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作 者:吴弘毅 著作 定 价:48 出 版 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01日 页 数:4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810049870 ●上篇 普通话语音
●单元 普通话语音概说
●一、什么是普通话
●二、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三、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四、语音的物理、生理及心理基础
●五、语音基本概念
●思考题
●附录1 普通话语音结构示意图
●第二单元 声母
●一、什么是声母
●二、声母的分类
●三、声母练习
●思考题
●附录2 zh、ch、sh和z、c、s声母代表字类推表
●附录3 f和h声母代表字类推表
●附录4 n和l声母代表字类推表
●附录5 3500个常用字中的55个r声母字
●第三单元 韵母
●一、什么是韵母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实用播音教程》是北京广播学院自1963年创建播音专业以来靠前套正式出版的专业训练教材,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组织编写。全套教材共四册:靠前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二册,《语言表达》;第三册,《广播播音与王持》;第四册,《电视播音与主持》。
本册主要为您提供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练声材料,其中涵盖理论要点的提示,及科学发声方法的指点。本教材既保留了多年来部分专业教学训练的经典内容,又注重吸收、选取近年专业教学、科研的新成果和广播、电视实践中的新材料,这些材料对提高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基本功和业务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吴弘毅 著作 吴弘毅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系播音发声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学。著有《播音主持艺术语音发声》、发表论文《播音,读音差错浅析》等。曾参与录制由香港百利唱片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宋词》(3CD)及香港和平图书?海峰出版社出版的《港澳通用普通话教材》(3CD)等。
实用播音教程 第一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 引言 在信息爆炸、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声音的力量愈发凸显。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直播,从会议演讲到日常生活交流,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赢得听众的关键。本书《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时代需求而精心编撰。它旨在为有志于从事播音、主持、配音、演讲等语音相关工作的学习者,以及希望提升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入门教材。 本书的编写,力求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性。我们深知,优秀的播音员不仅需要扎实的语音基础,更需要对声音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将其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艺术。因此,本书在梳理普通话语音系统,剖析发声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于训练听众的辨音能力、吐字归音能力、气息控制能力以及声音的共鸣与调节能力,为读者打下坚实的播音发声基础。 第一章:普通话语音基础 本章是播音学习的基石。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全面梳理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声母与韵母的科学认知: 汉语普通话拥有21个声母和35个韵母(含撮口呼韵母ü)。本章将详细解析每个声母和韵母的准确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舌位变化。我们将结合实际发音演示,帮助读者区分易混淆的声母(如b-p, d-t, g-k, z-c, zh-ch, j-q等)和韵母(如a-o, e-i, an-en, ang-eng等)。我们不仅仅是列举,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理解每一个音素在口腔中的生成机制,从而实现精准的模仿和应用。例如,在讲解舌面后音g、k、h时,会强调舌根抬起抵住软腭,再突然松开的过程;在讲解鼻韵母时,会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的鼻腔共振点。 声调的辨识与掌握: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及轻声,是构成汉语语调的重要元素。本章将深入讲解每个声调的调值、调型及其在词语和句子中的变化规律。我们会通过大量的听辨练习,训练读者的耳朵,使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声调的细微差别。同时,我们会强调声调的准确性对于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决定性作用。例如,区分“妈”(一声)和“马”(三声)在语义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声调在表达疑问、强调、感叹等情感时扮演的角色。 音节结构与拼音方案: 了解音节的构成(声母+韵母+声调,或韵母+声调)是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前提。本章将介绍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并将其作为学习和纠正发音的工具。我们会展示拼音与实际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读者理解拼音符号背后的发音原理,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和巩固普通话发音。我们将解释为什么有些音节没有声母,以及不同韵母组合时的发音变化。 易混淆音素的辨正: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发音错误,本章将设置专题进行辨正。例如,南方地区学习者常见的平翘舌音不分(zh, ch, sh与z, c, s),前后鼻音不分(an, en, ang, eng),以及声母的鼻化、韵母的卷舌等问题。我们将提供系统的训练方法和练习素材,帮助读者克服这些发音难点,达到普通话规范发音的标准。 第二章:播音发声的生理基础与气息训练 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生理机制的支撑。本章将深入探索播音发声的生理过程,并着重于气息训练,这是播音艺术的生命线。 呼吸器官的生理结构与功能: 本章将从解剖学的角度,简要介绍肺、气管、喉部(包括声带)、口腔、鼻腔等发声器官的结构及其在发声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我们将强调膈肌在呼吸中的核心作用,并解析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区别,指出腹式呼吸(也称横膈膜呼吸)作为播音发声的理想呼吸方式的优势。 气息的产生与控制: 气息是播音的“燃料”。本章将通过一系列科学、实用的练习,帮助读者掌握主动、深沉、稳定的气息。我们将从“闻花吸气、捏鼻吸气”等基础练习入手,逐步引导读者体会气息下沉至丹田的感觉,学会用腹部和腰部支撑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与深长。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做到“气沉丹田”,如何通过腹肌和腰部肌肉的协同,控制气息的吐纳,避免“气浮”、“气喘”等现象。 气息的稳定与持久性训练: 播音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有控制地输出声音。本章将提供“数数字”、“吹蜡烛”、“慢吸慢呼”等多种气息稳定与持久性训练方法。这些练习旨在训练读者在整个发声过程中,气息保持匀速、稳定、有力,避免出现声音忽大忽小、气息中断等问题。我们将强调训练的循序渐进,以及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气息的强弱与弹性训练: 优秀的播音员能够根据内容需要,灵活调整气息的强弱,使声音富有变化和表现力。本章将介绍如何通过控制腹肌的收缩力度,实现气息的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渐变。同时,我们也会训练气息的弹性,使其在需要爆发力或需要轻柔传递时,都能游刃有余。例如,练习“短促有力地吐气”来模拟急促的节奏,或“绵长均匀地吐气”来营造抒情的氛围。 气息与情感的联动: 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本章将探讨气息的流向、力度、速度如何影响声音的情感色彩。我们将引导读者通过体验不同的呼吸状态,感受它们如何与喜怒哀乐等情感产生关联,并学会利用气息的调整来传递更加真实、细腻的情感。 第三章:声音的吐字归音与咬字发声 清晰、准确的吐字是播音的基础,也是播音员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本章将聚焦于“吐字归音”这一核心环节。 口腔器官的协调运用: 播音发声不仅仅是声带振动,更需要口腔、舌、齿、唇、颚等一系列口腔器官的精密配合。本章将详细讲解每个器官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用,并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我们将强调舌的灵活性、主动性,以及唇部肌肉的训练,使其能够准确、迅速地完成各种音素的构成。 “快”与“准”的辩证统一: 播音工作需要“说得快”以适应信息传播的节奏,但“快”绝不能以牺牲“准”为代价。本章将通过“叠词练习”、“词组速读”等方法,训练读者在保持清晰度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吐字的速度。我们将分析导致吐字不清的常见原因,如舌头僵硬、唇部肌肉力量不足、口齿不清等,并提供逐一击破的解决方案。 “字正腔圆”的咬字方法: “字正”强调发音的准确性,“腔圆”则要求声音的圆润饱满。本章将系统讲解“字正腔圆”的咬字原则。我们将强调“字腹要饱满,字头要清晰,字尾要干净”的要领,并提供“绕口令”、“数板”等经典训练素材,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做到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掷地有声,同时又不失声音的圆润度。 声母、韵母、声调的归音训练: 吐字归音不仅仅是把字发出来,更要将每一个音素“归到位”。本章将针对声母、韵母、声调的归音进行专项训练。例如,在训练声母时,会强调其“收声”的动作,使其“发得出去,收得回来”;在训练韵母时,会要求其“饱满而有延展性”;在训练声调时,会注重其“到位且流畅”。 克服常见吐字障碍: 很多学习者在吐字方面存在困难,如“大舌头”(舌尖音不分)、“小舌头”(小舌音不发音或发不准)、“喷鼻音”(鼻腔共振过度)等。本章将针对这些常见的吐字障碍,提供专业的诊断方法和个性化的纠正训练。 第四章:声音的共鸣与调节 声音的魅力不仅在于清晰,更在于其丰富的情感和多变的色彩。共鸣与调节是赋予声音生命力的关键。 胸腔、喉腔、鼻腔的共鸣原理: 声音的响度、音色与共鸣腔体的振动密切相关。本章将深入浅出地讲解胸腔、喉腔、鼻腔这三大主要共鸣腔体的生理机制及其对声音的影响。我们将引导读者通过体验,感受不同共鸣腔体振动时声音的差异,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 发展声音的响度与圆润度: 响度和圆润度是声音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通过“大声呼喊”、“咏叹调练习”等方法,训练读者在保持气息支撑的前提下,发展声音的自然响度,并避免使用“喊”或“挤”的方式。同时,我们将强调通过调整喉部放松和气息的配合,使声音更加圆润、悦耳。 音色与音质的训练: 每个人的音色都是独特的,但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优化音质,使其更加适合播音的要求。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气息、共鸣的变化,以及适当的喉部调节,来改善声音的粗糙感,使其更加纯净、柔和或富有磁性。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播音(如新闻播报、故事讲述、广告配音)对音色的不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训练建议。 声音的强弱、高低、快慢变化训练: 播音工作需要根据内容和情境,灵活运用声音的变化。本章将提供一系列训练,帮助读者掌握控制声音的强弱(如从轻柔低语到洪亮有力)、高低(如从低沉到高亢)和快慢(如从舒缓叙说到急促紧凑)的能力。这些训练将强调“有控制、有节奏、有意义”的变化,而非机械的模仿。 情感化声音的塑造: 声音是传递情感最直接的媒介。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气息的起伏、共鸣的调整、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词语和句子内涵的理解,来塑造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化声音。我们将通过分析不同情感表达时的声音特征,引导读者进行模仿和创作,最终实现“声情并茂”。 第五章:播音实践与技巧应用 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播音技能。本章将把前几章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播音技巧。 朗读与播读的区分与训练: 朗读是播音的基础。本章将讲解朗读与播读(如新闻播报、主持串词)在目的、要求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并提供相应的训练方法。我们将强调“意到声随,声随情出”的原则,使朗读者能够真正理解文本,并将其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听众。 新闻播报的要领与技巧: 新闻播报要求“准、快、稳、实”。本章将详细解析新闻播报的语音语调要求,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情感恰当等。我们将提供新闻稿件的范读和模仿练习,帮助读者掌握新闻播报的节奏感和规范性。 主持与串词的艺术: 主持工作需要引导话题、衔接内容、调动气氛。本章将介绍主持工作中的语言组织、节奏控制、互动技巧,以及如何写出和念好串词,使其既自然流畅,又富有表现力。 稿件的理解与处理: 优秀的播音员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更需要对稿件有深刻的理解。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审读稿件,抓住核心信息,把握情感基调,并根据稿件特点,运用前几章学到的发声技巧,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麦克风前的声音表现: 麦克风是播音员的“另一只耳朵”。本章将介绍在麦克风前说话的注意事项,如与麦克风的距离、音量的控制、语速的调整等,帮助读者克服“麦克风恐惧”,在真实播音环境中发挥最佳声音状态。 模拟播音练习与反馈: 本章将提供多种模拟播音场景,如模拟新闻播报、模拟访谈、模拟广播剧片段等。我们将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录音、自我评估,并提供互相点评的机会,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结语 《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是我们精心打造的一块基石。我们希望它能够带领您走进声音的世界,让您了解声音的奥秘,掌握发声的技巧。播音艺术是一门需要长期磨练的技艺,而扎实的语音基础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则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本书的编撰,正是希望为您铺设这条道路,让您在未来的播音、主持、演讲等领域,能够发出自信、清晰、富有魅力的声音,用声音去连接世界,传递美好。我们期待着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