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環保包裝設計
:228.00元
作者:托尼伊博森、彭衝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49584079
字數:0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如今,商品的銷售範圍已經遍及全球。我們不僅可以在新西蘭喝到來自俄羅斯的伏爾加,也可以在日本品嘗到來自巴西的水果。包裝也是無處不在,不論是在超市的貨架上,還是在我們的冰箱和櫥櫃中;禮品、化妝品,甚至是農場的瓜果都需要包裝。然而,隨著當今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減少浪費、節約能源、提高整體産品的可持續性及打造綠色包裝,已然成為包裝行業的熱門話題。那麼,設計師怎樣纔能找到環保的包裝設計方式,提高包裝可持續性和環境無害性的同時又可以讓包裝發揮保護作用呢?當代設計師從包裝材料、包裝結構、包裝用途等多個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打造齣可迴收、可降解和可再利用的包裝。本書甄選齣一百多個來自全球的卓越創意,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完美呈現,從而給設計師提供設計和展示方式的靈感。
隨著當今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減少浪費、節約能源、提高整體産品的可持續性及打造綠色包裝,已然成為包裝行業的熱門話題。那麼如何纔能在提高可持續性和環境無害性的同時,又可以讓包裝發揮保護作用呢?設計師從包裝材料、包裝結構、包裝用途等多個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打造齣可迴收、可降解和可再利用的包裝。本書甄選齣一百多個來自全球的卓越創意,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完美呈現,從而給設計師提供設計和展示方式的靈感。
托尼·伊博森創辦瞭 The Creative Method設計公司,三得利、金巴利、聯閤利華、可口可樂均是這傢公司的客戶。
彭衝是品贊設計公司的藝術總監,其作品屢獲國際奬項,如紅點奬、Pentawards、World Star等。
托尼 ? 伊博森的環保論
環保包裝的本質
環保包裝的應用為何成為當務之急?
塑料時代
什麼樣的包裝是環保的?
天然材料
手工材料
復閤材料
包裝減量化
可迴收利用包裝
可生物降解包裝
可重復利用包裝
環保油墨
我們能做些什麼?
環保包裝標識
案例賞析
可迴收
可降解
可再利用
索引
《嬰兒睡衣包裝》
嬰兒的體溫易於波動,即便是天氣變暖,不穿衣服也會使嬰兒的體溫齣現大幅波動,危害嬰兒的身體健康。Bennison,一傢高端兒童睡衣品牌的製造商,一直在為世界各地的貧睏國傢捐贈和提供睡衣。這些貧睏地區經常用公共肥皂清洗捐贈的睡衣,這種方式不但沒有抑製細菌,反而會傳播細菌。這就是設計公司為什麼會設計這款嬰兒睡衣包裝的原因。睡衣被裝進具有水溶性、無毒、可生物降解肥皂紙製成的包裝袋內。嬰兒的父母隻需撕下一小塊包裝袋,並將其投入一桶水中即可做成肥皂水。包裝袋上的墨水也可以輕易溶解,因為這種墨水與醫院在新生兒齣生時按腳印使用的墨水是同一種。
《燈具包裝》
雖然該項目的設計以盡可能地減少環境影響為原則,但産品及其包裝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卻絲毫不減。設計師將 LED 燈泡與迴收玻璃罐整閤在一起,設計齣一款有趣而頗具格調的産品。由於這款産品的部分組件為玻璃製品,因而需要一款保護性包裝,以免産品損壞。設計師沒有使用泡沫或氣泡襯墊,而是將一個卡紙製成的結構放置在包裝盒內,並用四條自行車輪胎製成的橡膠條對卡紙結構中央的産品進行固定。總而言之,這是一款簡單、實用的可持續産品。
《蘑菇包裝》
該品牌公司希望購買他們蘑菇産品的人們可以在廚房內完成蘑菇的栽培、采摘和烹飪過程。除瞭凸顯上述理念之外,這款産品對於那些傢中沒有菜園的人們來說非常實用。設計師用環保的牛皮紙製作産品包裝,並藉助少量膠水將牛皮紙包裝盒的邊緣彎成幾何形狀。黑色印刷油墨與包裝上的産品信息形成對比,而且有助於保持包裝盒內的溫度。將頂蓋拆下後,包裝盒便可作為花瓶使用,人們隻需更換掉盒內的填充物,便可栽種新的植物。除此之外,設計師還為包裝盒設計瞭一個用多種顔色印製而成的封套,這樣一來,公司無需印製全新的包裝,便可將其他類型的蘑菇以美觀且協調的狀態呈現在消費者麵前。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全球範圍內的“材料溯源之旅”。它並未局限於常見的再生紙或竹縴維,而是將視野投嚮瞭那些令人驚嘆的生物基材料和廢棄物再利用的典範。我記得有一章專門描述瞭如何利用農業廢棄物如秸稈甚至咖啡渣來製造具有特定防水性能的包裝,這些描述簡直太具有畫麵感瞭。書中對這些新興材料的優缺點進行瞭非常平衡的討論,沒有過度神化,而是坦誠地指齣瞭它們在規模化生産和成本控製上目前存在的挑戰,這讓讀者能夠保持清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張詳盡的供應商和技術參考的指南,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將理念付諸實踐的設計師來說,無疑是打通瞭從紙麵到現實的最後一公裏。我特彆喜歡它對“材料的生命周期”的哲學思考,認為包裝不應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循環的起點。這種對整體生態負責的態度,讓我對未來包裝設計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中關於平麵設計的章節,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環保設計等於素雅樸素”的刻闆印象。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前沿的視覺語言與環保主題完美融閤,那些案例展示的色彩飽和度和圖形張力,簡直讓人移不開眼。特彆是其中幾頁專門講解瞭如何利用印刷工藝的特性來減少油墨使用量,同時又不犧牲視覺衝擊力的方法,對我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個小項目幫助太大瞭。我過去總是在追求完美的色彩覆蓋,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留白和負空間的運用,在環保設計中同樣能創造齣高級感和呼吸感。案例分析得非常透徹,不僅僅展示瞭最終效果圖,還穿插瞭一些早期草圖和調整過程的記錄,這對於理解設計師的思維路徑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它如何將復雜的指標,比如可降解性和迴收率,巧妙地融入到視覺語言中,讓消費者在欣賞美感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瞭環保信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比生硬的說教有效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群充滿激情的先驅者們分享他們的心路曆程。其中穿插的訪談錄,讓我得以窺見那些走在環保前沿的設計師們是如何麵對行業阻力、如何平衡美學與功能的內心掙紮與最終突破的。這種人性化的敘事,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復雜技術之間的距離。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總結部分提齣的未來趨勢預測,那些關於“智能包裝”與“可食用包裝”的設想,雖然聽起來有些科幻,但結閤前文的材料技術鋪墊,讓人覺得它們並非遙不可及的空想,而是正在醞釀的變革。這本書不僅教授瞭“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激發瞭我們“為什麼要做”的內在驅動力。它成功地將環保包裝從一個“必須遵守的法規”提升到瞭一個“值得追求的藝術和商業價值高地”,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跳齣舒適區,去嘗試那些更具挑戰性的可持續設計方案。
評分結構設計的部分,簡直是一本“拆解百科全書”,它以近乎解剖學的精確度,展示瞭各種創新包裝的內部構造和連接方式。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一體化摺疊結構的研究,書中詳細對比瞭不同國傢和文化背景下對“箱型”的理解差異,這讓我看到瞭文化對結構形式的深遠影響。書中對材料的力學性能分析得極其到位,比如在介紹如何用紙漿模塑來替代塑料內托時,它不僅展示瞭成品,還配有詳細的應力分布圖解,這對於想要自己動手製作原型的人來說,是無價的寶貴資料。我過去總覺得復雜的結構意味著高昂的製造成本,但書中通過幾個精妙的案例證明,通過優化材料用量和減少膠水等輔料的使用,復雜的外形反而能帶來整體成本的下降和裝配效率的提升。這種從宏觀經濟效益到微觀結構力學的全麵考量,展現瞭作者深厚的行業經驗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每次翻閱這部分,我都感覺像是在上一堂高強度的工業設計實操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色彩搭配大膽而和諧,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環保理念。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種粗糲的紋理感,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可持續材料的質地。翻開內頁,那種對新穎包裝形式的探索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案例,更是深入剖析瞭從概念到落地的每一個環節,特彆是對於那些創新性結構設計的部分,簡直是腦洞大開。我常常在想,那些設計師是如何將看似不可能的材料組閤在一起,實現既美觀又實用的效果。書中對材料特性的解讀非常專業,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理解為什麼某些材料適閤做某些結構,而不是盲目追求“酷炫”。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在排版和字體選擇上也有所體現,每一個小小的元素都似乎在訴說著“少即是多”的設計哲學。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包裝”的定義都被拓寬瞭,它不再是簡單的包裹物,而是一種與産品、與環境深度對話的媒介。我甚至開始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每一個包裝的“小心思”,期待能從中發現更多設計上的巧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