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套装共3册)

茶经(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朝] 陸羽 著,陸羽 编
图书标签:
  • 茶文化
  • 茶叶
  • 茶道
  • 宋徽宗
  • 古籍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收藏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泠印社
ISBN:9787805176208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007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10-01
页数:520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茶经(套装共3册)》五年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影印陆羽《茶经》,并附蔡襄《茶录》、黄儒《品茶要录》、张又新《煎茶水记》、菜清臣《述煮茶泉品》、欧阳修《大明水记》等。印行后,蒙茶界同仁及爱茶人喜爱,颇感欣慰。原本影印,古风犹存,既使阅读,又堪收藏。然读者亦有嫌不足哉,一集之中均系唐宋之作,若能将明、清茶书再选辑一集,则更臻完美矣。

内页插图

目录

《茶经(线装)(1册)》目录:
茶经(唐·陆羽)
茶录(宋·蔡襄)
品茶要录(宋·黄儒)
煎茶水记(唐·张又新)
述煮茶泉品(宋·叶清臣)
大明水记(宋·欧阳修)
……

《茶经(线装)(2册)》目录:
茶书六种
一 茶具图赞
二 茶寮记一卷
三 茗笈二卷
四 茶疏一卷
五 水品二卷
六 茶史二卷补一卷
再版增补后记
茶经
《茶经(线装)(3册)》

前言/序言


穿越千年,品味茶韵:一场感官与精神的东方之旅 这是一部关于茶的百科全书,它不止是一套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茶文化深邃海洋的门。如果您对香茗的奥秘充满好奇,如果您渴望理解一杯茶背后承载的千年历史、哲学意蕴与生活美学,那么,“茶经(套装共3册)”将是您不可或缺的旅伴。这套书精心编织了一幅宏大的茶文化画卷,从陆羽《茶经》的原点出发,延展至当代茶事的繁花似锦,带您深入探索茶的“前世今生”,体验茶的“色香味形”,感悟茶的“道法自然”。 第一册:溯源经典,奠定茶道之基 套装的第一册,将以最敬畏的心情,重新打磨与呈现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之作——陆羽的《茶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复刻,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将在现代审美的视角下,以清晰流畅的语言,还原《茶经》的每一个章节,解析其精妙的结构,阐释其深远的意义。 起源与流变: 从《茶经》中探寻茶的最初模样。书中将详细梳理茶的起源传说,从神农尝百草的神话,到汉唐时期茶的初步发展,再到陆羽时期茶的成熟与规范。您将了解到,茶并非一夜之间成为饮品,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深入解析《茶经》中关于茶的产地、品种、采摘、制作的详细记载,让您直观感受那个时代制茶的智慧与艰辛。 器具与技艺: 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饮茶指南,更是一部艺术品鉴录。本册将细致讲解《茶经》中描述的各种茶器,如煮茶的炉、釜、碾、拂、筋、碗、筥、鹺、涤等,并配以精美的插图,让您仿佛亲临唐代茶事现场。我们将深入剖析当时饮茶的各种技艺,从点茶、碾茶到注水、品饮,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美感的独特理解。这部分内容将让您明白,在陆羽眼中,茶已不仅仅是解渴之物,而是融于艺术、科学与哲学的修行。 文化与哲学: 陆羽的《茶经》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它渗透着深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本书将带您解读《茶经》中关于茶的“五之煮”、“六之饮”等章节,理解茶在当时社会中的精神价值。我们将探讨茶与道家、儒家、佛家思想的关联,以及茶如何成为一种修身养性、寄情养性的载体。通过对《茶经》的深入解读,您将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如何在饮茶中体悟人生、追求超脱。 第二册:茶韵万千,地域与风情的交织 如果说第一册是根基,那么第二册便是枝繁叶茂,展现中国茶世界的多彩与广阔。本书将带领读者跨越地域的界限,深入中国各地的名茶产区,领略不同风土孕育出的独特茶韵,体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名茶地图: 本册将为您绘制一幅生动的中国名茶地图。从北方的龙井、碧螺春,到中部的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再到南方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乃至云南的普洱,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茶。对于每一种名茶,都将深入剖析其产地环境、独特工艺、外形特征、香气滋味,以及最适宜的冲泡方式。您将了解到,同一片土地,不同的气候、土壤、人文,都能造就出截然不同的茶叶风味,这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风味解析: “色香味形”是品鉴茶叶的四大要素,本书将对此进行详尽的解析。我们将用最贴切的语言,描绘不同茶叶的汤色变化,从清澈明亮到浓郁醇厚;品味不同茶叶的香气层次,从清雅花香到馥郁果香,再到醇厚陈香;感受不同茶叶的滋味变化,从鲜爽回甘到醇厚甘甜,再到韵味悠长。通过细致的描绘和专业的指导,您将学会如何更好地辨别和欣赏茶叶的独特风味,提升您的品鉴能力。 地方茶事: 茶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各地独特的茶俗,感受茶在不同地域扮演的角色。无论是江南水乡的绿茶清饮,还是福建山区的乌龙茶功夫茶,抑或是西南地区的边疆普洱茶马古道,您都将了解到当地独特的饮茶习俗、茶具选择、待客之道,以及茶在节日庆典、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将是一次文化的旅行,让您在品味茶叶的同时,也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第三册:茶道生活,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在领略了茶的经典之源与地域之美后,第三册将视角转向现代,探讨茶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茶的健康密码: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茶的养生功效备受瞩目。本书将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不同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我们将探讨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茶叶中关键成分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抗氧化、提神醒脑、助消化、降血脂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本书也将提供科学的饮茶建议,帮助读者在享受茶香的同时,最大化地获取茶的健康效益。 茶与美学: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展现茶的美学价值。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优雅的茶席布置,营造出宁静致远的品茶空间;如何选择与茶叶相得益彰的茶具,提升品饮的仪式感;如何通过茶与花的搭配,营造出诗意的生活场景。您将了解到,品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艺术创作,是追求精致、和谐与内敛之美的过程。 现代茶事创新: 时代在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演进。本书将关注当代茶事的最新发展趋势,包括新式茶饮的兴起、茶艺表演的多元化、茶与文创产业的结合等等。我们将采访当代茶人,听他们讲述对茶的理解与实践,分享他们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为茶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本书还将提供实用的茶艺指导,从基础的泡茶技巧到进阶的茶道练习,帮助读者在家中也能体验到专业级的品饮乐趣,将茶的韵味融入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 “茶经(套装共3册)”,不仅仅是关于茶的知识,它更是一次关于生活、关于美、关于精神的探索。 这套书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宁静、智慧与和谐的大门,让您在品味每一杯茶的醇厚甘甜时,也能感受到千年茶文化的深邃魅力。无论您是初涉茶道的新手,还是资深茶友,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惊喜与感悟。翻开它,让茶香伴您,开启一场属于您自己的东方茶韵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的《茶经》套装,实在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平时虽然也喜欢喝茶,但对于茶的了解,仅限于“好喝”和“不好喝”的层面,对那些复杂的茶道、茶史,一直觉得高深莫测,有些望而却步。然而,当我拿到这套书时,那种沉甸甸的厚重感,以及书中那些精致的插图,立刻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从茶叶的起源、品种,到采摘、制作的工艺,再到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饮茶习惯,它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一些关于茶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水温对茶汤口感的影响,这些细节之处的讲解,更是让我觉得豁然开朗,之前很多喝茶时的疑惑都迎刃而解了。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茶文化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挖掘出新的惊喜。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打开了我对茶的全新认知,让我从一个单纯的“茶客”,逐渐向一个“品茶人”转变。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收到《茶经》(套装共3册)之前,我对“茶经”这个名字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一种历史的符号上,总觉得它是古代留下的某种规制,离现代生活太远。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套书时,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套书以一种极其生动、鲜活的方式,将茶文化重新带回了我的生活。我特别喜欢它对茶与人的关系的解读,书中并没有将茶神化,而是强调茶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教会我如何从一杯茶中品味出季节的变化,如何通过茶具的细微差别来感受匠人的用心,甚至是如何通过冲泡的温度和时间来调和自己的心情。这种将宏大的茶文化,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细节,让我觉得既亲切又实用。它不是要求我成为一个专业的品茶师,而是引导我成为一个更懂得生活、更懂得品味的人。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将古老的文化,以一种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原来茶,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评分

这套《茶经》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静谧感。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是能够跨越时空的,能够触及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而这套书,无疑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用最朴素、最真诚的文字,讲述着关于茶的一切。我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那种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风格,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深奥的茶道原理。同时,书中穿插的那些古代文人的饮茶轶事,更是为这份古老的文化增添了一抹人情味,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自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的话语虽然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茶的,更是关于如何品味生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我把它当作我的精神食粮,在忙碌的生活中,总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慰藉。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这套《茶经》,因为市面上关于茶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难找到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但当我真正打开它,并阅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后,我才意识到,这绝对是我今年来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茶文化之旅。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那些古老的茶事、茶道,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茶之精神”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泡茶、品茶,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哲学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忽略了内心的宁静。而这套书,恰恰提供了一个让我们放慢脚步、回归本真的契机。通过阅读,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茶”的关系,以及它在生活中所能带来的精神滋养。这种体验,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刚拿到这套《茶经》(套装共3册),就被它的装帧惊艳到了,古朴典雅,封面上的墨迹晕染得恰到好处,仿佛真的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陈年普洱香。我一直是个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尤其喜欢那些沉淀着岁月痕迹的物品,而这套书无疑满足了我对“美”的所有想象。翻开第一册,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墨色浓淡适宜,印刷清晰,每一页都透着一股认真和考究。我并没有急着去阅读内容,而是先细细地欣赏它的每一个细节,从书脊的装订到页面的裁切,都处理得一丝不苟。这种极致的工匠精神,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里,显得尤为可贵。我相信,一本如此用心的书,其内涵也定不会让人失望。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留白的处理,让阅读的体验更加舒缓,也为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它的文字世界里,去感受那些流传千年的茶道智慧。

评分

泰戈尔(18611941)主要是以诗人闻名于世。他八岁习诗至十六岁帕努辛赫诗抄问世,是他诗歌创作的模仿习作阶段,这些作品正如泰戈尔自己所说的除了心灵的自我夸张外,对外界没有任何认识,是自我陶醉的幻想。二十岁所发表的诗集暮歌标志着他诗歌创作的正式开始。从暮歌起,作者挣脱了旧有的诗规,找到了表现自己艺术个性的手段。从那时直至逝世,泰戈尔共发表了五十多部诗集,两千多首歌曲。他几乎涉足了诗歌所有的体裁和形式。

评分

泰戈尔的整个诗歌创作分成三个时期,即一八八至一九年清新的早期,一九一至一九一四年复杂的中期,一九一五至一九四一年深沉的晚期。

评分

无疑,刚刚摆脱模仿阶段的处女作暮歌以及稍后的晨歌不可能承担起直接反映生活的重任,它们只不过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几声悲叹和甜蜜的幻想。一八八四年的画与歌和一八八六年的刚与柔诗集才离开了自我表现的小天地,转向外部世界和社会人生。特别是在一八九至一九年这十年间的农村生活,使他直接而广泛地接触了民众。这段生活实践,确立了他创作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这十年间,他写了自己最优秀的八部诗集。第一部诗集心中的向往里有爱情诗、自然诗、哲理诗、宗教诗和现实生活诗。这也是泰戈尔整个诗歌创作的五个方面内容。一八九五年发表的缤纷集被认为是他诗歌创作中最优秀的一部诗集。闪耀现实主义光辉的著名故事诗两亩地收入此集中。一八九六年创作的收获集里大部分诗都是短小的,大多是十四行诗,它的内容或是在帕德玛河畔所见所闻的下层社会的日常生活,或是片刻的悔恨和往昔的追忆。一八九九年发表了传统风格的格言和寓言诗微思集,一九年发表了可感触到诗人内心情绪波动的梦幻集以及完全口语化的、撷取瞬间情愫的刹那集。这些诗集都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后来的英文诗集如园丁集、飞鸟集、游思集等大都选自这些诗集。

评分

内容简介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一是我们的理念,二是我们的领导力。   改革头二十年,是理念战胜利益。但是看看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利益战胜理念。我们的未来依赖于理念能否再次战胜利益,依赖于有理念、有担当的领导力!   本书传递的是我对市场的理念,对企业家精神的理念,对开放社会的理念。我相信,如果这些理念能变成普通大众的理念,变成领导人的理念,中国的改革才不会逆转,我们才有美好的未来!(张维迎)   《什么改变中国:中国改革的全景和路径》一书聚焦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如何从强盗逻辑走向市场逻辑,应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什么改变中国:中国改革的全景和路径》中,作者张维迎教授从三个方面叙述了这个主题,一是回顾了中国获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二是阐述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改革以及怎么改革,三是对于未来改革方向的预测和判断。   张维迎在《什么改变中国:中国改革的全景和路径》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观点鲜明尖锐,有助于读者更清楚明了地把握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简介 张维迎,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西北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4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4~1990年曾在国家体改委工作。 他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他的企业理论、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以及有关市场化经济改革的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在经济学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当选为“CCTV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30年经济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获得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近年来出版的著作包括《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价格、市场与企业家》、《中国改革30年》(主编)、《市场的逻辑》等。内容简介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一是我们的理念,二是我们的领导力。   改革头二十年,是理念战胜利益。但是看看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利益战胜理念。我们的未来依赖于理念能否再次战胜利益,依赖于有理念、有担当的领导力!   本书传递的是我对市场的理念,对企业家精神的理念,对开放社会的理念。我相信,如果这些理念能变成普通大众的理念,变成领导人的理念,中国的改革才不会逆转,我们才有美好的未来!(张维迎)   《什么改变中国:中国改革的全景和路径》一书聚焦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如何从强盗逻辑走向市场逻辑,应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什么改变中国:中国改革的全景和路径》中,作者张维迎教授从三个方面叙述了这个主题,一是回顾了中国获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二是阐述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改革以及怎么改革,三是对于未来改革方向的预测和判断。   张维迎在《什么改变中国:中国改革的全景和路径》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观点鲜明尖锐,有助于读者更清楚明了地把握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简介 张维迎,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西北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4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4~1990年曾在国家体改委工作。 他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他的企业理论、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以及有关市场化经济改革的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在经济学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当选为“CCTV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30年经济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获得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近年来出版的著作包括《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价格、市场与企业家》、《中国改革30年》(主编)、《市场的逻辑》等。

评分

从一九一至一九一四年是他诗歌创作的复杂时期,主要诗集有儿童集(大部分收入英文版的新月集)、回忆和几部宗教抒情诗集祭品、吉檀迦利、渡、歌的花环和颂歌等。英文版的吉檀迦利主要选自上述孟加拉文版诗集

评分

泰戈尔(18611941)主要是以诗人闻名于世。他八岁习诗至十六岁帕努辛赫诗抄问世,是他诗歌创作的模仿习作阶段,这些作品正如泰戈尔自己所说的除了心灵的自我夸张外,对外界没有任何认识,是自我陶醉的幻想。二十岁所发表的诗集暮歌标志着他诗歌创作的正式开始。从暮歌起,作者挣脱了旧有的诗规,找到了表现自己艺术个性的手段。从那时直至逝世,泰戈尔共发表了五十多部诗集,两千多首歌曲。他几乎涉足了诗歌所有的体裁和形式。

评分

无疑,刚刚摆脱模仿阶段的处女作暮歌以及稍后的晨歌不可能承担起直接反映生活的重任,它们只不过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几声悲叹和甜蜜的幻想。一八八四年的画与歌和一八八六年的刚与柔诗集才离开了自我表现的小天地,转向外部世界和社会人生。特别是在一八九至一九年这十年间的农村生活,使他直接而广泛地接触了民众。这段生活实践,确立了他创作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这十年间,他写了自己最优秀的八部诗集。第一部诗集心中的向往里有爱情诗、自然诗、哲理诗、宗教诗和现实生活诗。这也是泰戈尔整个诗歌创作的五个方面内容。一八九五年发表的缤纷集被认为是他诗歌创作中最优秀的一部诗集。闪耀现实主义光辉的著名故事诗两亩地收入此集中。一八九六年创作的收获集里大部分诗都是短小的,大多是十四行诗,它的内容或是在帕德玛河畔所见所闻的下层社会的日常生活,或是片刻的悔恨和往昔的追忆。一八九九年发表了传统风格的格言和寓言诗微思集,一九年发表了可感触到诗人内心情绪波动的梦幻集以及完全口语化的、撷取瞬间情愫的刹那集。这些诗集都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后来的英文诗集如园丁集、飞鸟集、游思集等大都选自这些诗集。

评分

从一九一至一九一四年是他诗歌创作的复杂时期,主要诗集有儿童集(大部分收入英文版的新月集)、回忆和几部宗教抒情诗集祭品、吉檀迦利、渡、歌的花环和颂歌等。英文版的吉檀迦利主要选自上述孟加拉文版诗集

评分

泰戈尔(18611941)主要是以诗人闻名于世。他八岁习诗至十六岁帕努辛赫诗抄问世,是他诗歌创作的模仿习作阶段,这些作品正如泰戈尔自己所说的除了心灵的自我夸张外,对外界没有任何认识,是自我陶醉的幻想。二十岁所发表的诗集暮歌标志着他诗歌创作的正式开始。从暮歌起,作者挣脱了旧有的诗规,找到了表现自己艺术个性的手段。从那时直至逝世,泰戈尔共发表了五十多部诗集,两千多首歌曲。他几乎涉足了诗歌所有的体裁和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