为目标,而是为了培养孩子拥有一颗体贴他人、充满爱欲与积极性的心,以全人格教育及左脑与右脑平衡的教育为目标。其特征在于才能递减法则理论。在孩子0~6岁之间,每天花三十分钟的时间,藉由游戏的互动培养孩子**的资质,这就是七田式幼儿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还远播美国、东南亚以及韩国等地,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章 为什么说胎儿会学习
胎儿能感知父母的意念
胎儿期的母子感应会持续到婴幼儿期
胎儿期是心灵感应能力*强的时期
如何与胎儿交流
胎儿能“看到”图像
胎儿的成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与胎儿沟通的具体做法
胎教能使孩子拥有一颗丰富的心
要给胎儿满满的爱
和腹中胎儿说话刺激其右脑发育
从胎教时就开始“培育心灵”
将乐观、温和传达给胎儿
消除准妈妈紧张感的美人鱼体操
如何听胎教音乐
妈妈们的成功胎教经验分享
第2章 七田真分娩法
一直被忽视的新生儿惊恐
呵护新生儿心灵的分娩方式
让母子都舒适的分娩方法
脐带停止脉动再剪断
信赖自然的方式
让新生婴儿感受到自由的**次洗澡
七田式分娩法相关来信选读
第3章 给胎儿*好的孕育环境
水关乎婴儿的健康
饮用水是整个人类的大问题
要饮用净化、电解之后的离子水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胎儿对危险因素异常敏感
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
第4章 营养对胎教的帮助
母体营养不足对胎儿的长期影响
母体营养失衡可能导致孩子将来学习障碍
蔬菜是胎儿*喜欢的食物
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
每一位母亲都可以分泌母乳
第5章 胎儿的神秘大脑活动
不可思议的胎儿的“超能力”
胎儿的内在五感
新脑教育法——让胎儿被幸福心情环绕
不容忽视的胎儿感知力
第6章 右脑占优势的人*能适应未来社会
右脑意识已成为整个世界的关注倾向
未来将不再是竞争世界,而是追求爱的时代
右脑型思考可以预测未来
右脑的同步调现象
开启右脑会让潜意识觉醒
想象可以造就未来
右脑型教育旨在心灵培育
一份来自七田真教育研究所的成长报告
第7章 准妈妈的每月胎教计划
第8章 七田真早教法的实践
孕期的暗示形成性格的基础
不要以为胎儿和婴儿什么都不明白
早期教育是“引导”而非“灌输”
父母每天*少要用心陪婴儿玩2小时
与孩子相处的5个基本原则
消除潜意识里的不美好记忆——5分钟暗示法
人类*初的记忆——胎儿期的潜意识
神奇的音波疗法
开启连接左右脑的那扇门
批评会使孩子不安,*终让大脑无法运转
请从正面视角看待幼儿教育
**小学入学的10个标准
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到专业的早教机构
请6岁前让孩子大量背诵
教育的*高意义——独立思考
哪怕每天思考10分钟,也一定要思考
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
让孩子拥有能持续努力的目标
珍视孩子的好奇和感动
考试成绩不等于学习能力
从全体到个体的右脑记忆法
拒*“以爱之名”对孩子的伤害
培育独立自主的孩子
后记:我们为什么要向中**长介绍“七田真”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对“环境设置”的极端重视。我以前总觉得教育就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它强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乃至日常声音、光线布局,都是无声的老师。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转化为学习的机会,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那种“只有在专门的学习区域才能学习”的刻板印象。比如,书中关于“厨房里的数学课”的描述,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在孩子帮忙做饭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到分数、重量和时间管理。此外,这本书在处理“错误”这个问题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智慧。它没有将错误视为失败,而是将其重构为“反馈”和“再尝试”的必要步骤,并且提供了处理孩子因犯错而产生的挫败感的具体步骤。这种对挫折教育的细致入微的指导,对于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至关重要,感觉像拿到了一份应对成长挑战的“武功秘籍”。
评分这本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书籍,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内在的潜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书中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这些案例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模型,而是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比如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波动,如何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等等。特别是关于“全脑开发”的那一部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空泛地谈论左右脑的协作,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日常活动建议,比如如何设计家庭游戏来平衡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去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些盲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温和而坚定的,它不是强迫你必须遵循某种单一的路径,而是在为你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框架,让你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来灵活应变。我尤其欣赏它强调父母自身状态的重要性,认为父母的情绪稳定是孩子安全感构建的基石,这在很多只关注“教什么”的书里是很少被深入探讨的。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效率和结果的人,所以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所有强调“过程至上”的教育理念都抱持着怀疑态度。然而,这本书成功地说服了我,因为它用详实的数据和长期的跟踪案例来证明,关注过程的教育方式,最终带来的结果反而更加稳固和持久。特别是书中关于“兴趣的培养”那一块,它没有空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是深入剖析了兴趣是如何在特定的外部刺激和内在动机的共同作用下被点燃和维持的。书中提到了一种“深度参与”的模式,要求父母在孩子进行某项活动时,要达到一种心流般的状态去陪伴,而不是心不在焉地在一旁监督。这种陪伴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家长,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在场”的。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在日常育儿中的各种“应付式”行为,并温柔地敦促我们去追求更深层次的联结。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的知识堆砌,而是螺旋上升的教育哲学。我最欣赏它在后半部分对“社会性发展”的探讨,这部分内容显得尤为成熟和富有远见。作者并没有将社会性技能等同于简单的“礼貌用语”或“合群”,而是将其提升到了“共情能力”和“道德判断力”的层面。它提供了一套如何引导孩子理解他人感受的对话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本身,更是父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深思:一个在早期得到充分情感滋养的孩子,其社会适应性会更强,因为他们对世界的信任度更高。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平和了许多,它不是教我如何“制造”出一个聪明的孩子,而是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平和、更理解人性的引导者,从而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个体。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哲学,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是一本充满晦涩心理学名词的学术著作,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它的叙事方式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在和你进行一次深入的下午茶谈话。作者很善于用生动的故事来阐释复杂的教育理念,比如用“播种与等待”的比喻来形容耐心等待孩子内在动力的觉醒,这个比喻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创造性表达”的章节,它打破了我长期以来对“艺术教育”的狭隘理解,认为艺术不仅仅是绘画和唱歌,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书中提到如何鼓励孩子用非传统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即使那个表达看起来“不合逻辑”。这种对儿童思维过程的尊重和欣赏,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感觉非常受鼓舞。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不是教会孩子“标准答案”,而是保护他们与生俱来的“非常规”思考能力。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舒服,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