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当代哲学家吕旺·奥吉安,趣味解读伦理学代表性问题
★剖析伦理学中十九个代表性的道德难题,引导读者独立思考人生中的困惑与两难
★像《神逻辑》一般脑洞大开,一针见血,是抵抗道德绑架的必备神器
★带你思考道德哲学的意义,赋予你质疑他人成见和为自己辩护的勇气!
海报:
《伦理学反教材:热羊角面包的香味对人性的影响》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吕旺·奥吉安,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写成的伦理学科普书,趣味解读伦理学中的代表性问题。
全书围绕伦理学中的十九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难题,以“思想实验”的方式,引导读者独立思考人生中遇到的困惑与两难问题,抵抗道德绑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伦理学反教材:热羊角面包的香味对人性的影响》将带你思考道德哲学的意义,赋予你质疑他人成见和为自己辩护的勇气!
吕旺·奥吉安(RuwenOgien),法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及社会人类学博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部主任,《公共理性》评论杂志编委,曾出版《身体、金钱与生活》《关于死亡》《状态:生命伦理学的讨论》等著作。
★《伦理学反教材》是对伦理学的精彩介绍,它质疑了事实、规范与价值观之间的种种差异。
——热心读者
★《伦理学反教材》是一本非常刺激的道德哲学专著,它建立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十分好读,以清晰有趣的方式介绍了道德哲学的一些核心问题。
——Goodreads读者
前言:伦理学反教材
导论:思想实验有什么用?
第一章问题、困境和悖论:十九个道德难题
计划
一紧急情况
二在池塘中溺死的儿童
三变得疯狂的移植
四面对狂怒的人群
五杀人的有轨电车
六完全无害的乱伦
七非道德主义者
八体验机
九短暂而平庸的生命是否比根本没有生命更可取?
十我宁愿没有出生
十一为了解放动物,就必须消灭它们吗?
十二功利怪物
十三把一位小提琴手连在你背上
十四健康部长弗兰肯斯坦
十五如果没有了我的器官,我是谁?
十六如果性欲是自由的会如何?
十七有意行善比蓄意为恶更困难?
十八人是自由的,即使一切都已预先写好
十九恶人与圣人
第二章道德“菜肴”中的配料
一直觉与规则
二一点方法!
三我们的道德直觉还剩什么?
四我们的道德本能去了哪里?
五一个注意到自己的道德直觉局限性的哲学家,相当于两个甚至更多的哲学家
六请理解道德推理的基本规则
七请敢于批评道德推理的基本原则
结论
词汇表
——这是一本对伦理学进行总体介绍的书。
不过,这本书既没有教人如何生活的雄心,也没有按时间顺序讲授从古至今的道德观念的壮志。
这本书只有一个小小的野心:向可能对本书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智力工具箱”,免得他们在面对道德争论时被那些“大词”(“尊严”“美德”“义务”等)和那些所谓的原则(“永远不要把人当作一个简单工具来对待”等)吓倒。
我想把它称为“伦理学反教材”,或是“对抗道德主义的智力自卫小课程”,如果这些标题还没有被人注册过版权的话。
本书是哲学书,不是侦探小说,所以我想,如果开门见山地亮出我的主要观点,读者应该不会生气吧。
——恶人与圣人,哪一个更难做?
X在一个非常热闹的商业中心的电话亭打了个电话。就在X走出电话亭时,一个过路人的文件袋掉在他脚边,里面的东西撒落一地。过路人试图尽快将文件重新收好。X会在文件被人群踩踏之前帮助他吗?
为了预测X会怎么做,你需要知道有关他的什么信息?
你期待人的真正人格在这种场合中显露出来,于是你认为只要了解X的“人格”或“性格”,就能知道他将怎么做。
如果X是慷慨或有同情心的,他就会帮助过路人。如果X是吝啬或自私的,他就不会那么做。
无论如何,如果你相信人格或性格(在这个分析中,这两个词指同一个事物),你大概就会做出这类预测。
问题是,在这类处境中,性格并不如你假设的那样起决定作用。
这至少是大量关于“帮助行为”的实验所证明的(从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二年间有超过一千次实验!)。这里是其中一个例子:
一些心理学家组织了一场演出,在演出中,掉落文件袋的那位过路人是由实验人员事先安排的。
电话亭被做了手脚。电话机的退币口有时极醒目地放着一枚硬币(面值一欧元)。有时那里没有硬币。
结果是惊人的:
在电话机上发现硬币的人中,87.5%的人帮助了过路人;没有发现硬币的人中,仅有4%的人帮助了过路人。
实验者于是做出如下假设:
只要X在电话机上发现了硬币,就能表现得慷慨,不论他是否“吝啬”。
只要X没在电话机上发现硬币,他就表现得如同一个“吝啬鬼”一样,不论他是否有同情心。使人能被预见行为表现的是处境而不是人格。
为解释这个机制,实验者假设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情绪。确实,根据他们的观点,在这个背景下,直接导致我们去帮助人的,是我们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似乎一个小小的好运就足以将我们置于这个状态。
他们选择这个假设,是因为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事实上,良好的情绪与在记忆测试、合作行动或冒险行动中取得好成绩,以及与心理学家通常所称的“亲社会”(利他的、慷慨的)行为之间,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关系。
好情绪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系,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也几乎很平常。更令人惊讶的是,激发好情绪及与之相关的“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竟能如此微不足道或毫无价值。只需在电话亭的电话机上发现一枚硬币,就能使人向善。其他与好情绪和慷慨举动相关的因素也微不足道得令人震惊。
因而可以看到,某些散发出的香味与慷慨的行为之间存在一些积极的关系。
实验安排非常简单。实验者安排人手询问商业中心里的一些人是否愿意换一美元的硬币。
那些位于散发着面包糕点香味的面包房旁边的人乐意这样做,而处在闻不到特殊气味的地方的人很少这样做。
也是在这类实验中,我们假设,起决定作用的是与香味感知力联系在一起的好情绪。
令人震惊的是,激发好情绪的因素有那样微不足道和毫无价值的特征。只需要一股热羊角面包的香味就行了!
——“古格斯的戒指”
你们知道“古格斯的戒指”这个故事吗?柏拉图提到过这个故事,大概学过一点道德哲学的人都听说过它。
根据古老的传说,古格斯原本是位牧羊人,他捡到一枚金戒指,如果将戒指上镶嵌的宝石转向掌心,别人就看不见他了,而当宝石向外转时,别人又看得见他了。因而这个戒指就使人拥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被他人看见或不被看见的能力……以及犯下恶行却不被发现的能力!
在《理想国》的第二卷,格劳孔提出了这个问题:想象有两个人,一个正直而另一个不正直,如果他们每人都拥有一枚古格斯的戒指,这两个人会做什么?
还有可能将他们区分开吗?他们真的不会做出同样的行为吗?
正直的人会一直保持正直吗?如果他从橱窗里偷东西而不会受罚,他还会克制自己不去偷吗?如果他依然保持正直,如果他不利用戒指给予他的能力,人们又会怎样真正地看待他?会不会在表面上不得不称赞他的同时,暗地里却当他是白痴?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在暴风雨来临前,被邀请进入一间宁静的灯塔。它清晰地照亮了我们通常选择视而不见的情感和道德盲区。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弱点有着近乎病态的敏感度,能够捕捉到那些最细微的自我欺骗和道德妥协。我尤其赞叹作者在处理集体主义与个人责任这一经典难题时所采取的独特路径,那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光谱分析。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像是经过了数次淬火的刀刃,锋利无比,能够轻易地切开习以为常的舒适区。坦白讲,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变得更加审慎和复杂化了,少了些许天真的乐观,却多了几分清醒的洞察力。它不是一本“轻松读物”,但它绝对是一次值得所有严肃思考者投入时间的思想冒险。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思潮的人,我通常对那些试图“颠覆一切”的哲学著作持保留态度,因为太多流于表面。但这部作品不同,它做到了在彻底解构旧有框架的同时,又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方向。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到近乎苛刻,但其包裹在下的,却是一种对人类境况深切的悲悯。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望着窗外,试图理清自己刚刚吸收的那些信息量极大的概念。它成功地避开了学院派写作的那些陈词滥调,语言风格更接近一位充满激情的演说家,但其思想的深度却又远超一般的通俗读物。尤其是关于“无意后果”的伦理考量那部分,彻底刷新了我对“意图”与“结果”关系的认知,让我明白了,我们能控制的,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评分这部作品,坦白地说,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哲学类书籍之一。作者似乎拥有某种独特的视角,能够穿透日常生活的表象,直抵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的伦理困境的核心。它不是那种堆砌晦涩术语的传统教材,反而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引人入胜,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场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准分析力。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对与错”的界限产生了全新的认识,那种以往被认为是铁板钉钉的道德准则,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像流沙一样,不断变化,充满张力。它迫使读者放下预设的判断,真正去思考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潜在的连锁反应。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你感觉自己的思维被重新校准了。书中对一些古典伦理学流派的批判,也显得尤为犀利而富有洞察力,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又有对现代性困境的深刻回应。
评分我必须承认,起初我对这本书的名字感到一丝困惑,甚至有点戏谑。然而,一旦翻开扉页,那种先入为主的轻浮感便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炉火纯青,它不会让你感到任何喘息的机会,每一个论点都紧密地衔接着下一个,形成一张复杂而精密的思想之网。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那种行文的韵律感,仿佛能让人嗅到某种微妙的气息,感受到某种难以言喻的氛围。它并非在说教,而是在构建一个思想的迷宫,邀请读者走进去,然后自己找到出口——或者发现,也许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关于“偶然性”在道德抉择中作用的探讨,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拉扯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慢读、细品的著作,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层次和意涵,像一瓶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伦理学命题,拆解成可以被感知的、具有颗粒度的日常体验。它没有停留在抽象的概念辩论上,而是将伦理的战场设置在了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的那些微妙的灰色地带。读到某些章节时,我甚至感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发生在我的身边,每一个选择都摆在了我的面前。这种代入感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自我道德立场的审视。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克制,但其背后蕴含的批判力量却极其强大。它挑战了社会对“好人”的定义,探讨了在复杂环境下,善良如何可能异化,或者说,真正的善良需要付出何种形而上的代价。这绝对不是一本能让你读完后心满意足、拍拍屁股走人的书,它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都多一份踌躇和深思。
评分货物已经收到了,。很多次在京东购买了!!!!!!!还是很不错的,书籍卖的比较便宜,自营店是真的很不错!!!!点赞!!!!!
评分一直在京东购买图书,很信赖京东,这本书对我的学术研究很有帮助,以后还会多多关注,好评!
评分感觉很好很棒,宝贝真的很好!!!
评分感觉很好很棒,宝贝真的很好!!!
评分一直在京东购买图书,很信赖京东,这本书对我的学术研究很有帮助,以后还会多多关注,好评!
评分伦理学反教材:热羊角面包的香味对人性的影响
评分感觉很好很棒,宝贝真的很好!!!
评分很好,很有启发
评分伦理学反教材:热羊角面包的香味对人性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