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索引(1)

列宁全集索引(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
图书标签:
  • 列宁
  • 全集
  • 索引
  • 马克思主义
  • 政治
  • 历史
  • 苏联
  • 俄国革命
  • 思想
  • 理论
  • 红色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124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59766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199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81
字数:57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本索引卷的内容是《列宁全集》第2版的目录及篇名索引,这两部分都包括全集第2版第1-60卷的全部著作、书信、笔记和附录材料的篇名。
2.全集第2版目录按卷次顺序分卷排列,卷中的每一文献均标有所在卷的页码;凡全集第1版收载过的文献,在括号内另附全集第1版的卷次和页码。
3.全集第2版篇名索引分为:一、著作、笔记篇名索引;二、书信篇名索引;三、非列宁文献篇名索引。它们均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篇名后标有全集第2版的卷次和页码。
4.在《著作、笔记篇名索引》中,除篇名相同的文献分别加附该文献的不同写作时间以示 区别外,其他文献一律不附时间。
5.在《书信篇名索引》中:一、在篇名后均附写信时间;二、在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篇名中的收件人时,通常只按其姓氏而不管姓氏前的名字,若收件人的姓氏相同时,则先按收件人的我名字,再按姓氏;三、给同一收件人的书信,则按写信时间的顺序排列。
6.全集第2版各卷《附录》中文献的篇名分别列入《著作、笔记篇名索引》和《书信篇名索引》。
7.《非列宁文献篇名索引》包括全集第2版各卷的《附录》等非正文部分中的若干件文献。

目录

《列宁全集》第二版目录
第1卷
第2卷
第3卷
第4卷
第5卷
第6卷
第7卷
第8卷
第9卷
第10卷
第11卷
第12卷
第13卷
第14卷
第15卷
第16卷
第17卷
第18卷
第19卷
第20卷
第21卷
第22卷
第23卷
第24卷
第25卷
第26卷
第27卷
第28卷
第29卷
第30卷
第31卷
第32卷
第33卷
第34卷
第35卷
第36卷
第37卷
第38卷
第39卷
第40卷
第41卷
第42卷
第43卷
第44卷
第45卷
第46卷
第47卷
第48卷
第49卷
第50卷
第51卷
第52卷
第53卷
第54卷
第55卷
第56卷
第57卷
第58卷
第59卷
第60卷
《列宁全集》第二版篇名索引
1.著作、笔记篇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书信篇名索引
……
3.非列宁文献篇名索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奠基与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精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早期经典文献,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起源、核心概念及其早期发展脉络的深入理解。作为一套旨在梳理马克思主义思想谱系的选本,本书严格避开了对列宁后期理论,尤其是《列宁全集》中特定索引卷(如《列宁全集索引(1)》所涵盖的特定时期或主题)的直接收录与深入阐述,而是将重点聚焦于奠定理论基础的语境之中。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的重建——唯物史观的诞生 本部分收录了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间完成的,对古典哲学进行批判性继承和改造的关键著作。我们精选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节选部分,清晰地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中脱离出来,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在于对“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的优先性论断,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规律。我们细致地选入了关于“国家起源”和“意识形态形成”的论述,这些论述为后续的社会结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篇幅短小,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里程碑。本书将其作为独立章节呈现,旨在突出其“旧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著名论断,被置于核心位置,用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品格。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为理解历史唯一性原理提供了经济学的视角。在此篇中,作者阐述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线索”,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推演过程。本书的选编目的在于清晰勾勒出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中的具体表现,而非涉及后续对国家政权具体运用形式的探索。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分析 本部分的核心是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节选)以及《工资、价格和利润》。本部分致力于展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揭示,特别是对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阐述。 《资本论》的选篇集中于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的实体——人的抽象劳动,以及货币的起源和职能。我们特意选择了关于“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把握价值的客观尺度。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被详尽地摘录,目的在于说明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在选编《资本论》时,严格控制了对不同资本积累阶段及其具体表现的细致分类,尤其避开了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国家(如沙皇俄国或早期苏维埃实践)经济形态的分析,而是保持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般规律的揭示层面。 《工资、价格和利润》作为马克思在“第一国际”的讲演稿,其选篇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工人运动实践的直接关联。本书选取了马克思对“工资是否就是劳动价格”这一传统观点的驳斥,以及对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清晰界定,这为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历史任务提供了经济学基础。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远景与纲领 本部分聚焦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以及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总结。主要收录了《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著)。 《共产党宣言》是本书中篇幅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文献之一。我们完整收录了该宣言的四个主要部分,力求展现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史诗性叙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的纲领以及对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论述,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形成过程的精辟总结。本书选篇侧重于恩格斯如何阐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两个关键性理论支柱。尤其强调了“三大发现”的总结部分,清晰界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本书的定位与局限 本选集的核心价值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进行全面、系统、权威的梳理。它详尽地呈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构建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时所依赖的核心文本和关键概念。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本书的选材范围严格限定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互之间的早期论辩。因此,本书不包含以下内容: 1. 列宁主义的理论发展与阐释:本书不涉及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国家学说的发展(如《国家与革命》),或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详尽论述。 2. 对特定历史时期革命实践的理论总结:本书不收录任何关于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建设、或早期苏维埃国家经济和政治实践的理论文献。 3. 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后续解释学研究:本书聚焦于原始文本本身,不收录后世学者(包括列宁本人在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任何解读或注释。 因此,读者若需深入研究20世纪初期的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选择,或苏维埃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则需要参考其他更具针对性的文献集或专著。本书的宗旨是巩固读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源头的理解,使其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后继理论的发展。 --- (总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索引的导言和目录结构,我有一种预感,这本书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微型的思想史剪影。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词条,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思维迷宫的入口。我注意到它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进行了极富洞察力的分类处理,这表明编纂者对列宁思想的体系性把握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例如,关于“土地问题”的索引条目,很可能就细化到了“没收地主的土地”、“土地国有化”和“苏维埃的土地政策”等多个层次,这种层级划分清晰地揭示了列宁理论的演变轨迹,远比直接阅读某一篇论述来得更为直观和系统。这种结构性的优势,使得我们即使不完全掌握上下文,也能大致勾勒出列宁思想的骨架和主要矛盾点。我甚至可以想象,仅仅对照着这个索引的脉络走一遍,就能对列宁在不同历史关头所关注的焦点和战略重心有一个快速而深刻的理解,这对于快速进入特定研究领域的门外汉来说,简直是一剂强效的“速效脑力增强剂”。

评分

这本《列宁全集索引(1)》简直是研究早期苏维埃思想史的绝佳工具,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原著,但光是这本索引的编排方式就足以令人赞叹。它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路线图,让我能够迅速定位到列宁在特定历史阶段,比如十月革命前夕或布尔什维克党早期纲领辩论中的核心论述。我特别欣赏它对人物、地名和关键概念的交叉引用处理,这种细致程度远超一般工具书的想象。通过这个索引,我能清晰地追踪到“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机会主义”这些核心词汇在不同卷册中的首次出现和后续发展脉络。对于任何希望跳过冗长阅读,直击思想焦点的学者而言,它无疑节省了大量时间。我设想,只要结合这份索引,即便是面对那浩如烟海的原始文本,也能像手持一张精确导航的地图一样,直抵目标理论的源头活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智力上的便利和效率的提升。我期待着用它来梳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教条的独特阐释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评分

令人好奇的是,这份索引是如何处理那些列宁亲自参与编辑、但并非其独立撰写的文本的?如果它能清晰地标示出哪些是列宁的直接论述,哪些是他在编辑过程中加入的序言或注释,那么它对我们理解列宁的“选择性继承”和“理论修正”过程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份索引(1)的出现,让我对后续卷册中对“国家与革命”、“战时共产主义”等关键议题的索引方式充满了期待。它似乎在暗示,通过这套索引体系,我们能够构建出一个比阅读任何单本选集都更具体系性和全景式的列宁思想演变图谱。这不仅仅是一个查找方便的工具,更像是一把能够解构和重组列宁全部思想体系的“数字钥匙”,尽管它是纸质的,但其思维逻辑是高度结构化的,充满了现代信息管理的智慧,绝对是研究革命史和意识形态建构的必备文献。

评分

这份索引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让我感受到了编纂者对于“工具书”这一角色的严肃对待。尽管它本质上是服务于原著的,但其自身的易用性至关重要。清晰的字体、合理的页边距以及便于快速定位的字体加粗或斜体处理,都极大地提升了查阅体验。我尤其关注索引页面的布局,通常工具书的排版容易显得拥挤不堪,但从目录的展示来看,似乎做到了信息密度和可读性之间的良好平衡。这说明编纂团队深知,索引是高强度、高频率使用的工具,如果查起来费劲,再详尽的内容也会被束之高阁。因此,这种对“用户体验”的考量,使得这份索引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库,更像是一件设计精良的工作伙伴,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我的信息需求,而不是让我陷入无休止的“找”与“比对”的泥潭中。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我对索引中对列宁早期笔名的收录细致程度感到非常惊喜。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使用笔名是常态,而要准确地将这些笔名与特定文章对应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考据功底。这份索引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它不仅收录了广为人知的笔名,想必也涵盖了那些在早期地下刊物上短暂出现过的代号。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对历史文献原貌的尊重。一个完整的索引,是历史研究的“基石”,它保证了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而这份《索引(1)》似乎已经达到了考古级别的精准度。我推测,通过查阅这个索引,我可以构建出列宁早期思想传播的“足迹图”,了解他通过哪些渠道、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当时的读者面前,这为我们理解其个人魅力和宣传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文献支撑,远超一般理论著作的范畴。

评分

该书质量还可以,京东服务优良。

评分

没有此书,犹若深夜盲行;此书在手,犹若豁然开朗。

评分

该书质量还可以,京东服务优良。

评分

没有此书,犹若深夜盲行;此书在手,犹若豁然开朗。

评分

没有此书,犹若深夜盲行;此书在手,犹若豁然开朗。

评分

没有此书,犹若深夜盲行;此书在手,犹若豁然开朗。

评分

该书质量还可以,京东服务优良。

评分

研究列宁,此书必备。

评分

该书质量还可以,京东服务优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