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作者序
法会启建因缘分
一、六成就的重要
二、如是我闻的我
三、一时师资合会
四、生活即是六度
劝转般若法*分第二
一、中道权实合一
二、般若不在别处
三、如来护念付嘱
四、安心两个问题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一、广大心平等观
二、灭度无住涅
三、众生本性寂灭
四、菩萨心无四相
布施心应无所住第四
一、布施不住六尘
二、福德喻如虚空
三、无相施福难量
四、心应无住而住
布施心应无所住分第五
一、丈六金身非佛
二、佛身无住灭相
三、佛陀身随缘现
四、见法即见佛陀
真实信心解脱之道分第六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门
二、生实信种万亿善根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四、佛陀说法借筏渡岸
无得无说破事理障分第七
一、佛陀无证悟无言说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三、真理实相色空一如
四、无为法摄三贤十圣
般若为三世诸佛母分第八
一、七宝布施非福德性
二、受持般若胜七宝施
三、般若是三世诸佛母
四、扬眉瞬目处处般若
实相无相四果性空分第九
一、无惑断无四果证
二、离诤论得三昧味
三、灭习气人中
四、无想念住寂静处
庄严佛土无有住相分第十
一、成佛授记不着住相
二、随其心净佛土庄严
三、发大乘心应无所住
四、法身无相不可丈量
恒河七宝不如无为分第十一
一、财施破悭获福无量
二、受持读诵供养
三、深解经义解脱生死
四、无为福德究竟常乐
尊重正法平等流布分第十二
一、平等说法天人供养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庙
三、奉行经教成就无漏
四、金刚妙谛具足三宝
如法受持义谛分第十三
一、三世诸佛同证般若
二、世界微尘因缘和合
三、三十二相不住诸相
四、广出妙法胜身命施
四相寂灭起大乘行分第十四
一、深解义趣三界
二、不惊不怖入般若海
三、行大忍辱离我法执
四、除灭四相发菩提心
信受奉行荷担家业分第十五
一、亿劫舍命不如净信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三、乐二乘法不入究竟
四、般若佛母天人礼敬
金刚功德业障冰消分第十六
一、凌辱轻贱除先世罪
二、供养诸佛不如无心
三、末法众生狐疑不信
四、果报巍巍不可思议
直下究竟本无我体分第十七
一、无有众生实灭度
二、实无有法得菩提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四、菩萨通达无我法
如来遍观众生心性分第十八
一、五眼遍观众生界
二、佛世界如恒河沙
三、如来悉知众生心
四、三际妄心不可得
不住三心实相布施分第十九
一、无住行施因缘殊胜
二、无为福德周遍法界
见身无住离相见性分第二十
一、圆满报身非如来心
二、随形相好非真如体
解脱真性无法可说分第二十一
一、随缘说法不着法相
二、闻法无住假名众生
菩提性空得果无住分第二十二
一、证入空性得般若眼
二、圆满觉悟一无所得
净心行善法无高下分第二十三
一、平等法性远离四相
二、修一切善心无善法
宝山有限般若无价分第二十四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二、四句功德绝去百非
生佛平等无我度生分第二十五
一、究竟离相降伏妄心
二、佛陀无我凡夫性空
法身遍满观想不得分第二十六
一、观三十二相非真
二、声色六尘是邪道
灭知见造生死业分第二十七
一、不住离相因果俨然
二、发菩提心离断灭见
不受不贪无住福胜分第二十八
一、无我无法证无生忍
二、菩萨所作不贪福德
正报无住如如不动分第二十九
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二、清净法身遍一切处
依报无住世界假相分第三十
一、微尘世界虚妄建立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说
总除诸执法相不生分第三十一
一、拂四见相解如来义
二、发菩提心生正知见
受持演说胜无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一、为人演说续佛慧命
二、菩萨正观有为即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三、众生本性寂灭
从发广大心平等观,灭度十类众生入于无住涅槃后,菩萨继而要有胜心“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大乘起信论》云:“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又《大般若经》云:“以一切众生本性寂灭,无灭可灭,本来是佛,无佛新成。”
由此知菩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也不执著有一切众生为我所度,自己是能度之人。菩萨应发胜心,泯除妄想的对待,没有所度的众生,更没有能度的菩萨之名。菩萨修行的事业,有事理的分别:
(一)事相:觉悟发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
(二)理体:生佛平等,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菩萨欲圆满菩提,着重发心要广大,要具备生佛平等观,更须别具慧眼,了透胜劣假名,能度所度随顺世谛的真相。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服务他三十年的侍者,想帮助他开悟。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国师唤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侍者!”
侍者又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对侍者改口道:“佛祖!佛祖!”
侍者更茫然不解的反问:“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开示:“我在叫你!”
……
编辑推荐
简明通俗讲佛经,醍醐灌悟人生,佛学宗师星云大师为您讲读佛教经典,释解人生之感。
经典不应封藏于深山古刹的“藏经楼”,应要走向人间各个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本书希望透过“简明通俗”的讲说,能像一根划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藉此鉴照到般若宝藏。
内容推荐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到达彼岸;“蜜”意为无。“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佛,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晤而后成就。
本书是对《金刚经》的现代解读,作者采用传统和现代融合的路数。参考清朝溥畹大师注疏。及相关之科释义解,辅以梁昭明太子三十二分为科目,再于每分设立简明的标题,切入每分的中心思想,并做白话泽述、原典标点、名相注解等释义。
当今社会,人们脚下步调匆忙,眼前歧路纷然,《金刚经》为世人提供持正、忠恕、勇猛精进的人生正道,并以此护持众生,像一根划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藉此鉴照到般若宅藏。本书对《金刚经》的阐述简明易懂,以图向世人证明:经典不应封藏于深山古利的“藏经楼”,而是能趋向人间各个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初到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致力推广教育、文化、慈善、共修等佛教事业,并在世界各地创没200余所寺院道场。 1976年创办《佛光学报》,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吸引力,色彩搭配沉稳而不失庄重,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散发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我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经典著作。拿起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质感,那种微微泛着粗粝感的纸面,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书中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留白得当,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深奥主题的读者,也能感到阅读起来颇为舒适,不会有那种扑面而来的知识压力感。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的那句引语,简短却意味深长,为接下来的阅读设定了一种沉思的基调。这本书的装帧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即将踏入的知识殿堂充满了敬意和期待。这种对实体书籍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让人更加珍惜每一次翻阅的机会。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类书籍之前,通常会非常关注它是否适合“大众”读者。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成功地找到了学术深度与可读性之间的平衡点。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对传统哲学或宗教文本望而却步,觉得它们过于晦涩难懂,但这本书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桥梁,让那些门槛看起来高不可攀的智慧变得触手可及。作者在阐述复杂的概念时,常常会运用一些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比喻或者生动的场景来辅助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个人尤其欣赏那些穿插在主体论述之间的注解或者扩展思考,它们像是良师益友的悄声提醒,在我快要迷失在浩瀚的理论体系中时,及时将我拉回清晰的路径上。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深刻的洞见,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出世”的智慧融入到“入世”的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和体悟,这对我日常决策和情绪管理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的读书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好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它所引发的后续学习和探索欲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在我近期建立的阅读地图上,标注出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坐标点。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某一特定哲学流派更深层次了解的大门。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联想,甚至翻出其他参考书进行对照印证。这种主动求知的状态,正是阅读最美好的时刻。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有助于这种探索欲,它不会一味地“喂养”读者,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线索,去引导读者进行更广阔的知识探索。例如,提到某个概念时,它会巧妙地暗示相关的历史背景或后续发展,这使得我读完一本书,感觉获得的知识量远超这本书的页数,因为它激发了我去追溯源头、探寻分支的强大动力。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那就是在通勤的地铁上,戴上降噪耳机,完全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这本书的篇幅适中,非常适合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我发现,即便是只有十几分钟,只要翻开它,那种外界的喧嚣仿佛瞬间就被隔绝了。它引导我去思考那些宏大却又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关系。每一次读完一个小章节,我都会习惯性地合上书本,靠在椅背上,在脑海中默默地回味刚才那些深刻的论述,试图将书中的智慧与我正在经历的生活场景进行对接。这种“阅读——暂停——反思”的节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精炼,没有太多冗余的辞藻堆砌,直指核心,这一点非常符合我喜欢高效、深刻的阅读习惯,它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填补那些留白之处,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给我的感受是极其沉静和有力量的。在我看来,真正的经典作品,是那些能穿越时代、与不同背景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我阅读时,常常伴随着轻柔的古典音乐,环境越是安静,书中的思想就越是鲜活地在我面前展现。它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用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口吻,讲述着关于存在、空性以及如何面对世间万象的真谛。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一些曾经让我烦恼的人或事物的视角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不再是局限于眼前的情绪波动,而是能抽离出来,从一个更宏大、更长远的时间尺度去审视。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内心稳定剂”。这种书籍的价值,不在于你是否能完全“理解”每一个字句背后的所有哲学意涵,而在于它能否在你内心深处种下一颗理解世界更深层规律的种子,并看着它慢慢发芽、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