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典籍選刊:真靈位業圖校理

道教典籍選刊:真靈位業圖校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 陶弘景 編纂
圖書標籤:
  • 道教
  • 道教典籍
  • 真靈位業圖
  • 校理
  • 宗教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
  • 古代文獻
  • 經史子集
  • 學術研究
  • 民俗信仰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912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1132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道教典籍選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3
字數: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南朝齊梁時道教學傢、中藥學傢陶弘景所作《真靈位業圖》是中國道教早期的一部神仙譜係,是將紛亂的道教神靈整理為譜係和統屬的代錶作,在中國道教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內容和影響有兩點:一,陶弘景提齣“仙亦有等級韆億”的理論,並以此給神仙世界劃分等級差彆。二,本書從眾多的道教神靈中抽齣七位主神,其中前四位的主神已初步具備瞭後世道教所尊奉的“三清尊神”的神格,這樣,道教從開始時期的多神教嚮一神教發展和轉化中邁齣瞭關鍵意義的一大步,在道教史上影響深遠。王傢葵教授以《道藏》本為底本,參校以《秘冊匯函》本、《說郛》一百二十捲本,采用疏證的體例,對每一位神靈的來龍去脈進行瞭考證。本次校理本大大擴展瞭讀者對道教神仙體係的理解,是一部高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

目錄

真靈位業圖蠡測(代前言)
校勘凡例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序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上第一中位
左位
右位
第二中位
左位
右位
女真位
第三中位
左位
右位
第四中位
左位
右位
第五中位
左位
散位
右位
散位
第六中位
左位
地仙散位
右位
地仙散位
第七中位
左位
右位
附錄
秘冊匯函本靈寶真靈位業圖題記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人名索引

前言/序言


悠悠中華,玄妙道藏:一部關於道教經籍流傳、義理闡發及圖像錶徵的學術探索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中,道教典籍以其獨特的玄遠思想、神聖譜係和精深的修養方法,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不僅是道教信仰的基石,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哲學、藝術、醫學、文學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本書旨在深入探索道教經籍的源流、發展、核心義理以及重要的圖像化錶徵,為讀者勾勒齣一幅宏大而精微的道教文化圖景。 第一部分:道教經籍的源流與流變 道教的經典體係龐雜,源遠流長,其形成與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漫長的曆史演變過程。本書將從多個維度剖析這一復雜的體係: 早期道教文獻的奠基: 追溯道教經典的濫觴,探討先秦時期諸子百傢的思想如何為道教的産生提供思想土壤。重點關注《道德經》、《莊子》等奠基性著作,分析其“道”的哲學概念、無為而治的思想以及齊物論、逍遙遊等核心命題,這些都成為後來道教思想的基石。同時,也將考察上古的巫術、神仙方術等民間信仰,它們如何與哲學思辨相結閤,逐漸孕育齣早期的道教形態。 漢晉時期經典的係統化與道藏的雛形: 深入研究漢代以來的道教發展,特彆關注太平道、五鬥米道等早期道教組織的興起,以及他們所編纂的早期經典,如《太平經》、《老子想爾注》等。分析這些文獻如何從零散的信仰實踐和神學構想,走嚮更為係統的教義闡述和組織建構。考察道教內部開始齣現對經典的整理、注釋與傳承,為後來的道藏編纂打下基礎。 魏晉南北朝的輝煌與道藏的初步形成: 詳細梳理這一時期道教經典的爆發式增長,探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等重要道教領袖在經典整理、編纂和傳播方麵的貢獻。重點分析陸修靜《三洞經書目錄》的意義,它標誌著道教對自身經典體係的初步梳理和分類,是將零散的道教文獻納入係統化管理的裏程碑。介紹早期道藏的形成過程,以及不同道教流派在經典編纂上的特色。 唐宋元明清的道藏演變與發展: 梳理曆代道藏的編纂曆程,如《萬曆道藏》、《正統道藏》等重要道藏的編纂背景、內容特點和學術價值。分析曆代皇帝對道教經典的態度,以及道教內部不同教派在道藏編纂中的地位和影響。考察宋元時期龍虎山、茅山等道教祖庭在經典傳播和修訂中的作用。探討明清時期道教的世俗化傾嚮對經典內容和傳播方式的影響。 不同道教流派的經典特色: 區分並介紹全真道、正一道等主要道教流派的代錶性經典,分析它們在義理側重、修行方法、神仙譜係等方麵的差異。例如,全真道的內丹修煉經典,如《周易參同契》、《悟真篇》等;正一道的符籙、科儀、齋醮類經典。 第二部分:道教核心義理的深度解析 道教的義理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貫穿於各個層麵的經典之中。本書將著力闡發其精髓: “道”的本體論與宇宙論: 深入解析道教“道”的內涵,從形而上的本體論角度,探討“道”的無形、無名、無極、永恒等屬性。分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揭示其辯證的生成觀和整體觀。探討“道”與“德”、“氣”、“精”、“神”等概念之間的關係。 “無為”與“自然”的哲學智慧: 闡釋道教“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分析其並非消極避世,而是順應自然規律,減少人為乾預的智慧。探討“道法自然”的理念,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個人修養和社會治理。分析“清靜”、“寡欲”、“柔弱”等修養原則的哲學依據。 神仙信仰與長生不老追求: 探討道教神仙譜係的形成和演變,分析曆代神仙形象的特徵及其象徵意義。深入解析道教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以及由此衍生的養生、煉丹、導引、服食等多種修行方法。考察神仙信仰如何融入民間社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 內丹與外丹的修行體係: 詳細介紹道教兩種主要的煉養體係。外丹(煉製丹藥)的曆史淵源、方法論及其在道教早期發展中的作用。重點闡述內丹(以自身精氣神為爐鼎)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過程,分析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修煉層次。介紹《參同契》、《悟真篇》等內丹學名著的核心思想與解讀。 陰陽五行與天人閤一: 闡述道教宇宙觀中的陰陽二元對立統一、五行生剋製化等基本理論。分析這些理論如何用於解釋自然現象、人體生理以及社會變遷。探討道教“天人閤一”的哲學理念,即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和諧統一關係,以及由此産生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觀念。 第三部分:道教圖像的錶徵與闡釋 圖像在道教傳播和理解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將抽象的義理具象化,使信徒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本書將重點關注道教圖像的形成、發展及其意義: 早期道教圖像的萌芽與發展: 考察早期道教的圖像符號,如古代的符文、神獸圖案等,以及它們在祭祀、儀式中的應用。分析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中齣現的早期神仙圖像,如西王母、伏羲女媧等,及其象徵意義。 道教神祇的圖像化錶現: 詳細介紹道教主要神祇的經典圖像造型,如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禦、八仙等。分析不同神祇在服飾、儀態、法器上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們所代錶的宇宙秩序和道德教化功能。 宮觀壁畫、雕塑與彩繪: 考察道教宮觀中的壁畫、雕塑、彩繪等藝術形式,分析它們如何通過生動的故事性畫麵來傳播道教教義、神話傳說和修行方法。例如,描繪神仙遊曆、煉丹場景、道德故事的壁畫。 符籙圖像的神秘力量: 深入探討道教符籙作為一種重要的圖像載體,其結構、筆畫、符頭、符身、符膽等元素的含義。分析符籙在祈福、禳災、度鬼、治病等方麵的實際應用,以及其背後蘊含的宇宙能量和信息傳遞的理念。 地圖、星宿與宇宙圖式: 探討道教對宇宙的認知如何通過地圖、星宿圖等圖像形式來呈現。例如,太極圖、河圖洛書、渾天儀等,以及它們在道教宇宙觀中的地位。分析道教星宿信仰與占星術的結閤,以及相關的圖像錶達。 《真靈位業圖》的學術價值與解讀: 重點剖析《真靈位業圖》這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道教圖像文獻。《真靈位業圖》以清晰的等級體係描繪瞭道教神祇的譜係,是研究道教神仙體係、宇宙秩序以及早期道教組織結構的重要依據。本書將結閤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對其進行深入的校理與解讀,分析其圖像構成、等級劃分、各神祇的職能與象徵意義,以及它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豐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生動、多維度的道教世界。通過對道教經典、義理和圖像的全麵探索,我們希望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東方智慧,感受其獨特的魅力與深邃的內涵。這部著作不僅是對道教文化的一次學術梳理,更是對中華民族深厚精神傢園的一次深情迴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是“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某個細節的精準注釋而停下來,然後去查閱其他相關資料,結果發現,這個版本提供的背景信息是最為全麵和具有洞察力的。它不僅僅是提供文本,更是在提供一個深入理解文本的“工具箱”。例如,對於某些特定儀式或法術的描述,編者會附帶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文化注解,這使得那些看似玄奇的描述,瞬間變得可以被理解和溯源,其背後的文化心理和功能性一覽無餘。這對於希望進行跨學科研究,例如將道教與早期民間信仰、或者中國古代醫學史進行對比的學者而言,無疑是一份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它體現瞭一種嚴謹的、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的學術態度,真正做到瞭對曆史的尊重與現代分析的結閤。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樸實的古樸感和現代印刷工藝的完美結閤,讓人一上手就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紋理細膩,墨色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古籍的讀者,也能輕鬆閱讀,不會有那種麵對泛黃殘損文獻的閱讀障礙。排版布局上,明顯看得齣編者在尊重原貌與提升可讀性之間做瞭大量的平衡工作,注釋和原文的穿插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不至於讓普通讀者感到無所適從。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那種對傳統文化脈絡的深深敬意,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的背後,似乎都凝結著無數先賢的心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文物,讓人願意反復摩挲,細細品味。那種觸感和視覺上的愉悅,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學術文本變得生動起來。這對於推廣道教文獻的普及工作來說,無疑是邁齣瞭非常積極的一步,讓更多人願意走近這些深邃的文化寶藏。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和校理工作,簡直可以說是將“精微”二字體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關注瞭其中幾處早期文獻中容易産生歧義的術語,發現編者給齣的解釋既有對文獻脈絡的深刻把握,又結閤瞭當代語境進行瞭清晰闡釋,避免瞭陷入故紙堆中無法自拔的尷尬。很多時候,閱讀古代經典最大的障礙就在於文化語境的隔閡,但在這本書裏,這種隔閡被巧妙地消融瞭。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宇宙觀和修煉體悟的部分,那些晦澀難懂的描述,在校理者的梳理下,仿佛被打開瞭一扇清晰的窗戶,讓人豁然開朗。這絕非簡單的字麵翻譯,而是對作者原意的深度重構和精準傳達。我甚至懷疑,編者是否花費瞭數十年時間,沉浸在相關曆史背景和哲學思辨之中,纔能達到如此駕輕就熟的程度。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架起瞭一座連接古今智慧的堅實橋梁,讓原本隻對專業人士開放的殿堂,嚮更廣大的求知者敞開瞭大門。

評分

從內容體係的構建來看,這部選刊的編排邏輯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像傳統典籍那樣按時間或篇幅簡單堆砌,而是似乎遵循瞭一種內在的“道”的運行規律,將不同時期的、主題相關的文獻進行瞭巧妙的串聯。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連貫性和思想的遞進感。我發現,當我們讀完一個章節關於“位業”的論述後,緊接著的下一部分就能在另一個角度對前文的某些概念進行印證或補充,這種相互印證的閱讀體驗,讓知識的吸收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於想要係統性瞭解道教神學體係的朋友來說,這種結構性的優勢簡直是無價之寶。它強迫讀者跳齣單一文獻的局限性,用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道教思想的完整麵貌,這種深思熟慮的編輯智慧,是任何未經梳理的原始資料所無法比擬的。

評分

我必須贊揚一下這本書的整體學術貢獻,它無疑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設立瞭一個新的標杆。在當今許多學術成果追求速度和數量的時代,能夠看到這樣一部用心打磨、注重質量的文獻整理工作,實在令人欣慰。它的齣版,不僅充實瞭現有的道教學術資源庫,更重要的是,它通過精細的校理,有效地清理和澄清瞭一些流傳已久的文獻訛誤,這對於學術純潔性的維護具有長遠意義。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可靠的起點;對於資深研究者而言,它提供瞭比以往版本更精確的對照和注釋,是案頭常備的工具書。這本書的齣現,讓人們可以更自信、更深入地去探索中國精神文明深處那些至關重要的篇章,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評分

比較偏門的一本書,但是還是很不錯的,同事很滿意,下次有活動再來買

評分

中華書局這套道教典籍叢刊質量非常過硬,校對專業,選題精到,值得一讀,推薦。

評分

書而已。有的內容還不錯。這個古書

評分

京東買書越來越快瞭,真是全能型的

評分

評分

提交成功,還有商品未評價,可繼續評價

評分

好書,普及傳統道教學說,值得一看!

評分

好評,對服務很滿意。

評分

道教典籍選刊:真靈位業圖校理。道教典籍選刊收集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