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捕捉儿童敏感期 |
| 作者: | 孙瑞雪 |
| 市场价: | 28.00元 |
| ISBN号: | 9787530733738 |
| 出版社: | 新蕾出版社 |
| 开本: | 小32开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内容简介 | |
|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瞳.这可能是父母*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 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终形成自我。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次大规模地、全面深入地提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关于本书案例部分,要说明两点:一、有些案例的记录对象是发展不够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我们都用了化名。二、本书收录的案例跨越10年,由于时间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记录者已经不详,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
| 作者简介 | |
| 孙瑞雪,女,蒙台梭利教育专家 生于196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现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宁夏妇女联合会委员、《银川晚报》特约撰稿人、银川电台特约嘉宾主持、宁夏 蒙台梭利幼儿园园长、北京心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她是国内第*所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在国内外幼儿教育界颇具声望。从1998年起为《银川晚报》“蒙台梭利科学教育方法讲座”栏目撰文,写有文章100余篇约100万字。从1995年起应邀到全国许多城市进行 蒙台梭利教育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相继在宁夏电视台、银川电视台、兰州电视台做过多次专题报导。2000年出版了教育学术专著《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以及合著出版《心智教育成长丛书》——《和孩子终生分享数学逻辑的快乐》上下册;《观察与创造》《想象与创造》《心灵与创造》。 |
| 内页展示 | |
| 作者简介 | |
| 第*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妞妞(0岁-4岁) 畅畅(0岁-4岁) 贝贝(1岁-3岁) 缇缇(2岁半-5岁) 第二章:0岁—2岁半 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 ,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 、认识世界。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早表现 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强烈。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孙瑞雪) 第三章: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诞生(孙瑞雪) 第四章: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 第五章:4岁—5岁 第六章:5岁—6岁 第七章:6岁以上 第八章:看看身边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孙瑞雪和薛梅的对谈 我要感谢(孙瑞雪) |
初为人母,手足无措是常态,尤其是在面对孩子那些千奇百怪的行为时,总会感到困惑和焦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引导我的育儿指南。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就好像找到了久旱逢甘霖。它并没有给出一套僵硬的“标准答案”,而是从一个更深邃、更人文的视角,去解读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问题行为”,其实是孩子内在需求在外的表现。比如,孩子为什么会突然痴迷于某个东西,不停地重复做某件事情?书中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明白这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孩子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探索和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它提供的不是“治愈”孩子的技巧,而是“看见”孩子的力量。这种看见,让我不再急于纠正,而是学会了等待,学会了陪伴,学会了在孩子成长的河流中,做一个平静而智慧的舵手。它教会我,育儿不是一场征服,而是一场温柔的相遇,一场关于爱的学习。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育儿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重新认知。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细微之处,在这本书里被放大,变得无比珍贵。它不是那种让你快速掌握窍门的“育儿速成手册”,而是引导你深入孩子的心灵,去理解他们那些不被言语表达的渴望和需要。我记得书中关于“秩序敏感期”的描述,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对规则和固定的生活节奏的追求,并非是“固执”或“爱哭闹”,而是他们在建立内在的安全感和掌控感。这种理解,让我改变了与孩子互动的方式,从之前的“管制”变成了“引导”,从“要求”变成了“尊重”。当我不再因为孩子的小小坚持而烦躁,而是去理解这份坚持背后的成长动力时,我发现,孩子变得更从容,我也变得更轻松。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包容和智慧,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动容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深刻的尊重和信任。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塑造”孩子,而是让我们看到孩子本身拥有的无限潜能,以及他们自我成长的强大力量。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最优方案”所裹挟,仿佛不按照某种方式养育孩子,就会落后。然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回归生命的本质,去相信孩子的内在智慧。它描述了儿童在不同敏感期时,对特定事物表现出的专注和热爱,并强调了成人在此过程中扮演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非“控制者”。这种“放手”的智慧,对于许多习惯了事事操心的父母来说,或许是一种挑战,但书中字里行间的真诚和力量,足以让我们鼓起勇气去尝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是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是相信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观察”在育儿中的重要性。过去,我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和标准去衡量孩子,总觉得孩子应该按照我的设想去成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发展轨迹。作者鼓励我们要像一个耐心的观察者,去捕捉孩子在不同阶段流露出的“敏感期”信号。这些信号,往往隐藏在孩子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中,比如反复地抓握、对某些物品的强烈依恋、或是对某个特定活动的痴迷。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些信号的钥匙。它让我不再把孩子的行为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是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也让我更加自信地去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儿童成长的认知。书中对“敏感期”的阐述,让我恍然大悟,很多孩子令人头疼的行为,其实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经阶段。例如,孩子对某件玩具的反复摆弄,或者对某个固定模式的执着追求,在过去我可能会视为“无聊”或“任性”,但现在我明白,这恰恰是孩子在通过这些方式来探索、学习和建立内在秩序。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解读了这些行为背后的成长需求,并提供了与之匹配的成人应对策略。这种“顺应”而非“对抗”的育儿理念,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它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教导”孩子,而是去“陪伴”他们,去理解他们,去支持他们以自己的节奏健康成长。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指引我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多一份从容。
评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价廉物美
评分挺好的。收到了。是2004年版的,2017年印刷的。出版时间久了点。
评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价廉物美
评分很好狠喜欢希望以后有活动更多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关爱孩子,关注孩子成长,这方面的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很好狠喜欢希望以后有活动更多
评分没看,便宜,给力,京东商场,谢谢!
评分这本书比较有名,就不多说了,养孩子的父母确实应该都拿来看看,尤其是如何应对孩子的敏感期,而不是生硬地将孩子的一些行为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不听话”或者什么的。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每个敏感期,每个孩子的每个敏感期的时间点也是不一样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不能生搬硬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