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入门

应用语言学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施密特 编,徐晶凝 译
图书标签:
  • 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
  • 入门
  • 外语教学
  • 语言研究
  • 语言与社会
  • 第二语言习得
  • 语料库语言学
  • 认知语言学
  • 跨文化交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2409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0530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应用语言学研究译丛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9
字数:3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面性
   《应用语言学入门》从广义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视角编写而成,全面介绍了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里新的课题及研究成果。
  
   《应用语言学入门》由3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合力完成,他们皆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代表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实用性
   《应用语言学入门》注重介绍应用语言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的章节详细介绍了研究过程:每个章节都提供了相关链接和讨论问题、参考文献等,便于读者深入研究。
   实践性
   《应用语言学入门》对外语教学有特别的意义,几乎每章都讨论了理论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可读性
   《应用语言学入门》讲解深入浅出。译者为一些重要概念注释了大量背景信息,给初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应用语言学入门》适合应用语言学各个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从事语言教育的教师,以及对应用语言学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

内容简介

   《应用语言学入门》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Schmitt先生组织31位著名学者合力完成。这些作者几乎均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学术上卓有建树。如:Celce-Murcia和Diane Larsen-Freeman曾合作过被看做是英语教学语法的《英语语法手册》(The Grammar Book);Michael McCarthy是篇章话语分析与应用语言学的。Randi Reppen和Rita Simpson分别是两个大型美国英语语料库(美国国家语料库和密歇根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的主持人等。

作者简介

施密特,英国诺丁汉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Schmitt先生组织31位著名学者合力完成。这些作者几乎均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学术上卓有建树。如:Celce-Mur-cia和Diane Larsen-Freeman曾合作过被看做是英语教学语法“圣经”的《英语语法手册》(The Grammar Book);Michael McCar.thy是篇章话语分析与应用语言学的国际权威。Rand5Reppen和Rita Simpson分别是两个大型美国英语语料库(美国国家语料库和密歇根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的主持人等。徐晶凝,女,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

目录

中文版序言
翻译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应用语言学总论
1.1 什么是应用语言学?
1.2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1.3 本书包括的主题
1.4 结论
1.5 推荐阅读书目
第一部分 关于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描写
第二章 语法
2.1 引言:语法和语法体系
2.2 描写语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2.3 语法描写的局限
2.4 语法学习
2.5 语法教学
2.6 结论
2.7 推荐阅读书目
2.8 动手做练习
第三章 词汇
3.1 词汇是什么?
3.2 应该学习什么词汇?
3.3 应该怎么学习词汇?
3.4 策略发展
3.5 评估词汇知识
3.6 将词汇量评估与策略用于其他语言的局限
3.7 推荐阅读书目
3.8 动手做练习
第四章 话语分析
4.1 什么是话语分析?
4.2 说和写
4.3 话语分析理论
4.4 语法和语篇:说和写的区别
4.5 口语语言中的词汇模式
4.6 语料库语言学与话语中的变体
4.7 教学启示
4.8 推荐阅读书目
4.9 动手做练习
第五章 语用学
5.1 导论
5.2 语言运用的语用视角
5.3 语用研究:范例(paradigms)和方法
5.4 对语言教学、学习与运用的启示
5.5 致谢
5.6 推荐阅读书目
5.7 动手做练习
第六章 语料库语言学
6.1 什么是语料库语言学?
6.2 语料库设计和编辑
6.3 语料库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6.4 不同类型的语料库研究概览
6.5 语料库如何给语言教学提供信息?
6.6 推荐阅读书目
6.7 关于语料库语言学的网站
6.8 动手做练习
第二部分 应用语言学的核心领域
第七章 第二语言习得
7.1 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
7.2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
7.3 学习者语言
7.4 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
7.5 结论
7.6 推荐阅读书目
7.7 动手做练习
第八章 心理语言学
8.1 什么是心理语言学?
8.2 认知模式:双语者的语言生成
8.3 第二语言习得和双语现象的研究例证
8.4 启示
8.5 推荐阅读书目
8.6 动手做练习
第九章 社会语言学
9.1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9.2 社会语言学的课题
9.3 处理社会语言学数据
9.4 社会语言学的应用
9.5 推荐阅读书目
9.6 动手做练习
第十章 对语言学习者的关注:动机、风格和策略
10.1 引论:学习者特征
10.2 不受教师控制的特征
10.3 动机
10.4 学习风格(1earning style)
10.5 学习者策略(1earner strategies)
10.6 方法论上的意义:动机、风格和策略的结合
10.7 结论
10.8 推荐阅读书目
10.9 动手做练习
第三部分 语言技能和测试
第十一章 听
11.1 什么是听?
11.2 “听”所研究的问题
11.3 我们如何了解听?
11.4 从理论到实践:第二语言听力教学中的问题
11.5 结论
11.6 推荐阅读书目
11.7 动手做练习
第十二章 说和发音
12.1 什么是说(speaking)和发音(pronunciation)?
12.2 “说”的研究课题
12.3 发音所研究的问题
12.4 教学启示
12.5 推荐阅读书目
12.6 动手做练习
第十三章 读
13.1 引言
13.2 什么是阅读?
13.3 第二语言阅读
13.4 L2阅读与L1阅读
13.5 在L2阅读中的问题
13.6 L2阅读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13.7 推荐阅读书目
13.8 动手做练习
第十四章 写
14.1 引言
14.2 揭开写的神秘面纱
14.3 写的几个方面
14.4 第二语言写作:理论、研究与方法
14.5 推荐阅读书目
14.6 动手做练习
第十五章 测试
15.1 什么是语言测试?
15.2 语言测试中的基本问题
15.3 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
15.4 结论
15.5 推荐阅读书目
15.6 动手做练习
第十六章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索引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按汉语拼音排序)
机构名汉语译名对照表(按汉语拼音排序)

前言/序言



《语言的奥秘:探索人类沟通的边界》 这是一本旨在揭示语言作为人类最基本、最核心的沟通工具所蕴含的深刻奥秘的书籍。它不拘泥于单一的学科视角,而是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和信息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对语言的起源、发展、运作机制及其在个体与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本书试图回答诸如:人类是如何习得语言的?语言在大脑中是如何编码和处理的?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哪些共性与差异?语言的演变背后驱动力是什么?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认知?以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的传播与解读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部分:语言的根基——认知与神经的殿堂 我们将首先潜入人类心智的深处,探寻语言能力的生物学与认知基础。 语言的神经回路:大脑如何“说”与“听”? 本章将深入介绍语言在大脑中的物质基础。我们会详细解读布罗卡区(Broca's area)和韦尼克区(Wernicke's area)在语言产生和理解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脑区的协同工作。通过对神经成像技术(如fMRI、EEG)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信息在大脑中是如何被加工、存储和检索的。我们还将探讨语言障碍(如失语症)的成因及其对语言神经机制的启示,例如,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界定大脑中负责不同语言功能(如词汇提取、语法生成、语音识别)的特定区域。此外,本书还会触及语言学习在婴儿大脑中的神经可塑性,以及成年后学习新语言所面临的挑战与大脑适应性改变。 思维的语言化: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 语言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它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本章将重点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及其不同解读。我们将通过大量的跨文化语言学案例,例如颜色词汇的差异如何影响我们对颜色的感知、空间方位的表述方式如何影响我们对方向的记忆、以及不同语言中时间概念的表达差异如何影响我们的时间意识,来生动展示语言的“相对论”效应。我们还将考察语言在抽象思维、问题解决和推理过程中的作用,讨论那些我们难以用非语言方式表达的复杂概念是如何通过语言得以具象化和传播的。 童年语言的魔法:语言习得的奥秘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便踏上了神奇的语言学习之旅,他们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掌握如此复杂的系统?本章将详细阐述儿童语言习得的各个阶段,从咿呀学语的语音模仿,到词汇的飞速增长,再到语法结构的初步掌握,直至能够进行流畅的交流。我们将介绍当前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先天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以及交互主义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此外,本章还会讨论早期语言接触的重要性,以及双语或多语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二部分:语言的边界——社会与文化的交融 语言是社会性的存在,它在人与人的互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社会语言的万花筒:语境、身份与权力 语言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本章将聚焦于社会语言学的前沿研究,探讨语言如何反映和构建社会身份(如性别、年龄、地域、阶层)。我们将分析语言变异(language variation)的现象,例如方言、社会方言、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等,以及这些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此外,我们还会深入探讨语言在权力关系中的作用,语言是如何被用作维护、挑战或重塑社会等级的工具,以及语言意识形态(linguistic ideology)如何影响我们对语言的评价和使用。 文化的语言密码:叙事、意义与传承 语言是承载和传承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本章将从符号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语言如何构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不同文化群体如何通过语言创造独特的意义体系。我们将分析神话、传说、民俗故事等叙事形式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讨文学作品、谚语、习语等语言形式如何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例如文化误解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语言的演化与变迁:历史的长河 语言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演化、分化和融合。本章将追溯语言的古老根源,介绍印欧语系等主要语系的演变历程,并探讨导致语言变迁的多种因素,包括历史事件、人口迁徙、社会接触、技术革新等。我们将分析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演变规律,例如语音的规律性变化(如“罗曼语族”的形成),词汇的借用与创造,以及语法结构的简化或复杂化。通过对语言演化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前语言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未来的语言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语言的挑战——数字时代与未来展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的传播方式、互动模式以及意义的生成与解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数字空间的语言:新媒介的语码 互联网、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等新媒介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本章将探讨数字语言的特点,例如表情符号(emojis)、网络俚语、缩写词、以及非正式语体在数字交流中的普遍性。我们将分析这些新兴的语言形式如何影响传统语言规范,以及它们在构建新的社群认同和互动模式中的作用。此外,本章还会探讨人工智能在语言处理领域(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对人类语言交流的潜在影响。 跨语言交流的新维度:翻译与理解的边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语言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本章将探讨翻译作为连接不同语言与文化桥梁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分析翻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例如文化差异、语言的模糊性、以及如何在忠实原文与适应目标语之间取得平衡。本书还会介绍不同翻译理论和实践,并探讨机器翻译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前景。通过对跨语言交流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与联系。 语言的未来:机遇与困境 展望未来,语言将如何发展?本章将对语言的未来趋势进行大胆的预测。我们将讨论全球化背景下语言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并存的现象,以及濒危语言的保护问题。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潜在影响,例如机器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创造语言,以及人类在与智能机器互动时语言角色的变化。本书将激发读者思考,在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我们应如何珍视和发展作为人类独特智慧结晶的语言。 《语言的奥秘:探索人类沟通的边界》旨在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语言丰富性、复杂性与重要性的全新视角。它不仅仅是对语言现象的描述,更是一次对人类思维、社会互动与文化传承深层机制的探寻。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连接彼此最强大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社会语言学前沿探讨》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和大胆,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语言研究的刻板印象。它没有过多纠缠于传统的语法或词汇结构分析,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语言在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身份构建中所扮演的动态角色。书中对语言变异性的讨论尤为精彩,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性别群体乃至网络社群中语言使用的细微差别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批判性的研究态度,敢于挑战一些根深蒂固的语言规范化观念,引导读者思考“标准语”是如何被建构和维护的。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对照自己日常的言谈举止,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语言习惯背后的社会驱动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中隐性的不平等和语言如何成为区隔的工具。对于任何对社会互动、身份认同和语言变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材料,绝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语言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挥作用感到好奇,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停留在罗列理论概念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文化差异如何影响语言选择、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乃至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尤其是在分析那些充满文化“陷阱”的交际场景时,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立刻理解不同文化中那些“潜规则”的复杂性。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并非教科书式的僵硬分析,而是结合了现实世界中真实的跨文化冲突与成功经验,这使得抽象的理论立刻变得鲜活和实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些因文化误解而产生的隔阂有了更深刻的同理心,也掌握了一些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更加得体、高效沟通的策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架设起了语言学和人类学之间的桥梁,对于任何希望提升全球化背景下沟通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南。

评分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未来趋势》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让我意识到语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技术的学习者,我曾接触过不少关于教育软件的书籍,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是空前绝后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现有软件的功能,而是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如何被整合进个性化语言教学体系中。书中对自适应学习系统(ALS)的架构分析和评估标准阐述得极为透彻,让我明白了如何科学地衡量一个学习工具的有效性,而不是盲目追捧最新的技术花哨。更关键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技术神化,而是审慎地讨论了技术辅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技术伦理问题,比如数据隐私和算法偏见对学习公平性的影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于严谨的技术报告,信息密度极高,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才能完全吸收其精华,但对于希望站在语言教育技术前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它无疑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蓝图和路线图。

评分

这本书《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论》简直是语言学考古学家的工具箱!我一直对语言的演变史感到着迷,但过去接触的资料大多是结论性的成果,缺乏对研究过程的细致描述。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系统地梳理和展示了如何“重建”失传的语言及其亲属关系。作者对音变规律的系统性讲解,特别是对比法、互证法等核心方法的应用,讲解得极其细致入微,配以大量的实例,无论是古印欧语系还是其他语系的对比分析,都展现了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记忆音变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历史的眼光和严谨的假设检验能力。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学习如何通过蛛丝马迹来还原历史场景。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词源、语系分类以及语言形态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系统性变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最扎实的方法论基础,虽然它对读者的耐心和基础知识有一定要求,但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你会发现理解任何一门语言的历史背景都变得豁然开朗。

评分

这本书《认知神经科学导论》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人脑如何处理语言信息感到痴迷的读者准备的“硬核”读物。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书,但事实证明,作者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也极具教学耐心。它详尽地介绍了从基础的神经元活动到高级的语言区域定位、从经典的研究范式到最新的成像技术(如fMRI和EEG)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章节结构安排得非常有逻辑性,每深入一个新概念,都会首先回顾前置知识,确保读者不会在复杂的术语和模型中迷失方向。特别是关于语言习得与失语症的章节,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分析,让我直观地理解了大脑损伤如何揭示了语言系统的模块化结构。阅读体验上,虽然需要花费时间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实验设计,但每攻克一个难点,都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告诉你“语言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语言是如何在生物学层面上发生的”,对于想了解语言背后的硬件基础的读者,它提供了坚实且权威的知识框架。

评分

应用语言学入门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先生组织31位著名学者合力完成。这些作者几乎均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学术上卓有建树。如-和-曾合作过被看做是英语教学语法圣经的英语语法手册()是篇章话语分析与应用语言学的国际权威。和分别是两个大型美国英语语料库(美国国家语料库和密歇根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的主持人等。

评分

非常好~质量好送货也好

评分

还没看,不过质量不错,送货也快,送货员态度也还行,基本满意。

评分

帮老师买的,有点破,我很不好意思。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还可以,讲的不错。。。事实上这本书直接寄给别人了我并没有看

评分

有些反应,问他是不是那个你说的精通古文的林雨——

评分

专业人士用书,实用工具,满意

评分

非常好~质量好送货也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