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金融经典教材(影印版)·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数学与金融经典教材(影印版)·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拉奉特(Laffont J.J.)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激励理论
  • 委托代理
  • 数学模型
  • 经典教材
  • 影印版
  • 理论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博弈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505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5448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Theory of Incentives: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1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The book allows for two levels of reading. Certain sections in some chapters are marked with a star to the right of the section head. A first reading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non-starred sections. These sections are accessible to readers who have a simple knowledge of maximization with inequality constraints. Most essential economic lessons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is first level of reading. Cov-ering the starred sections will enable smdents to manipulate the concepts for better assimilation and will put them in contact with the advanced topics of the field.

内页插图

目录

Foreword
Introduction
1 Incentives in Economic'Thought
1.1 Adam Smith and Incentive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1.2 Chester Barnard and Incentives in Management
1.3 Hume, Wicksell, Croves: The Free-Rider Problem
1.4 Borda, Bowen, Vickrey: Incentives in Voting
1.5 L60n Walras and the Regulation of Natural Monopolies
1.6 Knight, Arrow, Pauly: Incentives in Insurance
1.7 Sidgwick, Vickrey, Mirrlees: Redistribution and Incentives
1.8 Dupuit, Edgeworth, Pigou: Price Discrimination
1.9 Incentives in Plaiined Economies
1.10 Leonid Hurwicz and Mechanism Design
1.11 Auctions

2 The Rent Extraction-Efficiency Trade-Off
2.1 The Basic Model
2.2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Optimal Contract
2.3 Incentive Feasible Menu of Contracts
2.4 Information Rents
2.5 The Optunization Program of the PrincipaJ
2.6 The Rent Extraction-Efficiency Trade-Off
2.7 The Theory of the Firm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2.8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Marginal Cost Pricing
2.9 The Revelation Principle
2.10 A More General Utility Function for the Agent
2.11 Ex Ante versus Ex Post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2.12 Commitment
2.13 Stochastic Mechanisms
2.14 Informative Signals to Improve Contracting
2.15 Contract Theory at Work
Appendix

3 Incentive and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with Adverse Selection
3.1 More than Two Types
3.2 Multidimension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
3.3 Type-Dependent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and
Countervailing Incentives
3.4 Random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3.5 Limited Liability
3.6 Audit Mechanisms and Costly State Verification
3.7 Redistributive Concerns and the Efficiency-Equity Trade-off
Appendices

4 Moral Hazard: The Basic Trade-Offs
4.1 The Model
4.2 Risk Neutrality and First-Best Implementation
……
5 Incentive and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with Moral Hazard
6 Nonverifiability
7 Mixed Models
8 Dynamics under Full Commitment
9 Limits and Extensions

Re ferences
Author Index
Subject Index

前言/序言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 has been a major advance iii eco- nomics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book is to provide easy access to this theory for undergraduate and first-year graduate smdents in economics. Our goal is not to be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in covering and surveying the many contributions that have fiourished in the realm of incentive theory. Instead, our contribution is methodological and intended to offer students some iiiitial clues for analyzing the issues raised by this theory. As much as possible we have favored the simplest models to explain the core of the theory. The exposition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books for methodological clarity. This volume presents the basic principal-agent theory with complete contracts. It allows a first exposition of the transaction costs created by contract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ithout having to appeal to sophisticated game theory concepts.
  The book allows for two levels of reading. Certain sections in some chapters are marked with a star to the right of the section head. A first reading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non-starred sections. These sections are accessible to readers who have a simple knowledge of maximization with inequality constraints. Most essential economic lessons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is first level of reading. Cov-ering the starred sections will enable smdents to manipulate the concepts for better assimilation and will put them in contact with the advanced topics of the field.
  Going through the text and.checking the proofs should provide a good way for stu-dents to appropriate the material. Throughout the book we have listed under the heading the major references that are useful to pursue the study of incentive theory.
  ……

数学与金融经典教材(影印版)·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 引言 在经济活动中,信息的非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这意味着参与交易的各方,其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例如,管理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来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另一方(例如,股东)的利益。这便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的根源。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损失和不公平,激励理论应运而生。而委托代理模型,作为激励理论的核心框架,为我们理解和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 本书《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深入探讨了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关键模型以及在不同经济领域的应用。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理解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通过设计合理的合同和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如员工、管理者、公司等)的行为与委托人(如雇主、股东、客户等)的目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信息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第一部分: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论基础 本部分将为读者构建理解委托代理模型的坚实理论基础。我们将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信息不对称如何产生,并分析其在经济运行中的普遍性。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与分类: 本节将详细解释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隐藏行动(Moral Hazard)和隐藏信息(Adverse Selection)。隐藏行动是指代理人采取的行动是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隐藏信息是指代理人在签订合同时拥有委托人不知道的关于自身特质的信息。我们将通过生动的生活和商业案例来 ilustrar 这些概念,例如,员工努力工作与否的差别,以及不同风险偏好的借款人。 委托代理关系的界定: 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其中一方(委托人)委托另一方(代理人)代表其行使某种权力或完成某项任务。本节将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委托人、代理人、委托代理合同以及双方的目标函数。我们将探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这是激励理论的核心出发点。 基本经济学原理的引入: 为了分析委托代理模型,我们将回顾和引入一些必要的经济学原理,包括: 效用最大化原则: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主体,他们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理解其目标函数是分析他们行为的关键。 风险规避: 在经济活动中,许多决策者是风险规避的,这意味着他们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宁愿选择确定性收益。我们将探讨风险偏好如何影响合同的设计和代理人的行为。 信息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 除了信息不对称,我们还会简要介绍与信息相关的其他概念,例如信号传递(Signaling)和筛选(Screening),这些概念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核心委托代理模型 本部分将进入委托代理模型的核心内容,介绍几种最经典和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并深入分析模型的构成要素、求解方法以及重要结论。 隐藏行动模型(Moral Hazard Model): 模型设定: 这是委托代理模型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模型。我们将构建一个典型的隐藏行动模型,通常包括一个风险中性的委托人(如股东)和一个风险规避的代理人(如管理者),代理人的行动对产出有影响,但其努力程度是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的。产出是随机的,受努力程度和外部因素(如市场波动)的影响。 最优合同设计: 本节将重点探讨如何设计最优合同来解决隐藏行动问题。我们将介绍“激励相容约束”和“个体理性约束”这两个核心概念。激励相容约束要求代理人选择能够最大化其自身效用的行动,而该行动同时也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个体理性约束确保代理人至少能获得其参与合约的最低收益。 绩效工资与风险分担: 我们将分析绩效工资(如奖金、股票期权)在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中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将探讨风险分担的度量,以及合同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例如,委托人希望将风险更多地转移给风险中性的自己,但过于激进的风险分担会削弱代理人的激励。 “帕累托最优”与“信息非对称下的次优”: 我们将比较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结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优合同通常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需要牺牲一部分效率来解决信息问题。 隐藏信息模型(Adverse Selection Model): 模型设定: 与隐藏行动模型不同,隐藏信息模型关注的是代理人拥有关于自身特质(如能力、风险偏好)的私人信息。委托人无法直接知道代理人的真实特质,只能根据其在市场上表现出的行为来推断。 信号传递与筛选: 本节将介绍两种解决隐藏信息问题的方法:信号传递和筛选。 信号传递(Signaling): 指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主动采取可观察的行动,向另一方传递关于其特质的信息。例如,高能力的学生通过获得更高的学历来向潜在雇主传递其能力信息。 筛选(Screening): 指信息较少的一方设计一系列选项(如不同的合同),迫使信息较多的一方选择能够暴露其真实特质的选项。例如,保险公司提供不同保费和免赔额的保险计划,风险较高的客户会倾向于选择高保费但低免赔额的计划。 多类型代理人模型: 我们将分析存在不同类型代理人(如高能力和低能力,高风险和低风险)时,委托人如何通过设计最优的“菜单”来区分他们,并为每种类型代理人设计最合适的激励。 其他重要模型与概念: 信息收集: 在某些情况下,委托人可以通过支付成本来获取更多关于代理人的信息。本节将探讨委托人何时以及如何进行信息收集,以及其对激励合同设计的影响。 多期模型: 许多经济活动发生在多个时期。我们将简要介绍多期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其与单期模型的区别,以及如何设计跨时期的激励机制,例如,累积奖金或晋升机制。 团队激励: 在团队合作的场景下,单个代理人的努力难以单独衡量。本节将讨论团队激励的设计,以及如何解决团队内部的“搭便车”问题。 第三部分:委托代理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委托代理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渗透到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本部分将重点介绍模型在金融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 股东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问题: 这是公司金融中最核心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委托人)与管理者(代理人)之间存在目标冲突,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个人权力、低风险和高薪酬,而非最大化股东价值。 股权激励机制的分析: 本节将深入分析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利润分享等股权激励工具如何通过将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绑定,来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我们将探讨不同激励工具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特定公司治理环境下的适用性。 董事会的角色: 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代表,其监督和激励管理者的作用是委托代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分析董事会的构成、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决策机制如何影响激励效果。 银行与信贷市场: 银行与借款人的委托代理问题: 借款人(代理人)掌握关于其项目风险和自身还款能力的私人信息,而银行(委托人)的信息有限。这可能导致借款人选择高风险项目(如果失败,损失由银行承担;如果成功,收益归自己)或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不尽力(道德风险)。 贷款合同的设计: 本节将分析银行如何通过设计贷款合同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抵押品要求、借款人的财务比率限制、分期还款计划以及违约条款。我们将探讨这些条款如何促使借款人谨慎行事并偿还贷款。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债权人(委托人)与债务人(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会影响债务的定价和条款设计。 保险市场: 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的委托代理问题: 被保险人(代理人)了解其自身风险状况和行为,而保险公司(委托人)则不完全了解。这会产生逆向选择(风险高者更倾向于购买保险)和道德风险(购买保险后,被保险人可能降低预防措施,增加风险)。 保险合同的设计: 本节将分析保险公司如何通过设计保险合同来应对这些问题,例如,风险评估、费率厘定、免赔额、共保以及对被保险人行为的监督。 其他金融应用: 基金管理: 基金投资者(委托人)与基金经理(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资产证券化: 资产出售方(代理人)与资产购买方(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支付系统与金融创新: 新的金融工具和支付方式往往会带来新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理论的指导来设计合理的机制。 第四部分:拓展与前沿 本部分将对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论进行拓展,并介绍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未解决的问题。 信息委托代理模型的新发展: 合作与竞争: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代理人之间可能存在合作或竞争关系,这会对激励机制的设计产生影响。 非理性代理人: 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假设代理人是完全理性的。然而,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代理人的决策可能受到认知偏差、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本节将介绍如何将非理性因素纳入委托代理模型。 信息报告与激励: 代理人不仅采取行动,还可能选择性地报告信息。本节将探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激励机制以获取更真实的信息。 与相关理论的联系: 博弈论: 委托代理模型本质上是一个博弈问题,涉及多方参与者的策略互动。我们将阐述博弈论在分析委托代理模型中的作用。 合约理论: 委托代理模型是合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如何设计最优的合约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研究方法与挑战: 计量经济学方法: 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委托代理模型的预测,并估计模型中的关键参数。 建模的复杂性: 现实经济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往往非常复杂,如何建立简化但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是研究的挑战。 结论 《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一书不仅系统地梳理了委托代理模型的经典理论,还深入探讨了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经济决策,并掌握如何运用委托代理模型这一强大工具来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提升经济效率,促进公平。本书是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学生以及对市场运行机制感兴趣的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量化金融和经济学模型有着强烈探索欲望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激励理论核心思想的书籍。这本《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我对于“委托代理模型”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着迷,它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驱动下的行为模式,在很多经济场景下都显得尤为真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模型的介绍,更能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化为生动的经济学故事。例如,在公司治理中,如何设计股权激励来协调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在金融监管中,如何通过引入信息披露和审计机制来减少道德风险?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期待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数学基础,帮助我理解模型的推导过程,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模型所揭示的经济学洞见,以及这些洞见在现实金融世界中的实际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像金融这样与现实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领域,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模型。这本书的标题——“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立刻吸引了我。委托代理模型(Principal-Agent Model)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当一方(代理人)代表另一方(委托人)行事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在金融领域,这种模型更是无处不在,例如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甚至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运用数学工具来构建和分析这些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尤其是它会探讨哪些具体的激励机制,例如最优契约设计、风险分担、信息披露等。我期待它能够提供清晰的数学推导和严谨的逻辑分析,帮助我理解这些模型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在现实金融市场中是如何应用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金融市场的效率、风险以及监管等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简约而富有质感的米白色纸张,搭配深邃的蓝色字体,散发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学术气息。书名“数学与金融经典教材(影印版)”几个字,仿佛预示着这是一部凝聚了学术智慧的结晶,而“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更是精准地勾勒出了本书的核心内容,让人充满期待。影印版的处理方式,让我能够窥见到原版书籍的质感,纸张的细微纹理、印刷的墨迹深浅,都仿佛带着一丝历史的温度。翻开扉页,陌生的语言和排版虽然一开始会带来一些阅读上的挑战,但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才更能体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国际视野。我并非金融领域的科班出身,但对经济学和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讨论一直充满浓厚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中如何激励团队,还是在家庭中如何引导孩子,都需要对“激励”有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渴望系统性地学习激励理论,尤其是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的一个绝佳机会。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提供一套扎实的理论框架,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内在逻辑。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经济学和金融学中那些能够解释复杂现象的“模型”非常着迷。而“激励理论”和“委托代理模型”正是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这个书名,非常直观地指出了本书的核心内容。我渴望了解,当一方(委托人)委托另一方(代理人)去执行某项任务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会产生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在金融领域,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更是普遍存在,例如股东与管理者、银行与借款人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数学方法为基础,清晰地阐述委托代理模型的核心思想,并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模型来分析金融市场中的各种现象,比如高管薪酬的设计、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以及公司治理的结构等。我期待通过阅读此书,能够获得一套分析金融问题的理论框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并对未来的金融实践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激励理论”和“委托代理模型”几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我一直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归结为激励机制的内在逻辑。在金融领域,这种机制更是复杂且至关重要。我尤其好奇,这本书将如何运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和分析这些抽象的概念。例如,信息不对称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契约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严谨的数学模型,帮助我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看到这些模型在实际金融市场中的应用。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公司金融、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等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能够洞察到这些领域中隐藏的激励机制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我也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工具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金融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评分

去世了这么多年,这本书依旧是经典

评分

77411255563384669855

评分

好!

评分

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范畴,管理心理学把激励看成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1]

评分

去世了这么多年,这本书依旧是经典

评分

从90年代初起,拉丰教授开始关注组织中的激励问题,他深刻认识到了组织中的串谋行为对激励机制造成的扭曲是导致经济组织效率低下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因此在设计一个经济组织的激励机制时,必须考虑防范串谋的激励机制.a拉丰教授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将这些理论贡献集成在《激励与政治经济学》(1999年)一书中.

评分

委托代理理论

评分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ex ante),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ex post),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moral hazard)。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action),研究此类问题的,我们称为隐藏行为模型(hidden action);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隐藏的知识(knowledge),研究此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隐藏知识模型(hidden knowledge)。

评分

经典教材,值得仔细阅读,写论文要用,所以就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