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为数不少的读者都是从防尘防霾口罩中认识3M这家企业的。素以产品种类繁多,锐意创新而著称于世的3M是怎样从一家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发展成为历史悠久的多元化呢?本书将通过3M的创新发展来揭开这一答案。
本书两位作者的职业生涯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3M中度过的,他们分别以由内而外和自外向内的不同角度审视了3M的创新与发展历程。
互联网+时代培训管理与创新(系统方案·实用工具·前沿新知,作者20年培训管理的匠心之作,组织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
这是一本向3M光辉创新历史致敬的书,也是作者为回归创新初心而写的作品。《向3M学创新》是对创新理论的再认识,也是对企业发展基础再思考的过程。希望这能成为一本了解3M传奇历史的书,更是能让人了解到3M的“文化,沟通,方法”的创新管理法。《向3M学创新》对于解决目前中国工业创新和中国制造业的困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制造业找寻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创新能力,一种内生的可驱动成长的创新模式。
梁家广(George Liang),曾在3M中国任职22年,从市场专员和销售经理拾阶而上,在任商业标识事业部总经理6年后,转任3M公司(CHK)人才发展部负责人7年。后加入粲花咨询,专注创新领导力和B2B销售管理咨询。
欧内斯特·甘德林(Ernest Gundling),艾培国际(Aperian Global)的管理合伙人及创始人,拥有斯坦福大学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协助客户在领导力发展、组织变化、关键业务伙伴关系等领域制定全球化策略,也作为讲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全球领导力”课程。他为跨文化高管团队提供咨询和培训,为拥有全球职责的领导者提供教练服务,并且常常受邀成为论坛主讲人。甘德林博士现定居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引子
Chapter 1 发明家的企业家精神
一、见微知著
二、创新制度的思考
Chapter 2 3M创新历史和文化
一、为生存而战
二、麦克奈特和布什——3M企业文化构建者
三、“创新三重奏”
四、15%时间原则
五、中央研究院
六、发明的黄金年代
七、创新文化
八、3M的历史价值观
九、3M百年创新发展里程碑
Chapter 3 创新管理
一、支持创新的组织结构
二、研发组织构架
三、创新管理
四、管理哲学
五、管理技巧
六、全员创新
Chapter 4 创新方法
一、创新的定义
二、创新的种类
三、独特的创新手法
四、创新的五大突破口
五、技术平台
六、跨部门联合创新
七、技术收购
八、创新之旅
Chapter 5 创新流程与工具
一、创新三阶段
二、创新管理流程
三、 创新过程中的常用工具
Chapter 6 创新沟通
一、客户导向的销售——跟随客户九十年
二、客户的声音
三、销售财务分析模型
四、大客户团队
五、与客户在一起
六、技术论坛
七、非正式组织的能量
Chapter 7 创新人力资源发展
一、人力资源准则
二、招聘创新人才
三、培养突破性人才及领导人
四、领导力行为准则
五、领导教领导
六、保留精英
七、学习组织
八、英雄之旅:树立创新人才榜样
九、创新激励
Chapter 8 销售创新
一、客户导向
二、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技巧
三、人人是教练
四、简单智慧的商标
Chapter 9 持续创新和变革
一、报事贴的新项目
二、镜子的另一面
三、热敏复印业务带来的反思
Chapter 10 创新的学习
一、对学习创新的5个建议
二、创新能力自检表
三、开始行动
后记
《向3M学创新》: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 3M 的报事贴(post–it)传奇般的发明故 事。一个发明家在教堂获得灵感,从而发明出一个产品,创造出 一个全新的需求,随后衍生出 10 亿美元的新市场。
让我们回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从这个传奇的开始,一层一层 地揭开这个发明的面纱,学习下 3M 引以为傲的发明案例,从中 找寻有价值的启发和实用的借鉴。
亚瑟·弗雷(Art Fry),1931 年出生于明尼苏达。1953 年, 他作为一个研发工程师加入 3M。作为典型的中西部美国人,弗 雷每周都虔诚地到教堂参加礼拜,他还是所在教堂唱诗班的成员。 作为唱诗班的一员,他在开阔宽敞的教堂前庭,经常会遇到歌本 被风吹乱的情况。这时,弗雷想到如果有一种不会被风吹掉的书 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个想法在弗雷的头脑中生根下来,他经常有意无意地进 行这方面的思考,但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直到,他遇到了 3M 里的另一个同事并了解了他的发现。
斯宾赛·赛夫(Spencer Silver),化学博士,研究胶的专家。 他致力于发明出最强劲的粘胶产品。在那个工业迅猛发展的年代, 科学家梦想可以用胶粘剂来取代金属焊接,获得更高效洁净的工 艺手段。让汽车底盘上部件和部件的连接,除了焊接和螺栓,还 可以用胶带和胶水来联结。
在 1968 年的一次实验中,他调制发明了一种胶水。与众不 同的是,这种胶的初粘性强,但可以从附着物剥离,而且剥离后,
不留残胶。虽然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失败的发现,但赛夫却并未 放弃,还四处宣讲这个发现,希望能有所作用。
他在 3M 内部的技术论坛,也张贴了这个发现并附有详细的 数据。
当弗雷找到他时,赛夫很高兴地分享他的经验和技术。 弗雷很快就申请了样品胶水,开始试着将胶涂在纸张边缘。
样品很快就制造完成。 “当我开始在书签上写下给老板的文字信息时,我从心底意
识到这个发明不只是书签,而是易用便条纸。”弗雷回忆道,“赛 夫不粘胶水是制作此类便条纸最有用的胶水,可以大批量用在纸 张和纸张之间,它的胶性不太强,在不损坏其他物品的表面的同 时又易于移走。这才是真正的特色,这是全新的压敏胶概念。这 好比瞄准时从靶环外,突然发现又瞄到了牛眼中间,这就是我 要的。”
弗雷决定将计划付诸实现,他的主管鲍勃·莫伦达(Bob Molenda)也鼓励他尝试,尽管这明显不是他的工作责任。莫伦 达建议他找到更多资源,包括足够的胶水和涂布设备,以及有经 验的技术工程师。虽然 3M 在涂胶技术上很出名,但在粗糙的纸 的一侧精准地涂胶却从未有过。
“虽然这些事因困扰了我们的生产工艺工程师”,弗雷回忆 道,“但我却未被这些困难吓到,反而深受激励。我意识到,如 果 3M 都不能用现存的工艺进行生产,那么,我们一旦生产出这 个客人喜欢的产品,竞争对手也不能很快地追上我们。”
……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做《向3M学创新》的书,它封面上那个色彩鲜艳的logo就让我觉得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我一直认为,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一种土壤,一种环境,而3M恰恰是这种土壤的杰出代表。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指核心,我非常想知道,3M这个百年老店,是如何做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从便利贴到Scotch胶带,再到各种高科技材料,它们的产品线之广,涉及领域之深,都令人惊叹。我希望书中能揭示3M独特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哲学,看看它是否有一些可以被复制的模式,比如它是否鼓励跨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驱动员工的创新热情。我尤其关注书中对3M“15%原则”的解读,这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想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则背后,是如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创新体系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一家公司的案例研究,更像是一种关于如何构建创新型组织的思维导图。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向3M学创新 [Discovering The Way Of 3M Innovation]",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产生无限遐想。3M,这个在无数领域都留下深刻印记的跨国巨头,它的创新之路究竟有着怎样的秘诀?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持续不断推出颠覆性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充满好奇,它们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活力,又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的?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关于破解这份创新密码的宝典。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3M企业文化中关于鼓励试错、容忍失败的机制,因为我知道,很多伟大的创新往往诞生于无数次不成功的尝试之中。同时,我也想了解3M是如何平衡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的,以及它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协作方面有哪些独到的经验。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借鉴3M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于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建议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获得切实可行的启示。
评分我对《向3M学创新》这本书充满期待,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兴趣的领域——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创新。3M,这个在消费品、工业品、医疗等多个领域都享有盛誉的企业,其漫长的创新历史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3M成功案例的罗列,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驱动力,例如,3M是如何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否有独特的流程或机制来鼓励员工进行跨领域的合作和知识共享?我尤其关注的是,3M是如何在庞大的组织体系中,既保持创新活力,又能有效管理风险的。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一个鼓励试错、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的具体建议,以及如何将这些文化转化为实际的创新成果。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成为一家会创新的公司”的操作指南,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应用到我自身的工作和学习中。
评分对于《向3M学创新》这本书,我可以说是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值。原因很简单,3M这个品牌在我心中一直是品质与创新的代名词,它所生产的许多产品,如便利贴、胶带等,几乎渗透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能够支撑起如此持续且广泛的创新能力?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主题,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3M在创新方面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例如,我特别想了解3M是如何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又能保证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落地,这其中的平衡之道着实令人好奇。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3M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和技术共享的经验,毕竟,一个强大的知识库是持续创新的基石。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让我能够借鉴3M的智慧,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构建一个更具创新活力的环境,并切实推动创新项目的成功。
评分话说回来,我拿到这本《向3M学创新》,纯粹是因为我个人对“创新”这个词本身就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兴趣。我总觉得,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创新,就如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而3M,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创新”的代名词。我迫不及待地想从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如何拥抱不确定性”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3M的成功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一套可行的框架,让我理解创新是如何在一家大型企业中孕育、发展并最终转化为商业成功的。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问题:3M是如何鼓励员工提出各种“疯狂”的想法的?当一个项目失败了,他们又是如何应对和学习的?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工具或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创新机会,并将它们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我对书中的实践案例非常期待,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具体操作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
评分Tremendously well!!!
评分Tremendously well!!!
评分Tremendously well!!!
评分Tremendously well!!!
评分基本满意,但有些页面印刷质量不佳
评分基本满意,但有些页面印刷质量不佳
评分基本满意,但有些页面印刷质量不佳
评分Tremendously well!!!
评分基本满意,但有些页面印刷质量不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