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的著名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元旦书简》中写道:“康德是我们民族的摩西,带领我们走出了埃及的颓败,进入了自由而孤独的沙漠,他从神的山巅上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法规。”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一直尝试建立一种能够作为普遍的道德法则,而《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这一本小册子则更为扼要的阐明了康德的原理。
评分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评分..............................
评分很喜欢。。很满意。。。非常好。。。
评分从未一天读完过一本西方哲学原着,今日开先河了,在比较亲切的嘉兴中山路新华书店,待了一个下午与一个晚上,时而异常艰难,时而以大量脑细胞瞬死的代价读完了这本理性对于意志的格准(Maxim)之普遍性,应该名之曰《论道德之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是吧? 50年代的译本,语言读着格外亲切(越古越亲切),虽然一些词汇与术语有待斟酌,简说一下喝过酒的诗人脑子里的小纲如下: 从普通的道德纯理过渡到道德哲......
评分京东买书真的好便宜,就是自营的书太少了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古希腊的学科分为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康德认为这是符合事物本性的。逻辑学阐明的是不依赖于任何经验的、纯粹形式的知识,即主体的先天认识能力;而根据研究对象的质料分类,可以得到研究自然的物理学和研究意志的伦理学。如果把纯粹形式的知识应用于某个领域,那么得到的是形而上学,因此根据不同的领域便得到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和道德科学的形而上学。
评分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张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