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碑:一種象徵形式在佛教傳入之前與之後的運用

中國石碑:一種象徵形式在佛教傳入之前與之後的運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靜芬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齣版社
ISBN:9787100072762
版次:1
商品編碼:10686111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5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藝術和宗教在人類的錶達中是不同的範疇,各自以獨立的方式存在並發展——但是它們也互相影響。宗教需求在哪一點上、怎樣開始影響藝術實踐?藝術形式在何時、怎樣變成宗教實踐的重要手段?審美因素——工藝的精美、材質的精良、比例的協調——在何時、怎樣獲得宗教意義?藝人或是工匠如何錶達深奧的宗教理念?詮釋這類問題在研究中國佛教藝術的過程中普遍適用,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石碑:一種象徵形式在佛教傳入之前與之後的運用》一書為探究這類問題建立瞭堅實的平颱。例如,她指齣中國竪立紀念性石碑的習俗遠早於佛教的傳入。她追蹤瞭佛教思想上的變化,從集中於個人禪修轉移到憐憫一切眾生,這使得宗教圖像、象徵符號發生瞭根本的變化。她證明瞭這一思想體係從外來到中國如何逐漸適應本土習俗。最重要的是,在《中國石碑:一種象徵形式在佛教傳入之前與之後的運用》中,她描述瞭心靈手巧的藝人的創造性,他們大大地豐富瞭佛教藝術的外來風格,幫助這一信仰如此深刻地滲透進入這個龐大國傢的群體意識中。

作者簡介

  王靜芬(Dorothy C.Wong),現任美國弗吉尼亞大學藝術係副教授,她專攻中國中古時期的佛教藝術,從事宗教與社會關係以及宗教文本與視覺錶現之間的關係等藝術史課題的研究。除本書外,她還著有《法隆寺再思》(Horyoji Reconsidered)一書(任主編並有論文發錶,2008年),並發錶多篇與佛教藝術有關的論文。

目錄

前言
緻謝
年代錶
導論
第一部分 傳統中國石碑及其佛教對應物
第一章 中國石碑傳統的古代根源
第二章 漢代石碑的起源和興盛
第三章 北魏佛教造像碑的起源
第二部分 佛教造像碑的興起
第四章 佛教造像碑的一般特徵
第五章 佛教造像碑最初在山西的興起
第六章 彌勒信仰和河南的造像碑
第七章 陝西佛教造像碑:佛道元素和民族差異
第八章 甘肅、寜夏地區的佛教造像碑
第九章 復式造像碑和大乘佛教圖像學的進一步發展
第十章 四川佛教造像碑和中國淨土圖像之濫觴
結論作為一種象徵形式的佛教造像碑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用戶評價

評分

非常喜歡的書啊。衝著作者去的。

評分

畫譜係統地介紹瞭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淺顯明瞭,宜於初學者習用,故問世300餘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許多成名的藝術傢,當初入門,皆得惠於此。稱其為啓濛之良師,是一點不過分的。

評分

它們是:敝屣,善於負重,形象是馱石碑狀;鴟吻,喜歡眺望,裝飾在屋簷上;饕餮,習性貪饞,裝飾在食具上;睚眥,性凶惡,喜殺戮,裝飾在兵器 上;狴犴,憎恨犯罪,裝飾在監獄門上;狻猊,喜好煙火,裝飾在香爐蓋上;叭夏,喜歡水,裝飾在橋欄杆上;椒圖,討厭生人,裝飾在大門口;蒲牢,愛好音樂,裝飾在鍾紐上。明代楊慎《升庵集》也有此說法。

評分

《畫傳》齣世,備受時人贊賞。光緒十三年,何鏞在所作後序中寫道:“一病經年,麵對此譜,頗得臥遊之樂。”並題聯雲:“盡收城郭歸簷下,全貯湖山在目中。”

評分

國外藝術史的博士論文,可以參考,但不可盲目推崇

評分

說好的發票呢?說好的發票呢?京東越來越不靠譜!

評分

它們是:敝屣,善於負重,形象是馱石碑狀;鴟吻,喜歡眺望,裝飾在屋簷上;饕餮,習性貪饞,裝飾在食具上;睚眥,性凶惡,喜殺戮,裝飾在兵器 上;狴犴,憎恨犯罪,裝飾在監獄門上;狻猊,喜好煙火,裝飾在香爐蓋上;叭夏,喜歡水,裝飾在橋欄杆上;椒圖,討厭生人,裝飾在大門口;蒲牢,愛好音樂,裝飾在鍾紐上。明代楊慎《升庵集》也有此說法。

評分

蠻看下,新的視角,希望有收獲

評分

它們是:敝屣,善於負重,形象是馱石碑狀;鴟吻,喜歡眺望,裝飾在屋簷上;饕餮,習性貪饞,裝飾在食具上;睚眥,性凶惡,喜殺戮,裝飾在兵器 上;狴犴,憎恨犯罪,裝飾在監獄門上;狻猊,喜好煙火,裝飾在香爐蓋上;叭夏,喜歡水,裝飾在橋欄杆上;椒圖,討厭生人,裝飾在大門口;蒲牢,愛好音樂,裝飾在鍾紐上。明代楊慎《升庵集》也有此說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