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诗偈三百首2:闲到心闲始是闲》是台湾心理催眠大师廖阅鹏二十年禅修心得之大成,是禅学入门的*佳读本,是禅修进阶的理想指南。 书中,精心选择的禅学经典,画龙点睛的白话翻译,慧眼**的现代诠释,方便易查的源流图解,三百篇被升华的诗情,让人在浑沌困惑中,找到单纯相待的原点,从此和生命把手言欢。 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北大教授、学者张颐武,心理咨询专家陶思璇倾力推荐。
许多时候,不可说的禅,在禅诗里却以诗的语言说得明明白白。
《禅门诗偈三百首2:闲到心闲始是闲》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 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 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 的心里。
《禅门诗偈三百首2:闲到心闲始是闲》由廖阅鹏编写。
151 琼花一夜满空山
152 *求何地可忘机
153 为爱寻光纸上钻
154 崖前花雨纷纷落
155 篱边金菊预闻香
156 林下水边人罕到
157 几度卖来还自买
158 平生爱骂人
159 万机休罢付痴憨
160 只是旧时行履处
161 一例清风满目前
162 万事无如退步人
163 森罗万象分明说
164 家中四威仪之一
165 家中四威仪之二
166 家中四威仪之三
167 家中四威仪之四
168 不风流处却风流
169 月明非为夜行人
170 多谢流莺能助我
171 梦幻空花
172 三十年来住此山
173 学道犹如守禁城
174 一曲渔歌少人唱
175 少年一段风流事
176 游山未到山穷处
177 只为渠侬识梵书
178 桶底脱时大地阔
179 五月卖松风
180 懒翁
181 春天月夜一声蛙
182 六十年来狼藉
183 千圣同归一路行
184 昨日夜叉心
185 自己猫儿已走失
186 从来生死不相干
187 干藏
188 孤猿啼处月华明
189 踏花归去马蹄香
190 拍手惊他不肯飞
191 雨散云收后
192 业镜高悬
193 贫家无所有
194 流水落花拦不住
195 水深不似恨深深
196 不依本分要参禅
197 一灯在望
198 一自人亡家破后
199 颂佛成道
200 尽情都说了
201 未动舌头文采露
202 大道无门
203 了身何似了心休
204 颂平常心是道
205 口缝才开
206 未举步时先已到
207 石榴
208 好鸟关关知我意
209 人传师死已多时
210 月自飞来到面前
211 石头大小尽黄金
212 未动舌头俱吐露
213 用巧人多用拙稀
214 有形有相落凡尘
215 一路通时路路通
216 万事不相干
217 全体承当全体是
218 有声为到不平处
219 少室门庭冷似冰
220 坐享一身凉
221 山中景之一
222 山中景之二
223 怨春风
224 赠永中禅人
225 红香满径扑人飞
226 开门匝地花
227 撒手须亲到一遭
228 壁黏祖偈风吹落
229 铁牛无力懒耕田
230 云庵
231 千金难买一身闲
232 寻山莫畏深
233 人生犹如幻中幻
234 眼前尽是家乡路
235 黄叶任从流水去
236 半窗松影半窗月
237 山居吟
238 大地山河一片雪
239 鸽
240 行看流水坐看云
241 同看孤云自在飞
242 闲到心闲始是闲
243 百年寿命一弹指
244 虚空迸出日轮红
245 颂风铃
246 言语从来赚杀人
247 直取骊龙颔下珠
248 残红逐水流
249 送无极道人礼宝陀
250 如此而已
251 应缘而已
252 明月清风吟弄
253 三千诸佛同一母
254 唯为大因缘
255 示六一居士
256 冉冉天香上衲衣
257 世界光如水月
258 雪里梅花初放
259 不知谁是主人公
260 但能放下自天然
261 水上莲花舌上经
262 死尽偷心活计
263 脚跟踏遍水云乡
264 天边鸟去不送
265 无始劫来只这个
266 蛙鼓偈
267 如今无处觅深山
268 除夕
269 白云与我*相知
270 东兴隆主人借阅大藏
271 十牛图颂之一:未牧
272 十牛图颂之二:初调
273 十牛图颂之三:受制
274 十牛图颂之四:回首
275 十牛图颂之五:驯伏
276 十牛图颂之六:无碍
277 十牛图颂之七:任运
278 十牛图颂之八:相忘
279 十牛图颂之九:独照
280 十牛图颂之十:双泯
281 我有神珠一颗
282 檐头雨滴
283 春至百花开
284 主人公
285 春在枝头已十分
286 山川俱在目
287 一切都没有我的份
288 仔细看来无别人
289 岩头一夜东风起
290 万紫千红总是春
291 难把家私说与人
292 听雨偈
293 始悔从前错用功
294 无心之地
295 举眼无亲真丈夫
296 催眠秘方
297 雁宕山
298 风月接待
299 蜜蜂
300 爆竹
后记
原文书目
禅师传承表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也许在于它的“返璞归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忘了如何“无所事事”才是真正的富足。这本书却极力推崇那种“闲到心闲”的境界,它教导我们如何将“忙”的心态转化为“观照”的姿态。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意境去生活,比如吃饭时专注于食物的味道,走路时感受脚与地面的接触,结果发现,原本枯燥的日常事务,瞬间拥有了仪式感和深度。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外在的成功都更让人感到踏实。它不像那些心灵鸡汤那样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内观工具。通过对这些诗偈的反复咀嚼,我开始能够分辨出自己情绪的源头,不再被外界的噪音轻易裹挟。它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渴望简单、渴望清醒、渴望不被定义。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我对韵律和节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的语言功力令人叹服,它的句式变化丰富,有时短促有力,如棒喝当头,使人猛然惊醒;有时则舒缓绵长,如流水潺潺,引人深思。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身心的调和。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保持古风韵味的同时,并未让文字显得陈旧僵硬,而是注入了当代人可以理解的情感共鸣。它触及的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超脱,还包括了面对挫折、接受无常时的那份从容与洒脱。比如,书中对“放下”的诠释,不是简单地说“不要执着”,而是通过一系列具象的比喻,让我们明白“放下”并非失去,而是为更重要的事物腾出空间。这种细腻的心理洞察,让我对“空”的理解有了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就像一首悠远的古诗,初次翻开,那股子清幽的禅意便扑面而来,让人一下子仿佛从喧嚣的尘世中抽离出来,置身于空山新雨后的寂静之地。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非同一般,那些看似平淡的句子,实则蕴含着千锤百炼后的韵味。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静”的描摹,那种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闲适与通透。读来让人不禁反思自己平日里的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错过了身边那些最本真的美好。比如书中对一株野草、一滴露水的细致观察,就足以让人领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真谛。这不是那种说教式的佛理,而是通过诗意的画面,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读者去感受生命本源的和谐与宁静。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感悟,就好像走进一座内容丰富的古典园林,每走一步都有不同的景致,每次驻足都有不同的心境。它像一盏温和的灯,照亮了内心深处那片渴望安宁的角落,让人愿意慢下来,去品味生活本身的质地。
评分这套书的选材和编排,体现了编辑团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读者的体贴。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诗句,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我们循序渐进地进入禅宗诗歌的世界。每一首偈语的旁边,或许没有长篇的注释,但那种留白的处理,恰恰是留给了读者最大的思考空间。我欣赏它那种“不言自明”的气度。我记得其中一句关于“月光”的比喻,将无常的生命比作投射在水面的月影,看似美丽却抓不住,但正是这种转瞬即逝,才更显出此刻的珍贵。这种对短暂性的深刻理解,反而催生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不再恐惧时间的流逝,而是学会与之共舞。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剂精神上的清流,适合所有在现代生活中感到疲惫、渴望找回内心定力的人士。它不是用来快速消费的,而是应该放在案头,随时取阅,让它在你需要时,轻轻为你拨开迷雾。
评分这本诗集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从纸张的触感到油墨的晕染,都透着一股子对传统的敬畏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我通常不喜欢太花哨的书籍,但这本书的朴素与雅致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拿在手里就感觉有分量,不是那种沉甸甸的重量,而是精神上的充实感。内容上,它并没有过多纠缠于晦涩难懂的禅宗公案,而是将那些深刻的哲思,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可见的场景之中。这种“将佛法入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即便是初涉禅学的朋友也能感到亲切。其中有一组关于“山水与自我”的偈语尤其打动我,它描绘了人在山水之间寻找边界,最终发现心与景本为一体的历程。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直接听人开示要有力量得多,因为它是由心底自然生发出来的领悟。我常常在午后阳光最好的时候阅读它,让那些文字如同古老的诵经声,涤荡掉心中积攒的浮躁与烦忧,回归到一种最本真的存在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