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

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广才,王俊英,王连生 编
图书标签:
  • 药用植物
  • 农田杂草
  • 北方地区
  • 植物学
  • 农业
  • 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
  • 杂草防治
  • 中药材
  • 植物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802336636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163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15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杂草防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被称为农田杂草的植物种类中,有的又是具有药用价值的药用植物,但是其种类繁多而丰富,难以识别。那么,如何把有药用价值的农田杂草防除与药用植物的采收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杂草变废为宝呢?《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以中国北方为覆盖面,对中国北方的杂草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中国北方常见药刚农田杂草,阐述了中草药利用的基本知识。

内容简介

  《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以中国北方为覆盖面。由3章和2个附录组成。第一章是中国北方杂草概述,包括北方杂草区系,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和危害,农田杂草防除途径4节,以“杂草”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二章以“中国北方常见药用农田杂草”为名,是《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的重点章。所介绍的主体皆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第一节介绍了已经载入国家药典的35种植物;第二节介绍目前暂未载入药典的14种植物。共49个分类学上的“种”,涉及24个科,45个属。每种植物以正名出现,并附学名和别名。介绍的内容包括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境与分布、药用部位和采收、性味与功能5个部分。“形态特征”部分除文字描述外,同时各配1幅反映其生长状态的彩色照片,图文并茂,便于读者识别。第三章阐述了中草药利用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草药利用的基本原则;中草药的初加工;中药材的保管;中草药配伍和禁忌;中药剂型;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6节。附录一对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予以简要介绍。附录二为读者整理了中国被子植物分科总览。为便于读者阅读查找,书后附被介绍的植物中名(包括别名)索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北方农田杂草概述
第一节 中国北方杂草区系
第二节 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和危害
第四节 农田杂草防除途径
第二章 中国北方常见药用农田杂草
第一节 载入国家药典的种类
1.萹蓄
2.红蓼
3.地肤
4.马齿苋
5.石竹
6.瞿麦
7.苦地丁
8.播娘蒿
9.独行菜
10.委陵菜
11.老鹳草
12.蒺藜
13.地锦草
14.苘麻
15.紫花地丁
16.日本菟丝子
17.裂叶牵牛
18.圆叶牵牛
19.益母草
20.洋金花
21.天仙子
22.锦灯笼
23.平车前
24.茜草
25.牛蒡
26.鹅不食草
27.小蓟
28.大蓟
29.野菊花
30.旋覆花
31.稀莶草
32.蒲公英
33.苍耳
34.泽泻
35.半夏
第二节 暂未载入国家药典的种类
36.巴天酸模
37.葎草
38.半支莲
39.荠菜
40.铁苋菜
41.点地梅
42.打碗花
43.田旋花
44.夏至草
45.龙葵
46.角蒿
47.赤瓟
48.泥胡菜
49.苦荬菜
第三章 有关中草药利用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草药利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草药的初加工
第三节 中药材的保管
第四节 中草药配伍和禁忌
第五节 中药剂型
第六节 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附录一 被子植物器官简介
附录二 中国被子植物分科总览
植物中名(包括别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运输环节多,运输方式多中药材商品可利用水运、陆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由于中药材的流通范围大,所以中药材具运输、中转、装卸等多个环节。为保证药材质量,对不同运输环节和方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3.环境差异大,储运时间长中国地域广阔,南北环境、气候等差异较大。由于中药材的流通范围大,运输环节多,这就延长了中药材在路上的储运时间,而全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又很大,使中药材的质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易使药材包装出现破损、散包等现象使药材受雨淋、水浸、鼠害、虫害,造成药材质量下降。因此应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尽可能的减少运输环节缩短储运时间,以使药材能够被及时、安全、经济地运送到目的地,保证药材的质量并减小运输损失。
  (二)中药材运输的要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三十八条规定:“药材批量运输时,不应与其他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运载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第三十七条规定:“易破碎的药材应使用坚固的箱盒包装;毒性、麻醉性、贵细药材应使用特殊包装,并应贴上相应的标记”。
  ……

前言/序言


《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 探寻土地的馈赠,解锁隐藏的生命力——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的奥秘 在中国广袤的北方大地上,农田不仅是孕育我们口粮的温床,更是潜藏着无数生命力的宝库。然而,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农田里的“杂草”往往与“害处”划上等号,它们与作物争夺养分、光照和水分,被视为必须清除的对象。但这份《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却将目光投向了这些被忽视的存在,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耕地上扎根,默默承受着风霜雨雪,也悄然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和非凡的价值。 本书并非是一部简单罗列杂草名称的图册,也不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的学术专著。它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一次与土地的对话,更是一次对中国北方传统农耕文化与民间医药智慧的追溯。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带领读者走进北方农田的真实肌理,揭示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擦肩而过,却鲜为人知的药用农田杂草的非凡之处。 一、 视野的拓展:重新认识“杂草”的定义 在本书的开篇,作者便以别开生面的视角,挑战了人们对“杂草”的刻板印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作者阐释了杂草在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中的潜在作用,例如改善土壤结构、吸引益虫、增加生物多样性等。然而,本书的核心并非探讨其生态价值,而是聚焦于它们作为“药用”潜力的深度挖掘。 作者没有回避杂草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更强调的是,当我们以一种更开放、更具探索性的心态去审视它们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本书所指的“药用农田杂草”,并非指所有农田中的杂草,而是特指那些经过长期观察、实践和传承,被发现具备药用价值,并在民间被广泛应用的特定种类。这些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命力,往往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 二、 核心内容:北方药用农田杂草的系统呈现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北方地区常见且具有药用价值的农田杂草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这并非简单的名词堆砌,而是基于深入的田野调研、文献考证和民间经验的综合呈现。 种类繁多的药用杂草: 本书将涵盖广泛的北方药用农田杂草种类,从我们熟知的“路边草”、“田间野菜”,到一些可能被忽略的微小植株,都将一一呈现。每一个章节都将围绕一种或几类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杂草展开。 详尽的植物学特征描述: 对于每一种杂草,本书都将提供详细的植物学特征描述,包括其形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生殖方式等。这些描述将力求精准,并辅以清晰的插图或照片,帮助读者直观地认识这些植物,即使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辨认出它们的真身。 深厚的药用价值挖掘: 这是本书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作者将深入挖掘每一种杂草的药用价值,包括: 传统中医理论的应用: 结合中医的药性理论,阐述该杂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在传统方剂中的应用。这部分将引用古籍、医案等,体现其历史传承。 民间验方的传承与应用: 详细介绍在北方民间流传的,利用该杂草治疗常见疾病的验方,包括具体的使用方法、剂量、适应症和禁忌症。这些民间经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将致力于将其系统记录和传播。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初步探索(如有): 对于一些已有现代药理学研究基础的杂草,本书将简要介绍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潜在的治疗机制,为读者提供更科学的认识。 多角度的用途介绍: 除了药用价值,本书还会拓展到该杂草在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例如: 食用价值: 部分药用杂草同时也是美味的野菜,本书将介绍其食用方法、营养价值以及烹饪技巧。 生态价值: 简要提及该杂草在维持农田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其他民间用途: 如用于染料、饲料、生物防治等。 实用的采集与保存指南: 为了方便读者实践,本书还将提供关于如何正确采集药用杂草的指导,包括最佳采集季节、部位,以及基本的干燥、炮制和保存方法,确保其药效不失。 三、 写作风格与内容深度 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本书将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无论是对植物学特征的描述,还是对药用价值的阐释,都将力求让普通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案例丰富,故事性强: 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说服力,本书将在介绍每一种杂草时,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民间传说,或是作者在田野考察中遇到的趣闻轶事。这些故事将使冰冷的植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图片丰富,直观呈现: 本书将配以大量高质量的彩色图片,包括植物的整体形态、关键部位特写,以及一些应用场景的展示。这些图片将成为读者认识和辨认药用杂草的重要辅助。 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书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融入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它不仅是一本介绍植物的书,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民间智慧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的深刻探讨。作者将通过文字,传递对土地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古老智慧的传承。 四、 读者受益 《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这本书,将为以下读者带来独特的价值: 对中医药学感兴趣的爱好者: 读者将有机会了解更多贴近生活、来源于自然的中医药知识,拓展对中医药的认知。 对野菜食用感兴趣的读者: 了解那些可以安全食用的野菜,并学会如何辨认和烹饪。 对民间医药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深入了解北方地区的民间医药实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农民、农业从业者: 重新审视农田中的“杂草”,或许能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是在农业生产中找到更环保、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自然爱好者、植物学爱好者: 拓展对身边植物的认知,发现隐藏在平凡中的非凡。 对健康养生有追求的读者: 了解一些自然疗法和草本保健的知识,为自身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结语 《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次唤醒我们对身边世界的关注,一次对传统智慧的致敬,一次对土地馈赠的感恩。它将引领我们走出对“杂草”的固有偏见,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之中的不凡,去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那些朴实却珍贵的礼物。翻开这本书,您将开启一段探索中国北方药用农田杂草的奇妙旅程,认识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默默奉献的土地使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对植物分类学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我喜欢追溯物种的演化脉络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当我看到一本专注于某个特定生态群落(如农田杂草)的专著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其分类体系是否严谨和最新。我希望作者能够遵循最新的APG分类系统,并且在描述每一个物种时,不仅提供形态特征,还能简要提及该物种在属内的地位或者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关键种类的分子标记数据或者简单的遗传背景介绍,那就太棒了。对我而言,识别仅仅是第一步,理解它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才是更深层次的求知欲所在。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理应在基础的识别功能之上,搭建起一座通往更高阶生物学理解的阶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中带着专业感的封面处理,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对植物学,尤其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却不甚了解的“不速之客”怀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十足,预示着内容必然是扎实且详尽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展现出的细致考量,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是难能可贵的。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这对于需要仔细比对图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个福音。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每一页的内容,但仅从外观和初步的翻阅感受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绝对达到了专业图鉴的级别,让人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具书,那种沉甸甸的专业气息,在众多轻薄的出版物中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平衡的学者,我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往往聚焦于生态学意义而非仅仅是除草效率。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宏观的视角,探讨这些所谓的“杂草”在整个北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它们是否也扮演着某些昆虫或微生物的中间宿主?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有何影响?是否存在某些杂草物种具有潜在的药用或饲料价值,只是我们因为农业视角而被忽略了?如果书中能够包含对这些复杂生态交互作用的探讨,哪怕只是初步的假设或观察记录,都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广度。我期待的不是一本纯粹的“除草指南”,而是一部关于北方农田植物群落生态研究的深刻报告。

评分

我是一个长期在北方地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各种田间地头的植物问题,尤其是那些对作物生长构成威胁的杂草种类,识别的准确性和处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有科学深度,又能结合实际操作场景的参考资料。这本书的标题虽然点明了地域和主题,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它所蕴含的系统性。我希望它能提供超越简单图鉴的深度解析,比如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描述,以及它们在特定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策略。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分子生物学或生理生化层面的信息,那就更完美了。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恶性杂草,它们是如何与主要农作物竞争养分和光照的,这对我制定精准的田间管理方案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一本真正好的专业书籍,应该是能成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库”。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听说了这本书,当时正在和一位老农友讨论关于某个特定草种的抗药性问题,他提到需要一本更权威的资料来确认。我对这种带有地域限制性的专业书籍总是抱有一种审慎的好奇心。因为很多通用的杂草识别手册往往会忽略掉特定区域的特有物种或变异类型。我更看重的是内容的“鲜活度”和“在地性”。我期望书中能收录那些在传统文献中不太常见,但在北方农田里却日益猖獗的新型入侵杂草的记录和照片。照片的清晰度和真实性是我判断一本植物图谱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那种在自然光线下、未经过度美化的实景拍摄,远胜于工作室里的完美标本照。只有真实的田间记录,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辨认那些在复杂环境下生长的植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