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叢書:藍田呂氏遺著輯校

理學叢書:藍田呂氏遺著輯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俊民 校
圖書標籤:
  • 理學
  • 藍田呂氏
  • 遺著
  • 輯校
  • 古代文獻
  • 學術
  • 中國哲學
  • 宋明理學
  • 文化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097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119636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5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理學叢書:藍田呂氏遺著輯校》輯錄宋代關學創始人張載的三個弟子呂大臨、呂大忠、呂大鈞的理學著作。

前言/序言


《藍田呂氏遺著輯校》 引言 《理學叢書:藍田呂氏遺著輯校》旨在搜集、整理、校訂並輯錄中國北宋時期哲學傢呂大忠及其傢族在學術上的重要遺著。呂大忠,字榮義,號藍田先生,原籍藍田(今陝西西安),是北宋時期影響深遠的理學傢之一。他與張載、周敦頤、邵雍並稱為“關洛五子”,其學術思想,尤其是在“心”與“理”的探討上,對後世理學的發展産生瞭重要而獨特的影響。然而,與一些理學大傢的作品得以完整流傳不同,呂氏的著述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或散佚,或零落,或難以窺見其全貌。《藍田呂氏遺著輯校》正是針對這一學術睏境,集結學界力量,力求對現存的呂氏遺著進行一次全麵、係統的梳理與校訂,以期恢復其原貌,使後人能夠更清晰、更準確地理解藍田呂氏的學術體係與思想精髓。 編纂背景與意義 自宋代以來,理學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學派,其理論體係和思想內涵一直是學術研究的焦點。盡管理學在硃熹集大成之後,形成瞭更為成熟和係統的理論框架,但早期理學傢的貢獻同樣不可忽視。呂大忠作為理學思想的先行者之一,其學說與張載“氣”學、“心”學的思想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瞭宋代哲學的重要篇章。他提齣的“心即理”的觀點,雖然在後世理學傢的發展中有所演變,但其早期探索的意義,在於將內證功夫與外在的道理相結閤,為後來的理學研究開闢瞭新的視野。 然而,在史料的流傳過程中,呂氏的著作遭遇瞭極大的挑戰。一些重要的論述可能分散於他人的著作之中,一些重要的篇章可能因戰亂、火災等原因而損毀,又或是被後人忽略、誤讀。這導緻瞭對呂氏學術思想的研究,常常麵臨史料不足、考證睏難的瓶頸。 《藍田呂氏遺著輯校》正是基於這樣的學術需求而應運而生。本書的編纂,旨在解決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1. 史料的搜集與整理: 剋服史料分散、散佚的睏難,盡可能搜集一切與呂大忠及其傢族(如其子呂本中,也是一位重要的學者)相關的文獻資料,包括他本人的著作,以及散見於宋明典籍、筆記、史書、文集中的相關論述。 2. 文本的校訂與辨僞: 對搜集到的零散文獻進行細緻的比對和校勘,辨彆真僞,厘清訛誤,力求恢復文本的原始麵貌。這需要深厚的古文獻學功底和對宋代學術的深刻理解。 3. 輯佚與補全: 在校訂的基礎上,對殘缺的文獻進行輯補,盡可能復原其原有的結構和內容。對於那些已經完全散佚,但有確切記載其存在的著作,則通過匯集相關引文,形成“輯佚”本,為研究提供綫索。 4. 學術思想的梳理: 通過對輯校後的文本進行深入研究,清晰地梳理藍田呂氏的學術思想,特彆是其對“心”、對“理”、對“天人關係”等核心問題的獨特見解,以及這些見解在整個宋代理學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 本書的編纂,不僅是一項艱苦的古文獻整理工作,更是一次對中國哲學史重要思想源頭的追溯與還原。其完成,將為海內外學者提供一個可靠、係統的學術基礎,極大地推動對宋代理學,特彆是對呂大忠及其傢族學術思想的深入研究。 本書的主要內容與特色 《理學叢書:藍田呂氏遺著輯校》並非一本內容上的“集閤”,而是經過嚴謹的學術方法,對分散、零散的史料進行“再生”和“重構”的過程。其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麵: 1. 呂大忠本人的著述輯校: 《呂氏性理書》等核心著作的整理: 盡管《呂氏性理書》等作品在後世有所流傳,但其版本眾多,文字訛誤在所難免。本書將依據最優善的版本,結閤他本進行校訂,並對其中的關鍵概念、論述進行梳理,力求清晰地呈現其“心即理”的哲學主張。 散文、語錄、雜著的輯錄: 呂大忠的學術思想,除瞭集成的著作,還可能零散地體現在其奏疏、書信、與友人論學的記錄中。本書將積極搜尋這些資料,並加以輯錄和注釋。 重要的哲學概念辨析: 重點梳理呂大忠對“心”、“理”、“性”、“情”、“道”、“器”等核心概念的闡釋,分析其思想的獨特性與發展脈絡。 2. 呂氏傢族的學術傳承: 呂本中著作的輯校: 呂本中作為呂大忠之子,繼承並發展瞭其父的學術思想,其著作如《呂氏語》等,也是研究藍田呂氏學術體係的重要資料。本書將一並進行搜集、整理與校訂。 傢族成員間的學術互動: 考察呂氏傢族成員之間,以及他們與同時代其他學者的學術交流,有助於更全麵地理解其思想的形成和傳播。 3. 文獻來源與校勘說明: 詳盡的文獻來源考證: 本書將清晰列明每一條輯錄或校訂內容的原始齣處,包括書名、捲頁、版本等信息,為讀者提供可靠的依據。 精細的校勘記: 對重要的文本差異、疑難字句,本書將附上詳盡的校勘記,說明選擇某一版本或字詞的理由,以及相關的考證過程。這部分是本書學術價值的核心體現。 疑僞辨析: 對於那些可能存在爭議的文獻,本書將進行審慎的辨析,說明其真僞的依據,並盡可能提供學界的通行觀點。 本書的學術價值與研究前景 《理學叢書:藍田呂氏遺著輯校》的齣版,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填補學術空白: 解決瞭長期以來藍田呂氏文獻散佚、整理睏難的學術難題,為相關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還原學術原貌: 通過嚴謹的校訂和輯錄,盡可能恢復呂大忠及其傢族真實的學術麵貌,使學界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其思想。 深化理學研究: 呂氏作為早期理學的重要代錶,其思想的清晰呈現,將有助於學界更全麵地認識宋代理學的發展脈絡,特彆是其早期思想的創新之處。 促進跨學科研究: 呂氏的哲學思想,如對“心”的論述,也與中國傳統醫學、心理學等領域存在潛在的聯係,本書的齣版可能為這些跨學科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本書的編纂,並非研究的終點,而是新研究的起點。它將激發學界對藍田呂氏學術思想的進一步關注,推動以下方麵的深入研究: “心即理”思想的內涵與演變: 深入分析呂大忠“心即理”的哲學命題,探討其如何受到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響,以及其思想如何被後世理學傢吸收、改造和發展。 呂氏與張載、周敦頤、邵雍的思想比較研究: 在清晰的文本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呂氏與“關洛五子”其他成員的思想異同,揭示其在宋代哲學格局中的獨特地位。 藍田呂氏傢族的學術傳承與影響: 深入考察呂氏傢族內部的學術傳承機製,以及其傢族思想對宋代及後世學術文化的影響。 呂氏哲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探索呂氏關於“心性修養”、“格物緻知”等思想在當代社會中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結論 《理學叢書:藍田呂氏遺著輯校》是一項具有開創性和奠基性意義的學術工程。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精湛的古文獻學技巧,為我們開啓瞭一扇瞭解中國哲學史重要但曾一度模糊的角落的窗戶。本書的齣版,不僅是獻給學術界的厚禮,更是對中國傳統智慧的緻敬與傳承。我們期待本書能夠引發更多學者對藍田呂氏學術思想的關注與研究,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後,我立刻被它對文獻準確性的極緻追求所震撼。它遠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古籍翻印本可比。然而,正因為這種對“校”的重視,使得“輯”的部分顯得尤為沉重。閱讀過程中,我總有一種“在迷霧中前行”的感覺。每當我以為抓住瞭呂氏思想的一個關鍵點時,緊接著的腳注或校勘說明就會告訴我,這個版本可能存在爭議,那個引文可能與他人的說法有齣入。這種體驗是雙刃劍:一方麵,它極大地震撼瞭我對傳統文獻的認知,讓我明白曆史記載的復雜性;另一方麵,它也消解瞭我閱讀的流暢性。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呂氏的語境中去體會他的思想深度,反而要時刻保持一種批判性的距離,去審視這些文字的“可靠性”。因此,這本書更像是研究者用來“求真”的工具,而非普通讀者用來“求知”的媒介。它強迫你慢下來,去關注文本的物理存在和曆史流變,而不是直接跳躍到思想的精髓。

評分

光是看著這書名——“藍田呂氏遺著輯校”,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可以輕鬆翻閱的小品文集。它承載著對一位重要哲人思想遺産的梳理與重建工作。閱讀它,就像是進行一次考古發掘。我們看到的是被時間打磨、被後人引用、甚至是被麯解過的碎片,而校勘者的工作,就是將這些碎片小心翼翼地拼閤起來,還原齣呂祖謙那個時代的本真麵貌。我最欣賞的是它那種近乎偏執的考據精神。每一處引文的齣處都標注得清清楚楚,不同的版本差異也被細緻地羅列齣來,這使得本書具有極高的可信度。但這種嚴謹也帶來瞭閱讀上的挑戰,那就是節奏感被嚴重打斷。你很難像讀小說一樣一氣嗬成,每隔幾頁,就必須停下來,去理解校勘者對某個字詞的取捨和考證的邏輯。這要求讀者必須具備極大的耐心和對文本細微之處的敏感度。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案頭書”,需要常備筆墨,隨時記錄心得,而非“膝頭書”,適閤在閑暇時光放鬆地閱讀。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字體選擇,透著一股濃厚的古典氣息,這無疑增加瞭閱讀的儀式感。然而,在實際內容上,我發現它更側重於“輯”與“校”,而非“釋”與“評”。對於我這種希望通過閱讀原典來理解宋代理學如何發展、如何與程硃理學進行對話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是原材料,而非成品大餐。我需要自己去咀嚼這些被小心翼翼收集起來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呂氏思想中那些細微的轉摺和與時代思潮的碰撞點。比如,書中對一些涉及心性論的論述,雖然保存得相對完整,但缺少現代視角下的深入解讀,使得一些原本可能很犀利的觀點,在今天看來,顯得有些意象化和模糊。我期待的是,在這些遺著的旁邊,能有更具思辨性的對話,而不是單純的文本呈現。當然,也許這就是“輯校本”的使命——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最純淨的文本基礎。但對於渴望即時洞見的讀者來說,這過程顯得冗長而略顯枯燥。

評分

這本厚重的典籍,拿到手裏就感覺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滄桑感。我本來是衝著對宋明理學的興趣來的,想看看呂氏一脈在那個思想激蕩的時代到底留下瞭哪些真知灼見。然而,實際翻閱後,發現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編纂的文獻匯編,而不是一部清晰的理論專著。對於一個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來說,閱讀體驗略顯晦澀。大量的引文、注釋和不同版本間的比對,雖然對於嚴謹的學術研究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但對於我這種希望快速掌握核心思想脈絡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道不小的門檻。我常常需要在不同的注釋間來迴跳轉,試圖拼湊齣呂氏思想的完整圖景,這過程無疑是耗費心神的。說實話,如果不是我對這方麵的背景知識有一定的積纍,我可能早就望而卻步瞭。它更像是為“同好”準備的精細工具,而非為“大眾”準備的普及讀物。當然,瑕不掩瑜,其學術價值毋庸置疑,隻是希望在未來的再版中,能有更清晰的導讀或者精煉的白話譯注輔助,讓更多人能夠輕鬆領略這些古老智慧的光芒。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開篇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它沒有像傳統通論那樣,先為呂氏立傳或概述其核心思想體係。而是直接切入瞭文獻的羅列和比對。這種“開門見山”的方式,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一個門檻。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這種非綫性的敘事結構。我原以為我可以從中一窺藍田呂氏在“格物緻知”或“存天理,去人欲”等關鍵議題上的獨特見解,但呈現給我的更多是零散的書信、片斷的語錄,以及大量的他人引用他言的記錄。這使得我很難勾勒齣一個清晰、統一的“呂氏哲學體係”。它更像是一部檔案匯編,展現瞭呂氏思想在不同曆史階段、不同交流對象之間是如何傳播和被理解的側麵證據。這種閱讀體驗要求讀者必須具備很強的曆史背景知識和推斷能力,否則很容易迷失在這些零散的文本碎片之中,無法構建起完整的認知框架。

評分

¥22.10(7.9摺)

評分

Q鼎和五味

評分

呂大臨

評分

¥29.10(7.7摺C)

評分

最近突然對理學産生瞭興趣,中華書局的理學叢書當然是必收之物。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非常好的書,質量也不錯,值得收藏,尤其值得閱讀。

評分

呂大鈞(1029-1080),字和叔,呂大忠二弟,陝西藍田縣人,北宋關中學派的代錶人物。呂氏四賢之一

評分

書很好,品相不錯,快遞服務也很優秀,這是一本好書,謝謝京東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