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神性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神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罗马] 西塞罗 著,石敏敏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神学
  • 宗教研究
  • 西方哲学
  • 古典哲学
  • 历史
  • 文化
  • 学术
  • 译著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58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6418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页数:2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神学是西塞罗哲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延伸。在西塞罗看来,所谓诸神的本性、诸神的存在等问题是哲学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与人生信仰、生活幸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哲学家必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论神性》即是西塞罗对这些问题的研讨和研究。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附录一《论神性》残篇
附录二假想的后续对话
译名对照表
《西方古代哲学中的神性探究》 引言 在人类思想的漫长河流中,对“神性”的追问始终是一条贯穿始终的脉络。自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开始了对宇宙本源、终极实在以及人类与超越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些早期对于神性的探索,不仅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石,也为后世的宗教、伦理、政治乃至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书旨在深入梳理西方古代哲学语境下,关于神性的多元观念及其演变,从不同的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视角,揭示他们如何理解、定义和论证神性,以及这种理解如何影响了他们对世界、人生和道德的看法。我们将聚焦于那些构建了西方哲学思想骨架的重要理论,避免陷入对具体神话叙事的罗列,而是着重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理性思辨与形而上学建构。 第一章:早期希腊哲学中的“神性”萌芽 在希腊哲学尚未正式形成体系的年代,一些早期的思想家已经开始了对宇宙万物统一本源的探寻。他们虽然尚未直接使用“神性”这一明确的概念,但其所追求的“太一”(hen)、“逻各斯”(logos)或“阿佩龙”(apeiron)等,已经隐约带有超越性的、支配性的特质,可以视为早期对“神性”的模糊感知。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分别提出了水、无限者和空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虽然这些本源被认为是物质性的,但它们所具有的永恒性、支配性和生成万物的能力,已经表现出一种朴素的、自然主义的神性色彩。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尤其值得注意,它是一种无始无终、无形无相的物质,万物从中产生又复归于它,这其中蕴含了一种无处不在的、主宰性的力量。 赫拉克利特则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认为世界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持续的生成与毁灭中运作。逻各斯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智慧和秩序,它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并驱动着宇宙的辩证发展。逻各斯虽然并非人格化的神,但其理性、秩序和普遍性,使其成为一种非人格化的、支配性的“神性”原则。他关于“火”作为万物运动和转化的象征,也暗示了一种内在的、活跃的生命力,与我们今日理解的某种“神圣”力量有所呼应。 第二章:毕达哥拉斯学派与数的神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将数学视为理解宇宙奥秘的关键。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和原理,是宇宙结构和秩序的内在体现。毕达哥拉斯本人及其追随者认为,数不仅是量的概念,更具有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性的意义。他们将某些数字视为神圣的,例如“十”被认为是完美的数字,因为它包含了从一开始的所有数字。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和谐”的强调,也与他们对神性的理解息息相关。他们认为,宇宙的运作是和谐的,这种和谐来源于数字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宇宙和谐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形而上的、美妙的秩序,其中蕴含着一种超越性的、完美的力量。这种对数学秩序的推崇,将“数”与“神性”联系起来,认为数是神圣智慧在物质世界中的显现。 第三章:巴门尼德斯与“存在”的唯一性 巴门尼德斯是古希腊哲学中第一个系统论证“存在”的哲学家。他认为,唯有一个“存在”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不生不灭、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与此相对,“非存在”则是不可能被认识和言说的。巴门尼德斯的思想对“神性”的理解产生了一种颠覆性的影响。他所论证的“存在”,虽然并非一个具体的神祇,但其所具有的唯一性、永恒性、不可分割性和完美性,无疑具有了神性的许多特征。 他认为,真正的“存在”是纯粹的、完整的,不存在任何变化或多样性。这种对绝对、统一、不变之“存在”的追求,为后世的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也为理解神性作为一种终极实在提供了重要线索。他的“存在”不容许任何形式的“非存在”掺杂,这与许多宗教中对神之纯粹性和完整性的描述有着内在的契合。 第四章:柏拉图的“善”的理念与神性 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哲学中关于神性探讨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念论”为我们理解神性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框架。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理念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原型,而我们感官所认识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在众多的理念中,“善的理念”处于最高的位置,是万物的终极根源和最终目的。 “善的理念”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超越一切存在和知识的存在。它不仅是存在的源头,也是一切美、真、善的本源。柏拉图将“善的理念”比作太阳,它照耀着其他理念,使其得以被认识,也为万物提供生命和存在。这种“善的理念”,虽然不是人格化的神,但其所具有的超越性、至善性、创生性和指导性,使其成为柏拉图哲学中最接近“神性”的概念。 此外,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提出了“造物主”(Demiurge)的概念。造物主是一位理性的、有目的的存在,他按照“善的理念”的蓝图,对混沌未开的物质进行塑造,从而创造了有秩序的宇宙。造物主虽然不是至高的、无始无终的“善的理念”本身,但他是实现“善的理念”在物质世界中的媒介,具有神圣的创造能力和智慧。 第五章:亚里士多德的“不动之动者”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对神性的理解则更加强调内在性与目的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存在的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然而,这种变化并非无限的,必须有一个最终的、不动的驱动力来解释这一切。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不动之动者”(Unmoved Mover)的概念。不动之动者是宇宙的终极原因,它自身是完全不动、不变化的,但却是引起宇宙一切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它通过“吸引”的方式使事物产生运动,即事物都倾向于模仿它,追求它的完美。 不动之动者本身是纯粹的“现实”(actuality),它是一种永恒的、完美的、自足的存在。它不思虑物质世界,只思虑自身,是一种纯粹的思维的思维。这种不动之动者的概念,虽然没有拟人化的特征,但其所具有的绝对完美、永恒不变、终极原因和吸引力,使其成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解释宇宙最终秩序和目的的神圣存在。 第六章:斯多葛学派的“逻各斯”与宇宙理性 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晚期重要的哲学流派,他们将“逻各斯”(logos)视为宇宙的普遍理性、律法和命运。斯多葛认为,宇宙是由一种神圣的、遍在的理性所支配的,这种理性贯穿于万物之中,并且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他们的“逻各斯”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具有内在生命力和目的性的力量,是一种能够组织和引导一切存在的“神圣火”(divine fire)。这种逻各斯既是物质的(与“火”相关),又是理性的,它保证了宇宙的秩序、和谐和必然性。 斯多葛学派强调顺应自然、顺应“逻各斯”的安排。对于人来说,认识并接受宇宙的理性秩序,就是达到“德性”和“幸福”的途径。在这种思想体系中,“神性”体现为一种普遍的、无处不在的、支配性的理性力量,它塑造着宇宙,也指引着人类的生活。 结论 从早期希腊哲学对宇宙本源的模糊感知,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神圣解读,再到巴门尼德斯对“存在”的绝对论证,以及柏拉图的“善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动之动者”,直至斯多葛学派的宇宙理性,西方古代哲学在对“神性”的探究上展现了丰富的多样性和深刻的演进。这些思想家们,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去理解和描述,都试图去触及那超越感官世界、支配宇宙运行、赋予生命意义的终极实在。 本书所梳理的这些关于神性的哲学观念,并非对某个宗教教义的阐释,而是对人类理性在追问终极真理时所产生的深刻思考的呈现。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哲学中关于形而上学、宇宙论和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的宗教、科学和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古代思想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类理性认识自身和世界的艰辛历程,以及在追求超越性意义时所迸发出的不懈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纯粹的学术研究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观点,它更像是一套完整的、关于如何进行严肃思辨的方法论教材。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对待证据的审慎态度,以及对潜在反驳的预见性和主动回应,是当代很多急于下结论的学者所欠缺的。书中对某个关键历史事件或文献的引用,绝非信手拈来,而是经过了极其严苛的考证和校对,每一个引文的出处都清晰可溯。这种对文本本体的尊重,使得读者在跟随作者思考时,能获得一种极大的安全感——我们确信自己正行走在一条由坚实的基础支撑的知识之路上。我个人受益匪薄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辩论的梳理,它没有采取简单地褒贬一方的做法,而是非常公正地展示了A学派的合理性如何催生了B学派的批判,以及这种批判又如何反过来深化了最初的命题。这种动态的、辩证的梳理,让我对思想史的理解不再是静态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和超越的生命体。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情感体验,或者说精神触动,是极其复杂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体验过初识的困惑,继而是挣扎着理解的挫败感,最终在茅塞顿开时,那种由衷的敬畏和一种与古人进行精神对话的兴奋感油然而生。它挑战了我许多根深蒂固的预设,迫使我去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却从未深入思考过的概念的根源。例如,书中对于“超越性”的界定,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其放置于一个宗教的框架内,而是将其剖析为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逻辑需求。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有时令人感到一丝寒意——因为你发现自己曾经依赖的许多“常识”其实是多么的脆弱和随意建构的。然而,这种挑战并非是破坏性的,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洗礼,通过对更高阶思维的接触,反而让人对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以及日常的伦理选择,有了更加清醒和负责任的认知。它不是一本让人轻松愉悦的读物,但绝对是能让灵魂得到深度滋养的精神食粮。

评分

这部书的译本质量实在令人赞叹,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摸索的读者准备的灯塔。首先,从装帧和排版上看,就透着一股沉静而庄重的气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知识的重量。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有强烈的疲惫感。更重要的是,译者的功力深厚,他们显然不是简单地将原文的词汇进行机械替换,而是真正理解了作者在几百年前乃至更早时期,在那个特定的思想语境下,想要表达的那些微妙的哲学和神学概念。比如,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译者往往会附上详尽的注释,这些注释并非堆砌文献,而是精准地指向了其在整个思想史上的定位和演变,这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理解这些古老文本的门槛。我尤其欣赏那些处理长难句时的处理方式,既保持了原文的逻辑严密性,又让中文读者读起来行云流水,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这在学术译著中是极其难得的,足见译者团队的用心良苦和深厚学养。可以说,光是阅读这些流畅而精准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享受和对知识的尊重。

评分

如果让我向一个非专业人士推荐,我会说,虽然这本书的内容看起来非常“硬核”,但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力量,是超越学科界限的。它探讨的许多议题,比如人类的有限性、理性的边界、以及对终极意义的追寻,实际上是所有人都会在某个时刻面对的哲学困境。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更像是一部思想的“侦探小说”,作者不断地抛出谜团,然后用无比精密的推理将我们引向真相的边缘。我记得其中关于“时间性”的讨论部分,作者的措辞极其富有诗意和哲学张力,让人联想到一些伟大的文学作品。这种将严谨的逻辑思辨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完美融合的能力,是这部作品最令人称道之处。它证明了,最顶级的学术思考,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数据或僵硬的教条,而是对人类处境最深切的体察和最勇敢的追问。阅读它,就像是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虽然过程艰辛,但山顶的视野绝对值得。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角度,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我一直对某个特定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但以往接触的二手资料总是显得隔靴搔痒,缺乏一种直达源头的震撼感。这次阅读后才明白,我们对许多宏大概念的理解,往往被后世的诠释框架所禁锢了。此书(指其所属的丛书)的编选者显然有着极高的学术眼光,他们挑选的文本并非仅仅是那些已经被炒作到极致的“必读书”,而是真正能体现思想脉络中那些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拐点的作品。书中对于“存在”与“本质”关系的探讨,那种步步为营、层层递进的思辨过程,简直就像是跟着一位顶级的辩手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锋。每一章的论证都像是精密的钟表结构,每一个论点都是为了支撑起一个更宏大的结论。我必须承认,读到某些章节时,我需要频繁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中反复推演逻辑链条,试图完全吸收作者是如何从看似简单的前提跳跃到那个具有颠覆性的结论的。这种深度挖掘、直击核心的阅读体验,是市面上许多通俗解读类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

好好好~活动买划算哦~希望多做点活动好好好~活动买划算哦~希望多做点活动好好好~活动买划算哦~希望多做点活动

评分

对于神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评分

阅读经典的力量,值得推荐

评分

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而且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

评分

评价的字数要够才行,就是为了京豆

评分

正版图书 暂时还未细看

评分

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非常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

评分

到现在都没有看呢,书好多,看的时间太少。这样太不好了。

评分

好书,不解释!汉译名著都是经典,哇咔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