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从祀与乡约》论文十三篇,分为两组。前八篇研讨的孔庙从祀问题,其实质是明代衡量学术的原则和标准,由此可见朝廷、以及当时的一般意见对于道学和个别人物(如王阳明)的看法。后五篇论乡约,有两篇通论和三个具体个案。在明代地方社会的治理中,宗族和乡绅起过重要的作用,士人在乡里主导的风俗教化与官方主导的相对严酷的里甲、保甲制度,彼此能够替换、互补,这是乡约制度在当时渐趋流行的原因。
朱鸿林,毕业于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史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所,1984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东亚学博士学位。历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研究员等。现为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香港孔子学院院长等。
《儒者思想与出处》论文十九篇,主要是关于明代经世诸儒的一系列个案研究,书中前三篇为明代思想史研究一般通论、后三篇涉及清初思想。深入讨论真德秀《大学衍义》和丘濬《大学衍义补》,是对经世之学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之后展开湛若水、叶春及、吕坤、项乔诸儒的专题,是论述经世之学从中枢到地方再到乡里展开的具体情况
评分以下是访谈全文,文章经李怀印教授审定。
评分是我感兴趣的领域
评分会后,李怀印教授接受了腾讯文化记者的访谈,对会议中未能充分展开的问题进行了更详尽的回应。他认为,从人口、领土、主权、政权四个要素入手,通过对国家建构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宏观上把握清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评分书很不错,送货速度快,正版,赞一个!
评分是用清代文献学来研究明代的思想事件和文本。在这本书中,朱鸿林主要处理了从祀孔庙,以王阳明从祀孔庙为中心,讨论了吴澄从祀和罢黜的过程,从中看出思想发展的过程
评分还可以。。。。。。。。。
评分一定好好读
评分清代中国不具备世界历史上“帝国”的特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