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文集(第9卷)

潘光旦文集(第9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乃穆,潘乃和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42465
版次:1
商品编码:1059287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0-12-01
页数:59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潘光旦先生(1899-1967)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是一宗很有价值的学术遗产,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潘光旦文集》将编入现今收集到的作者的主要著作,包括论著、译作、论文、书评、诗词、日记等,在潘光旦学术纪念基金的资助下陆续出版。本文集的出版,不仅便于国内外读者了解和研究潘光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也有助于广大学人研究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状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前进,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潘光旦,字仲昂,江苏宝山县人。1899年8月13日生于宝山县罗店镇,1967年6月10日逝世于北京。1913年至192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攻读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不,获学士、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至1934年至1952年间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担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大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

目录

一九三五年
性与养的问题——优生学谈座之一
谈谈双生子(一)——优生学谈座之二
谈谈双生子(二)——优生学谈座之三
谈谈双生子(三)——优生学谈座之四
谈谈双生子(四)——优生学谈座之五
风起云涌的双生子研究(一)——优生学谈座之六
风起云涌的双生子研究(二)——优生学谈座之七
寄养儿童与家庭环境
优生与社会设计
当前民族问题的另一种说法
女子教育、家庭前作与种族运命
生育节制的几个标准
书“冯小青全集”后
论自信力的根据
儿童年与儿童的第一种权利
上海人口动态的一斑——见诸于集团结婚者
优生教育论
训政何以必须结束
不齐的人品
性与个人——性与青年三讲之一
近代苏州的人才
性与社会——性与青年第二讲
从汪院长的被刺说到宪政的不可再缓
性与民族——性与青年第三讲
缪勒利尔《婚姻进化史》译本代序
译文:一个意国学者的战争之优生观
一九三六年
论本性难移
介绍陈通夫先生的《人口问题》
本性难移的又一论证
民族的根本问题
论本性难移与胎教
遗传的原则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中的人口问题
医学与优生学
后顾茫茫呢?前程远大呢?
品性遗传概观(一)
关于人才问题
……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年
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三年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物流很快,搞活动买太合适了

评分

好书啊 不可以错过的

评分

  小学共产主义,中学社会主义,大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现在教师的师德却是少得可怜的“几不原则”。学校应该是一个焕发学生生命活力、激发创新的殿堂。“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应首先处于丰富、充实、发展、创新之中。在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同时,积极地做学生道德完善的促进者、鼓励者、引导者。记得一位中学老师说的好,“教他们学会可以一辈子免于孤独的方法:阅读。教他们可以走到人生更高处的方法:看书。要学会自己去寻找书,要学会拒绝别人强迫你读的书,阴险的让你一辈子不想再读书的书。教他们学会用文字来呈现自己的内心,清澈的内心,温柔的内心,温暖的内心,丰富的内心。”

评分

   然而不幸的是,几十年过去,先生所盼求之拾回针线依旧未能实现,倒是本土文化被越抛越远。今日之中国在全力奔向国际化、现代化,一代接一代的年轻人都忙着学西方的文化,学外语,学西洋乐器,学西式礼仪。究竟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血脉?

评分

物流很快,搞活动买太合适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小学共产主义,中学社会主义,大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现在教师的师德却是少得可怜的“几不原则”。学校应该是一个焕发学生生命活力、激发创新的殿堂。“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应首先处于丰富、充实、发展、创新之中。在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同时,积极地做学生道德完善的促进者、鼓励者、引导者。记得一位中学老师说的好,“教他们学会可以一辈子免于孤独的方法:阅读。教他们可以走到人生更高处的方法:看书。要学会自己去寻找书,要学会拒绝别人强迫你读的书,阴险的让你一辈子不想再读书的书。教他们学会用文字来呈现自己的内心,清澈的内心,温柔的内心,温暖的内心,丰富的内心。”

评分

1920年在哈佛大学发表《红楼梦新谈》(《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第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后用中、英文发表有论文《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评价》、《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任学衡杂志总编辑,出版79期。任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出版316期。任武汉日报文学副刊编辑(1947年,撰、校、编),出版52 期。用文言及旧诗韵律译西洋文学理论及名著多篇,刊于学衡杂志和大公报文学副刊上。曾应正中书局之邀校译《袖珍牛津英汉双解字典》,任总校。出版有《吴宓诗集》(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1956年将珍藏的世界历史、文学书籍738册译出书名、附上作者简历、内容 提要,捐赠给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西南大学图书馆)。

评分

WEF5RGEGFREGFSEWFEQDFWE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