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笔记(第5编·10)

全宋笔记(第5编·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图书标签:
  • 宋代史
  • 笔记文献
  • 历史研究
  • 文化史
  • 地方志
  • 宋史
  • 文史资料
  • 古籍
  • 史料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7006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54504
品牌:大象出版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象史料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6
字数:1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益少之时,初入乡校,闱游学子道先生之文行,愿一识而未之得。既冠,始获从先生游,闻有所著《窗间纪闻》一百则,贯穿经史百氏之说,开抉古人议论之所未到,求而读之,中心跃然,如入武库,且喜且愕。于是力从先生求广其所未闻。又数年,先生复出百则以示益曰:「吾之精力略尽于此,然世俗方以词章华赡相夸,吾书之出,恐未免有覆瓿之诮,亦姑俟子云于后世耳。顾念非子莫可与言者。」益因从而析之,合二百则。

内页插图

目录

扪虱新话
蓼花洲闲录
陶朱新录
辰州风土记
东园丛说
刍言

精彩书摘

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杜诗有高妙语,如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可谓深入理窟,宋以来诗人无此句也。「心地初」乃《庄子》所谓「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之义。
杜诗句句可出题目
老杜诗如董仲舒策,句句典实,堪出题目。余人诗非不佳,但可出题者终少耳。好诗与好句正自不同。
杜子美赠花卿诗
世人读子美《赠花卿》诗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之句,因误认花卿为歌妓者多矣。按花卿,盖西川牙将,尝与西川节度崔光速平段子璋,遂大掠东川。故子美复有《戏赠花卿歌》。其卒章云:「人道我卿绝代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当时花卿跋扈不法,有僭用礼乐之意。子美所赠,盖微而显者也。不然,岂天上有曲而人间不得闻乎?
韩退之诗
退之送惠师、灵师、文畅、澄观等诗,语皆排斥,独于灵师似若褒惜而意实微显。如「围棋六博醉,花月罗婵娟」之句,此岂道人所宜为者?其卒章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于澄观诗亦云「我欲收敛加冠巾」,此便是勒令还俗也。
韩退之符读书城南
《符读书城南》,有「少长」语。本出前汉《匈奴传》云:「儿能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少长,犹稍长也。
韩退之嘲富儿
韩退之嘲京师富儿,「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然予观退之,亦未是忘情者。退之自有二侍妾,名绛桃、柳枝,张籍诗所谓「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者也。又尝有诗云:「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此岂空饮文字者耶?
周朴杜荀鹤诗
处士周朴,有能诗名于唐末。欧阳公尝称朴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之句。然此杜荀鹤诗,非朴句也,见《唐风集》。公言少时见其集,今不复传。又言郑谷诗号《云台编》者,今亦不行于世。然今市肆实有此集。二人唐史皆不为立传,独朴死巢兵,不屈其节,因见巢传中。余家有朴诗百余篇,尝为之序,异日当别加搜访遗逸为全集,以传于世。
……
《大宋风华录》 一卷宋代风俗人情的全景画卷,一次穿越历史的沉浸式体验 作者:[此处可填入一个虚构的历史学家的名字,例如:赵景明] 【内容提要】 《大宋风华录》并非单纯的编年史或帝王将相的功过评述,它是一部聚焦于宋代社会肌理、市井百态、文化思潮与日常生活实践的通俗历史读物。全书以“风华”为核心,旨在展现北宋与南宋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士庶阶层如何塑造他们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在礼乐教化与市井烟火之间产生的独特张力。本书摒弃了传统史籍中繁复的政治斗争细节,转而深入挖掘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商业革命的驱动力、市民阶层的崛起、理学的深入人心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如何渗透到衣食住行之中。 全书共分八编,精心编织了宋代社会的八个关键维度,力求为读者还原一个立体、生动、有温度的“宋朝”。 --- 【第一编:城与市——流动的商业帝国】 本编聚焦于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这两座超级都市的兴衰与繁荣。我们探讨的不是汴梁城墙的修建年代,而是城内“瓦肆勾栏”的布局与功能。深入剖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底层逻辑:夜市的出现如何打破了唐代的坊市制度;“交子”、“会子”的出现如何标志着信用货币体系的成熟;以及商人在社会等级中的微妙地位变化。本编通过对宋代法律文书中关于商业纠纷的记载,展现出宋代商业的活力与复杂性,揭示一个依托于发达的内河航运和成熟的金融工具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真实面貌。此外,还将细致描绘漕运体系、草料场的运作,这些被忽视的后勤体系是如何支撑起庞大的城市人口。 【第二编:士与民——阶层间的张力与流动】 宋代的“重文轻武”并非口号,而是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的根本国策。本编着重分析科举制度的细微变化如何影响了士大夫的选拔与心态。我们不关注高中状元的个人荣耀,而是考察“及第”后士人如何与地方士绅阶层互动,如何利用政治资本反哺家族利益。同时,本编也探讨了在理学尚未完全固化之前,底层平民的社会流动性究竟有多大。通过分析宋代的租佃制、雇佣关系以及新兴的行会组织,呈现出士大夫阶层、胥吏、地主、佃农以及手工业者之间,复杂、时而温情、时而冷酷的互动关系。 【第三编:笔与墨——知识的普及与媒介革命】 宋代是印刷术达到顶峰的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和广度空前提高。本编不谈活字的发明人,而是关注书籍是如何被生产和消费的。详细考察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从选木材、刻版、刷墨到装订成册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研究宋代士人如何看待“俗本”和“正本”,藏书楼的竞争如何反映了文化资本的积累。此外,本编还涉猎了宋代手抄本的流传现象,以及“邸报”这类早期官方信息发布的社会影响,描绘出知识不再是贵族独享的奢侈品,而是逐渐融入城市知识分子日常的图景。 【第四编:学与思——“心学”的萌芽与实用主义的哲学】 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最显著的精神烙印,但本书试图揭示其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与演变。本编侧重于对比周敦颐、邵雍、二程、朱熹等人的思想侧重。重点分析理学如何从对“天理”的探求,逐步转化为对个人修身和家庭伦理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我们考察了理学的“地方化”过程——当一套高度抽象的哲学体系下沉到基层社会时,它如何与原有的佛教、道教信仰及民间习俗发生碰撞、融合与妥协。 【第五编:衣与食——烟火气中的审美自觉】 宋人的精致生活是世人皆知的,但这种精致是如何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的?本编带领读者走进宋人的厨房与衣橱。分析宋代饮食文化中“尚清淡”、“重原味”的趋势如何受到茶文化和点心制作工艺进步的推动。我们详细解析了宋代瓷器的分类——从曜变天目到定窑的印花,不再仅仅是艺术品鉴赏,而是对不同阶层消费能力和身份认同的反映。服饰方面,重点关注宋代士人服饰的趋向简洁、线条流畅的审美取向,以及“风帽”等配饰在不同场合下的象征意义。 【第六编:游与宴——公共空间与私密社交】 宋代的娱乐生活空前丰富。本编聚焦于“游”——郊外的踏青、湖畔的游船、寺庙的庙会。通过解析当时的游记和画作(如《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还原出公众娱乐空间的组织形态。私密社交则围绕“宴饮”展开,探讨宋代文人雅集中的“投壶”、“猜谜”等活动的规范与潜规则。我们尤其关注女性在这些社交场合中的参与度,以及她们在词曲创作中展现出的情感世界,这与后世严格的贞节观有所不同。 【第七编:武与边——强盛表象下的边疆焦虑】 尽管重文,宋朝的军事压力从未停止。本编从军事技术和边防制度的角度切入,而非军事战役的胜负。详细介绍宋代火药武器的实战应用(如“突火枪”),以及兵役制度和厢军、禁军的日常训练状态。通过分析与辽、金、西夏之间的“岁币”往来,探讨这种看似“屈辱”的财政外交,在维持中原稳定方面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以及这种“求和”策略对社会心理结构造成的长期影响。 【第八编:家与孝——宗族结构与女性地位的演变】 本编回归家庭伦理的内部结构。在理学的深入影响下,宋代宗族制度如何得到强化?分析族谱编修的意义——它如何成为维系地方精英权力、规范继承的工具。同时,本书也对比了唐代与宋代女性在财产继承权和婚姻自主性上的细微变化,探讨了宋代对“节妇”的推崇,是否真正意味着女性地位的全面退化,还是仅仅是道德标准的外化和固化。 --- 【结语:宋代的“缺憾之美”】 《大宋风华录》试图证明,宋朝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其复杂性和内在的矛盾性:它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却又是一个军事上长期受制、精神上不断内省的时代。这种“缺憾之美”,正是理解中华文明转型期最为关键的一把钥匙。本书以朴实的笔触,带领读者穿透历史的迷雾,触摸到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脉搏。 目标读者: 对中国古代社会史、城市史、文化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历史专业学生,以及喜爱宋代美学和生活哲学的爱好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版本校勘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不言而喻。可以明显看出编者在底本选择上的独到眼光,他们似乎找到了几本过去被忽略的善本,使得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文字得到了清晰的订正。特别是那些涉及技术、工艺或地方志的片段,订正后的内容让人豁然开朗,极大地修正了我对某些宋代技术发展的既有认知。这种对文献本源的尊重与精细的文本梳理,使得《全宋笔记》不仅仅是一部资料汇编,更成为了一部具有极高文献学价值的典籍。每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古代的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着文字的生命力。

评分

我对宋代史的研究兴趣由来已久,但总觉得缺乏一个能够系统梳理当时社会思潮的窗口。这第五编的内容,恰好填补了我的空白。它收录的那些篇章,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群体在面对内忧外患时,那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有对朝政的激进批判,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深慨叹,更有对山水田园的无限向往。这种多维度的展现,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绝不是单线条的进步,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光辉。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其他史料进行思考,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感,装帧设计得非常考究,看得出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尤其是拿到这本第五编的时候,那种延续下来的期待感完全被满足了。我本来以为这种汇编类的书籍会比较枯燥,但实际上,里面的选材和编排都很有章法,让人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脉络感。比如,它收录了一些颇具争议性的史料,作者在整理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精妙的编排,让不同观点之间产生了有趣的对话。这种深入挖掘和细致梳理的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变迁,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文本依据。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小窗,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拿到这套书后,我立刻被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很希望能有一套权威的、能让我深入了解宋代笔记文化的读物。这套书的注释非常详尽,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地游走在宋代的文人世界里。尤其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而是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很多地方的考证功夫,连我翻阅一些专门的宋史著作时都未曾见过如此细致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整本书的可靠性大大增加,让人在阅读时能有一种踏实的信赖感。

评分

这本笔记集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字体选择典雅,行距和字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相比于市面上很多为了追求篇幅而牺牲阅读体验的古籍整理本,这本的印刷质量和纸张手感都非常出色。我常常喜欢在周末的午后,泡上一杯茶,就着窗外的阳光,慢慢品读其中的只言片语。那些关于市井生活、风俗习惯的记载,描绘出的宋代画面是如此生动鲜活,仿佛能闻到当时的市井气息。这本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库,更是陶冶性情的绝佳伴侣,让人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本身的乐趣。

评分

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评分

量。这种力量可以大大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会往往可

评分

从第一编到第三编,一般出一编就会买一编,内容非常庞杂,也十分有趣,既适合闲着读着玩,需要查阅资料时也非常有用,是部十分值得收藏的书!

评分

答礼,颇有风度。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的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

评分

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全宋笔记(第5编·10)

评分

越做越好。

评分

体的血管流动,使你感到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

评分

越做越好。

评分

,快递也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真的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