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锡山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战争
  • 汉朝
  • 匈奴
  • 古代史
  • 军事史
  • 民族关系
  • 中原
  • 边疆
  • 修订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 ,
ISBN:97875452107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59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史新观察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页数:2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总结了汉匈之战之胜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指汉朝)的统治集团光明正大、廉洁高效、政通人和和善用人才所发挥的综合效应充分调动了全国军民的爱国主义和抗敌力量,分析汉匈之战的伟大意义在于此战之胜体现中国人民的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霸权主义必败和绝无好下场的历史必然性。

内容简介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用文史结合的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完整地写出这场世界史上的千年大战,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热爱和平友谊,慷慨善待异族,并能战胜强大凶恶的入侵之敌。“汉匈之战·后史”部分还有三节“外史”,在中西学者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清晰描绘匈奴与其后裔突厥的残兵败将、匈奴后裔蒙古三次横扫或横行亚欧两洲,及其对欧洲历史和民族布局造成的极大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周锡山,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镇江市赛珍珠(Pearl S.Buck)研究会顾问、上海金庸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美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和戏剧学、美术学专业的研究。
已出版书籍28种,有《西厢记评注》、《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汉匈四千年之战》和《红楼梦的人生智慧》等。多种著作获得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中国图书奖等。

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导论
1.中国五千年的北方边患
2.匈奴的来历和名称之变换
3.历史视野中的汉匈战争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 汉匈之战前史
1.中国大地上的破天荒之战:公元前三千年炎帝、黄帝之战和匈奴的北迁
2.夏朝末代国君的后裔北逃匈奴
3.甲骨文和《易经》中记载的殷商与匈奴之战
4.周王朝创始者及其先祖受匈奴之欺凌
5.《诗经》和金文中描写的西周与匈奴之战
6.西周和中国最早的著名美人褒姒皆因匈奴而亡
7.长城:为匈奴而建
8.靠色相杀敌的秦国宣太后与最早的抗匈名君赵武灵王和名将李牧
9.信不信?中国第一个皇朝——秦朝也因匈奴而亡
10.匈奴在秦汉之间的发展和习俗

二 汉匈之战上部
1.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狼狈被围和皇后吕雉竟被屈辱求爱
2.文景之治:大战前的充分准备
3.大漠风烟:武帝发动的汉匈生死博杀
4.从奴隶到将军——大将军卫青的卓越功勋
5.“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的历史功勋
6.李广自杀、李凌败降:战争中众多英豪的悲惨命运
7.苏武牧羊:汉朝使者的曲折命运
8.开拓西部: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功绩
9.第二战场:武帝和宣帝时期的汉匈西域之战
10.昭君出塞:呼韩邪内附和优势中汉室的和亲政策

三 汉匈之战下部
1.两汉之交前后的汉匈军事形势
2.东汉初年光武帝的对匈之策略
3.匈奴分裂和南匈奴内附
4.汉明帝时期的对北匈奴之战
5.汉章帝时期的对北匈奴之战
6.再拓西域:英雄班超的杰出贡献
7.最后决战:北匈奴的彻底失败和西遁
8.前赴后继:班勇经营西域的重大建树
9.曹操执政:南匈奴国家政权消亡
10.文姬归汉:汉匈之战的袅袅余音

四 汉匈之战后史
1.北匈奴仓皇西遁,横扫亚、欧,立国印度和欧洲及西罗马帝国之灭亡
2.南匈奴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的表现
3.匈奴摇身一变,改投汉族、鲜卑、突厥诸族
4.鲜卑于东汉、西晋时的连年南侵
5.鲜卑在北朝时的兴起和建国北魏与北周
6.突厥在北朝、隋唐时崛起和东西突厥的灭亡和西迁
7.契丹、辽国的兴起与激烈的辽宋之战和辽朝的灭亡
8.蒙古灭西辽、远征和立国中、西亚与欧洲
9.突厥西征,立国土耳其和消灭东罗马帝国
10.壮怀激烈:唐宋诗词中的匈奴情结和宋元之战及元明之战

结论
1.汉族常受欺凌之原因
2.汉匈之战取胜之原因
3.汉匈之战的重大历史意义:霸道必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篇关于一部假设的、与“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主题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 书名:《星尘挽歌:亚瑟王朝的黄昏与不朽的传奇》 作者:艾琳·麦克拉伦 出版社:黎明之光文化 ISBN:978-1-234567-89-0 字数:约 45 万字 简介: 当光芒褪去,英雄的时代是否就此终结? 《星尘挽歌:亚瑟王朝的黄昏与不朽的传奇》并非简单地复述亚瑟王神话中那些耳熟能详的骑士比武与圆桌盛宴。它是一部深入骨髓的史诗,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列颠最后一位伟大的君王——亚瑟,及其建立的布立吞文明在罗马帝国衰落后,面对内部腐朽与外部黑暗侵蚀时所经历的漫长、血腥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终结之旅。 本书避开了传统叙事中对亚瑟的过度神化,转而聚焦于其统治后期,那个充满矛盾、政治倾轧与信仰冲突的“黄金时代”的裂痕。麦克拉伦女士以其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和文学功底,将亚瑟的形象刻画得极为复杂:他既是统一不列颠、抵御撒克逊入侵的坚韧领袖,也是一个被宿命、背叛和无力感所困扰的凡人君主。 核心章节聚焦:王权的黄昏 全书的叙事核心,围绕着亚瑟与他的近臣、盟友以及不共戴天的仇敌之间的微妙关系展开。我们跟随兰斯洛特——这位最完美的骑士,在忠诚与禁忌之爱中挣扎的痛苦;见证了圆桌骑士团内部,道德准则如何被权谋和欲望逐渐腐蚀;更深刻地审视了梅林这位神秘的智者,在预见到王国覆灭的必然性后,他那无可奈何的沉默与徒劳的干预。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将大量的篇幅投入到对布立吞文化与新迁入的日耳曼部族(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之间社会、宗教和生活方式的对比研究中。这不仅仅是军事冲突,更是一场文明的缓慢更替。亚瑟的军队在战场上或许能取得胜利,但无法阻止一种更具生命力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基因,在不列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叙事风格与深度解析 麦克拉伦的文字如同一把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王国内部的腐朽因素:领主间的土地兼并、基督教信仰与古老信仰的冲突、以及对“圣杯”的追寻如何从精神象征异化为政治工具。本书尤其对卡美洛城(Camelot)的兴衰进行了细致的场景重建,展现了这座传说中的首都,如何在表面的辉煌下,酝酿着致命的毒药——莫德雷德(Mordred)的崛起。 不只是传说,更是对权力与理想的沉思 《星尘挽歌》并非满足于讲述一个英雄陨落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所有试图建立永恒秩序的统治者所面临的困境:如何用短暂的生命去抵抗历史的洪流?当理想化的道德法则与残酷的政治现实碰撞时,胜利者和失败者又该如何定义?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笔触聚焦于卡姆兰战役(Battle of Camlann)的惨烈与后续的碎片化统治。亚瑟的“死亡”并非一个简单的终点,而是布立吞时代彻底退潮的标志。麦克拉伦通过对流传下来的诗歌、残存的编年史以及口述历史的交叉引用,重建了那个英雄逝去后,不列颠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漫长“黑暗时代”的真实面貌。 本书适合的读者群: 对于热爱中世纪历史、对亚瑟王传说抱持批判性眼光的读者;热衷于探究文明兴衰交替规律的学者;以及所有寻求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理解个人意志与时代宿命之间复杂张力的文学爱好者。 《星尘挽歌》是一部关于失去、关于抵抗,以及关于一个伟大梦想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被雕刻成不朽而又令人心碎的传奇的恢弘巨著。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里分量十足,那种油墨散发出的独特气味,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久远的烽火岁月。我特别喜欢它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处理,仿佛触摸到了千年前的黄沙与甲胄。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字体排版清晰有力,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疲劳。作者在细节之处的用心,从装订的牢固程度到索引和注释的详尽程度,都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这种精良的制作,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翻开扉页,那份郑重感油然而生,它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探索充满了期待,相信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史诗文献。从排版风格来看,它明显偏向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但又不失文学描绘的生动,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厚重的历史不再枯燥乏味。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细腻,充满了洞察力,作者在叙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又富有同理心的笔触,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不同于那些只罗列事件的流水账式记述,这里的文字仿佛自带画面感,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心理活动的捕捉,无论是将领的踌躇满志,还是边民在动荡时局下的挣扎与坚韧,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读到某些转折点时,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历史洪流中个体无力回天的悲凉。这种叙述的层次感,使得阅读体验非常立体,仿佛我们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亲历历史的现场,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硝烟。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娴熟地在古典的庄重和现代的流畅之间切换,既保持了历史的韵味,又保证了现代读者的理解无碍,这种文笔功底令人叹服。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微观切片”。它成功地将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落实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命运和具体的地缘冲突之中。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些不为人知的边塞故事所触动,那些关于生存、荣誉、背叛与坚守的片段,充满了人性复杂的光辉与阴影。作者没有将历史人物塑造成扁平化的符号,而是赋予了他们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内在的矛盾性。这种对“人”的关注,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概念堆砌,而是充满温度和张力的情感交织。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的声音,理解到每一次大事件背后,都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让历史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深沉的共情体验,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引用和论证方面的扎实程度,绝对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仅仅是讲述“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当时的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这些的”。书中对原始文献的征引是极为审慎和精准的,那些引用的段落,无论是碑刻文字还是私人信件,都经过了细致的辨析和考据,使得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对不同史学流派的观点持有一种开放而又批判性的态度,他清晰地梳理了前人研究的成果与局限,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使得全书充满了学术的思辨色彩,对于那些希望深入探究历史真相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结论,而是一套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让人在阅读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检验,收获远超预期的知识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设计得相当巧妙,它并非简单地按时间线索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叉对比手法来构建叙事框架。这种结构上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对同一历史阶段的理解深度。例如,它可能在前一章详述了某次重大的战役决策过程,下一章则立刻转入对相关地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从而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深层动因和后续影响。这种跳跃式的编排,虽然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和专注力,但一旦适应,便会发现其逻辑链条异常清晰有力,每一块内容都像是一块精确切割的宝石,相互映衬,共同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这种非线性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迫使读者跳出单一视角的局限,以更宏观、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历史认知边界。

评分

挺不错的书,系统的介绍了汉匈4000多年来的战争史,脉络很清晰

评分

内容详实,白话文简单易懂

评分

东西不错,物流够快。

评分

汉匈之战 渊源之久 在人类历史爷也是尤其少见。 了解这些 掌握人类发展密码!!

评分

书有点令人失望,没有想象的那种感觉

评分

帮别人买的,性价比还可以吧!

评分

快递比较快,书文比我想像中好。

评分

很经典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

对京东产品和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