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辭海:美術捲

大辭海:美術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建融 等 著,夏徵農,陳至立 編
圖書標籤:
  • 美術
  • 藝術
  • 辭海
  • 百科全書
  • 工具書
  • 文化
  • 曆史
  • 繪畫
  • 雕塑
  • 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32637881
版次:1
商品編碼:11159398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6
字數:108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大辭海:美術捲》是特大型綜閤性辭典。它的齣版,填補瞭中國辭書的一個空白。
迄今為止,《大辭海:美術捲》是我國的一部大型綜閤性辭典,它既收單字和普通詞語,又收各類專科詞語,兼具語文辭典和專科辭典的功能,收詞豐富,檢索方便,實用性強,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隨著人類知識積纍創新速度的加快和我國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不少文化層次較高的讀者對《大辭海:美術捲》的查檢提齣瞭更高的需求。因此在繼續編纂《大辭海:美術捲》新版使其適應時代要求的同時,編纂一部比《大辭海:美術捲》規模更大、所收字詞更多、內容更加豐富的特大型綜閤性辭典實屬必要。

內頁插圖

目錄

凡例
分類詞目錶
正文
詞目筆畫索引

精彩書摘

  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蘇格蘭設計師、建築師。工藝美術運動和英國新藝術運動的代錶人物。生於格拉斯哥的警官傢庭。21歲人格拉斯哥藝術學校夜校學習,並在格拉斯哥一建築公司“約翰·霍尼曼和凱皮耶”工作。1914年移居倫敦。受《工作室》雜誌等的影響,從建築設計轉嚮傢具和室內設計,並提齣瞭獨特的主張。與妻子、妻子的妹妹以及朋友麥剋內爾組成瞭著名的“格拉斯哥四人組”。其設計主張帶有極強的“反縴巧”色彩,作品往往比繁復華麗或柔和嬌媚的風格更富視覺衝擊力,其中既包含著凱爾特民族的硬朗風格,也吸收瞭日本傳統設計的某些元素,並摻雜著強烈的神秘主義色彩。1896年主持設計格拉斯哥藝術學校校捨。1900年攜其室內裝飾和傢具作品參加瞭維也納的第八屆“分離派”作品展覽,將其影響拓展到歐洲大陸。1909年為格拉斯哥藝術學校設計藝術圖書館,是其最後一件影響卓著的建築作品。其設計強調簡潔的直綫和方格紋案,帶有不少現代主義的元素。1923年移居法國巴黎,專攻繪畫,繪有眾多建築和風景畫。
  麥剋內爾(Herbert Mac Nair,1868-1955)蘇格蘭藝術傢、設計師。生於格拉斯哥的軍人傢庭。1888-1895年在一建築事務所當學徒,在那裏結識麥金托什,並隨之參加格拉斯哥藝術學校的夜校學習,同麥剋唐納姐妹相識,成為“格拉斯哥四人組”成員。受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成為格拉斯哥風格的倡導者。1895年開設工作室,設計生産包括傢具、圖書裝幀、水彩畫和招貼畫在內的各種藝術品。1898年遷居利物浦,任當地建築學校的設計導師。次年與弗朗西斯·麥剋唐納結婚。他們共同為意大利都靈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博覽會設計瞭一個書房。20世紀初他們先後在利物浦、倫敦、維也納和德纍斯頓等地展齣作品。1909年夫婦倆迴到格拉斯哥。1921年弗朗西斯去世,他遷居阿蓋爾郡(Argyllshire),直至去世。
  庫珀爾(John Paul Cooper,1869-1933)英國建築師、珠寶設計師。生於萊斯特。珠寶設計彆具一格,造型和選材都追求貼近自然,手工藝盡善盡美,作品華麗而不同尋常,往往富於象徵意義,是工藝美術運動中最重要的珠寶設計師。他去世半年後,萊斯特市立博物館曾舉辦其作品迴顧展。
  毛漢姆(Syrie Maug ham,1879-1955)英國女設計師。生於哈剋內。1922年開始其室內設計生涯,同年在倫敦貝剋街開設“西莉亞有限公司”。作品以全白色的風格著稱,一掃維多利亞時代延續下來的深色與小空間格調,令人耳目一新。後在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等城市開辦分公司,風格嚮混閤型發展,並逐漸以鮮艷的綠色和紅色等替代純白色的設計。多恩(MarionDorn.1896-1964)英國女設計師。生於美國。曾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繪畫。20世紀20年代初轉行從事紡織設計。1923年去巴黎旅行,大拓眼界。同年移居英國,開始建立其裝幀設計和蠟染設計事業,作品逐漸被《時尚》雜誌和《裝飾藝術年鑒工作室》所重視,並於1927年在德國萊比锡舉辦的國際藝術和手工藝博覽會上展齣,獲得成功,接獲大量訂單。30年代,在英國參與和舉辦瞭一係列展覽,包括英國工業藝術博覽會等。1934年創建瑪麗安·多恩公司。1937年參加巴黎國際博覽會。
  ……

前言/序言


《大辭海:美術捲》以外的藝術領域漫談 引言:廣闊無垠的藝術疆域 當我們提及“美術”時,腦海中自然會浮現齣繪畫、雕塑、建築等經典門類。然而,人類的藝術創造力遠不止於此。《大辭海:美術捲》作為一部聚焦於視覺藝術領域的權威性工具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深入理解這一領域的堅實基礎。然而,藝術的版圖是廣袤的,它包含瞭無數未被這一特定捲冊詳盡收錄,卻同樣光輝燦爛的領域。本文旨在描繪一幅《大辭海:美術捲》之外的藝術全景圖,探討那些在不同維度、不同媒介中綻放異彩的藝術形式。 一、 音樂的結構與情感的交響 音樂,作為聽覺藝術的巔峰之作,其復雜性和深刻性絲毫不遜於視覺藝術。它不依賴於固態的形態,而是以時間為軸綫,通過音高、節奏、和聲與鏇律的編織,直接觸及人類的情感核心。 1. 音樂理論的嚴謹性: 音樂的創作與欣賞背後蘊含著嚴密的數學與物理學原理。從巴赫復調音樂中對位法的精妙構建,到十二平均律體係的建立,再到20世紀勛伯格十二音體係的革新,這些理論構建瞭音樂的骨架。這些理論的探討,涉及瞭音響學、樂理學、和聲學、對位法等專門學科,其深度與廣度,構成瞭一門獨立的知識體係。 2. 音樂的流派與曆史: 音樂史的長河波瀾壯闊。從古希臘的音樂理論萌芽,到中世紀的宗教聖歌(Gregorian Chant),再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閤唱的成熟;從巴洛剋時期(如維瓦爾第與亨德爾)的裝飾性與結構感,到古典主義時期(海頓、莫紮特)的清晰與平衡;浪漫主義時期(貝多芬、肖邦、瓦格納)對個人情感的極緻宣泄與歌劇藝術的巔峰發展;再到20世紀以後的無調性、序列音樂、隨機音樂,乃至爵士樂、搖滾樂等現代音樂形式的崛起。每一種流派的興衰與演變,都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關。 3. 樂器的演變與工藝: 樂器本身就是精密的工藝品。提琴製作的聲學原理、鋼琴機械結構的百年演進、管風琴的宏大結構,以及電子閤成器技術對聲音邊界的拓展,這些都屬於樂器學和聲音工程的範疇,而非傳統美術所能涵蓋。 二、 文學的敘事與語言的雕琢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人類思想、情感、經驗與想象力的結晶。如果說美術關注“可見之美”,那麼文學則聚焦於“可感之境”。 1. 敘事學的構建: 文學作品的魅力在於其敘事結構。從荷馬史詩的英雄原型,到俄國托爾斯泰式的全景式社會描繪,再到意識流小說(如喬伊斯)對內心世界的無限挖掘,敘事學分析的是如何通過情節、視角、人物塑造和時空處理,構建一個自洽的藝術世界。 2. 文學流派與思潮: 不同的文學思潮深刻影響瞭作品的麵貌。浪漫主義對自然與激情的贊頌,現實主義對社會百態的冷靜剖析,象徵主義對暗示與意境的追求,以及後現代主義對宏大敘事的解構,這些哲學與思想層麵的探討,是文學評論的核心。 3. 詩歌的韻律與意境: 詩歌,作為語言藝術中最凝練的形式,其對格律、韻腳、意象的錘煉,與視覺藝術中的構圖與色彩運用有異麯同工之妙,但其載體完全是抽象的語言符號係統。 三、 戲劇與電影:時空的動態藝術 戲劇和電影是綜閤性的舞颱藝術與時間藝術的結閤體,它們融閤瞭文學、錶演、視覺元素(服裝、布景/攝影、燈光)和聽覺元素。 1. 戲劇的舞颱調度與錶演學: 戲劇藝術的核心在於演員在有限空間內的即時互動與情緒張力。從古希臘悲劇的祭祀性儀式,到莎士比亞戲劇的語言力量,再到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戲劇理論深入探討瞭舞颱調度、燈光設計在空間中營造氣氛的技巧,以及演員如何通過身體、聲音實現角色的生命力。 2. 電影的視聽語言: 電影(影視藝術)是一門現代的綜閤藝術。它創造瞭一種獨特的“視聽語言”。剪輯(濛太奇)是電影敘事的心髒,它決定瞭時間流逝的速度和觀眾的情感投射。攝影機的運動、景深、焦距的選擇,以及聲音設計(音效與配樂的融閤),共同構成瞭電影區彆於繪畫和雕塑的獨特美學體係。研究電影,需要深入解析米拉諾維奇的敘事理論、愛森斯坦的濛太奇理論等。 四、 舞蹈:身體的建築與流動的雕塑 舞蹈藝術以人體為媒介,通過節奏性的動作在三維空間中創造齣短暫而永恒的美感。它是一種非語言的身體錶達。 1. 動作的語法: 舞蹈理論研究身體的姿態、動作的連接、重心的轉移以及對空間的占用。從古典芭蕾對人體綫條的極緻規範(如“五位”的建立),到現代舞對自然呼吸與重力的探索(如格雷姆技術),舞蹈的“語法”是其獨有的結構。 2. 節奏與情感的映射: 舞蹈與音樂密不可分,但它將音樂的抽象節奏具體化為可見的運動模式。它探討瞭如何在運動中體現“力量感”、“流動性”或“斷裂感”,這些都是雕塑或繪畫難以捕捉的動態特質。 五、 手工藝與設計:功能與審美的結閤 雖然某些手工藝品可能被歸入廣義的美術範疇,但更側重於其實用功能和工業流程的設計學,則構成瞭另一重要的藝術領域。 1. 工業設計與人機工程學: 現代設計關注的不僅是産品的外觀,更重要的是其“可用性”(Usability)。從包豪斯學派“形式追隨功能”的理念,到當代用戶體驗(UX/UI)設計,這門學科需要綜閤考慮材料科學、人體工程學和市場需求。 2. 陶瓷與紡織的工藝深層研究: 陶瓷的釉料配方、燒製溫度控製,紡織品的染色技術、織物結構分析,這些深層次的工藝研究,涉及化學、材料學,其專業深度超齣瞭傳統美術史的範疇。 結論:藝術的多元交響 綜上所述,《大辭海:美術捲》為我們提供瞭理解視覺藝術的堅實框架。然而,藝術的宏偉殿堂遠不止於此。音樂的聽覺結構、文學的語言邏輯、戲劇與電影的時空控製、舞蹈的身體律動,以及設計學中的功能與形式的平衡,共同構成瞭人類創造力譜係中不可或缺的篇章。這些領域各自擁有成熟的理論體係、深厚的曆史積澱和精密的實踐方法,它們與美術共同協作,編織齣人類文明光輝燦爛的藝術圖景。理解藝術的完整性,必須將視野從視覺轉嚮聽覺、敘事和動態錶現,纔能真正領略人類精神世界的無窮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通常是通過翻閱拍賣圖錄和原版畫冊來獲取關於藝術品細節的感性認識的,對這種“百科全書式”的文字描述一直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少瞭點“味道”。但這本書在解釋一些復雜的美學概念時,那種文字的精確性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書中對“暈染法”(Sfumato)的解釋,它不僅僅描述瞭“模糊邊緣”的技法,更是深入探討瞭其在不同文化語境下(從達·芬奇到後來的德加)的哲學意涵和視覺效果的細微差異。這種深入淺齣的筆法,使得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大緻領悟到一些晦澀的理論,而專業人士也能從中找到新的解讀角度。它成功地扮演瞭知識的“翻譯官”角色,將那些高高在上的學院派術語,用一種平實卻不失深度的語言重新構建起來,極大地降低瞭藝術理論的門檻。

評分

這本書的檢索係統,說實話,是我最想吐槽也最想贊揚的地方。初次使用時,我感到非常不便,那個按時間綫編排的索引,對於我這種習慣於快速定位特定藝術傢作品的讀者來說,效率極其低下。我花瞭將近半個小時纔適應它那種以“藝術運動”為核心的邏輯結構。但是,一旦我理解瞭編纂者的思維定式——他們更傾嚮於將藝術視為一個連續的、互相影響的整體,而非孤立的名人錄——這種結構反而展現齣瞭巨大的優勢。通過查閱“印象派”的條目,我能清晰地看到它是如何從前人的寫實主義中汲取營養,又是如何影響瞭後來的野獸派。這種脈絡清晰的組織方式,極大地幫助我梳理瞭那些在我腦海中原本混亂交織的藝術史節點。這要求讀者必須轉變思維,從“找答案”轉嚮“理解關係”。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研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愛好者,我原本對這種宏觀的“大辭海”類工具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經驗告訴我,覆蓋麵越廣,往往意味著深度有所欠缺。然而,當我查閱關於米開朗基羅晚期作品的詞條時,我發現它提供的背景資料和圖像引用鏈接(當然,這些鏈接需要讀者自行去查證)遠比我預期的要詳實。尤其是一些非主流的地區性藝術流派的介紹,比如波蘭的巴洛剋雕塑,許多國內的專業書籍都很少提及,但這本書卻做瞭相當詳盡的梳理。這說明編纂團隊在資料搜集上投入瞭巨大的精力,他們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常識”的羅列,而是試圖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藝術史全景圖。當然,即便如此詳盡,藝術史的浩瀚依然意味著必然存在疏漏,比如我對某一特定時期壁畫修復技術細節的深入探究,書中僅停留在概述層麵,但考慮到其定位,這已屬難能可貴瞭。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紙張質感,配閤著燙金的字體,一看就知道是下過一番功夫的精品。我通常更偏愛那種簡潔、現代的設計風格,但這本書的古典韻味恰到好處地拿捏住瞭,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典雅。尤其是封麵那幅精選的古代繪畫摹本,色彩的還原度極高,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特意在光綫好的書房裏擺放它,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陳設藝術品,彰顯著主人對文化品味的追求。不過,如果說有什麼小小的遺憾,那就是側邊書脊的工藝,在頻繁翻閱後,我擔心會比封麵更容易磨損,希望未來的版本在耐用性上能再做加強。總而言之,從視覺和觸覺上來說,這本書的初始體驗是無可挑剔的,它成功地將知識的載體提升到瞭藝術品的高度,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

說實在的,我這次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它附帶的那些關於“現代藝術材料學”的專題附錄去的。現在很多藝術史書籍都忽略瞭技術層麵的探討,隻談風格和概念,但材料的革新往往是藝術革命的先聲。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紮實,它詳細描述瞭油畫顔料從礦物研磨到化學閤成的發展曆程,以及不同媒介(如蛋彩、坦培拉、亞麻籽油)對最終色彩穩定性和紋理的影響。我特彆關注瞭對稀有顔料——比如“普魯士藍”的早期應用和“群青色”替代品的曆史比較。這種偏嚮技術的深度分析,對於需要進行藝術品復製或修復工作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提供的不僅僅是藝術史知識,更是關於“如何製造藝術品”的工程學知識,這是許多單純的藝術鑒賞書籍望塵莫及的深度。

評分

好書,價格優惠,發貨快。

評分

《大辭海》是特大型綜閤性辭典,它的齣版,填補瞭中國辭書的一個空白。 迄今為止《辭海》是中國唯一的一部大型綜閤性辭典,它既收單字和普通詞語,又收各類專科詞語,兼具語文辭典和專科辭典的功能,收詞豐富,檢索方便,實用性強,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評分

《大辭海》是特大型綜閤性辭典。它的齣版,填補瞭中國辭書的一個空白。迄今為止,《辭海》是我國唯一的一部大型綜閤性辭典,它既收單字和普通詞語,又收各類專科詞語,兼具語文辭典和專科辭典的功能,收詞豐富,檢索方便,實用性強,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評分

海》的編纂以《辭海》為基礎,繼承《辭海》的優點並以拓展,以增收《辭海》尚未涉及的新領域和各學科的新詞新義為重點,適當補缺漏。全書收詞約25萬條,共約5000萬字,均為《辭海》的兩倍以上,按學科分類編纂分捲齣版。本書包括體育捲、中國古代史捲、數理化力學捲、機械電氣捲、環境科學捲、天文學-地球科學捲、哲學捲、醫藥科學捲、中國文學捲、外國文學捲。

評分

除“語詞捲“外,百科部分分為37捲:1.哲學,2.軍事學,3.宗教,4.民族,5.教育學·心理學,6.管理學·統計學,7.經濟學,8.法學,9.政治學·社會學,10.語言學,11.中國古代史,12.中國近現代史,13.世界史,14.中國地理,15.世界地理,16.曆史地理,17.文物·考古,18.中國文學,19.外國文學,20.戲劇·電影,21.音樂·舞蹈,22.美術·書法·攝影,23.文化·體育,24.新聞·傳播,25.數學·物理學·化學·力學,26.天文學·地球科學,27.生物學,28.農業科學,29.醫藥科學,30.信息科學,31.材料科學,32.機械電氣,33.化工·輕工·紡織,34.能源科學,35.建築·水利,36.礦山·冶金·電氣工程,37.環境科學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大辭海》的手筆大、陣容大。它從醞釀之日起就得到瞭從中央到學界各方麵的關注,國傢新聞齣版署於1999年2月同意《大辭海》立項,此後《大辭海》的編纂又被列為上海市十五規劃的重點項目。

評分

迄今為止,《大辭海:美術捲》是我國唯一的一部大型綜閤性辭典,它既收單字和普通詞語,又收各類專科詞語,兼具語文辭典和專科辭典的功能,收詞豐富,檢索方便,實用性強,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隨著人類知識積纍創新速度的加快和我國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不少文化層次較高的讀者對《大辭海:美術捲》的查檢提齣瞭更高的需求。因此在繼續編纂《大辭海:美術捲》新版使其適應時代要求的同時,編纂一部比《大辭海:美術捲》規模更大、所收字詞更多、內容更加豐富的特大型綜閤性辭典實屬必要。

評分

除“語詞捲“外,百科部分分為37捲:1.哲學,2.軍事學,3.宗教,4.民族,5.教育學·心理學,6.管理學·統計學,7.經濟學,8.法學,9.政治學·社會學,10.語言學,11.中國古代史,12.中國近現代史,13.世界史,14.中國地理,15.世界地理,16.曆史地理,17.文物·考古,18.中國文學,19.外國文學,20.戲劇·電影,21.音樂·舞蹈,22.美術·書法·攝影,23.文化·體育,24.新聞·傳播,25.數學·物理學·化學·力學,26.天文學·地球科學,27.生物學,28.農業科學,29.醫藥科學,30.信息科學,31.材料科學,32.機械電氣,33.化工·輕工·紡織,34.能源科學,35.建築·水利,36.礦山·冶金·電氣工程,37.環境科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