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2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敦煌文物研究所 编
图书标签:
  • 敦煌莫高窟
  • 石窟艺术
  • 佛教艺术
  • 中国石窟
  • 敦煌
  • 壁画
  • 雕塑
  • 丝绸之路
  • 艺术史
  • 宗教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32013
版次:2
商品编码:1083531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石窟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页数:2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2》收录隋代计49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一~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目录

图版
隋代的莫高窟艺术
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形制
佛教故事画与敦煌壁画
图版说明
实测图(第302窟、第420窟、第427窟)
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二)

前言/序言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与《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2》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古都长安的兴衰:唐代历史与文化》的图书简介,全文约1500字。 --- 古都长安的兴衰:唐代历史与文化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唐朝的中心,宏伟的都城长安。 引言:一座世界的中心 唐代,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时代。它不仅意味着疆域的辽阔、国力的鼎盛,更代表了一种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那座在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城市——长安。 长安,这座被誉为“天子脚下”的都城,不仅仅是帝国的政治中枢,更是当时全球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深入这座规划严谨、气势恢宏的都城,探寻其从初建到鼎盛,再到最终衰落的全过程,并细致描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上对唐代乃至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帝都的擘画与初建 本书开篇追溯了长安的起源。从隋朝文帝杨坚对前朝都城大兴城的彻底颠覆与重建,到唐初高祖李渊的定都,长安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 规划之美:方正与秩序的象征 我们将详细解析长安城的总体布局。这座城市的设计严格遵循古代的礼制和周密的规划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书中将配以详尽的复原图和平面图,展示坊市制度的精妙。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和大明宫组成,街道如同棋盘般纵横交错,将城市划分为一百零八个功能明确的“坊”和“市”。这种严谨的城市管理模式,不仅是古代城市规划的巅峰之作,也深刻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其他城市的建设理念。我们将探讨这种几何美学如何服务于帝国的权力集中和高效运转。 2. 宫城与皇权:紫禁城的前身 重点剖析了宫城——太极宫(隋称大兴宫,唐初沿用)的结构与功能。这里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大典的场所。书中将细致描述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重要建筑的形制与功能,揭示唐代皇帝的日常朝会制度,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运行机制。 第二部分:盛唐气象:万国来朝的繁华景象 唐代“开元盛世”的辉煌,在长安城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本书将着墨于这一时期长安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独特面貌。 1. 坊市制下的经济生活 长安的经济生活被严格的“坊市制”所约束。坊是居住区,有宵禁制度;市是商业区,集中交易。我们将深入解析西市——这座“金市”,它是唐代国际贸易的中心。来自波斯、大食、日本、新罗的商人云集于此,胡姬、番僧、异域珍宝随处可见。书稿将通过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描绘西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从丝绸、瓷器到香料、琉璃,展现唐代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开放的商业精神。 2. 宗教与文化熔炉:兼容并蓄的胸襟 长安是宗教的大熔炉。佛教在此时期达到鼎盛,大慈恩寺(玄奘主持修建)和荐福寺等宏伟的寺院遍布城中,影响着民众的信仰生活。同时,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祆教(拜火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也在此地拥有自己的寺庙和信众。本书将探讨这些宗教如何与本土文化(如道教)进行碰撞、融合与共存,塑造了唐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3. 诗歌与艺术的巅峰 长安是唐诗的摇篮。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无数文人墨客汇聚于此,他们的诗篇记录了长安的日常、政治风云和个人际遇。我们将通过对“曲江宴饮”、“春日踏青”等场景的文学重现,让读者感受到盛唐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时代精神。同时,书中也将涉及长安城内流行的音乐、舞蹈和服饰文化,如胡旋舞的流行,反映了文化上的海纳百川。 第三部分:安史之乱与帝都的变迁 任何辉煌都有其谢幕之时。本书不会回避长安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命运。 1. 天宝之乱:繁华的崩塌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书中将详细描述叛军攻陷长安的惨烈过程,宫廷的仓皇出逃,以及洛阳与长安作为两京地位的反复易手。通过对“安史之乱”后长安城内破坏情况的描述,展现了这座城市在政治动荡下所遭受的巨大创伤。 2. 晚唐的挣扎与藩镇割据 即便在经历了动荡,长安依然是名义上的中心,但其辐射力和权威已大不如前。本书会探讨晚唐时期,随着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长安城内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城市功能如何逐渐退化。 3. 凤凰涅槃:黄巢起义与帝都的终结 本书的高潮部分将聚焦于黄巢起义。黄巢攻陷长安,唐朝统治的彻底崩溃,以及这座伟大的都城遭受的又一次毁灭性打击。我们将探讨黄巢对长安的破坏,以及唐僖宗逃亡后的长安城,如何从一座世界之都沦为残垣断壁。 结语:历史的回响 唐朝灭亡后,长安城虽然仍被沿用,但其作为世界级都城的地位被后来的开封和南京所取代。本书的结论部分将对长安的城市遗产进行总结,探讨其规划理念、文化包容性如何影响了后世的都城建设(如宋代的汴京和明清的北京)。通过对这座城市的兴衰史的梳理,我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政治哲学的演变、社会结构的张力,以及一个伟大帝国如何走向辉煌与落幕。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野: 结合历史学、考古学、城市规划学和文学批评,提供全景式的长安解读。 详尽的场景还原: 通过文字描绘,重现西市的喧嚣、大明宫的庄严和曲江池畔的诗意。 深入的制度分析: 细致剖析坊市制度、科举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联。 本书适合所有对唐代历史、中国古代城市文明以及世界都市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极其挑剔的人,尤其在艺术画册方面。很多市面上的敦煌图集,色彩失真严重,灰蒙蒙的,完全失去了原作的生命力。然而,这本画册的色彩还原度让我感到惊喜。那些被誉为“敦煌蓝”的矿物颜料,在书中表现得既深邃又富有层次感,没有出现常见的数码印刷的“死板”感。特别是对洞窟内部光线氛围的模拟,虽然是平面的纸张,但通过对阴影和高光的精确处理,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幽深与神圣交织的独特空间感。我用了足足一个下午,戴着老花镜,仔细比对了书中几处著名的“供养人”画像,发现即便是这些侧面描绘的人物,其面部表情和神态的细微差异也被忠实地记录了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印刷技术的胜利,更体现了出版方对敦煌艺术精髓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让人觉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评分

刚刚翻完这本画册,简直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长途跋涉。那些色彩,那些斑驳的笔触,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的风沙和信仰的沉淀。我特别喜欢其中对飞天形象的描绘部分,那些飘逸的丝带、舒展的肢体,即使只是静止的画面,也仿佛能感受到风的流动和音乐的韵律。很多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比如那些菩萨眼角细微的笑意,或者佛陀袈裟上细密的花纹,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工匠那份近乎虔诚的专注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使得那些本就厚重的历史感更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庄严。对于我这种对艺术史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摩挲、细细品味的视觉教科书。特别是当晚间关了灯,只留下一盏柔和的台灯,翻开扉页,那种仿佛穿越时空,亲临那座神秘洞窟的沉浸感,是任何线上图片都无法替代的体验。我甚至会对着某几幅壁画盯着看上十几分钟,试图去解码那些隐藏在颜料之下的故事和符号。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文字部分非常克制,几乎是“少说多看”的风格,这正合我意。我更愿意让图像自己说话,让眼睛和心灵去完成交流。有些介绍性的文字虽然简短,但选取的角度往往很刁钻,能瞬间点出某幅作品的精髓所在。比如对一幅描绘轮回故事的壁画的描述,只用了一句诗意的短语,却精准地概括了画面的情绪基调。我注意到书中对某些特定主题的重复出现,比如对“宝伞”或“火焰纹”的反复描绘,这让我开始思考,这些重复出现的母题在不同洞窟、不同时期是否承载了略微不同的文化含义?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揣测和研究的空间,这种“引导式体验”的设计非常高明。它激发了我去查阅更多相关学术资料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吸收”既有的知识点。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了一种“无序中的秩序感”。它似乎不是按照朝代或洞窟编号进行简单罗列,而是更偏向于主题性的串联,比如“禅定之相”、“净土描绘”或是“世俗供养人肖像”。这种编排方式的好处在于,它能让你在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中进行横向对比,更容易抓住敦煌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核心精神是如何演变的。比如,在一个章节里,你会看到初唐的饱满圆润,紧接着可能就出现了盛唐的雄浑壮阔,再过渡到五代时期的细腻繁复。虽然注释部分相对简洁,没有提供太多学术性的考证,但这反而让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大众、注重直观感受的艺术鉴赏读物。我尤其欣赏它对光影效果的处理,即便是印刷品,也能依稀感受到早年间矿物颜料在昏暗洞窟中被烛火照亮时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那种层次感和立体感,真是绝了。

评分

读完这本画册,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敦煌”,其实是无数次“修复”与“定格”的复合体。书中展示的那些色彩,鲜亮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无疑是经过现代技术尽可能还原的结果。但同时,我也看到了被岁月侵蚀的痕迹——那些皲裂的墙面,那些面目模糊的佛像,反而更具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一种无可奈何的美。我个人更倾向于那些保留了时间痕迹的图像,它们更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力量。这本书的排版在展示宏大场景时气势磅礴,比如全景壁画的铺陈,但它的小品级细节图处理得同样出色,比如对几件供养人服饰纹样的特写,那些细小的几何图案和动物纹样,简直是古代纺织艺术的活化石。对我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让我有机会在不踏入那片沙漠的前提下,对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现场考察”。

评分

这次京东搞活动果断入手,除了自己账号又果断借了三个账号终于入手了11本,其他6本暂时没货。有些书还是27年前的一版一印,太物有所值了!不过有的包装外壳开胶了,不影响书籍本身的精美!

评分

包装印制很好.图片非常清晰,一直在京东买书.速度很快,不错.这一套应该是莫高窟至今最权威的著作了.

评分

趁着京东大量发放满300-100的优惠券,决定把原来一直在活动期间一点点购买的《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系列买全。文物出版社这套内容非常好,而且后面文字有对各石窟的全面介绍,最近重印的几版品相差强人意,但配合活动优惠券也算超值了。 莫高窟(Mogao Grotto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 、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 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评分

非常好,支持京东非常好,支持京东非常好,支持京东非常好,支持京东非常好,支持京东非常好,支持京东

评分

文物社石窟書系貴得很 適合618這樣的活動時下手

评分

很重要的参考书,尤其在石窟报告还未全面出版的时候。

评分

物流快,服务好,书更好,爱不释手!继续在京东购买?

评分

书很好,京东有活动,价格很低了,赞京东,支持京东。

评分

书中只有黄金屋!囤点!这是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