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北大汇丰商学院副院长魏炜、清华教授朱武祥原创商业模式模型
“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深度解构
揭示商业模式设计原理和可循路径
为什么在国外叱咤风云的百思买在中国一筹莫展,无法突破(国)美、苏(宁)争霸的格局?
为什么刚刚起步的Twitter、Facebook在短短几年间就打破了Yahoo等曾经的互联网神话?
为什么同样是餐饮,会同时存在收取一次性进场费的自助餐和豪华酒楼中的点餐消费、按消费量收费的赢利模式?
为什么企业融资有的选择银行借款,有的选择风险投资,还有的通过信托基金?
究竟怎样才能设计出合适的、优秀的商业模式?
依靠独特的经验,还是一时的灵光闪现?
抑或依据商业模式内洽的逻辑结构?
从描述性的框架“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起步,《发现商业模式》描绘了企业缤纷多彩的交易结构,用解构的视角去发现企业运营的微观结构;《重构商业模式》则阐释了企业基业长青、历久弥新的秘诀——商业模式重构。
作为阶段性总结,《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揭示了商业模式六要素之间存在的内洽逻辑关系,为企业提供了设计优秀商业模式可循的路径。
海报:
内容简介
许多精彩的商业模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答案往往归结为企业家的独特经验和灵感,这使得商业模式的设计变得非常神秘。那么,商业模式的设计有没有规律或方法呢?《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提出了一套商业模式设计的工具,从定义、功能、要素内在自洽逻辑、设计等环节进行拓展,使商业模式的设计有了衡量的标准,也使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见。
作者简介
魏炜,1965年12月出生于新疆农六师105团,湖南宁乡人。1990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组织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在新疆工学院和新疆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聚成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深圳长园集团、中兴通讯、大连獐子岛、新疆金风科技、新疆新能源、北京居泰隆、天音控股等多家上市/非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主持参与过40余个企业管理咨询项目。
在《管理世界》、《经济与管理》、《统计与决策》、《创富志》、《中欧管理评论》等国内外学术和财经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论著:《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慈善的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设计》、《现代企业管理》等。
朱武祥,1965年5月19日出生,江西高安人。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士(1987年),技术经济专业硕士(1989年),数量经济学博士(2002年)。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包括:企业微观交易结构与商业模式,企业金融微观结构与金融解决方案(企业金融工程),企业资本运作与价值管理(战略投资,多元化,并购重组),金融市场管制与发展。现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副理事长。
出版论著:《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突围》、《中国股票市场管制与干预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公司金融学》、《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轻是美好的:一流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等。
林桂平,1982年10月出生,广东揭阳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生,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2009年),北京邮电大学工科学士(2004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模式、战略管理、公司金融等。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聚成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创富志》、《管理学家》等期刊上发表十几篇文章。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令人兴奋的书。许多精彩的商业模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答案往往被归结为企业家的独特经验和灵感,这使商业模式的设计变得非常神秘。那么,商业模式的设计有没有规律或办法可循呢?本书提出了一套工具,让商业模式的设计有了衡量的标准,也让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见。如果你经营一家企业,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相信其中的精彩之处,一定会让你兴奋不已。
——张信东 《创富志》杂志出版人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在逻辑上推进商业模式的研究,从定义、功能、要素内在自洽逻辑、设计等所有环节进行拓展,是集大成之作。本书清晰地阐述了商业模式本质及其核心要素自洽的逻辑,拨开笼罩在缤纷世界中多样商业模式上的层层迷雾,使商业模式从实践真正抽象成为一套理论、一门学科,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从此,商业模式理论进入可演绎、可设计、可构造的新阶段,这无疑将为商业模式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张平 教授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副主编
★在所有写商业模式的书籍中,魏炜和朱武祥两位作者的书是最值得阅读的。不像其他理论文章,概念的澄清和界定需要花费大量的笔墨,需要证明概念的存在与合理性,商业模式研究的是企业何以存在下去的顶层设计问题,对企业的现实经营有指导才是正理。魏朱两位作者深知这一点,没有在理论和概念上做过多的纠缠,而是引用大量的案例来启发读者的思考,供读者借鉴。
——网友 涅子
目录
推荐序一 商业模式的三把标尺
推荐序二 解释的背后
第1章 绪论:商业模式与全息交易结构
1.1 交易结构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1.2 交易结构的六要素
1.3 从发现、重构到解释,从解释到竞争、设计
第2章 商业模式与交易价值、交易成本、交易风险
2.1 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2.2 好商业模式:高价值创造,低价值耗散
2.3 商业模式的动态分析
2.4 商业模式的构成:六要素模型
2.5 商业模式与其他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第3章 交易成本最小的商业模式
3.1 起点站:农业合作社
3.1.1 生产:供应商合作社——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合作社
3.1.2 服务:顾客合作社——居马
3.1.3 销售:顾客合作社——米格罗合作社
3.1.4 融资:顾客合作社——荷兰合作银行
3.2 第二站:住房合作社——瑞典的经验
3.3 第三站:雇员合作社——蒙德拉贡
3.4 第四站:无所有人——各种非营利机构
3.5 第五站:另一种慈善机构——社会企业
3.6 终点站:市场交易和所有权交易的平衡——兼论晋商
3.7 商业模式与结构性竞争优势
第4章 商业模式定位与战略定位
4.1 从战略定位和营销定位讲起
4.2 商业模式定位: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满足方式
4.3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一:产权的转移
4.4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二:交易过程
4.5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三:产品、服务、解决方案、赚钱工具
第5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一:固定、剩余和分成
5.1 资源能力的固定贡献与可变贡献
5.2 赢利模式的固定、剩余和分成
5.3 影响因素一:交易价值
5.4 影响因素二:交易成本
5.5 影响因素三:风险承受能力
5.6 如何确定赢利模式
5.7 赢利模式的组合
5.8 赢利模式的竞争
第6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二: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6.1 是否创造了新的交易价值
6.2 是否降低了交易成本
6.3 是否降低了交易风险
6.4 赢利模式背后是实力差异所导致的博弈结构差异
第7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三:组合计价
7.1 产品组合计价
7.1.1 两部计价
7.1.2 “剃须刀-刀片”与“反剃须刀-刀片”
7.1.3 整体解决方案
7.1.4 超市货架
7.2 消费群体组合计价
7.2.1 交叉补贴
7.2.2 批量计价
7.2.3 分时计价
第8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来源
8.1 盈利来自哪些资源能力、哪些业务
8.2 来自哪些利益相关者
8.3 从PM0到PM“X”:为利益相关者编织一张生态价值网络
8.4 成本和收入的灵活转换
第9章 关键资源能力与企业价值创造
9.1 什么资源能力才是关键的
9.2 如何获得关键资源能力
9.3 资源能力优势如何转化成竞争优势
9.4 关键资源能力如何造就高企业价值
第10章 现金流结构与内生金融
10.1 现金流结构功能一:度量企业价值
10.2 现金流结构功能二:诊断交易结构的优劣
10.3 现金流结构功能三:金融工具的设计依据
附录10A 金融工具的经济解释
第11章 平台型商业模式
11.1 平台型商业模式:正反馈性造就“多多益善”
11.2 为什么选择平台型商业模式: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
11.3 平台的赢利模式:收支来源和计价方式
11.3.1 收支来源
11.3.2 定价方式
11.4 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竞争与演化:以数字媒体平台为例
第12章 软一体化型商业模式
12.1 软纵向一体化:BP Solar的战略选择动因
12.2 软全产业链一体化:金风科技的商业模式进化
12.3 软一体化的资源能力要求
附录12A一体化的战略动因分析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从2006年12月在《创富志》发表关于商业模式的第一篇专栏文章《商业模式这样构建》,初步提出商业模式概念体系算起,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这五年多来,我们发现的商业模式奥秘越来越多,这个瑰丽的商业生态逻辑之缜密、物种之多样、生机之勃勃,让我们每天的发现都充满惊喜,每天的研究都令人疯狂。五年多足以做一个阶段性总结,本书便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我们从描述性的框架“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起步,去描绘、阐述企业缤纷多彩的交易结构,用解构的眼光去发现企业运营的微观结构,出版了《发现商业模式》一书。我们进一步理解到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直在动态变化的,从IBM的百年变革、历久弥新、鹤发童颜中体悟到了长生不老的秘诀——不断重构,从而成就了我们的第二本著作《重构商业模式》。
然而,正如哲学家芝诺所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对我们来说,接触到的企业越多,描述的商业模式案例就越多,我们用商业模式理论体系跟广大商业生态接触的圆周就越大。因此,我们提出并解答了更多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在国外叱咤风云的百思买在中国一筹莫展,无法突破(国)美、苏(宁)争霸的格局?为什么刚刚起步的Twitter、 Facebook在短短几年间就打破了Google、Yahoo曾经的互联网神话?为什么同样是餐饮,会同时存在自助餐这种收取一次性进场费和豪华酒楼这种点餐消费、按消费量收费的赢利模式?为什么有的企业会选择银行借款,有的会选择风险投资,还有的通过信托基金?在商业模式六要素之间,是否存在内洽的逻辑关系?其背后,是否又存在共同的逻辑结构? 在与这些问题对话的同时,我们发掘到更多深刻的商业模式奥妙。我们惊喜地发现,六要素之间的确存在内洽的逻辑结构,且每一个要素都跟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有关,各个要素组成整体,又揭示了整个交易结构(包括焦点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换言之,商业模式体系是一个全息的交易结构。每一个要素都揭示着整体,影响着整体,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而整体又指导和牵引着每一个要素。而这将是我们这部著作的主题。
1.1 交易结构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利益相关者之所以要建立一个交易结构来盈利,需要考虑到其中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不妨从一个简单的农业商业模式讲起。见惯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大企业家可能没几个会真的重视农业企业,认为其不值一提。但是,在这里有必要纠正一下这种认识,农业的市场容量至少是万亿元人民币级别,而至今,中国还没有出现过千亿元级别以上的伟大的农业企业,这是个碎片化的巨大市场,机会无限,值得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群体持续关注。
例如,有一项农业技术能够把农作物的产量提高30%,那么,如果把它应用在稻田,充其量每亩一年多赚取的稻谷也就几百元。但如果把它应用在经济作物或者林业作物,其每亩多增加的价值可能就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也许前后选择的是类似的交易结构(都是卖设备,推广技术),但是选择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前者选择大田散户,后者选择瓜果大户),交易价值就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假设拥有这项技术的公司A选择瓜果大户作为其技术推广的对象。
技术比较高明,价格也比较高,大户不接受,怎么办?公司A强调其设备能把产量提高30%,谁能提供证明?证明不是问题,讨价还价才是问题。公司 A说能提高,所以设备比较贵;大户说不能提高,所以他要按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支付。这时候,公司A可以采取另一种交易结构:农田由公司A租下来,设备由公司A自己提供,租金和设备均按市场价格,大户来劳作,农作物产出全部交由公司A销售,每年给大户保底收益(往年的平均收益),超出的部分双方分成。这未必是最好的模式,但大大降低了双方在前一种交易结构中因买卖设备而产生的讨价还价的交易成本,有助于促成双方的合作,肯定比双方一直在那里就设备价格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更可行。
……
前言/序言
洞察商业本质,重塑增长引擎——《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解析》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理解并构建成功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然而,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常常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盲目模仿、缺乏根基的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导致战略的偏离与资源的浪费。本书《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解析》正是应运而生,它并非简单罗列成功的案例,也非仅仅提供一套“万能”的模板,而是致力于通过经济学的强大思维工具,为您深度解构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揭示其背后的经济驱动力,从而赋能您构建更具韧性、更富创新力的商业模式。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宏观的经济学原理与微观的企业经营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框架。我们不再将商业模式视为一种静态的描述,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由特定的经济学逻辑所驱动,每一个决策都伴随着成本与收益的权衡。通过掌握这套分析框架,您将能够: 一、 洞悉价值创造的经济根源 稀缺性与供需关系: 商业模式的起点在于满足某种稀缺性需求。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稀缺性(自然稀缺、技术稀缺、社会稀缺等)如何影响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市场定位以及竞争策略。您将理解,价值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我们将以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曲线为例,分析价格如何调节市场,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改变供给弹性或影响需求偏好来塑造市场地位。 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任何商业模式都涉及一系列的交易。本书将借助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系统性地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等。您将学会如何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设计有效的合同、建立信任机制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例如,垂直整合的经济学考量,为何在某些情况下比外包更能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将逐一剖析。 比较优势与专业化分工: 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理解商业模式分工与合作的关键。本书将阐述企业如何识别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换获取更大的收益。您将理解,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选择最优的参与者进行合作,是提升整体效率和效益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通过聚焦自身核心能力,并与外部合作伙伴形成互补,构建出更强大的生态系统。 二、 理解盈利机制的经济学视角 收益流的经济学分类: 盈利并非单一来源。本书将基于经济学对收入的分类,系统性地分析不同的收益流模式,如一次性销售收入、订阅收入、许可收入、广告收入、服务费收入、增值服务收入等。您将深入理解每种收益流的经济学特性、驱动因素以及其对企业财务表现的长期影响。我们将探讨不同收益模式如何适应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客户生命周期。 成本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成本是盈利的另一面。本书将运用经济学中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深入剖析企业成本结构的构成及其对经营决策的影响。您将学会如何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边际利润,并理解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降低单位成本方面的作用。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成本如何影响企业的定价策略和盈亏平衡点。 定价策略的经济学博弈: 定价是商业模式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本书将借鉴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经济学分支,分析不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下企业的定价策略。您将理解价格歧视、产品差异化、网络效应等定价机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并学会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目标,制定出最优的定价方案。我们将分析不同定价策略的风险与收益。 价值捕获的经济学机制: 创造价值是第一步,如何有效捕获价值则是成功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价值捕获机制,包括利润、租金、市场份额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您将理解,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必然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价值捕获机制,确保企业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我们将分析知识产权、品牌忠诚度、用户数据等非货币化资产如何转化为经济价值。 三、 驱动创新的经济学引擎 技术创新的经济学驱动: 本书将从经济学角度审视技术创新,分析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以及其如何驱动商业模式的变革。您将理解,技术创新并非偶然,而是由市场激励、研发投入、知识溢出等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将探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企业如何在这种动态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平台经济学的崛起与运作: 平台经济是当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书将运用经济学中的网络效应、双边市场理论等,深入剖析平台型商业模式的运作机制。您将理解,平台如何通过连接供需双方,降低交易成本,创造新的价值,并实现规模经济。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平台的竞争策略和盈利模式。 行为经济学与客户洞察: 客户是商业模式的基石。本书将引入行为经济学中的启发式、偏见等概念,帮助您更深刻地理解客户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您将学会如何利用这些洞察,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更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及更优化的客户体验,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和生命周期价值。我们将分析“助推”和“选择架构”等行为干预如何影响客户行为。 颠覆性创新的经济学解读: 颠覆性创新之所以能够挑战现有市场格局,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学逻辑。本书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满足被忽视的市场需求或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产品或服务来逐渐侵蚀主流市场。我们将探讨企业如何识别和应对颠覆性威胁,甚至主动成为颠覆者。 四、 风险管理与商业模式的韧性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商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风险。本书将分析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逆向选择(例如,劣质产品挤占市场)和道德风险(例如,委托代理问题),并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信息披露、契约约束等方式来管理这些风险。 外部性与环境、社会责任的经济学考量: 许多商业活动会产生外部性,即不对称的市场价格所反映的成本或收益。本书将从经济学角度探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负外部性问题,并分析企业如何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进行可持续发展,来构建更具韧性和长远价值的商业模式。我们将讨论碳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激励工具的应用。 周期性波动与商业模式的适应性: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企业不可回避的挑战。本书将借鉴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周期对不同行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并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多元化经营、灵活的成本结构、审慎的财务管理等方式,增强商业模式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性。 《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解析》并非一本纯理论的书籍,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分析作为支撑,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具象化。我们选取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巨头、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新兴的服务业模式等,深入剖析其商业模式的经济学成因,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商业智慧。 本书适合所有渴望在商业浪潮中稳健前行、寻求可持续增长的企业家、管理者、战略规划师、产品经理,以及对商业模式和经济学原理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阅读本书,您将不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执行者,更能成为其设计者、优化者和引领者。您将能够: 跳出“经验主义”的局限,用更系统、更科学的经济学思维来审视商业机会。 精准识别商业模式中的盈利痛点和价值陷阱。 设计出更具创新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构建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企业。 翻开《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解析》,让我们一起走进商业模式的经济学殿堂,用严谨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创新的实践引领未来,共同探索商业世界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