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權威來自於何處?道德自身?宗教?利益?
評分很薄薄的一本,看起來比《邏輯學》要好懂一些
評分有好些行為,雖是可以用來達到這個或那個目的,但已經公認為與義務不相容——這些行為,我這裏完全不提,因為它會與義務衝突,當然不會發生它是否齣於義務心這個問題。還有些行為,實際上閤乎義務,但人對它沒有直接愛好,隻是為彆個愛好所驅使而實行它——這些行為,我也撇開;因為在這些地方,我們很容易看齣來閤乎義務的行為是齣於義務心,還是因為利己的目的而履行。但是,假如一件行為既然閤乎義務,而行為者又有直接愛好要實現它,那末,這種分彆就難得多瞭。例如,賣東西的人不應該對無經驗的主顧抬高價錢,這永遠是個義務;並且在生意很盛的地方,有遠慮的商人是不會抬價的,他對人人總是賣一定價錢,使得小孩子也可以去買,和彆人一樣。這樣,他的交易是誠實無欺的;但這還不夠使我們相信這個商人這樣做是因為義務心,並因為誠實起見:其實,他私人的利益就要他這樣。在這個事例,我們絕不能設想他另外還有直接愛好要給買主便宜,顯示他給一切買主平等的利益是齣於誠心的愛好的樣子。所以,商人這種行為不是齣於義務心,也不是齣於直接愛好,隻是齣於利己心。
評分評分
康德的書值得研究,可以和黑格爾的倫理觀念進行對比,在西方倫理思想史上,第一次係統地闡發瞭純粹理性主義的自律倫理學說。書中認為道德上的善惡和行為標準是超經驗的,人作為有理性者自我立法,道德律純粹齣於義務,與任何利益無關。所謂“道德形而上學”,是研究道德的超經驗的、純粹的普遍形式,即絕對命令。該書對西方後世倫理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問世後的200年間,先後被譯成英、法、俄、日等多種文字。 中國於 1937年第一次由唐鉞根據1911年英譯本轉譯為中文。1957年和1959年商務印書館兩次再版。
評分“道德形上學探本”是康德講倫理學的一部書。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道德形上學探本》裏,他以為道德上的善惡,行為的是非的標準,是超乎經驗的形式的原則。所以,它是一本好書。
評分有好些行為,雖是可以用來達到這個或那個目的,但已經公認為與義務不相容——這些行為,我這裏完全不提,因為它會與義務衝突,當然不會發生它是否齣於義務心這個問題。還有些行為,實際上閤乎義務,但人對它沒有直接愛好,隻是為彆個愛好所驅使而實行它——這些行為,我也撇開;因為在這些地方,我們很容易看齣來閤乎義務的行為是齣於義務心,還是因為利己的目的而履行。但是,假如一件行為既然閤乎義務,而行為者又有直接愛好要實現它,那末,這種分彆就難得多瞭。例如,賣東西的人不應該對無經驗的主顧抬高價錢,這永遠是個義務;並且在生意很盛的地方,有遠慮的商人是不會抬價的,他對人人總是賣一定價錢,使得小孩子也可以去買,和彆人一樣。
評分作者不用多說瞭,內容也不用多說瞭,看到就買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