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古筝练习曲24首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古筝练习曲24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祁瑶,王建民 编
图书标签:
  • 古筝
  • 民族器乐
  • 教材
  • 练习曲
  • 音乐教育
  • 高等教育
  • 本科
  • 中国音乐
  • 器乐演奏
  • 专业课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9258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99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是保证该专业良好发展的必备基础,其中教材建设乃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纵观西洋传统乐器表演专业的教材,历经几百年的积淀,其曲目数量浩如烟海,有数不清的练习曲、乐曲及协奏曲可供选用,因此,专业教学方面(特别是技术训练)只是如何合理地“选材”和“配餐”的问题(当然也存在中国教材建设的问题)。而民族器乐表演专业的教材,无论从哪方面与钢琴、小提琴等相比较,仍显得少之又少。这种现状,无疑极大地妨碍了该专业学科向纵深化、科学化、体系化方面的发展。以笔者上世纪80年代末创作的来说,当时属高难度曲目,时至今日,就连附中的孩子也能熟练驾驭(指技巧方面)了。那么,产生的问题就是,当我们的专业技术在突飞猛进时,我们有否足够的曲目量来改变目前“粥少僧多”的局面?每当一首新的高难度乐曲产生时,我们有否专门的练习曲来攻克其技术难题?当我们的学科专业布局已普遍形成从附中(小)、大学到研究生几个阶段模式时,我们的教材能否系统“分级”,合理、科学地适应不同层面的教学所需?我们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在教材使用上,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

目录

1.八度轻盈练习
2.泛音练习
3.琶音练习
4.灵巧的上下滑音
5.快速抹托练习
6.长摇练习
7.快速指序练习
8.小撮练习
9.轮指练习
10.短摇练习
11.点弹练习
12.左手流畅练习
13.连托与连抹练习
14.手指稳定的快速练习
15.双手交替八度练习
16.悬腕短摇或托劈指练习
17.半音练习
18.扫摇练习
19.多指摇练习
20.和弦转位与多指按音
21.双手摇指练习
22.左右手八度娴熟练习
23.双手轮指练习
24.运用左手的按音转调

前言/序言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二胡曲集(精选篇) 本书简介 本套《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旨在为高等院校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民族器乐)专业的本科生提供系统、深入的专业学习资源。本册《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二胡曲集(精选篇)》聚焦于二胡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拉弦乐器,精选了从传统经典到近现代优秀作品的代表性曲目。它不仅是一本技术训练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引导学生理解和阐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精髓的艺术指南。 一、 编纂背景与目标 随着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教材的需求日益精细化和系统化。二胡作为最受关注和普及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学习路径需要兼顾技法掌握的广度与艺术理解的深度。 本书的编纂目标在于: 1. 夯实基本功: 通过对精选曲目的技术剖析,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二胡演奏的各项基本功,如运弓的力度控制、指法的精确性、音色的丰富变化等。 2. 拓宽曲目视野: 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风格的代表作,使学生全面接触二胡艺术的完整面貌。 3. 提升音乐表达力: 引导学生超越机械的音符模仿,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情感内涵,从而形成成熟的个人演奏风格。 4. 衔接专业实践: 作为本科阶段学习的核心参考,为学生参与专业演出、科研及后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 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摒弃了单纯按难易程度排序的传统模式,而是采取了“技法聚焦—风格渗透—作品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共分为四个主要板块: 第一部分:基础技法深化与早期经典入门(奠基与规范) 本部分选取了早期流传的、对基础技法要求极为严格的小件作品和民间乐曲。重点在于规范学生的演奏姿态、初步建立稳定的节奏感和清晰的音准概念。 技法聚焦: 侧重于慢速长弓的稳定控制、换把位的平稳过渡、以及基础的揉弦(多为长揉)的运用。 曲目选例: 包含《江边的兔子》《打枣》等带有浓厚民间色彩的小品,旨在训练学生的“乐感”和对群体伴奏的适应性。对这些曲目的处理要求精确体现民间音乐的朴实与灵动。 第二部分:传统独奏曲的风格辨识与阐释(地域与文化) 此板块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囊括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历史沉淀的传统独奏名作。这要求学生不仅会拉,更要“懂”地域文化。 风格辨识: 重点区分江南丝竹风格(细腻、婉转、注重装饰音的运用)与北方派风格(雄浑、大气、注重弓法的爆发力)。 曲目选例: 江南风格:《五音 G 调练习曲》(选自某早期教材的变奏):强调滑音的细腻处理和颤音的颗粒性。 北方风格:《病中吟》(节选分析与片段练习):侧重于如何通过弓压的变化来表现深沉、内敛的情绪,探讨传统二胡“悲剧性”表达的内涵。 戏曲板腔体影响:《二泉映月》(部分技术难点分解):不作为完整演奏学习,而是抽取其在旋律进行、自由速度处理上的技术范例,供学生进行专题研究。 第三部分:近现代创作曲的技巧拓展与表现力提升(技巧与叙事) 随着民族管弦乐队的兴起和新音乐语汇的引入,二胡的演奏技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本部分着力于解决现代作品对演奏家提出的更高技术要求。 技巧拓展: 重点攻克如“快速换把位跑动”“双音演奏的稳定化”“强奏时的弓杆运用”以及“快速的拨弦技巧”。 叙事性处理: 现代二胡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叙事性或主题性。教材引导学生分析作曲家的意图,如何通过音色变化(如使用“哨音”或“金属音”)来强化主题的表达。 曲目选例: 选取了如《赛马》(片段化技术训练)、《听泉》(高把位清晰度训练)等作品中极具挑战性的技术片段,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练习单元。 第四部分:协奏曲与乐队合作技巧(合奏与平衡) 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必须具备在大型乐队中演奏和平衡的能力。本部分从二胡协奏曲选段中提炼出合作技巧。 平衡艺术: 学习如何在乐队齐奏或高潮部分保持二胡音色的穿透力,同时避免“拉得过尖”或“被掩盖”。重点练习与弦乐组、弹拨组的对答。 速度与弹性: 协奏曲中指挥对速度的控制往往比独奏更严格,要求学生在保持个人情感表达的同时,精确服从整体的速度指示。 选段示例: 选取著名二胡协奏曲(如《梁祝》或《第一二胡协奏曲》)中体现二胡主角地位与乐队互动关系的关键乐段进行解析与合奏预演。 三、 教材特点 1. 注释的精确性: 针对每一首曲目,都配有详细的演奏记号(如运弓方向、换弦点、揉弦种类),并辅以清晰的力度标记和速度弹性指示,这是区别于一般普及教材的关键。 2. 范例的独特性: 所选曲目多为历届国家级音乐比赛中获奖作品或演奏家巡演的保留曲目,确保了教材的前沿性和权威性。 3. 图示辅助: 针对一些高难度技巧(如特定指位按弦的力度分布、复合揉弦的指法图解),书中附有大量高清晰度的微距摄影图解,直观展示演奏细节。 4. 文化溯源: 每首曲目前,均附有简短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地位”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演奏即文化传承”的观念。 本书面向民族器乐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致力于深入研究二胡演奏艺术的教师和专业人士。掌握本书内容,即掌握了二胡演奏技术和艺术理解的“中坚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古筝练习曲24首》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类似的练习曲太多了。但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包含的24首练习曲时,我被它的结构和内容深深吸引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指法练习,而是更加注重将技巧与音乐性相结合。每一首曲子都有明确的练习目的,比如有的侧重于右手技巧的训练,有的则强调左手的运用,甚至还有一些是关于左右手配合的练习。更难得的是,它的一些练习曲的旋律非常优美,不像一些纯粹的技巧性练习那样枯燥乏味。我尝试弹奏了几首,发现它们的设计非常巧妙,能够有效地帮助我克服一些技术上的瓶颈。例如,有一首练习曲,它通过反复的旋律和节奏变化,让我对某个复杂的手指组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我感觉,这套练习曲的设计者对古筝演奏的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套古筝练习曲,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古筝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提升技艺的教材,很多市面上的曲集要么过于简单,要么难度跨越太大,难以找到合适的衔接。而这本《古筝练习曲24首》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从最基础的指法练习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了各种常用的技巧,比如勾、抹、托、劈等等,并且每首练习曲都针对性地强化了某一到两种技巧,让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这些技巧上的进步。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枯燥地重复,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技巧融入到了富有音乐性的乐句和旋律中,使得练习过程一点也不枯燥乏味。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练习曲,它们虽然技巧不算复杂,但旋律优美动听,常常让我弹奏完一首,就忍不住想立即再弹一遍。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指导,更是一种音乐启蒙,它让我体会到了古筝演奏的魅力,激发了我更深入学习的兴趣。我感觉,如果坚持按部就班地练习,不仅技巧能得到扎实的巩固,音乐表现力也会随之提升。

评分

这本《古筝练习曲24首》给我的感觉非常踏实,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去探索古筝的奥秘。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实用性。每一首练习曲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紧密围绕着古筝演奏中的核心技术展开。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技巧展示,而是把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都落到了实处。我喜欢它在练习曲中融入的那些充满东方韵味的小旋律,它们让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更能体会到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我注意到,这本书在音的连接、音色的控制以及情感的表达方面,都有非常细致的指导,这对于提升演奏的艺术性至关重要。在我看来,这是一本能够帮助学习者“慢下来,细细品味”的教材,它不追求速成,而是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评分

从一个有一定古筝基础的演奏者的角度来看,这套《古筝练习曲24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进阶平台。它并没有停留在初学者的基础指法层面,而是引入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技巧和音乐织体。我发现其中一些练习曲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我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尝试新的演奏方式。例如,有一首练习曲,它要求在保持旋律流畅的同时,还要兼顾复杂的节奏变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练习,我才发现自己在节奏感和双手协调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这本书的曲式结构也很有意思,有些练习曲借鉴了传统民乐的风格,有些则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这让我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风格,也为我未来的音乐创作和改编打下了基础。我感觉,这是一本能够帮助古筝学习者“温故而知新”的好教材。

评分

我一直觉得,想要学好一门乐器,系统性的练习必不可少,而这本《古筝练习曲24首》恰恰符合我的这一需求。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内容庞杂,让人无从下手。相反,它将24首练习曲精心编排,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就像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每首练习曲之前都附带了简短的说明,指出了这首曲子所要侧重的技巧和训练要点。这使得我在练习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去理解和体会。比如,当我看到一首练习曲的标题是“花指的初步训练”时,我就知道这首曲子是用来练习颤音的,然后就会有意识地去关注指尖的放松和频率的控制。而且,它的曲子长度适中,不会让人感到疲惫,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有效的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明显感觉自己在速度、准确性和连贯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评分

家里建书库,看着合适就买了

评分

好,喜欢

评分

okokokokokok

评分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评分

很好,专业!很好,专业!

评分

瑤琴轻点,心城温暖,一室沉香,笑靥嫣然。情至深处,琴音轻鸣,内心涤荡。十指翩跹,青丝飘飘,刹时花开。阁外箫起,不为乱扰,突兀尔尔,随琴而和。指尖微顿,闭耳倾听,箫音清澈,不似俗尘。素手轻描,笑靥绽放,随箫而起,琴箫和鸣。天籁之音,桃花飞舞,随风翩跹,宛若世外桃源。花落满地,一方桃花雨。帘幕轻纱,佳人身影入心,如青荷露坠,激起一池涟漪,渐渐晕开,再难平静。良人坐凉亭,静静鸣箫,眉目深情,漫山芳华不入心,漫天桃花无颜色。身姿入画,画入其心。只愿身处之中,长醉不愿醒。一曲琴箫,终遇红颜知音。一曲接一曲,久久不愿息。忘却所有,唯音缱绻。而,谁的心弦鸣自谁的指尖,谁的心甘愿为之沉沦。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青城山下,炊烟袅袅,拨云见日,七彩光晕,直入眉心。携一竹萧,沿途而上,青山如画,石径迤逦,不染纤尘。纸扇轻摇,芳香沁脾,默叹一声,心旷神怡。身姿翩跹,邂逅尘中遇。

评分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