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庄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本)全一册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庄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本)全一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庄子
  • 道家
  • 诸子经典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哲学
  • 文学
  • 古代典籍
  • 中华文化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781
商品编码:10787915224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11-25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庄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781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战国)庄周,著,姚彦汝,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庄周(约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目录
  目 录

【庄 子 目录】

内篇

逍遥游………………………… 005

齐物论………………………… 011

养生主………………………… 025

人间世………………………… 028

德充符………………………… 042

大宗师………………………… 051

应帝王………………………… 064

外篇 骈拇…………………… 072

马蹄…………………………… 076

胠箧…………………………… 079

在宥…………………………… 084

天地…………………………… 093

天道…………………………… 107

天运…………………………… 116

刻意…………………………… 127

缮性…………………………… 130

秋水…………………………… 133

至乐…………………………… 144

杂篇

寓言…………………………… 150

说剑…………………………… 155




在线试读
精彩书摘

逍遥游

【题解】

本篇是《庄子》中非常著名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了奇特想象以及浪漫色彩,形象地运用寓言和比喻,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中一个明确而重要的阐述。全篇提倡人们摆脱一切外界束缚,无所凭依,从而去追求精神世界完全真空的自由状态。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客观现实中的每一件事物,以及人类本身都是对立但又相互联系的,要想无所依凭,zui重要的是忘记自己。所以他希望所有的东西都能够顺其自然,从现实中脱离出来,否定了人在生活中的作用,将人类生活以及万物的生存合为一体;提倡不停留于任何事物之中,追求完全的、jue对 的精神自由。

【原文】

北冥①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②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③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④笑之曰:“我决⑤起而飞,抢⑥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⑦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⑧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⑨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⑩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①冥:海的意思。“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装,是这之后方才。

③夭阏(è):阻拦。

④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⑤决(xuè):迅疾的样子。

⑥抢(qiāng):撞到。

⑦蟪蛄(huì gū):即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⑧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⑨宋荣子:一名宋钘(xíng),宋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⑩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

【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叫作鲲。鲲的身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化成一只鸟,就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翅而飞时,那双翅就像天边的流云。这只鸟,当海上波涛涌起时,就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巨池。《齐谐》是一部用来记载奇闻异事的书,书上:“鹏鸟向南海迁徙,翅膀一拍,水面能激起三千里浪花,狂暴的海风盘旋而上一直冲到九万里云霄,它是借着六月的大风而去的。”野马一样奔腾的雾气,阳光下纷纷扬起的尘埃,这都是万物相互吹拂的结果。天穹苍苍,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高远寥廓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吧。水积聚得不够深,就没有力量载起大船。把一杯水倒在堂前洼处,那么放一棵小草便可以当作“大船”;但是放个杯子,它就沉住不动了,是因为水太浅,“船”太大了。风积累的力量不强大,它就不能拖起巨大的翅膀。所以,狂风在鹏鸟身下,它就能御风而行,飞出九万里,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然后它才会飞到南方去。寒蝉和小鸟嘲笑道:“我们从地上即刻起飞,撞着榆树和檀树,飞不远就要落到地上,为什么一定要向南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呢?”去郊外,只需要带上三顿粮食,回来也不会饿肚子;到百里之外,要捣舂一夜的粮食作为准备;去千里之外,得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鸟这两个小家伙知道什么!小聪明不能和大智慧相比,寿命短的不能和寿命长的相比。为什么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一个月,寒蝉也不会明白什么是一年,这就是“小年”。楚国的南方有一只叫冥灵的大龟,在它眼里,五百年只是一春或一秋;上古时候还有棵叫大椿的树,在它眼里,八千年才是一春或一秋,这就是“大年”。彭祖直到今天还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人们都想像他那样,不是很可悲吗?商汤这样问棘:“在寸草不生的北方,有一片很深的海,那就是天池。在那生长着一种鱼,它的身体长几千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长度,它名叫鲲。还有一种鸟,叫鹏,它的脊背有大山那么高,伸展的双翅像云朵一样。它乘着羊角般的旋风,直上九万里云霄,青天在上,穿过万里层云,向南方飞去,一直飞到南海。斥 嘲笑它说:它想飞到哪儿去呀?我努力向上一跳,才飞几丈高就落下了,只能在杂草里游荡盘旋,这是我zui大的能力了。而它想飞到哪儿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差异。因此,那种有能力做个一官半职,能满足乡里百姓的诉求,让君王感到满意,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就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但宋荣子依然嘲笑他们。宋荣子能够做到:世上的人都赞颂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世上的人都责备他,他也不会更加沮丧。他能划清自己与外界的界限,能分辨荣誉和耻辱的区别,不过如此罢了。宋荣子对于世俗的声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但即使这样,他还没有达到zui高境界。列子能乘风而起,轻盈潇洒,半个月以后才会回来。他从来不去急急忙忙寻求什么幸福。他这样虽然不用劳苦奔波,但还是有所凭借啊。至于遵照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游荡在无边无际的天地间,他还能依靠什么呢?所以说,有道德修养的“至人”能到达无我之境,超然物外的“神人”能忘却功名利禄,至善至美的“圣人”从来不希望得到任何声望。

【原文】

尧①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②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③而天下治,而我犹尸④之;吾自视缺然,请致⑤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⑥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⑦而代之矣!”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⑧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⑨者无以与乎文章⑩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11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12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13章甫14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15丧其天下焉。

【注释】

①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

②爝(jué)火:炬火,将木材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立:立位,登基。

④尸:主持。

⑤致:给予。

⑥鹪鹩(jiāo 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鸟。

⑦樽俎(zūn zǔ):樽是盛酒的器具,俎是盛肉的器具,两者都是厨师

必备的器具,借指厨师。

⑧疵疠(cī lì):疾病,指灾害。

⑨瞽(ɡǔ):盲。

⑩文章:文彩。

11旁礴:混同。

12 弊弊:忙碌疲惫的样子。

13 资:买进(并卖出)。

14 章甫:殷代的一种帽子。宋人是殷人的后裔,所以还保持殷人的旧俗。

15 窅(yǎo)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译文】

尧想把王位让给许由,对他说:“太阳和月亮都在天上,但炬火还在燃烧,它想与日月同辉,岂不是很困难?雨停了,但还是不停地给土地浇水,这么费力的人工灌溉和雨对大地的滋润相比,不是太徒劳了吗?先生如果能担任君王,必定会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可是我还白白地坐在这里,我越来越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希望你能答应接任我的职位。”许由说:“你治理国家,国家已经很太平了,如果我还来替换你,我不就是为了一个名声吗?‘名’不过是‘实’的附属品,我为什么要追求这种附加的东西?鹪鹩在林子里筑巢,只占用一段树枝;鼹鼠去河边喝水,也只是喝满一肚子。你还是断了你的念想吧,天下对我来说毫无用处。即使厨师不去下厨,祭司也不会越俎代庖的。”肩吾问连叔:“我听接舆的谈话,发现他大话连篇,一说起来就没有边际,回不到zui初的话题上。太让我吃惊了,他说话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没有尽头,和一般人完全不同,太不合情理了。”连叔说:“他都说了些什么?”肩吾说:“他说,远方的姑射山上住了个仙人,皮肤白得像雪,身材美得像小姑娘,能让世间万物都不生病,那里年年都会丰收。我觉得他在吹牛,毫不可信。”连叔听完说:“的确,瞎子是不能同常人一样欣赏图纹和色彩的,聋子也不能和常人一起聆听

动人的音乐。但难道只有身体上有瞎和聋吗?思想上一样有残疾。而你就是这样的啊。那位神仙的修为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希望天下能太平安乐,谁还会像他那样把治理天下当作责任呢?像他那样,病害不能伤害他,滔天洪水不能淹没他,旱灾能让金石熔化,让山丘焦裂,却都不会让他感到灼热。连他留下的尘埃和瘪谷都能造就尧舜那样的圣人,他怎么会把凡俗世务当作一回事呢?”有个宋国人买了帽子到越国去卖。越国人不留头发,身上有文身,根本用不上它。尧将百姓治理好,稳定了国内的政局,然后去了姑射山和汾水北面。他拜见四位高人后,不禁怅然,居然忘记了自己还是一

国之君。

【原文】

惠子①谓庄子曰:“魏王②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庄 子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③无所容。非不呺然④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⑤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⑥ ⑦,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⑧。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释】

①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

②魏王:即梁惠王。

③瓠(hú)落:意思同“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⑤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⑥洴澼(píng pì):漂洗。

⑦ (kuàng):通“纩”,棉絮。

⑧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下去,结出了五石大的果子来。拿大葫芦去装水,它又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切开做瓢,大得哪儿都放不下。这葫芦实在没什么用处,我就把它砸烂了。”庄子说:“先生您真是不会使用大的工具啊。宋国有户人家,专门调制治疗手脚皲裂的药,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棉为生,只能赚得很少的钱。有人听说了这种药物,想出高价买下他们的秘方。他们全家在一起商议:‘我们年复一年在河里洗丝棉只能赚几个钱而已,现在,一个药方就能赚百余倍,不如就卖给他吧。’那个人拿到药方,来到了吴国。恰逢越国攻打吴国,吴王派他率军迎战。时逢冬季,两军在水上


  前言

前言

庄子名为庄周,出生年不详,宋国蒙人,曾经担任过蒙地漆

园吏,生活在战国时代前期。当时周朝已经名存实亡,社会动荡

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身处黑暗的政治当中,对

苦难中的百姓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庄子》,是由晋代郭象整编的,分为

《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本

书就是从这三十三篇中选取重点篇目进行解读。其实《庄子》zui

早被记录在《汉书·艺文志》,原为五十二篇,但著作未能全部流

传下来。

而关于著作的真伪问题,历史上众说纷纭,不少学者通过

历史资料或学术思想,以及历史事件等对其进行研究。其中以

宋代苏轼为代表,他认为《杂篇》中的《让王》《渔父》《说剑》

《盗跖》“浅陋而不入道”,或有诋毁孔子之意。一般来说,《内

篇》为庄子自著,《外篇》则除了庄子自著之外还有部分是庄子

后学所作。而《杂篇》中《说剑》一篇更为纵横家言,与庄学并无

太大的关系。

庄子的思想观点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和变异,但在核心思

想上,对“道”的认识是一致的。两者所谓的“道”可归结为两

点:一是指宇宙的本源,二是指自然客观规律。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无为而治”的特性,由自然层面扩大到

社会层面,使其思想部分呈现出消极和片面的倾向。

庄子的美学观点与儒家截然相反,形成鲜明的对照。庄子认

为,时代的衰微与性情的丧失,源于物质欲望的膨胀与艺术等的

出现和发展,他认为只有抛弃音乐,放弃艺术,才会使人的耳目

恢复聪明;只有破坏了机械,才能获得真正的技能。只有这样,

人类才能返璞归真。

《庄子》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是庄子以奇异的写作手

法和浪漫主义精神融汇而成的散文集,在先秦文学中占有独一

无二的地位。首先,他开创了“三言创作论”的理念。这一理论在

《庄子》中得到充分的实践。庄子善于创造奇特、怪异的艺术意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思想深邃,文辞汪洋恣肆,在中国文学、哲学、艺术乃至思维方式上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书并非对《庄子》原文的简单罗列,而是致力于深入剖析其精髓,引导读者跨越时空的鸿沟,体悟“逍遥”的真意,领略“齐物”的智慧,感受“道”的无垠。 本书的编写,旨在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庄子世界。我们并非仅仅满足于对《庄子》字句的考证和解读,而是力求挖掘其思想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洞见,以及这些洞见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的生命力和启示意义。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带领读者走进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的心灵深处。 首先,本书将重点阐述庄子“逍遥游”的思想。何为真正的逍遥?它并非简单的放浪形骸,而是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一种超越世俗功名利禄、不受外物束缚的自在境界。我们将解析《逍遥游》篇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寓言,如鲲鹏展翅、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等,深入剖析庄子如何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揭示出人生在世的局限性,以及超越这些局限的可能性。我们会探讨庄子对于“无用之用”的独特见解,理解为何在世人眼中“无用”的事物,反而能成就其“大用”。本书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那片精神的净土,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其次,本书将着力解读庄子“齐物论”的哲学思想。庄子的“齐物”并非抹煞差异,而是强调在变幻无穷的世界中,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一性。我们将在书中详细分析庄子如何通过“辩”与“不辩”的辩证关系,来揭示语言和认知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庄周梦蝶”这一千古名篇,本书将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其所蕴含的关于真实与虚幻、自我与世界的哲学命题。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如何在认识到事物相对性的同时,避免陷入绝对的虚无主义,而是能在多样性中找到一种和谐的生存之道。这种“齐物”的智慧,对于我们理解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促进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者,本书将深入挖掘庄子关于“道”的论述。庄子所言的“道”,并非人格化的神明,而是一种宇宙万物的本源、规律和终极实在。我们将追溯庄子“道法自然”的哲学内核,理解“道”是如何体现在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生命活动之中的。本书会详细解析《道生》、《天地》等篇章,探讨庄子如何从宏观的宇宙视角,来观照个体生命的意义。我们会阐释“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思想,理解为何真正的“为”在于“不为”,以及如何通过顺应自然之道,来实现生命的和谐与圆满。 此外,本书还会对庄子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从那位“倚竿而钓,志在鱼鸢”的渔父,到那位“鼓盆而歌”的列子之妻,再到那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贤人,这些人物不仅是庄子哲学思想的载体,更是其人生智慧的生动体现。我们将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来呈现庄子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所推崇的各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在文学艺术方面,本书也会给予充分的关注。庄子的文章以其奇谲的想象、瑰丽的辞藻、汪洋恣肆的风格而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我们将分析庄子如何运用寓言、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达。本书将引导读者欣赏庄子文章的文学魅力,理解其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以及其作品在今天依然能够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我们将先从庄子的生平、时代背景入手,为读者构建一个认识庄子的基础。随后,我们将系统地梳理庄子思想的核心要义,并辅以大量原文的精选和解读。在每一部分的解读中,我们都会力求做到: 原文的准确呈现与精炼选摘: 选取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精髓的原句,并进行简要的注释,确保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庄子文字的魅力。 思想的深度挖掘与阐释: 不仅仅停留于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分析其哲学内涵,揭示其思想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现实意义的联系与启发: 努力将庄子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当代人的生活困惑、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读者从中获得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术研究的引入与普及: 借鉴一些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庄学研究的魅力。 辩证思维的引导: 庄子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本书将特别强调对这些辩证关系的解读,帮助读者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探讨“达生”思想时,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通达生命”的解释,而是会进一步分析庄子如何通过“乐天”、“知命”、“不忧不惧”等概念,来阐释一种顺应自然、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我们会深入剖析庄子如何看待生死,理解其“不知生,焉知死”的智慧,以及其“鼓盆而歌”所蕴含的超越生死的豁达。 本书还将触及庄子对政治、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虽然庄子看似超脱世俗,但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将分析庄子如何看待君主、官僚以及普通民众,以及他所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理解庄子对“名”、“利”、“智”、“巧”的警惕,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过度追求外在价值的现象,从而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幸福。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还将梳理庄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简要介绍庄子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现代人如何学习和运用庄子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生的境界。 总而言之,本书旨在成为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庄子那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能够以一种鲜活、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在每一位读者的面前。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您不仅能够领略到庄子文字的文学之美,更能汲取其思想的智慧甘霖,从而获得一种更为深刻、更为自由的人生体验。本书力求做到内容充实,解读到位,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希望能够成为您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的一本重要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手里也有些其他版本的庄子选本,但总觉得要么注释太少,显得单薄;要么注释太多,反而喧宾夺主,冲淡了原文的力量。而这一本,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保持原文完整性和古韵的同时,注释和译文部分的处理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常用的词汇或者特定的哲学概念,作者总能给出既准确又易懂的解释,绝不含糊其辞。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理解不了庄子,不是因为庄子难,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好的“翻译官”。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就是那位优秀的“翻译官”。他没有用那种刻板的学术腔来解释,而是用一种近乎于对话的语气,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却不失其深刻性。对于想系统了解庄子思想脉络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尤其贴心,它有着清晰的逻辑层次,让你能一步步深入,而不是在某一个难点就卡住出不来。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心里还有点忐忑,生怕又是那种堆砌辞藻、故作高深的“国学”作品。但读了几章之后,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桥梁。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常常感到迷茫和焦虑,而庄子的思想恰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脱之道。这本书在解读“齐物论”时,那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对立和冲突,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没有强迫你接受某种绝对的真理,而是引导你看到事物多面的可能性。我最欣赏的是,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脸孔,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性。那些关于“道”的论述,原本是最抽象的,但作者通过精妙的措辞和恰当的引申,让我能感受到那种无形却无处不在的自然规律。读完一段,常常需要停下来,慢慢回味其中的韵味,那种感觉就像是沏了一壶好茶,需要细品才能体会到它的醇厚。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对庄子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无用之用”这个比较表层的概念上。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对于“相对主义”和“顺应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它没有将庄子的哲学简化为几句口号,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细致打磨,展现了其思想的广阔与深邃。比如,书中对于庄子如何看待生死、爱情乃至政治的论述,都有着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作者在注释中使用的那些旁征博引,虽然看似增加了阅读的深度,但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们就像是地图上的坐标,帮助读者定位到庄子思想的各个分支领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介绍了庄子”,更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庄子”,它鼓励读者自己去体悟,而不是被动接受。对于任何想要认真对待传统哲学,并希望将其融入现代生活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比较着迷的业余爱好者,平时主要通过听讲座和阅读一些普及读物来了解国学。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庄子》给我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它不像那些面向大众的快餐读物,追求的是阅读速度和轻松感;它更像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工具书,但又不失文学的美感。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对“养生主”的阐释,那段关于“庖丁解牛”的描述,在不同版本中我读到过很多次,但只有在这本书里,我才真正体会到那种“依乎天理,因乎性命”的境界。作者的解读,让我们明白庄子追求的不是简单的物质享受,而是一种与自然规律和谐共处的生命哲学。书中的排版也让人赏心悦目,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距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阅读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应有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我真是有点爱不释手。首先,装帧设计就挺考究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阅读体验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我一直对古代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原著太晦涩难懂,总是望而却步。朋友推荐这本书时说,它在保持原文精髓的同时,做了很多现代化的解读和注释,这正是我需要的。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语言风格吸引住了,那种古朴又不失通透的叙述方式,让人感觉像是直接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书中对一些经典篇章的梳理非常清晰,比如“逍遥游”的部分,作者不是简单地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庄子思想背后的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内核。很多地方的批注,都精准地指出了文本深层的含义,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重点,不再是走马观花。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比喻和寓言的阐释,不再是干巴巴的字面意思,而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去剖析,读起来豁然开朗。这本书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思想的窗户,而不是让我迷失在故纸堆里。

评分

买的一系列,大小很可手,读起来很方便

评分

包装好,物流及时周到。

评分

感觉不错,感觉不错!

评分

挺好的,内容丰富

评分

评分

书本不错,翻译也中肯,杂篇中只录取了两篇,如果想看全的,估计需要另买了。书还是不错,很实惠。个人也推荐多读这些书。

评分

收了好几本庄子了 很喜欢

评分

可以的,就是小了点

评分

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