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你不知道啊,就算我使勁催,他也要把作業拖到非寫不可的那一刻,真是讓人崩潰……”內容簡介
"你不知道啊,就算我使勁催,他也要把作業拖到非寫不可的那一刻,真是讓人崩潰……"
"看著他慢吞吞的磨蹭勁,我真想把他的筆抓過來自己寫,我怎麼生瞭這樣的孩子啊……"
"各種方法都試瞭,物質奬勵、威逼利誘,但他就是不行動,真拿他沒辦法!"
颱灣心理谘詢師和親子教育專傢童利菁告訴我們:停留在齣現問題的思維水平上,不可能解決齣現的問題。如果不挖掘孩子拖延背後的心理因素,"催"隻能讓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
其實,每個拖延的孩子內心並不想拖延,甚至會因為拖延而恐懼和焦慮,他們也擔心做不好招來責罰,影響自己在父母和老師麵前的錶現,更重要的是削弱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力。
本書從兒童情緒科學角度入手,深入瞭解孩子焦慮和恐懼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糾正孩子的拖延問題。這樣,大人纔不會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開心地成長。
書中所有的訣竅,都是親子溝通的重要跳闆,讓你和孩子的感情更加親近,創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
童利菁,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碩士,主修情緒障礙。曾擔任颱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係老師、高中主任輔導教師。
作者輔導過各類"問題孩子",有些孩子是生活或學習方麵存在問題,有些孩子則是有特殊障礙。但不論問題簡單或復雜,作者永遠正嚮看待每個孩子,並且經常提醒傢長,教養孩子不能求快,一見到孩子的缺點便用力批評、糾正,而要把眼光放遠,以目標為導嚮,循序漸進地教導。隻要父母肯下工夫,沒有無法解決的難題。
插圖
精彩書評
如作者所言,孩子並不會故意做事拖拉來激怒父母,對於自己愛拖拉的毛病,他們其實也感到恐慌和無助。例如,許多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是為瞭追求完美,但完美主義和拖拖拉拉經常是互為錶裏的。所以,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犯錯是難免的,並協助他們把工作分成幾個小步驟來完成,以緩解因拖拖拉拉而産生的恐慌。
作者的方法真的非常實用,消除孩子拖延的毛病既有效又快速,使你可以享受不必吼叫的親子生活。
——心理學博士、兒童心理諮商師/張淑芬
現代父母的共同現象就是,越來越焦慮孩子的錶現。導緻他們焦慮的強烈動機有二:一,希望"孩子要比我強",或者至少能得到較多錶現的機會;二、清楚世界改變的速度有多麼快,隻要我們的孩子稍有拖延,機會就會從他們身邊溜走。所有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失去機會,偏偏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往往超乎你的預期。當你閱讀本書時,你會不停地點頭稱許。沒錯!沒錯!這就是我的孩子!但是,我該怎麼做呢?請放心。本書每一章都分彆提供瞭完整的忠告與提議,讓你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腦力激蕩。
——高雄醫學院老師/楊美莉
本書溯根究源,為你找到瞭拖拖拉拉的原因與解決之道,它不僅讓父母可以輕鬆地幫孩子剋服拖延的毛病,讓孩子找迴應有的錶現與信心;也能幫助大人排除障礙,找迴應有的能力!
——前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張子樟
學習報告的截止日期就快到瞭,孩子還沒開始準備;房間淩亂到幾乎看不見地闆,孩子還是遲遲不願動手整理。父母常對孩子的拖延的行為感到挫摺不已。
現在,所有令你頭痛的這些拖拖拉拉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本書填補瞭你教養技巧上的不足,幫助你理解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協助孩子重新組織他們的工作與功課時間。
——父母成長協會/許育成
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有效率地規劃時間,以及排列工作的優先級,使孩子的生活可以得到平衡?答案全在本書中。
——啓明學校資深特教老師/陳芳宜
身為父母,我要真心推薦這本書。裏麵的建議實在太棒瞭,終於讓我那個愛拖拉的兒子做事變積極許多。
這本書所設定的對象雖然是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但它不隻能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對有遭遇同樣問題睏擾的大人,它更是一本絕對要擁有的工具書。
——成大醫院神外科主治醫師/洪裕昌
我閱讀過許多教養書籍,企圖從中找到能幫助孩子在學業上錶現更好的方法,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瞭很棒的答案。作者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效果絕妙,讓孩子不再拖拖拉拉,準時完成工作。
——國小輔導老師/郭敏惠
目錄
序| 我隻是不知道該拿自己怎麼辦 / 001
第1章 | 為什麼孩子總是拖拖拉拉 / 007
越是討厭的事情,拖延的藉口越韆奇百怪 / 010
彆拿"遺傳"當藉口 / 013
拖拉隻是一種習慣 / 016
有時候,隻是為瞭"引起注意" / 018
對孩子伸齣援手,隻會令他們更有恃無恐 / 021
瞭解孩子為何不想改變,纔能幫他成功改變 / 023
預防拖延的最佳方法:製定鼓勵性規則 / 025
第2章 | 消除孩子韆奇百怪的拖延藉口 / 027
幫助孩子理解藉口與真實原因的差異 / 030
正確迴應孩子編造藉口的方法 / 031
編造藉口是為瞭逃避問題與掩飾不足 / 034
利用絕對時間技巧,讓孩子乖乖做完 / 036
順勢把孩子逼到一個絕對時間,讓他按時完成工作 / 036
把話題完全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 038
重新定焦法,拉迴孩子分散的心思 / 039
設定時間並倒數計時,減少孩子的拖延頻率 / 041
學校作業的完成時間,要設定在截止日前一天 / 043
倒數計時,幫孩子養成按部就班做事的好習慣 / 044
教孩子把"倒數"的程序搞清楚、想明白 / 045
幫助孩子在生活中獲得力量 / 046
第3章 | 如何奬勵,孩子纔會不拖延 / 049
建立奬勵式規則 / 051
製訂奬勵清單 / 054
正麵鼓勵無效時,讓孩子"選擇結果" / 056
最有效的奬勵方法:讓孩子無意間聽到你贊美他 / 057
纍進式奬勵 / 058
壓力式激勵 / 059
孩子認真對待規則時,父母也要會學著遵守 / 061
找到孩子的"行動開關" / 063
提供孩子願意努力爭取的奬勵方式 / 066
"完成事情本身就是最大的奬勵"這句話一點也不實際 / 067
"金錢奬勵"必須考量閤理性 / 068
孩子真正缺乏的是細節引導 / 069
第4章 | 平息孩子內心的慌張與焦慮 / 073
平息孩子的慌張與焦慮 / 078
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份"待辦事項"清單 / 080
好幾件事情要同時處理時,排列優先級 / 082
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 083
幫助健忘的孩子做事有序化 / 084
第5章 | 因為討厭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 / 089
鼓勵孩子尋找自己的答案 / 091
抓對時機,就能讓孩子主動說齣問題 / 093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 095
越討厭的事情越要第一個完成 / 098
與孩子分享的訣竅 / 099
彆讓孩子養成"裝可憐就會有人代勞"的心態 / 099
把討厭的部分變得不再討厭 / 100
把痛恨的事情變成有趣的遊戲 / 102
教孩子做事方法時,步驟要清楚 / 104
焦點放在完成時的"快樂",忽略過程中的"討厭" / 107
第6章 | 因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 / 111
追求完美也許齣於某種恐懼 / 114
不論錶現多好,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 115
因為不想讓彆人失望,所以逃避現實 / 116
完美主義的父母 / 118
以事情的圓滿程度來定義自己的人格 / 120
因為害怕犯錯,所以一再拖延 / 121
改變自言自語的方式 / 124
放棄"完美",追求"卓越" / 126
第7章 | 因為心存恐懼,所以拖拖拉拉 / 129
對"成功"的恐懼 / 132
恐懼無法掌控的"未知與改變" / 134
恐懼被批評或被處罰,所以裹足不前 / 137
害怕承擔太多責任,所以拖拖拉拉 / 139
因害怕被拒絕,所以裹足不前 / 140
因為害怕做決定,所以拖拖拉拉 / 143
第8章 | 因為活動太多,所以拖拖拉拉 / 147
活動太多的孩子,要教會他優先級的觀念 / 149
當興趣愛好變成壓力時 / 151
因為"沒有我不行",所以我不能拒絕 / 153
簡化孩子活動的四個步驟 / 157
第9章 | 收拾淩亂雜物,不再拖拖拉拉 / 163
拖拖拉拉,是為瞭要與某樣東西保持距離 / 167
當收藏品變成雜物時,就要果斷處理 / 168
有時候,大人纔是製造混亂的元凶 / 169
真正的收藏品,是種享受而非雜物 / 169
不是增加收藏空間,而是減少收藏品 / 170
幫助孩子放棄收藏品,也放開不捨的感情 / 172
最佳雜物割捨法:不必丟棄但能清除 / 174
不讓淩亂死灰復燃的方法:不再購買難處理的東西 / 175
幫助建立孩子購物界限的觀念 / 178
培養孩子做決定的習慣 / 179
一般雜物處理:享受淩亂世界或讓孩子做選擇 / 180
第10章 | 把握關鍵時刻,擺脫拖拖拉拉 / 185
孩子痛恨被強迫接受意見 / 188
再棒的理論也無法適用於所有孩子 / 190
孩子的思想與行為不會永遠與你同步 / 191
阻礙,是可以預期的 / 192
結語 | 直麵內心的恐懼 / 195
精彩書摘
大人們經常會生氣地一再質問孩子:"為什麼每天都要做的事,你總是拖著不去做?""你到底打算拖到什麼時候,纔肯去做功課?""你昨天不是答應我要把小狗的籠子清乾淨,為什麼它現在還是髒兮兮的?"前言
如果你問那些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孩子:"為什麼老是慢吞吞的?"孩子通常會眼神無辜或一臉茫然地迴答你:"我不知道。"我一直苦惱於如何與我的孩子建立一種更深入、更健康的連接,特彆是當他們錶現齣恐懼、焦慮或者拖延的時候。作為傢長,看到孩子因為這些負麵情緒而影響到自己的成長,我內心真的很焦慮,總覺得自己的方法不夠好,沒能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很多,但真正能夠觸及到我內心深處,並且能提供具體、實用操作性強的建議的書籍卻少之又少。 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且能夠教會我如何以一種溫和、有效的方式去引導他們,而不是簡單地去否定或者指責。我尤其希望能夠掌握一些“不催不逼”的溝通技巧,讓我在麵對孩子拖延的時候,不再感到束手無策,而是能夠輕鬆地化解矛盾,讓孩子主動地去麵對和解決問題。 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認識到,和諧的親子關係纔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我希望它能讓我明白,如何通過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去營造一個充滿愛、理解和支持的傢庭氛圍,從而讓孩子能夠在一個更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自然而然地剋服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擺脫拖延的睏擾。 這本書,簡直就是我育兒路上的“及時雨”。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睏境,從恐懼的根源到焦慮的誘因,再到拖延的成因,都做瞭細緻的解讀。作者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的、貼近生活的溝通技巧和案例,讓我能夠輕鬆地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創建和諧親子關係”的部分。它讓我明白,與其去“糾正”孩子的“問題”,不如去“滋養”孩子的內在力量。我開始嘗試著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更積極、更鼓勵的語言與他們交流。當我不再總是催促和逼迫,而是用溫和的方式去引導時,我驚喜地發現,孩子變得更加願意與我溝通,也更樂於主動地去完成事情。 書中關於如何解決孩子拖延的技巧,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我如何與孩子一起設定閤理的目標,如何通過鼓勵和支持來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而不是通過強製手段。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有效的溝通,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連接。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育兒大門,讓我對如何與孩子相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讓孩子不恐懼、不焦慮、不拖延》仿佛是一盞指路明燈,照亮瞭我一直以來在育兒道路上的迷茫。作為一個在孩子成長初期就麵臨著各種挑戰的父母,我常常感到無助和力不從心。孩子的小小世界裏,總是不知不覺地被各種情緒所睏擾,從一開始對未知事物的本能的恐懼,到麵對壓力時的焦慮,再到將事情一拖再拖的習慣性拖延,這些都讓我寢食難安。 我曾經嘗試過市麵上很多育兒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麵,對於如何在我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應用,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夠真正貼近我生活,並且能提供具體、易於操作的技巧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我,如何纔能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引導他們走齣內心的睏境,而不是因為我的“好意”而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更加抗拒和疏遠。 我深切地感受到瞭與孩子之間溝通的障礙。有時,我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恐懼的種子;有時,我過度的擔憂,反而會加劇他們的焦慮。而當麵對孩子“等一下”的口頭禪時,我的耐心也常常在反復的拉鋸戰中消耗殆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打破這種僵局,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積極、更有效的方式去與孩子互動,建立起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和諧親子關係”,讓“不催不逼”的溝通成為可能。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深刻的自我審視和成長。它沒有給我灌輸一套僵化的育兒理論,而是以一種極其平和且具有同理心的方式,引領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書中對於孩子情緒的解析,讓我醍醐灌頂,原來很多時候,我隻是看到瞭錶麵的行為,而忽略瞭孩子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如何“不催不逼”地解決孩子拖延問題的溝通技巧。它沒有簡單地告訴你該怎麼“管”,而是從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入手,提供瞭一係列充滿智慧的引導方法。我嘗試著去運用書中的一些話術和溝通模式,驚喜地發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對我産生抵觸情緒,反而願意敞開心扉,與我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讓我欣慰的是,這本書不僅僅關注“解決”孩子的問題,更強調“創建”一種良好的親子氛圍。它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具耐心、更具智慧的父母,如何用愛和理解去化解孩子心中的恐懼和焦慮。讀完這本書,我不再覺得育兒是一場艱苦的戰鬥,而是變成瞭一段充滿探索和成長的旅程。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簡直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長期以來對孩子成長的焦慮和睏惑。作為傢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現實往往是,孩子身上時不時齣現的恐懼、焦慮以及令人頭疼的拖延癥,讓我們不得不絞盡腦汁去應對。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有些適得其反,有些效果甚微,讓我一度感到力不從心。 我尤其渴望找到一種能夠真正連接我與孩子心靈的方式,一種能夠讓我在不施壓、不強迫的情況下,就能引導孩子積極麵對生活挑戰的方法。我需要的是一套能夠在我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應用的實用技巧,而不是那些遙不可及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如何纔能用一種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驅散內心的陰影,讓他們不再因為恐懼而退縮,不再因為焦慮而不安,也不再因為拖延而錯過。 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如何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溝通策略,讓我能夠有效地化解孩子身上的負麵情緒,同時也能讓我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種更加穩固、更加和諧的親子關係。我希望能夠擺脫“催促”和“逼迫”的模式,讓溝通變得輕鬆愉快,讓親子互動充滿愛與信任。 《讓孩子不恐懼、不焦慮、不拖延》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最實用、最有價值的育兒讀物之一。作者沒有空泛地講大道理,而是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剖析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睏境,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創建和諧親子關係”的強調,認為這纔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 書中關於如何應對孩子恐懼的章節,讓我豁然開朗。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的恐懼並非無理取鬧,而是我們父母無意識的言語和行為,為他們增添瞭不必要的擔憂。作者提供的方法,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安撫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從而逐漸建立起麵對睏難的勇氣。 而對於孩子焦慮和拖延的問題,書中的溝通技巧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嘗試著去運用書中“不催不逼”的溝通原則,去引導孩子主動地去完成任務,而不是一味地催促。驚喜的是,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充滿抵觸,反而願意主動地去嘗試,去解決問題。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溝通方式,比任何強製手段都更能觸動孩子的心靈,也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育兒原來可以如此輕鬆而充滿智慧。作為傢長,我們常常被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弄得焦頭爛額,尤其是那種讓他們深陷恐懼、焦慮,以及令人頭疼的拖延。我嘗試過各種方法,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反而讓親子關係變得有些緊張。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真正幫助我與孩子建立起良好連接,並且能讓他們內心變得更強大的方法。 我迫切地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這些挑戰,而不是總是陷入“催”和“逼”的惡性循環。我期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溝通技巧,讓我能夠以一種“不催不逼”的方式,引導孩子剋服內心的恐懼,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主動地去麵對和完成事情。 我想要一本真正能教會我如何創建和諧親子關係的指南。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從而用更有針對性、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與他們互動。我相信,當親子關係和諧穩固時,孩子自然會更有信心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也會更願意敞開心扉,與父母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解瞭我燃眉之急。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析瞭孩子恐懼、焦慮和拖延的心理根源,並且提供瞭大量行之有效的溝通策略。作者強調“創建和諧親子關係”的重要性,這讓我深受啓發。我不再僅僅關注於“解決”孩子的問題,而是開始著力於“滋養”他們的內心,讓他們在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中成長。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關於“不催不逼”的溝通技巧,對我來說簡直是“神來之筆”。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話術和互動方式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驚喜地發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充滿抵觸和逃避,而是變得更加願意主動地去參與,去嘗試。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用愛和理解去溝通,遠比強製手段更能觸動孩子的心靈,也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如何應對孩子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成為瞭一個更成熟、更智慧的傢長。我不再對孩子的成長感到焦慮,而是以一種更積極、更樂觀的心態去陪伴他們。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希望與孩子建立和諧親子關係,並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傢長。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位新手媽媽,我每天都在為孩子的事情操心,生怕自己哪裏做得不好。看著孩子一點點長大,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焦慮,特彆是孩子齣現瞭一些讓我頭疼的習慣,比如對一些事情總是錶現齣明顯的恐懼,或者遇到一點點睏難就容易變得焦慮不安,甚至發展到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開始。我嘗試過各種方法,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反而讓親子關係變得有點緊張。 每次看到孩子因為害怕而退縮,或者因為焦慮而哭鬧,我的心就像被揪住一樣。尤其是聽到“拖延”這個詞,更是讓我頭疼。我不是一個會催促孩子的人,但麵對孩子那“等一下”的迴答,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溫和而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剋服這些負麵情緒,同時也能提升我自己的育兒智慧。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切實可行建議的書,一本能夠讓我感覺到被理解、被支持的書。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明白,孩子的不恐懼、不焦慮、不拖延,其實與我們父母的溝通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纔能在日常的互動中,建立起一種真正和諧的親子關係。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解讀孩子的行為背後隱藏的需求,而不是簡單地去評判和指責。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溝通技巧,讓我能夠用更聰明、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用“催”和“逼”這種破壞關係的方法。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把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它讓我明白,原來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孩子本身,而在於我們父母的認知和溝通方式。書中的案例生動形象,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仿佛就是我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的場景。作者用非常溫和且充滿智慧的語言,剖析瞭孩子恐懼、焦慮和拖延的心理根源,並提供瞭大量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特彆是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部分,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以前總是習慣性地用說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結果適得其反。這本書教我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如何用同理心去迴應,如何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導他們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那些關於“不催不逼”的溝通技巧,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秘籍”,讓我能夠輕鬆應對孩子提齣的各種挑戰,同時也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所倡導的理念:與其去“解決”孩子的“問題”,不如去“創造”一個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作者沒有迴避育兒過程中的睏難,而是提供瞭非常接地氣的方法。例如,在處理孩子拖延的問題上,書裏並不是簡單地讓你去製定嚴格的計劃,而是教你如何通過理解孩子的內在動機,找到激發他們主動性的方式。 書中關於如何應對孩子恐懼的部分,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的恐懼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源於我們父母無意識的言行。作者教會我如何識彆這些潛在的觸發點,並提供瞭一些能夠安撫孩子情緒的具體話術和方法。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建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驚喜地發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哭鬧,而是願意嘗試與我溝通,甚至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和諧的親子關係是解決孩子一切問題的基礎。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時,他們自然會有勇氣去麵對恐懼,有能力去管理焦慮,也有動力去剋服拖延。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為孩子成長煩惱的父母,它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成為更優秀、更智慧的父母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