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环保包装设计
:228.00元
作者:托尼伊博森、彭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49584079
字数:0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如今,商品的销售范围已经遍及全球。我们不仅可以在新西兰喝到来自俄罗斯的伏尔加,也可以在日本品尝到来自巴西的水果。包装也是无处不在,不论是在超市的货架上,还是在我们的冰箱和橱柜中;礼品、化妆品,甚至是农场的瓜果都需要包装。然而,随着当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减少浪费、节约能源、提高整体产品的可持续性及打造绿色包装,已然成为包装行业的热门话题。那么,设计师怎样才能找到环保的包装设计方式,提高包装可持续性和环境无害性的同时又可以让包装发挥保护作用呢?当代设计师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用途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打造出可回收、可降解和可再利用的包装。本书甄选出一百多个来自全球的卓越创意,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完美呈现,从而给设计师提供设计和展示方式的灵感。
随着当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减少浪费、节约能源、提高整体产品的可持续性及打造绿色包装,已然成为包装行业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才能在提高可持续性和环境无害性的同时,又可以让包装发挥保护作用呢?设计师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用途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打造出可回收、可降解和可再利用的包装。本书甄选出一百多个来自全球的卓越创意,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完美呈现,从而给设计师提供设计和展示方式的灵感。
托尼·伊博森创办了 The Creative Method设计公司,三得利、金巴利、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均是这家公司的客户。
彭冲是品赞设计公司的艺术总监,其作品屡获国际奖项,如红点奖、Pentawards、World Star等。
托尼 ? 伊博森的环保论
环保包装的本质
环保包装的应用为何成为当务之急?
塑料时代
什么样的包装是环保的?
天然材料
手工材料
复合材料
包装减量化
可回收利用包装
可生物降解包装
可重复利用包装
环保油墨
我们能做些什么?
环保包装标识
案例赏析
可回收
可降解
可再利用
索引
《婴儿睡衣包装》
婴儿的体温易于波动,即便是天气变暖,不穿衣服也会使婴儿的体温出现大幅波动,危害婴儿的身体健康。Bennison,一家高端儿童睡衣品牌的制造商,一直在为世界各地的贫困国家捐赠和提供睡衣。这些贫困地区经常用公共肥皂清洗捐赠的睡衣,这种方式不但没有抑制细菌,反而会传播细菌。这就是设计公司为什么会设计这款婴儿睡衣包装的原因。睡衣被装进具有水溶性、无毒、可生物降解肥皂纸制成的包装袋内。婴儿的父母只需撕下一小块包装袋,并将其投入一桶水中即可做成肥皂水。包装袋上的墨水也可以轻易溶解,因为这种墨水与医院在新生儿出生时按脚印使用的墨水是同一种。
《灯具包装》
虽然该项目的设计以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影响为原则,但产品及其包装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却丝毫不减。设计师将 LED 灯泡与回收玻璃罐整合在一起,设计出一款有趣而颇具格调的产品。由于这款产品的部分组件为玻璃制品,因而需要一款保护性包装,以免产品损坏。设计师没有使用泡沫或气泡衬垫,而是将一个卡纸制成的结构放置在包装盒内,并用四条自行车轮胎制成的橡胶条对卡纸结构中央的产品进行固定。总而言之,这是一款简单、实用的可持续产品。
《蘑菇包装》
该品牌公司希望购买他们蘑菇产品的人们可以在厨房内完成蘑菇的栽培、采摘和烹饪过程。除了凸显上述理念之外,这款产品对于那些家中没有菜园的人们来说非常实用。设计师用环保的牛皮纸制作产品包装,并借助少量胶水将牛皮纸包装盒的边缘弯成几何形状。黑色印刷油墨与包装上的产品信息形成对比,而且有助于保持包装盒内的温度。将顶盖拆下后,包装盒便可作为花瓶使用,人们只需更换掉盒内的填充物,便可栽种新的植物。除此之外,设计师还为包装盒设计了一个用多种颜色印制而成的封套,这样一来,公司无需印制全新的包装,便可将其他类型的蘑菇以美观且协调的状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材料溯源之旅”。它并未局限于常见的再生纸或竹纤维,而是将视野投向了那些令人惊叹的生物基材料和废弃物再利用的典范。我记得有一章专门描述了如何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甚至咖啡渣来制造具有特定防水性能的包装,这些描述简直太具有画面感了。书中对这些新兴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非常平衡的讨论,没有过度神化,而是坦诚地指出了它们在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上目前存在的挑战,这让读者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张详尽的供应商和技术参考的指南,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理念付诸实践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打通了从纸面到现实的最后一公里。我特别喜欢它对“材料的生命周期”的哲学思考,认为包装不应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循环的起点。这种对整体生态负责的态度,让我对未来包装设计充满了信心。
评分结构设计的部分,简直是一本“拆解百科全书”,它以近乎解剖学的精确度,展示了各种创新包装的内部构造和连接方式。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一体化折叠结构的研究,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对“箱型”的理解差异,这让我看到了文化对结构形式的深远影响。书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得极其到位,比如在介绍如何用纸浆模塑来替代塑料内托时,它不仅展示了成品,还配有详细的应力分布图解,这对于想要自己动手制作原型的人来说,是无价的宝贵资料。我过去总觉得复杂的结构意味着高昂的制造成本,但书中通过几个精妙的案例证明,通过优化材料用量和减少胶水等辅料的使用,复杂的外形反而能带来整体成本的下降和装配效率的提升。这种从宏观经济效益到微观结构力学的全面考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每次翻阅这部分,我都感觉像是在上一堂高强度的工业设计实操课。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群充满激情的先驱者们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其中穿插的访谈录,让我得以窥见那些走在环保前沿的设计师们是如何面对行业阻力、如何平衡美学与功能的内心挣扎与最终突破的。这种人性化的叙事,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复杂技术之间的距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总结部分提出的未来趋势预测,那些关于“智能包装”与“可食用包装”的设想,虽然听起来有些科幻,但结合前文的材料技术铺垫,让人觉得它们并非遥不可及的空想,而是正在酝酿的变革。这本书不仅教授了“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为什么要做”的内在驱动力。它成功地将环保包装从一个“必须遵守的法规”提升到了一个“值得追求的艺术和商业价值高地”,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跳出舒适区,去尝试那些更具挑战性的可持续设计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搭配大胆而和谐,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环保理念。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粗粝的纹理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可持续材料的质地。翻开内页,那种对新颖包装形式的探索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案例,更是深入剖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那些创新性结构设计的部分,简直是脑洞大开。我常常在想,那些设计师是如何将看似不可能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实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书中对材料特性的解读非常专业,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理解为什么某些材料适合做某些结构,而不是盲目追求“酷炫”。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排版和字体选择上也有所体现,每一个小小的元素都似乎在诉说着“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包装”的定义都被拓宽了,它不再是简单的包裹物,而是一种与产品、与环境深度对话的媒介。我甚至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每一个包装的“小心思”,期待能从中发现更多设计上的巧思。
评分这本书中关于平面设计的章节,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环保设计等于素雅朴素”的刻板印象。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前沿的视觉语言与环保主题完美融合,那些案例展示的色彩饱和度和图形张力,简直让人移不开眼。特别是其中几页专门讲解了如何利用印刷工艺的特性来减少油墨使用量,同时又不牺牲视觉冲击力的方法,对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小项目帮助太大了。我过去总是在追求完美的色彩覆盖,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留白和负空间的运用,在环保设计中同样能创造出高级感和呼吸感。案例分析得非常透彻,不仅仅展示了最终效果图,还穿插了一些早期草图和调整过程的记录,这对于理解设计师的思维路径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如何将复杂的指标,比如可降解性和回收率,巧妙地融入到视觉语言中,让消费者在欣赏美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环保信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生硬的说教有效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