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金剛經講義
:55.00元
售價:42.9元,便宜12.1元,摺扣78
作者:江味農,一葦 整理
齣版社:齊魯書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3328009
字數:396000
頁碼:41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金剛經講義》為民國時期佛學傢江味農居士遺著,由後學據其講解金剛經的筆記整理而成。自1940年正式齣版以來,以其殊勝淵博,般若要旨,既祥且盡,又旁通諸大乘經而備受佛學研究人員及愛好者喜愛。此次依據版本精心點校齣版,應能滿足廣大讀者之需求。
目錄
蔣敘
範敘
例言
江味農居士傳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捲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捲二
法會因由分
善現啓請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無住分第四
如理實見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無得無說分第七
依法齣生分第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捲三
一相無相分第九
莊嚴淨土分第十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捲四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捲五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一閤理相分第三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附:《 金剛經 》校勘記
《〈 金剛經 〉校正本 》跋
後記
作者介紹
江味農(1872一1938),號定翁,法名妙熙、勝觀。江蘇江寜人。幼讀儒書,曾中鄉舉。1918年開始信仰佛教,1931年任上海省心蓮社社長,常在社中講經。著有《金剛經講義》印行。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的設計很典雅,字體選擇也相當考究,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內容,但光是外在給我的感覺,就覺得這本書絕對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齣版物。書頁的紙張質量摸上去很舒服,墨跡清晰,排版布局也十分閤理,即便是需要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太過疲勞。我個人對於實體書的偏愛,很大程度上就來源於這種觸感和視覺上的享受,好的裝幀能夠提升閱讀的儀式感,讓人更願意沉下心來去品味文字背後的深意。初翻幾頁,就能感受到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側邊留白恰到好處,便於讀者在閱讀時做筆記或者標記重點,這對於我這種喜歡在書本上留下自己思考痕跡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希望裏麵的內容也能像這精美的外殼一樣,帶給我知識的充實和心靈的啓迪。
評分我最近在嘗試培養一種更加專注和耐心的閱讀習慣,拒絕那種“掃視式”的瀏覽,轉而追求“浸入式”的體驗。這本書的篇幅和內容的厚度,似乎天然地就要求讀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挑戰和機會。我設想自己會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清茶,將手機靜音,完全沉浸在文字構築的世界裏。我希望作者的論述邏輯清晰,論證有力,能夠引導我的思維沿著既定的路徑穩步前行,而不是跳躍不定。閱讀不是為瞭炫耀讀瞭什麼,而是為瞭改變自身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模式。如果一本書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有瞭一絲不易察覺的細微轉變,哪怕隻是對某一件事的反應速度慢瞭一秒,那這番投入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有這種潛在的“改造力”。
評分我最近在思考一些關於生命意義和當下處境的哲學問題,手頭正需要一本能夠提供一種不同視角來看待這些睏惑的著作。挑選這本書,純粹是基於我對“江味農”這個名字在學術圈內聲譽的信任,雖然我此前對這部作品瞭解不多,但直覺告訴我,它或許能提供一些不同於現代快餐式知識的深度見解。我特彆期待那種能夠穿透錶象,直抵核心的論述,而不是浮於錶麵的概念堆砌。現代社會信息爆炸,真正有價值的智慧反而越來越稀缺,因此,尋找能夠沉澱心性、引人深思的文本成瞭一種剛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我自身的局限與潛能,引導我去探索那些看似宏大實則關乎個體安頓的根本議題。閱讀本身就是一場對話,我期待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刻交流。
評分從齣版方“齊魯書社”這個名字來看,我推測這很可能是一部在學術界有一定地位,並且經過瞭審慎考證和編輯的版本。不同齣版社對於同一文本的處理方式和側重點往往大相徑庭。我傾嚮於選擇那些在學術規範上做得比較嚴謹的齣版機構,因為這意味著文本的準確性和注釋的可靠性會更高。對於經典著作的解讀,最怕的就是隨意增刪或者帶有過度主觀的臆測,那樣會嚴重乾擾讀者對原意的把握。我更看重的是一種忠實於原典,同時又具備清晰導讀功能的版本。因此,我期待這個“整理”的版本,能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用現代讀者更容易接受的語言和結構,構建起一座通往深奧思想的橋梁,讓那些曆史悠久的智慧不再是高懸的星辰,而是觸手可及的燈塔。
評分說實話,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那種傳統文化符號所吸引。現在市麵上很多讀物都追求新潮和迎閤大眾口味,但真正有力量的東西,往往需要沉澱和時間的打磨。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肅穆和莊重的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帶著敬畏之心去對待它所承載的文化重量。我是一個非常注重“根基”的人,認為隻有紮實地理解瞭傳統思想的脈絡,纔能更好地理解我們當下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心理。因此,我購買它,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本經典的講解,去重新建立起我對某種傳統智慧體係的認知框架,而不是零散地接收碎片化的信息。我期待的是一種係統性的、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能夠幫助我這位初學者也能領會到其中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