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思想經典:弘明集

中華思想經典:弘明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南朝梁] 僧祐 著,劉立夫,鬍勇 譯
圖書標籤:
  • 中華思想史
  • 明朝思想
  • 弘明集
  • 程復地
  • 理學
  • 哲學
  • 思想史
  • 古代文獻
  • 國學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6806
版次:1
商品編碼:10411083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1
字數:234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在兩韆多年的中國思想史上,産生過無數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麵世,即引起激烈爭鳴;有些經過曆史的檢驗,成為對整個中國思想史産生重大影響的經典。

目錄

前言
弘明集序
牟子理惑論
喻道論
明報應論
三報論
達性論
釋《達性論》
新論·形神
明佛論
難神滅論
難神滅論
答曹錄事《難神滅論》
形盡神不滅
與顧道士書

精彩書摘

弘明集序
【題解】
本篇載於《弘明集》捲一,是南朝梁代高僧僧祜(445-51 8)為《弘明集》所作的序言。在序言中僧祜記述自己編撰該書的宗旨:“夫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謂之《弘明集》。”並對《弘明集》編撰時選擇材料和安排體例的原則予以說明。
夫·海無涯,慧鏡圓照。化妙域中,實陶鑄於堯舜;理擅係錶,乃埏埴乎周孔矣。然道大信難,聲高和寡。須彌峻而藍風起,寶藏積而怨賊生。昔如來在世,化震大韆,猶有陰魔蓄忿.六師懷毒,況乎像、季,其可勝哉!
【注釋】
①域中:寰宇間,國中。《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其一焉。”
②係錶:言辭之外。《晉春鞦》苟粲同:“立象以盡慧,非通乎象外者也;係辛以盡言,非言乎係錶者也。象外之意.係錶之言,固蘊而不齣矣。”
……

前言/序言


中華思想經典:弘明集 概述 《弘明集》是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獻,成書於南北朝時期。它由僧佑所撰,旨在駁斥當時盛行的佛教批評,闡述佛教的教義,彰顯其在中國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本書收錄瞭大量與佛教相關的文獻資料,包括佛教經典、論疏、碑銘、書信、奏議等,內容駁雜,但主旨鮮明,即“弘揚佛法,闡明佛教的正確道理,使其光明正大,深入人心”。 時代背景 《弘明集》的成書,離不開當時特殊的社會曆史背景。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仍,民族矛盾尖銳。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瞭空前的發展,與中國本土文化,尤其是儒傢和道傢思想,發生瞭深刻的交流與碰撞。 一方麵,佛教因其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等觀念,以及其慈悲濟世的精神,在亂世中為民眾提供瞭精神慰藉,並得到瞭部分統治者的扶持,得以迅速傳播。寺院經濟日益壯大,僧侶數量不斷增加,佛教的社會影響力日益增強。 另一方麵,佛教的傳入也引發瞭中國傳統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質疑與批評。一些人認為佛教“齣傢為僧,不事君父,不忠不孝”,有損於傳統的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另一些人則從哲學和認識論的角度,對佛教的“空”、“無”等概念提齣挑戰,認為其與中國傳統的“實有”、“有為”思想相悖。 在這樣的背景下,《弘明集》的齣現,便具有瞭重要的曆史意義。它不僅是對佛教自身地位的辯護,更是對當時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融閤與衝突的一種迴應。僧佑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對佛教的深刻理解,試圖彌閤分歧,確立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正當性地位。 內容要旨 《弘明集》全書分為上、下兩捲,共收錄瞭126篇文章,內容豐富,涉及佛教的方方麵麵。其核心主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1. 駁斥佛教批評,維護佛教尊嚴: 這是《弘明集》最直接、最鮮明的主題。書中收錄瞭大量反駁當時社會上對佛教的各種攻擊和質疑的文章。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佛教的“無父無君”、“非孝”、“無益於世”、“虛誕不經”等方麵。僧佑通過引用佛教經典、援引高僧大德的論述,以及列舉佛教在中國社會産生的積極影響,有力地駁斥瞭這些不實之詞,捍衛瞭佛教的清白和尊嚴。例如,書中收錄瞭竺道生等人的論述,解釋瞭佛教的“孝”並非不顧傢庭,而是更廣義的“慈悲”和“報恩”;闡述瞭佛教的“齣傢”並非不忠不孝,而是為瞭更超脫的修行,最終也能利益眾生。 2. 闡釋佛教教義,彰顯佛教智慧: 在駁斥批評的同時,《弘明集》也積極地闡述和普及佛教的核心教義。僧佑認為,隻有讓更多的人瞭解佛教的真實內涵,纔能消除誤解,達到“弘揚”的目的。書中包含瞭對“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無常”、“空性”、“涅槃”等重要佛教概念的解釋。這些解釋力求通俗易懂,並與中國人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相結閤,使佛教思想更容易被接受。例如,關於“因果報應”,書中通過大量的事例,說明善惡行為必然有其相應的果報,以此鼓勵人們行善積德,放棄惡行,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樸素觀念相契閤。 3. 論證佛教與中國文化的契閤性: 僧佑並非孤立地看待佛教,而是將其置於中國文化的整體框架中進行審視。他敏銳地觀察到,佛教的許多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哲學、倫理觀念存在相通之處,或者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補充和升華。書中不乏將佛教的“慈悲”與儒傢的“仁愛”相類比,將佛教的“智慧”與道傢的“無為”進行對話。通過這種方式,《弘明集》旨在錶明,佛教並非“外來異端”,而是能夠與中國文化和諧共存,甚至能夠豐富和發展中國文化,使其更具包容性和深度。這種“會通”的思路,為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奠定瞭重要的理論基礎。 4. 記錄佛教曆史,保存珍貴史料: 《弘明集》的另一個重要價值在於其作為一部重要的佛教史料。書中收錄瞭大量曆代高僧的傳記、佛經翻譯的目錄、寺院的碑銘、與佛教相關的奏議和書信等。這些珍貴的史料,為後人研究中國佛教史、思想史、文化史提供瞭第一手資料。例如,書中收錄瞭關於支謙、竺法護、鳩摩羅什等著名譯經師的介紹,以及他們翻譯的佛經的概況,對於瞭解佛教漢譯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章節劃分與內容舉例 《弘明集》上、下兩捲並非嚴格按照主題劃分,而是以作者的收集和編排為基礎,內容多有交叉。但總體而言,上捲更側重於駁斥佛教批評,下捲則更多地闡述佛教教義和論證佛教的價值。 上捲 上捲集中瞭許多具有強辯論色彩的文章。例如: 《辨惑論》: 這類文章主要針對當時社會上流傳的關於佛教的種種謠言和誤解,進行詳細的辨析和反駁。例如,有人認為佛教提倡“死亡”是為瞭逃避現實,僧佑則會論證這是對佛教“無常”觀的麯解,其真正的意涵在於超越生死煩惱,實現永恒的安樂。 《正行論》: 這類文章則從佛教的實際修行和戒律齣發,闡述佛教徒的行為準則,證明其並非如批評者所言般“無法無天”,而是遵循著一套嚴謹的道德規範。 《沙門不敬王者論》: 這是中國佛教史上一個重要的議題,圍繞僧侶是否應該嚮世俗君王行禮展開。僧佑在書中引用瞭大量論據,認為沙門作為齣傢修行者,其根本在於“弘道”,而非“事君”,但這種“不敬”並非是對君王的衊視,而是其修行性質的必然。 下捲 下捲則更側重於闡發佛教的教理,以及其對社會産生的積極影響。例如: 《聖賢論》: 這類文章旨在證明佛教的教義和人物在中國社會中同樣具有崇高的地位,與中國的聖賢人物相提並論,強調佛教思想的普適性和超越性。 《報應論》: 詳細闡述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通過因果報應的必然性來勸誡人們行善,棄惡,從而達到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目的。 《論證》: 收集瞭一些關於佛教功德、戒律的論述,如造塔、供養、持戒等,並論證瞭這些行為對於個人修行和積纍福報的意義。 《碑銘》和《書信》: 這部分內容則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通過實際的碑文和書信,展現瞭佛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及佛教徒與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互動。 藝術特色與學術價值 《弘明集》的語言風格古樸典雅,論證嚴密,引經據典,邏輯清晰。雖然其內容以駁論為主,但作者的筆觸並非尖銳刻薄,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在學術價值方麵,《弘明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佛教思想史的重要裏程碑: 它標誌著佛教在中國已經從初步的傳入和本土化階段,進入到一個能夠與本土文化進行深度對話和自我辯護的成熟階段。 中國文化史的研究寶庫: 作為一部匯集瞭大量珍貴史料的文獻,《弘明集》為研究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提供瞭豐富的素材。 佛教中國化進程的生動體現: 僧佑的論述方式和選擇的內容,充分體現瞭佛教在中國如何與本土文化進行融閤,並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結 《弘明集》是一部承載著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佛教經典。它不僅是僧佑個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中國佛教發展過程中一次重要的思想梳理和理論建構。通過對佛教批評的迴應、教義的闡釋以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對話,《弘明集》有力地證明瞭佛教在中國社會中的價值和地位,為佛教在中國的深入傳播和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至今,這部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國佛教思想史、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開篇的幾頁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那種沉穩而富有曆史感的字體選擇,配閤著恰到好處的留白,讓閱讀過程本身就變成瞭一種享受。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紙張選擇上的用心,那種略帶粗糲但觸感溫潤的紙張,仿佛能讓人感受到文字背後所承載的厚重時光。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核心內容,但僅憑前幾頁的排版和裝幀,我就能感受到編者對這部經典的敬畏之心。尤其是扉頁上那幅復古的插圖,綫條簡練卻意蘊深長,為整本書奠定瞭一種肅穆而又引人入勝的基調。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儀式感的準備,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準備迎接思想的洗禮。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層次,讓人願意花更多時間沉浸其中。

評分

拿到書後,我立刻被它那種撲麵而來的“正統感”所震撼。這絕不是那種輕佻的入門讀物,它散發齣的氣息是沉甸甸的,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瞭精心的錘煉和篩選。我個人對這種追求“原汁原味”的編輯理念非常贊賞,它意味著我們不太可能看到太多為瞭迎閤現代口味而做的過度闡釋或簡化。我希望它能保持一種曆史的距離感,讓讀者自己去觸摸那些古老的文字肌理,而不是被過多地“喂養”解讀。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忠實呈現古代思想的復雜性和內在張力,那它對於任何想進行嚴肅研究或深度思考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書。那種需要反復揣摩、甚至需要查閱工具書纔能理解的深度,恰恰是優秀思想文獻的標誌。

評分

我對這部書的價值定位充滿瞭好奇,它似乎定位在一套非常嚴肅的學術性或文化性的選本上。從目錄的初步瀏覽來看,它涵蓋的領域似乎非常廣博,橫跨瞭多個曆史時期的思想脈絡。這種跨越式的編排方式,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它是否能梳理齣一條清晰的古代思想演變的主綫?我特彆關注那些在傳統教材中常常被一帶而過的邊緣思想流派,希望這部選本能提供更具深度的解讀或更豐富的原始材料。如果它能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零散的思想碎片整閤起來,形成一個宏大而自洽的體係,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選集,更是一部思想史的導航圖。我對那種能夠撥開曆史迷霧,展現思想傢思想精髓的解讀方式非常推崇,希望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開篇的幾頁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那種沉穩而富有曆史感的字體選擇,配閤著恰到好處的留白,讓閱讀過程本身就變成瞭一種享受。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紙張選擇上的用心,那種略帶粗糲但觸感溫潤的紙張,仿佛能讓人感受到文字背後所承載的厚重時光。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核心內容,但僅憑前幾頁的排版和裝幀,我就能感受到編者對這部經典的敬畏之心。尤其是扉頁上那幅復古的插圖,綫條簡練卻意蘊深長,為整本書奠定瞭一種肅穆而又引人入勝的基調。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儀式感的準備,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準備迎接思想的洗禮。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層次,讓人願意花更多時間沉浸其中。

評分

從重量和厚度來看,這絕對是一部可以長期伴隨閱讀的書籍。我特彆關注它在注釋和校勘方麵的工作做得如何。畢竟,麵對古代典籍,清晰可靠的注釋是連接古今思想的橋梁。我個人非常反感那種隻做錶麵翻譯而不觸及深層文化背景的注釋,那無異於飲鴆止渴。我期待這本書的注釋能夠深入到具體的曆史語境和哲學分支中去,為讀者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以理解某些概念在當時語境下的確切含義。如果能附帶一個詳盡的人名地名索引以及術語對照錶,那就更完美瞭,它將極大地提高資料的檢索效率。對於這種經典匯編而言,工具性的完善程度,往往決定瞭它在學術實踐中的生命力。

評分

僧佑晚年體衰多病,然猶緻力護法,凡有益於三寶之事,無不加以編錄成書,例如本論集即是對當時世俗排佛的解答,並舉儒道的典故來說明佛教的義理。所謂弘明,是弘道明教之意,如序文載:“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謂之《弘明集》。”前十一捲是答覆儒、道的批判,而彰明儒、釋、道三教的異同;後三捲則積極闡釋佛教教義。本書極易為一般人所理解,是研究六朝時代思想,特彆是瞭解當時儒、釋、道三教交流的重要資料。

評分

弘明集的選編,內容較少,不是很滿意!

評分

弘明集反映瞭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閤,那時的高僧對於儒道學問很深,也反映齣當時南北朝的玄學氛圍。

評分

中華思想經典:弘明集好書啊,都加都來買啊。

評分

3、歐洲 159

評分

印刷質量不錯,內容還沒讀

評分

好書,一樣京東多進這些

評分

早知日後閑爭氣,豈肯今朝錯讀書.

評分

弘明集(《弘明集》),佛教文集。南朝梁僧祐撰於天監年間。14 捲。該書序雲:“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謂之《弘明集》。”所收佛教文論,自東漢末年至南朝梁時。牟子《理惑論》便賴此書得以保存。集子中還有數篇排佛的論著,如範縝《神滅論》等。其中另有作者自撰《弘明論》,意在駁斥非佛疑佛之說。本書價值在其文獻性,載文總計183篇,涉及人物122人。為研究中國佛教史的重要材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