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家有“谎孩”怎么办:应对孩子说谎有高招》是父母的良师益友!
科学、实用、国内一套以[潜力生]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图书
内容简介
“潜力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问题和烦恼也牵动着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如何带领这些“潜力生”回归到优秀孩子的行列?父母能做些什么?孩子说谎,家长应该给出怎样正确的引导?
《家有“谎孩”怎么办:应对孩子说谎有高招》结合科学理论和成长期孩子的真实案例,并依据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新研究成果,为广大父母解密孩子说谎背后的真实原因。《家有“谎孩”怎么办:应对孩子说谎有高招》字里行间饱含人文关怀的教育观念,将有效纾解家有谎孩的焦虑父母们的紧张情绪,是“潜力生”父母的良师益友,是解决“潜力生”各种说谎问题的指导。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家有“谎孩”怎么办》一书以孩子的说谎行为作为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家庭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胡玉顺
就像地心中沸腾的熔岩,“潜力生”具有无限能量,并蕴育着珍贵宝藏;父母不要只想压制掩埋他的天性,而应引导合理渠道,他就会尽情喷发!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徐岫茹
“潜力生”系列图书对我来说,是一份难得的礼物,它让我更加感激我的父母,也让我更加了解我的孩子,相信这一系列图书能够积极地帮助越来越多的家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素梅
目录
一 说谎,孩子天生就会
孩子天生会说谎,只要有一点点诱因,孩子就会说谎。
1 孩子说谎属于本性
2 说谎是儿童必经的过程
3 孩子说谎不能简单理解为“品行不良”
二 孩子,你为什么要说谎
孩子说谎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对于“潜力生”而言,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障碍。许多时候,孩子说谎或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为了迎合父母过高的期望,又或是为了满足某种虚荣心父母要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1 幻想与现实间的区分障碍
2 逃避责任
3 孩子是天生的说谎模仿高手
4 只想让你喜欢我
5 挡不住的虚荣心
6 只想让你更关注我
7 抵不住的诱惑
8 因害怕上学而逃避
9 说真话会被骂得很惨
10 强烈而奇特的妒忌心
11 过分依赖他人
12 交代给的事情没完成
13 过于自卑
14 为了满足私欲而说谎
15 自控力差
16 害怕惩罚
17 仗义
18 自我实现的预言
19 不愿分享秘密
20 青春期的躁动
三 说谎,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孩子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如果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问题。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成年时期出现的说谎问题,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幼年,从他早年的生活背景中找答案。
1 家长不止一次地对孩子说谎
2 说谎是哄出来的
3 莫用爱的名义去说谎
4 “别撒谎”只会让孩子撒更大的谎
……
四 说谎,没有想象中可怕
五 孩子说谎后,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
六 孩子说谎后,父母应该这样做
七 诚实的孩子应该这样教
后记
精彩书摘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在周五会有一项特别的野外写生活动,就应该说到做到,即使必须在凌晨四点钟跑到24小时营业的大卖场购买额外的木料和画笔,也在所不辞。随时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说我们有多么的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毋庸讳言,身教确实重于言教。其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反而特别能够谅解。
一个说话算话的人,小的时候被小伙伴信任,长大了被上级、同事信任,很容易做成事情。对家长来说,一诺千金不仅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诺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意识,有助于孩子在日常行为上自我约束。
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在给儿子买回一部诺基亚新款手机后,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就要求父母给买一部手机,但是父母为了不影响其学习,就没有答应。
升入高中后,儿子又说希望拥有一部手机,于是爸爸对儿子说:“只要你期末考进班级前十名,爸爸就奖励你一部手机,款式由你自己选。”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儿子居然进入了班级前五名,家长’当然要兑现诺言了。在商场里,儿子最后认定了他心仪的诺基亚新款,标价5000元。虽然消费得起,但父母还是觉得有点奢侈,可一想到自己许下了“款式由孩子自己选”的诺言,只得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如果父母不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逐渐地孩子就不会认为承诺是一种严肃的行为,会变得不遵守诺言、不承担责任。当接受他人承诺的时候,也不会放在心上甚至猜忌、多疑、不信任。这样的孩子社会交往受限,不利于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
绝对不要忘了,你的孩子一直在看着你、观察着你,他以你为榜样。你要让他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要先做到。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诚实谦虚,那么最好就是在你所认识的人当中,你是最诚实谦逊的一个。
如果你想要孩子信任你,对你无话不谈,就必须持续地努力,付出关怀。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会挖苦、嘲笑自己的父母,用最不信任的话来讨论他们。某个妈妈经常言行不一,根本没发觉自己已经失去孩子的心了。经常性的言行不一使她讲的话对孩子而言变得一点都不重要了,她在讲大道理的时候,孩子往往面带微笑地点着头,而心里却想着:“去你的!”
孩子是一棵幼苗,怎样扶植便会怎样生长。如果不及时修枝整杈,那些枝杈就会疯长疯窜,最后难以成为栋梁之材。因此,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枝末节是不能疏忽的,否则小毛病不改可能会铸成大错,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孩子来说,任何空洞乏味的说教几乎就是掠过水面的一阵风,不留痕迹。而孩子是善于模仿的,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必须对孩子的成长负责,率先垂范,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
前言/序言
告别“谎言”风波,重塑信任基石:一本关于理解、沟通与引导的家庭教育指南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而“说谎”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头疼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面对孩子脱口而出的“谎言”,许多家长会感到焦虑、失望,甚至愤怒,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是严厉斥责,还是温柔引导?是忽视,还是深入探究?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和亲子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告别“谎言”风波,重塑信任基石》并非简单地提供一套“收服”孩子谎言的速成秘籍,而是深入探讨孩子说谎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并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充满智慧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它旨在帮助家长们从根源上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说谎,从而用更有效、更富有同理心的方式来处理这一棘手的问题,最终建立起更加稳固、健康的亲子信任关系。 第一部分:拨开迷雾,理解孩子为何“撒谎”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说谎的定义和认知,可能过于简单化。这部分内容将带领家长们一同深入探索,孩子说谎的真实原因,打破刻板印象,建立科学认知。 年龄段的区分与发展心理学视角: 幼儿期(2-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谎言”往往源于对现实与想象界限的模糊不清,或是为了逃避不愉快的后果,又或是尝试性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例如,说“我没有打翻牛奶,是小猫打翻的”,并非恶意欺骗,而是基于他们有限的逻辑推理和对大人反应的预判。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个年龄段孩子认知发展特点,理解他们的“谎言”并非出于道德瑕疵。 学龄期(7-12岁): 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孩子开始更深刻地理解“说谎”的社会含义。他们可能为了赢得同伴的认可、逃避学业压力、保护自己不被指责,或是测试规则的底线。这个阶段,孩子可能出现夸大其词、虚构事实等情况,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是自尊心受损,还是社交焦虑? 青春期(13-18岁): 青少年时期的“谎言”,往往与自我认同、独立意识的建立以及对成人世界的探索密切相关。他们可能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试探父母的底线、维护个人隐私,甚至是在反抗权威。我们将深入剖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理解他们“撒谎”有时是一种寻求独立和掌控感的表现。 说谎的心理动机剖析: 逃避惩罚与责任: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孩子犯错后,由于害怕父母的责骂、惩罚,便选择用谎言来掩盖事实。 追求认可与赞美: 有些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得到表扬,会夸大自己的成就,甚至编造不存在的经历。 保护自尊心与避免尴尬: 当孩子感到羞愧、尴尬或觉得自己不够好时,可能会用谎言来粉饰太平,维护自己的形象。 试探规则与界限: 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探索世界的边界,说谎有时是他们测试父母底线、观察反应的一种方式。 幻想与现实的混淆: 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可能难以区分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和真实发生的事情。 模仿与环境影响: 家庭成员、同伴的言行举止,甚至媒体的某些内容,都可能对孩子说谎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寻求关注与掌控感: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或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局面。 “合理”的谎言与“不良”的谎言: 并非所有的“谎言”都等同于道德沦丧。例如,孩子善意地对生病的奶奶说“我今天考试考得很好”,是为了安慰老人,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而那些出于恶意、伤害他人、严重违反社会规范的谎言,则需要我们高度警惕。我们需要学会区分,以便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第二部分:与“谎言”的智慧对话——有效沟通的艺术 理解了孩子说谎的原因,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既能引导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更深的抵触情绪。 冷静与观察: 当发现孩子说谎时,第一反应应该是保持冷静。过度情绪化的反应,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仔细观察,弄清事实真相,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倾听与共情: 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动机。用“我看到你好像有点担心”、“你是不是不想让我生气?”等开放式问题,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 不带评判地陈述事实: 避免使用指责性的语言,而是以陈述事实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当之处。例如,“妈妈知道你刚才说没有碰过那个玩具,但是,我看到玩具就在你手上。” 聚焦问题本身,而非人格攻击: 引导孩子认识到说谎行为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将他们定义为一个“坏孩子”或“骗子”。例如,“说谎会让别人不信任你,下次发生事情的时候,大家可能就不愿意相信你了。” 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感受: 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通过谎言来掩饰。例如,“如果你因为害怕被批评而说谎,下次可以试着告诉我你为什么会那样做。” 运用故事和榜样: 通过讲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引用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诚实的重要性。 提问的智慧: 掌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说谎的后果和诚实的益处。例如,“如果你说了实话,可能会发生什么?”、“如果你继续这样说谎,别人会怎么看你?” 第三部分:重塑信任的基石——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处理孩子说谎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充满信任、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否诚实守信,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诚实”的理解和认知。 建立安全感: 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惩罚。当孩子感到安全时,他们才更愿意袒露心声。 明确的规则与界限: 设定清晰、合理的家庭规则,并让孩子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违反规则会承担相应的后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他们本身。 积极的肯定与鼓励: 当孩子展现出诚实的品质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这有助于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 耐心与坚持: 改变孩子说谎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持续地引导和教育。 修复信任的步骤: 当孩子诚实地承认错误后,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并共同努力去修复因说谎而造成的信任裂痕。 学会放手与信任: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要逐渐学会放手,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信任。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更加自信、独立的个体。 第四部分:应对不同“谎言”场景的实战策略 这部分内容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提供具体可行的应对方案。 “我没有偷吃糖果”——面对食物诱惑的说谎。 “我写完作业了”——面对学业压力的说谎。 “是XX把我推倒的”——推卸责任的说谎。 “我没有玩那个玩具”——掩盖破坏的说谎。 “我从来没见过那个东西”——抵赖的说谎。 “我喜欢你送我的礼物”——虚伪的赞美。 对于每一种场景,我们将从识别谎言信号、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处理后果以及后续的引导等方面,提供详细的指导。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 它倡导一种“理解优于指责,沟通重于惩罚,信任高于一切”的育儿理念。它不教导家长如何“抓”孩子说谎,而是帮助家长如何“化解”说谎带来的挑战,并在此过程中,深化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诚实、勇敢、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这本书是一份送给所有渴望建立健康、和谐家庭关系的父母的礼物。它将帮助您告别因孩子说谎而产生的焦虑与困惑,重塑家庭信任的基石,让您的孩子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