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治手记》分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手记一至四,为概述部分,帮助读者认识癌症,了解早期诊断和患者心态对癌症治疗的特殊意义,以及“第1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性;第二板块,手记五至十三,为诊疗分述,介绍手术、化疗、放疗、中医以及靶向药物等癌症治疗的基本方法,并对“过度治疗”、“忽视细节”等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手记十四至二十为第三板块,分别阐述了作者对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肠癌等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体会。手记二十一至二十七为第四板块。作为一位资深肿瘤外科专家,作者在“中医与癌症”中系统地介绍了他对中医在癌症治疗各阶段作用的理解,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这一板块的亮点。在这一板块中,作者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经验,回答了患者及其家属所关心的“告诉真相还是隐瞒病情”、“要不要参加抗癌俱乐部”之类的问题。基于作者对国际肿瘤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跟踪、把握以及对临床经验的反思、总结,作者还向读者介绍了“控制”,也就是“带瘤生存”这一癌症治疗的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手记》的手记(代序)
手记一 认识癌症
一、走近癌症患者
二、癌是肿瘤,而肿瘤不一定是癌
三、免疫机制——癌细胞的天敌
四、癌症的成因还是谜
五、了解癌细胞的扩散途径
六、现代治疗方法——多兵种合成作战
七、对付癌症常用的药物
手记二 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一、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
二、早期发现是癌症治疗的“重中之重”
三、如何早期发现?
手记三 良好的心态是癌症治疗的关键
一、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
二、恐惧源于无知
三、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坦然面对”
四、关注睡眠
手记四 “第一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性
一、不要轻视首诊
二、首诊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首诊中的误区
手记五 正确制订手术“时机”与范围
一、把握手术之“机”
二、什么时候“动”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三、“动”的范围是否越大越好?
四、怎样才算是一台成功的手术?
手记六 慎用化疗
一、化疗功不可没
二、过犹不及
三、化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手记七 放射治疗与外科
一、什么是放射治疗?
二、善用放疗
三、放疗的副作用
四、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
手记八 癌症患者的福音——“分子靶向治疗”
一、能实现“精确打击”的生物武器
二、“生物靶向药物”的治疗适应证
三、正确使用靶向药物
四、靶向药物的缺陷与副作用
手记九 过度治疗不可取
一、过度治疗猛于癌细胞
二、治疗为何会过度?
三、治疗的关键是适度
手记十 治疗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细节决定成败
一、“细节”往往就是“机”之所在
二、哪些关键的“细节”影响着治疗效果?
三、“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手记十一 晚期癌症的“姑息性治疗”
一、在“鱼”和“熊掌”间选择
二、晚期癌症应当采取“姑息治疗”
三、在“综合”中实现姑息治疗的目标
四、姑息性治疗的“个体化”
手记十二 癌症复发不等于“山穷水尽”
一、坦然面对“复发”
二、科学认识“复发”
三、“复发”的预防与治疗
手记十三 不要放弃老年患者的治疗
一、癌症患者的老龄化趋势
二、放弃老龄患者的治疗,理由何在
三、老年患者的治疗特点
手记十四 乳腺癌与“保乳术”
一、换个角度看乳腺癌
二、“保乳术”的是与非
三、我的治疗观
手记十五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
一、与“众”不同的食管癌
二、如何预防与早期发现?
三、食管癌的治疗心得
手记十六 “中庸之道”——肝癌治疗原则
一、肝癌何以称“王”?
二、早期发现的可能
三、“中庸”一肝癌治疗的原则
四、治疗方法的选择
手记十七 胃癌诊治
一、不要轻视胃病
二、胃癌的早期发现
三、胃癌治疗
手记十八 直肠癌与“保肛术”
一、易被误诊的直肠癌
二、手术治疗的心理障碍与克服
三、“保肛术”并非人人适用
手记十九 肺癌诊治要略
一、重视肺癌肺外症状的诊断
二、肺癌的病理类型与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四、中晚期转移性肺癌治疗策略
五、术后中医扶正治疗的价值
手记二十 经济能力与治疗方案
一、癌症治疗是个耗钱的“工程”
二、花钱多的方案,治疗效果并不一定就好
三、坚持“量力而治”的理性原则
手记二十一 中医与癌症
一、中医是个好东西
二、中医的尴尬与患者的选择
三、中医治疗之我见
四、也说偏方
手记二十二 癌症与饮食
一、预防“癌从口入”
二、“忌口”与“不忌口”
三、对癌症患者有益的食品
手记二十三 早日扔掉药罐子
一、康复期病人与药物
二、心病还要心来治
三、比药罐子更有用的东西
手记二十四 “抗癌俱乐部”并非人人合适
一、“俱乐部”的价值
二、“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
手记二十五 告诉真相还是隐瞒病情
一、“告诉还是不告诉”是个困难的选择
二、怎样选择?
三、告诉时应注意的问题
手记二十六 “带瘤生存”——抗癌新境界
一、癌症的治疗理念
二、新观念,新境界
手记二十七 坚持、等待——人类终将战胜癌症
一、人类与癌症抗争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二、保养好自己的身心
三、坚持、等待
后记
参考文献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作者用30年的时间,在医学领域耕耘,积累的不仅是宝贵的知识,更是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书中那些关于肿瘤发展、诊断以及治疗的章节,虽然涉及专业知识,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非常接地气,仿佛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娓娓道来。我被那些成功战胜癌症的案例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医学奇迹的展现,更是无数个家庭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成果。书中对于医患沟通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信任和理解是多么的重要。作者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用一种真实、客观的态度,呈现了癌症诊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也让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生命的礼赞。
评分我常常在想,如果早一些读到这本书就好了。作者用30年的沉淀,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那些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故事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种朴实而真诚的语言,分享了他在肿瘤诊治领域的所见所闻所感。那些关于如何预防癌症、如何早期发现、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的内容,都显得格外有价值。但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医者职业的坚守。他没有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以一个普通的医者身份,与我们分享他的经验和感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科学性,也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它让我明白,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只要有希望,有勇气,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生命韧性的教科书。作者在书中分享的那些与癌症搏斗的真实故事,每一段都饱含着人性的光辉。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复杂治疗方案时,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让人能够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意义,而不是被冰冷的专业术语淹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患者深切的关怀和理解,那种“感同身受”的情绪,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落泪,也多次被鼓舞。书中没有回避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挑战,但它始终将焦点放在如何积极应对,如何寻求最佳的治疗途径,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寻找生活的意义。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对生的渴望,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让我明白,疾病固然可怕,但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内心的放弃。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身处黑暗中的人,给予他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非常触动人心的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沉重,但读完之后,内心却涌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面对疾病,悲观和绝望并非唯一的选择。作者以其30年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抗癌画卷。书中那些关于早期发现、精准治疗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和希望的光芒。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作者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医患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那种信任、支持和共同战胜病魔的决心,着实令人动容。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晚期患者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章节,它颠覆了我之前对“晚期”的认知,让我明白了即使在逆境中,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患者和家属看的,任何一个关心生命、敬畏生命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它以一种温和却坚定的方式,传递了对生命的尊重,对医者仁心的赞颂,以及对科学的信任。合上书页,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同时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让我不再仅仅从“疾病”的狭隘视角去看待癌症,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生命和人生图景中去理解。作者的文字,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深沉凝重,却始终充满了温情。在书中,我看到了医学研究的严谨与创新,也看到了无数医者为了病患的健康而付出的辛勤努力。那些关于不同类型癌症的介绍,让我对这个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词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恐慌。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在分享临床案例时,不仅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支持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这种“全人关怀”的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医疗,不仅仅是治疗身体的病痛,更是疗愈心灵的创伤。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作者的经历也挺曲折的
评分还没有开始看,不知道内容
评分对我们很有帮助
评分物流满意,很喜欢看,感谢京东的服务
评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评分家里有病人,努力学习中。。
评分书很好,还没看,希望早点读完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就是发货有点慢,有一本没货,拆分订单后才发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