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天 著
图书标签:
  • 音乐治疗
  • 接受式音乐治疗
  • 心理治疗
  • 音乐心理学
  • 身心健康
  • 情绪调节
  • 创伤治疗
  • 艺术治疗
  • 自我探索
  • 临床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31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80402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接受式音乐治疗是以聆听音乐为手段,使人们对美好的音乐产生反应,从而起到治疗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中央音乐学院的高天教授在本书中结合他20多年的音乐治疗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各种具体的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并分享了他丰富的临床工作心得,让读者真正明白如何开展音乐治疗工作,如何选择治疗音乐,如何运用各种治疗技巧……本书极具实践指导意义。阅读本书,我们将充分领略音乐审美所独具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简介

高天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主任。他毕业于美国费城天普大学,是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理事、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会员、美国国家注册音乐治疗师和欧洲精神创伤注册治疗师。他长期致力于在国内开展临床音乐心理治疗服务,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治疗人才。

目录

第一章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的概况
接受式音乐治疗的定义
对音乐或歌曲作品的选择

第二章 音乐聆听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音乐审美与人类生存
音乐审美的临床治疗价值

第三章 音乐肌肉渐进放松训练
音乐放松训练
放松音乐的选择
音乐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 指导性音乐想象
意识转换状态
想象与意象
指导性音乐想象

第五章 半指导性音乐想象
安全岛
非针对性积极资源强化
针对性积极资源强化
金鱼的故事

第六章 非指导性音乐想象
想象的类型
非指导性音乐想象过程的操作
注意事项

第七章 音乐引导想象
音乐引导想象的历史和发展
音乐引导想象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音乐引导想象的工作程序
音乐引导想象的音乐
音乐引导想象治疗师的培训

第八章 音乐系统脱敏
针对有特质性焦虑的来访者的工作程序
针对有状态性焦虑的来访者的工作程序
注意事项

第九章 音乐强化物
积极强化
行为弱化的技术
注意事项

第十章 歌曲讨论及音乐回忆
歌曲讨论
音乐回忆

第十一章 音乐镇痛及音乐无痛分娩
疼痛的理论
音乐镇痛作用的理论
音乐镇痛的操作
音乐无痛分娩

第十二章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技术
音乐同步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的工作程序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的音乐组合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的理论取向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的疗效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与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的区别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与音乐引导想象的区别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治疗师的培训

第十三章 投射式音乐聆听
心理投射
投射式音乐聆听
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 音乐生物反馈技术
生物反馈技术
音乐生物反馈

第十五章 音乐振动疗法
生理声学治疗
振动听觉治疗
音乐电疗及音乐电针灸

第十六章 音乐阈限下信息技术
阈限下信息研究
阈限下信息的理论
阈限下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阈限下信息在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音乐治疗中访谈的技巧
语言技巧
访谈中的思路问题

第十八章 接受式音乐治疗的设备
音响设备的配置选择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心弦共振:探索情绪疗愈的音乐力量》 一、 音乐,古老而现代的疗愈之声 音乐,自人类文明的黎明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原始部落的鼓点到宗教仪式中的吟唱,从宫廷贵族的乐曲到街头巷尾的歌谣,音乐始终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凝聚社群的强大媒介。而在现代社会,当人们面临日益增长的生活压力、情绪困扰,以及各种身心健康挑战时,音乐作为一种天然、非侵入性的干预手段,其深层的疗愈潜力正被重新发掘和重视。 《心弦共振:探索情绪疗愈的音乐力量》一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手册,而是一次充满人文关怀的探索之旅。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音乐如何在情感层面与我们互动,并如何被巧妙地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愈工具。本书致力于揭示音乐超越娱乐层面的强大力量,引导读者认识音乐在安抚心灵、疏导情绪、促进自我认知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 情绪的交响曲:理解内在的音乐图谱 在深入探讨音乐疗愈之前,本书首先构建了一个关于“情绪”的细腻认知框架。我们都知道喜怒哀乐,但情绪的构成远比这复杂。本书将情绪比作一首交响曲,有舒缓的慢板,也有激昂的快板;有和谐的旋律,也有不和谐的音符。这些情绪如同我们内在的音乐图谱,随着生活经历、生理状态、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奏。 本书细致地描绘了各种常见的情绪体验,例如: 焦虑与不安: 它们常常伴随着急促、不规则的节奏,如同心跳的失序。 悲伤与失落: 这种情绪可能表现为低沉、缓慢的旋律,带有沉重的和声。 愤怒与沮丧: 它们可以呈现为强烈的、具有冲击力的音响,甚至带有刺耳的摩擦感。 喜悦与平静: 这些积极情绪则往往与明亮、流畅的旋律,轻盈的节奏以及和谐的音色相关联。 理解这些情绪与音乐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开启音乐疗愈之门的钥匙。当我们能够辨识出自己内在情绪的“音乐语言”,就能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并非仅仅是背景声音,它与我们的内在世界有着深刻的共鸣。 三、 音乐的触弦:精准触及心灵的疗愈机制 那么,音乐究竟是如何触及我们的心灵,并产生疗愈效果的呢?《心弦共振》一书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揭示了音乐疗愈的深层机制: 生理层面的回响: 音乐对我们的生理系统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舒缓的音乐能够降低心率、血压,调节呼吸,释放内啡肽(一种天然的止痛剂和情绪提升剂),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激昂的音乐则可能唤醒身体,提升能量水平。本书将详细介绍音乐如何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来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心理层面的共振: 情绪疏导与释放: 音乐提供了一个安全而间接的途径来表达和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聆听与自身情绪相似的音乐,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减轻孤独感。而聆听能够唤起积极情绪的音乐,则可以帮助我们转变负面情绪,重塑积极心态。 认知重构与自我觉察: 音乐能够绕过意识的批判,直接触及潜意识。通过引导性的聆听,音乐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往事,探索潜藏在心底的信念和模式,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理解。某些音乐片段可能唤起我们遗忘的记忆,或者以新的视角审视过去,达到认知的重塑。 注意力转移与专注力提升: 当我们沉浸在音乐中时,我们的注意力会被音乐所吸引,暂时从烦恼和痛苦中抽离出来。这种注意力转移不仅能带来片刻的宁静,长期的练习还能帮助我们培养更强的专注力,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 音乐的抽象性和联想性,能够极大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聆听音乐时,我们会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场景、故事,这种内在的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愉悦的体验,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社会层面的连接: 音乐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合奏,能够增强归属感、协作精神和情感的互动,对于改善社交障碍、提升群体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 疗愈的乐章:丰富多样的音乐疗愈实践 《心弦共振》并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注重将音乐疗愈的理念转化为可行的实践方法。本书将介绍多种经过验证的音乐疗愈技巧,并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尝试: 引导式音乐聆听(Guided Music Listening): 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选择特定类型的音乐,并结合想象、冥想等技巧,以达到放松、减压、情绪调节的目的。例如,聆听自然之声的音乐来模拟置身于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从而达到身心放松。 音乐活动与互动(Music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on): 歌唱: 无论是独自哼唱,还是加入合唱团,歌唱都能帮助我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并提升愉悦感。 演奏: 学习演奏简单的乐器,如竖琴、尤克里里,或者只是敲击简单的节奏,都能帮助我们建立与音乐的连接,并获得成就感。 音乐游戏: 针对儿童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促进他们的发展和社交。 即兴创作与表达(Improvisation and Expression): 鼓励人们用声音、节奏、乐器进行自由的即兴创作,不追求技巧,只关注表达内心的感受,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情感释放方式。 特定疾病与情绪的音乐干预(Music Intervention for Specific Conditions and Emotions): 本书还将探讨音乐在缓解失眠、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协助自闭症儿童社交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和研究进展。 五、 你的个人音乐疗愈之旅 《心弦共振》鼓励每一位读者踏上属于自己的个人音乐疗愈之旅。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 建立个人音乐档案: 记录下能够引起你积极情绪、帮助你放松或激发你灵感的音乐,并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分类。 设计“情绪急救箱”音乐列表: 在面临压力、焦虑或悲伤时,能够快速找到适合的音乐来帮助自己。 创造“音乐冥想”仪式: 将音乐融入日常的冥想或放松时间,培养宁静的内心。 学习辨识音乐的情感语言: 更加敏锐地感知不同音乐所传达的情绪信息。 探索音乐的互动性: 尝试与他人一同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带来的连接与力量。 六、 结语:让音乐点亮你的生命 《心弦共振:探索情绪疗愈的音乐力量》是一份邀请,邀请你重新认识音乐,认识它在你生命中的无限可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指引,一种对心灵的深刻关怀。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愿音乐成为你最忠实的伴侣,最温柔的疗愈师,为你点亮生命中的每一段旋律,奏响属于你自己的和谐乐章。无论你是希望缓解日常压力,还是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份宝贵的资源,帮助你通过音乐,找到内心的平静、力量与希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插图或醒目的字体,这让我一开始有些犹豫,不知道里面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内容。然而,翻开第一页,就被其清晰的逻辑和温和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抛出惊世骇俗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探索性的领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倾听”的部分,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声音,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理解和共鸣。书中用大量的案例,讲述了音乐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扮演着微妙而强大的角色,帮助人们疗愈内心的创伤,释放积压的情绪。我曾经也接触过一些关于音乐治疗的书籍,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加强调了“接受”这一概念,而非主动的干预。它让我们意识到,有时候,最有效的疗愈并非来自强行改变,而是来自被理解、被接纳。这种温和的力量,让我对音乐的治愈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并非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在低语着关于心灵的秘密。读完后,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仿佛内心被洗涤了一般。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作者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读起来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理论时,所引用的那些经典文献和前沿研究,既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造诣。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这些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发人深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音乐疗法在实际应用中所展现出的巨大能量。我特别被其中关于童年创伤和音乐治愈的章节所打动,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展现了音乐如何帮助那些曾经受过伤害的孩子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音乐治疗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舒缓身心,它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关于自我认知和情感释放的探索。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人类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满足这些需求。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宁静的音乐花园。作者没有使用任何浮夸的词汇,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音乐疗法的精髓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自然之声”的描述,作者认为,我们身边的很多声音,例如风声、雨声、鸟鸣声,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治愈能量。这让我开始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尝试去感受它们带给我的平静和放松。书中还探讨了音乐与记忆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来唤醒和重塑我们的记忆。这让我对音乐的记忆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思的散文,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生命和心灵的敬意。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平和与喜悦,仿佛内心被一种温柔的力量所抚慰。它让我意识到,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通往内心深处,与自我和解的桥梁。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音乐治疗”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认为它可能就是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节奏活动。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学术但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复杂联系。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理论阐述的同时,非常注重实践性的指导。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引导读者一步步去理解音乐如何成为一种工具,去触及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深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声音作为语言”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声音如何在非语言层面传递信息,如何成为个体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音乐的互动方式,不再仅仅是作为聆听者,而是尝试去感受音乐带来的细微变化,去捕捉那些潜藏在旋律和节奏中的情感信号。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向导,带领我在音乐的海洋中航行,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珍宝。

评分

我一直认为,音乐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存在,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期待着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音乐来改善身心健康的具体方法。而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有条理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音乐治疗的大门。书中对各种音乐治疗技术的介绍,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性,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每种方法的核心原理和应用场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节奏”的部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节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在治疗中巧妙地运用节奏来引导情绪的流动。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耐心和专业的知识,教会我如何去“听懂”音乐,如何去感受音乐在身体和心灵深处产生的共鸣。它让我对音乐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愿望。

评分

浩气挺出世之高标,长戈储十万之雄兵。天倪物表,直觉英风畅洒;竹简笔锋,何人续写汗青。

评分

书不错,等我慢慢看了

评分

见一直没人应声,他便气哼哼地爬起身,也不顾穿上外衣,踉跄着撑着拐杖扶着矮柜吃力挪动着,慌忙之间还撞到了病腿,终于奔到了电话机前。他倒吸着冷气,用微微颤抖着的冻得通红的手摁着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喂,悦儿阿”他一如往日般地和蔼低沉“快起床,要迟到了,星期一了记得穿校服,一定要吃早饭......”即使他的悦儿已经改了几次作息时间,换了几个闹钟;即使他的悦儿已经听腻了他每天早上都重复的相同的话;即使他的悦儿因为他看错时间而早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乱发着脾气。

评分

正在看。。

评分

后来,陪在旁边的外婆也消失在人海,只留他一人,一个人静立。即使他的悦儿已经不再爱麻花朴实的香甜,即使他的悦儿因为玩耍忘记了承诺的时间,即使他的悦儿说自己长大了不喜欢别人唤小孩一般叫自己丢人的小名。

评分

一个星期天,阳光很好,我和爸爸载着爷爷去兜风。爷爷一扫往日的沉闷,又和从前一样话多了起来,很精神也很快活。薄暮,我们上楼回家,爸爸把穿的厚厚的爷爷背起,青筋暴起,大汗淋漓。爷爷愉悦地伏在爸爸宽厚的背上,仿佛丝毫不在意自己是否添了点小小的麻烦。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后来,陪在旁边的外婆也消失在人海,只留他一人,一个人静立。即使他的悦儿已经不再爱麻花朴实的香甜,即使他的悦儿因为玩耍忘记了承诺的时间,即使他的悦儿说自己长大了不喜欢别人唤小孩一般叫自己丢人的小名。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