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中国画入门》丛书,每一册以一个题材为主,解析一种技法,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分成若干个教程,循序渐进。一则可使初学者一步一步地熟悉技法,掌握技法,二则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高境界。 这套书的作者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的名画家,他们从事创作,对教育也颇有心得,以他们的经验和富于表现力的技法演示以及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安排,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本册为余欣著的《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为便于广大初学者掌握表现水墨山水的绘画技巧,本书以写意画法作为人手,采用步骤图的形式,详尽地介绍了表现程序和技法手段。
溪山烟霭
山涧潺潺
松风飞瀑
烟江水涧
涧出深山
秋山云霭
云山幽深
山居图
暮色
松风飞泉
秋林响泉
雨山图
阔水烟柳
深山结庐
相逢树色中
烟江叠嶂
松溪隐居
云泉飞瀑
作品示范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终于有这么一本能让我真正入门的教材,忐忑的是我担心自己这“笨拙”的手是否真的能描绘出那些飘逸的山水。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入门”二字,绝非虚设,它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阶梯。我特别喜欢它在“树木的表现”这一章节里的详细讲解。过去看画,总觉得画师笔下的树,形态各异,有挺拔的松树,有婀娜的柳树,但自己画的时候,总是画得千篇一律,缺乏生命力。这本书则从树的整体形态入手,区分了松、柏、柳、竹等不同树种的生长姿态和枝叶特点,并详细演示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树干的苍劲、枝条的舒展以及叶片的层次。特别是对于“点叶法”的讲解,我之前总觉得点叶很简单,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点叶也有那么多的讲究,如何用不同的墨色和笔触来表现叶片的疏密、向背,以及如何通过点叶来表现树木的季节感。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是在教你“怎么看”,让你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能够真正地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的生命力。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美学有着强烈追求的人,特别是中国传统水墨画,那种“写意”的韵味,总是让我着迷。然而,现实总是骨感的,真正拿起画笔,才发现自己对“形”和“神”的把握总是差强人意。《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没有一开始就灌输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用笔”和“用墨”开始。我尤其喜欢它在“笔法训练”部分的内容,它详细地讲解了各种基本笔法的运用,例如点、线、面的结合,以及如何通过笔触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动感。更令我惊喜的是,它还提到了“心手合一”的概念,强调了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巧,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读到这一部分,我才明白,原来水墨山水画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不仅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画家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融入笔墨之中。这让我对山水画的理解更进一层。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的山水画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觉得那是一种寄托着中国文人情怀的艺术形式。但苦于没有门路,迟迟未能走入其中。这本《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全面性”。它不仅仅是讲解技法,更是从中国画的历史渊源、美学思想等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让读者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它关于“中国画的意境美”这一章节的讲解。它通过大量的范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虚实、留白的运用等手法来营造画面的意境。这让我明白,中国画不仅仅是客观景物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阅读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对中国山水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一本让我重新拾起画笔的契机。一直以来,我对水墨山水画有着莫名的情愫,总觉得它蕴含着一种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但真正动手去画,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这份《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我喜欢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从最基础的笔墨训练开始,比如如何握笔、如何蘸墨、如何调色,这些看似枯燥的练习,却为后续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构图和技法,而是耐心地引导读者去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去理解线条的粗细曲直所能表达的意境。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皴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之前看山水画,总觉得那些山石的纹理是怎么画出来的,而这本书则一一拆解,从披麻皴到斧劈皴,详细地演示了每一种皴法的笔法和特点,并且举了大量的范例,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皴法所呈现的山石质感和力量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探讨了墨的“五彩”,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山石的体积感和层次感,以及如何运用“积墨”、“破墨”等技法来营造画面的丰富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教程,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让我明白,水墨山水画的魅力,不仅在于描绘客观景物,更在于通过笔墨的表达,传递出画家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水墨山水画,那种“笔墨意趣”、“气韵生动”的境界,总让我心生向往。但真正踏上学习之路,却发现困难重重。市面上的教程良莠不齐,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直接跳到高深的技法,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白、最清晰的方式来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题款和印章”的讲解。很多初学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往往只关注绘画本身,而忽略了题款和印章在画面整体中的重要性。这本书却将其提升到了与绘画技法同等的高度,详细讲解了不同书体的特点,如何根据画面内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题款内容和位置,以及如何钤盖印章来完成整幅画的创作。它让我明白,题款和印章不仅仅是署名,更是画作有机的一部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烘托意境的作用。这让我受益匪浅,之后我画的画,都会更认真地思考题款和印章的设计,让画面更加完整。
评分我一直对水墨山水画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往,总觉得在那一撇一捺之间,蕴藏着深邃的哲学和东方美学。但碍于自身基础薄弱,一直没有勇气真正去尝试。这本《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它不像很多网上流传的教程那样零散,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练习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深入。我尤其喜欢它在“山石的结构与处理”这一部分的内容。传统的山石画法,总让我觉得难以把握,不知道如何才能画出山石的体积感和坚实感。这本书则从山石的骨骼结构出发,讲解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山石的不同质感,例如如何用披麻皴表现山体的平缓,如何用斧劈皴表现山体的陡峭。更重要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将皴法与墨色结合,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突出山石的明暗和层次。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示范,临摹了几幅山石,惊喜地发现,我竟然也能画出一些有模有样的山石了!这让我信心倍增。
评分作为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想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学习一门新的技艺,实属不易。我曾尝试过许多不同的兴趣爱好,但总觉得缺乏持久的动力。直到我偶然间接触到这本《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这本书最让我欣慰的地方在于,它真正地做到了“入门”,它并没有将那些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技法一股脑地抛给读者,而是循序渐进,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墨的运用”的章节。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但它的变化万千,浓淡干湿,虚实相生,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则用非常生动的图例和简明的语言,一步步地教我们如何掌握墨的“五彩”,如何运用“涨墨”、“宿墨”、“泼墨”等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山石纹理和云雾效果。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渲染”的讲解,如何通过反复的墨色渲染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我茅塞顿开。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墨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对中国山水画心向往之却又缺乏系统指导的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网上的教程,但总觉得零散且不成体系,看完后依然感觉像是在云里雾里。而《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则不同,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匠人,将复杂的山水画分解成了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模块。我尤其欣赏它在“构图”部分的处理,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几种构图模式,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经营位置”的原则,比如如何运用“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来处理画面空间,如何通过“虚实对比”来突出主体,以及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意境。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点景人物”和“房屋建筑”的讲解,这些小小的元素,看似不起眼,却能在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叙事性,也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作者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表现水、如何表现云雾,这些自然景物的处理,往往是山水画的灵魂所在,而这本书的指导,让我不再为如何勾勒流动的溪水、如何描绘飘渺的云烟而头疼。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构建一个生动山水世界的蓝图,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画面,似乎触手可及了。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我在艺术学习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宝藏。它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理论,也没有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技巧。它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魅力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色彩的运用”这一章节里的讲解。虽然水墨山水以墨为主,但适当的色彩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画面的表现力。这本书则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水墨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五色”(青、赤、黄、白、黑)来点染山石、树木,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季节、气候和氛围。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为自己画的山水作品增添一抹色彩,惊喜地发现,原本有些单调的画面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生命力。这让我意识到,色彩在中国山水画中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学习中国画是一件非常“高冷”的事情,需要深厚的功底和天赋。直到我偶然间翻阅了这本《中国画入门(水墨山水)》,我才发现,原来山水画也可以如此平易近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生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每一个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意境的营造”这一章节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画出了山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画面缺乏灵魂。这本书则告诉我们,意境的营造,离不开“经营位置”和“墨色变化”。它讲解了如何通过构图的疏密对比、虚实相生来营造画面的节奏感,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虚实相间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和韵味。书中还举了很多经典的范例,让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意境的魅力。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构思和创作一幅小品山水,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初次尝试,我竟然也能捕捉到一些画面中的“意”和“境”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