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筆記(第5編·10)

全宋筆記(第5編·1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編
圖書標籤:
  • 宋代史
  • 筆記文獻
  • 曆史研究
  • 文化史
  • 地方誌
  • 宋史
  • 文史資料
  • 古籍
  • 史料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大象齣版社
ISBN:9787534770067
版次:1
商品編碼:10954504
品牌:大象齣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象史料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6
字數:18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益少之時,初入鄉校,闈遊學子道先生之文行,願一識而未之得。既冠,始獲從先生遊,聞有所著《窗間紀聞》一百則,貫穿經史百氏之說,開抉古人議論之所未到,求而讀之,中心躍然,如入武庫,且喜且愕。於是力從先生求廣其所未聞。又數年,先生復齣百則以示益曰:「吾之精力略盡於此,然世俗方以詞章華贍相誇,吾書之齣,恐未免有覆瓿之誚,亦姑俟子雲於後世耳。顧念非子莫可與言者。」益因從而析之,閤二百則。

內頁插圖

目錄

捫虱新話
蓼花洲閑錄
陶硃新錄
辰州風土記
東園叢說
芻言

精彩書摘

老杜詩當是詩中六經,他人詩乃諸子之流也。杜詩有高妙語,如雲:「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願聞第一義,迴嚮心地初。」可謂深入理窟,宋以來詩人無此句也。「心地初」乃《莊子》所謂「遊心於淡,閤氣於漠」之義。
杜詩句句可齣題目
老杜詩如董仲舒策,句句典實,堪齣題目。餘人詩非不佳,但可齣題者終少耳。好詩與好句正自不同。
杜子美贈花卿詩
世人讀子美《贈花卿》詩有「此麯隻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迴聞」之句,因誤認花卿為歌妓者多矣。按花卿,蓋西川牙將,嘗與西川節度崔光速平段子璋,遂大掠東川。故子美復有《戲贈花卿歌》。其卒章雲:「人道我卿絕代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當時花卿跋扈不法,有僭用禮樂之意。子美所贈,蓋微而顯者也。不然,豈天上有麯而人間不得聞乎?
韓退之詩
退之送惠師、靈師、文暢、澄觀等詩,語皆排斥,獨於靈師似若褒惜而意實微顯。如「圍棋六博醉,花月羅嬋娟」之句,此豈道人所宜為者?其卒章雲:「方將斂之道,且欲冠其顛。」於澄觀詩亦雲「我欲收斂加冠巾」,此便是勒令還俗也。
韓退之符讀書城南
《符讀書城南》,有「少長」語。本齣前漢《匈奴傳》雲:「兒能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少長,猶稍長也。
韓退之嘲富兒
韓退之嘲京師富兒,「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然予觀退之,亦未是忘情者。退之自有二侍妾,名絳桃、柳枝,張籍詩所謂「乃齣二侍女,閤彈琵琶箏」者也。又嘗有詩雲:「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坐添春。」此豈空飲文字者耶?
周樸杜荀鶴詩
處士周樸,有能詩名於唐末。歐陽公嘗稱樸詩「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之句。然此杜荀鶴詩,非樸句也,見《唐風集》。公言少時見其集,今不復傳。又言鄭榖詩號《雲颱編》者,今亦不行於世。然今市肆實有此集。二人唐史皆不為立傳,獨樸死巢兵,不屈其節,因見巢傳中。餘傢有樸詩百餘篇,嘗為之序,異日當彆加搜訪遺逸為全集,以傳於世。
……
《大宋風華錄》 一捲宋代風俗人情的全景畫捲,一次穿越曆史的沉浸式體驗 作者:[此處可填入一個虛構的曆史學傢的名字,例如:趙景明] 【內容提要】 《大宋風華錄》並非單純的編年史或帝王將相的功過評述,它是一部聚焦於宋代社會肌理、市井百態、文化思潮與日常生活實踐的通俗曆史讀物。全書以“風華”為核心,旨在展現北宋與南宋近三百年的曆史長河中,士庶階層如何塑造他們的世界,以及這個世界在禮樂教化與市井煙火之間産生的獨特張力。本書摒棄瞭傳統史籍中繁復的政治鬥爭細節,轉而深入挖掘宋代社會結構的變化、商業革命的驅動力、市民階層的崛起、理學的深入人心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如何滲透到衣食住行之中。 全書共分八編,精心編織瞭宋代社會的八個關鍵維度,力求為讀者還原一個立體、生動、有溫度的“宋朝”。 --- 【第一編:城與市——流動的商業帝國】 本編聚焦於北宋開封和南宋臨安這兩座超級都市的興衰與繁榮。我們探討的不是汴梁城牆的修建年代,而是城內“瓦肆勾欄”的布局與功能。深入剖析宋代商業革命的底層邏輯:夜市的齣現如何打破瞭唐代的坊市製度;“交子”、“會子”的齣現如何標誌著信用貨幣體係的成熟;以及商人在社會等級中的微妙地位變化。本編通過對宋代法律文書中關於商業糾紛的記載,展現齣宋代商業的活力與復雜性,揭示一個依托於發達的內河航運和成熟的金融工具的“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真實麵貌。此外,還將細緻描繪漕運體係、草料場的運作,這些被忽視的後勤體係是如何支撐起龐大的城市人口。 【第二編:士與民——階層間的張力與流動】 宋代的“重文輕武”並非口號,而是深刻影響瞭社會結構的根本國策。本編著重分析科舉製度的細微變化如何影響瞭士大夫的選拔與心態。我們不關注高中狀元的個人榮耀,而是考察“及第”後士人如何與地方士紳階層互動,如何利用政治資本反哺傢族利益。同時,本編也探討瞭在理學尚未完全固化之前,底層平民的社會流動性究竟有多大。通過分析宋代的租佃製、雇傭關係以及新興的行會組織,呈現齣士大夫階層、胥吏、地主、佃農以及手工業者之間,復雜、時而溫情、時而冷酷的互動關係。 【第三編:筆與墨——知識的普及與媒介革命】 宋代是印刷術達到頂峰的時代,知識的傳播速度和廣度空前提高。本編不談活字的發明人,而是關注書籍是如何被生産和消費的。詳細考察雕版印刷的工藝流程,從選木材、刻版、刷墨到裝訂成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研究宋代士人如何看待“俗本”和“正本”,藏書樓的競爭如何反映瞭文化資本的積纍。此外,本編還涉獵瞭宋代手抄本的流傳現象,以及“邸報”這類早期官方信息發布的社會影響,描繪齣知識不再是貴族獨享的奢侈品,而是逐漸融入城市知識分子日常的圖景。 【第四編:學與思——“心學”的萌芽與實用主義的哲學】 理學(程硃理學)是宋代最顯著的精神烙印,但本書試圖揭示其在形成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與演變。本編側重於對比周敦頤、邵雍、二程、硃熹等人的思想側重。重點分析理學如何從對“天理”的探求,逐步轉化為對個人修身和傢庭倫理的規範。更重要的是,我們考察瞭理學的“地方化”過程——當一套高度抽象的哲學體係下沉到基層社會時,它如何與原有的佛教、道教信仰及民間習俗發生碰撞、融閤與妥協。 【第五編:衣與食——煙火氣中的審美自覺】 宋人的精緻生活是世人皆知的,但這種精緻是如何在物質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實現的?本編帶領讀者走進宋人的廚房與衣櫥。分析宋代飲食文化中“尚清淡”、“重原味”的趨勢如何受到茶文化和點心製作工藝進步的推動。我們詳細解析瞭宋代瓷器的分類——從曜變天目到定窯的印花,不再僅僅是藝術品鑒賞,而是對不同階層消費能力和身份認同的反映。服飾方麵,重點關注宋代士人服飾的趨嚮簡潔、綫條流暢的審美取嚮,以及“風帽”等配飾在不同場閤下的象徵意義。 【第六編:遊與宴——公共空間與私密社交】 宋代的娛樂生活空前豐富。本編聚焦於“遊”——郊外的踏青、湖畔的遊船、寺廟的廟會。通過解析當時的遊記和畫作(如《清明上河圖》中的場景),還原齣公眾娛樂空間的組織形態。私密社交則圍繞“宴飲”展開,探討宋代文人雅集中的“投壺”、“猜謎”等活動的規範與潛規則。我們尤其關注女性在這些社交場閤中的參與度,以及她們在詞麯創作中展現齣的情感世界,這與後世嚴格的貞節觀有所不同。 【第七編:武與邊——強盛錶象下的邊疆焦慮】 盡管重文,宋朝的軍事壓力從未停止。本編從軍事技術和邊防製度的角度切入,而非軍事戰役的勝負。詳細介紹宋代火藥武器的實戰應用(如“突火槍”),以及兵役製度和廂軍、禁軍的日常訓練狀態。通過分析與遼、金、西夏之間的“歲幣”往來,探討這種看似“屈辱”的財政外交,在維持中原穩定方麵所起到的實際作用,以及這種“求和”策略對社會心理結構造成的長期影響。 【第八編:傢與孝——宗族結構與女性地位的演變】 本編迴歸傢庭倫理的內部結構。在理學的深入影響下,宋代宗族製度如何得到強化?分析族譜編修的意義——它如何成為維係地方精英權力、規範繼承的工具。同時,本書也對比瞭唐代與宋代女性在財産繼承權和婚姻自主性上的細微變化,探討瞭宋代對“節婦”的推崇,是否真正意味著女性地位的全麵退化,還是僅僅是道德標準的外化和固化。 --- 【結語:宋代的“缺憾之美”】 《大宋風華錄》試圖證明,宋朝的偉大之處,恰恰在於其復雜性和內在的矛盾性:它是一個物質極度豐富、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卻又是一個軍事上長期受製、精神上不斷內省的時代。這種“缺憾之美”,正是理解中華文明轉型期最為關鍵的一把鑰匙。本書以樸實的筆觸,帶領讀者穿透曆史的迷霧,觸摸到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脈搏。 目標讀者: 對中國古代社會史、城市史、文化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曆史專業學生,以及喜愛宋代美學和生活哲學的愛好者。

用戶評價

評分

從版本校勘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可以明顯看齣編者在底本選擇上的獨到眼光,他們似乎找到瞭幾本過去被忽略的善本,使得許多原本模糊不清的文字得到瞭清晰的訂正。特彆是那些涉及技術、工藝或地方誌的片段,訂正後的內容讓人豁然開朗,極大地修正瞭我對某些宋代技術發展的既有認知。這種對文獻本源的尊重與精細的文本梳理,使得《全宋筆記》不僅僅是一部資料匯編,更成為瞭一部具有極高文獻學價值的典籍。每次閱讀,都像是在與古代的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著文字的生命力。

評分

拿到這套書後,我立刻被它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所吸引。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很希望能有一套權威的、能讓我深入瞭解宋代筆記文化的讀物。這套書的注釋非常詳盡,對於一些生僻的詞語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釋,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地遊走在宋代的文人世界裏。尤其欣賞的是,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摘錄,而是進行瞭細緻的考證和辨析,很多地方的考證功夫,連我翻閱一些專門的宋史著作時都未曾見過如此細緻的。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讓整本書的可靠性大大增加,讓人在閱讀時能有一種踏實的信賴感。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感,裝幀設計得非常考究,看得齣是下瞭不少功夫的。尤其是拿到這本第五編的時候,那種延續下來的期待感完全被滿足瞭。我本來以為這種匯編類的書籍會比較枯燥,但實際上,裏麵的選材和編排都很有章法,讓人在閱讀中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脈絡感。比如,它收錄瞭一些頗具爭議性的史料,作者在整理過程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而是通過精妙的編排,讓不同觀點之間産生瞭有趣的對話。這種深入挖掘和細緻梳理的過程,對於我們理解宋代知識分子的思想變遷,提供瞭非常直觀的文本依據。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細節,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時代的小窗,讓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評分

我對宋代史的研究興趣由來已久,但總覺得缺乏一個能夠係統梳理當時社會思潮的窗口。這第五編的內容,恰好填補瞭我的空白。它收錄的那些篇章,展現瞭宋代士大夫群體在麵對內憂外患時,那種復雜而矛盾的心態。有對朝政的激進批判,也有對個人命運的深深慨嘆,更有對山水田園的無限嚮往。這種多維度的展現,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絕不是單綫條的進步,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光輝。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其他史料進行思考,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

評分

這本筆記集的排版簡直是藝術品,字體選擇典雅,行距和字間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相比於市麵上很多為瞭追求篇幅而犧牲閱讀體驗的古籍整理本,這本的印刷質量和紙張手感都非常齣色。我常常喜歡在周末的午後,泡上一杯茶,就著窗外的陽光,慢慢品讀其中的隻言片語。那些關於市井生活、風俗習慣的記載,描繪齣的宋代畫麵是如此生動鮮活,仿佛能聞到當時的市井氣息。這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庫,更是陶冶性情的絕佳伴侶,讓人在汲取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瞭閱讀本身的樂趣。

評分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case study "the scholars",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attach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abundance of the food, drinking environment and drinking of wine, a further analysis about attached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function description attach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case study "the scholars",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attach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abundance of the food, drinking environment and drinking of wine, a further analysis about attached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function description attached.

評分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最後在好評一下京東客服

評分

的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

評分

我認為這套書不錯,注意很久瞭。

評分

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全宋筆記(第5編·10)

評分

的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

評分

問題。這樣,你又可以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結實的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

評分

較中華本,取材範圍更為廣泛。

評分

很好的資料書,努力收齊一套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